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227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8263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227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227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227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227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227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227DOC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227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227DOC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227DOCWord文件下载.docx

④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⑤“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

A.⑤②③①④ 

B.③⑤②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②⑤③④①

5.下列各选项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作态度重要,工作能力更重要。

B.保护动物,不能一味地、无休止地攫取。

C.因循守旧,不知创新,只能劳而无功。

D.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要尊重客观规律。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

“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

孔子曰:

“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

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

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

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

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

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

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

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

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

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

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

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

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

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

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

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

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

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

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

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

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

“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迂叟谢曰:

“叟愚,何得比君子?

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

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

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liá

o):

一种鸟。

②“若夫”四句:

语出《庄子·

逍遥游》。

③迂叟:

作者自称。

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

⑤纴(rè

n):

纺织。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厚:

巩固

B.南北轩牖,以延凉飕延:

迎接

C.事物之理,举集口前举:

借取

D.操斧伐竹,濯热盥手盥:

洗涤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曲肱而枕之吾尝跂而望矣

B.皆以蔓药覆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吾病者、学之未至哀斯墓之徒有其石

D.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

(4分)

(2)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

(5分)

9.文章第二段从哪些方面记述独乐园?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分)

(2)试比较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的异同。

(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 

,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2)月明星稀,___▲____ 

(曹操《短歌行》)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 

,晦明变化中,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___▲____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7)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8)___▲____ 

,瓦釜雷鸣;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屈原《楚辞·

卜居》)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手 

龙应台

⑴这条街把我迷倒了。

⑵一个一个的小店,里头全部是花边。

世界上,什么东西用得到花边呢?

小女孩的蓬蓬裙,老婆婆的裤脚,年轻女郎贴身的蕾丝胸罩,新娘的面纱,晚餐的桌巾,精致的手绢,让窗子变得美丽的窗帘,做梦的枕头套和床罩,教堂里烛台下的绣垫,演出结束时徐徐降下的舞台的幕,掌声响起前垂在鲜花下的流苏……各种大小剪裁,各种花式颜色的花边,挂满整个小店。

店主正忙着剪一块布,头也不抬。

他的店,好像在出售梦,美得惊心动魄。

⑶然后是纽扣店。

一个一个小店,里头全部是纽扣。

从绿豆一样小的,到婴儿手掌一样大的;

包了布的,那布的质地和花色千姿百态,不包布的,或凹凸有致,或形色多变。

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几十万个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纽扣在小店里展出,每一个纽扣都在隐约暗示某一种意义的大开大合,一种迎接和排拒,仿佛一个策展人在做一个极大胆的、极挑衅的宣言。

⑷然后是腰带店。

一个一个小店,里头全部是腰带,皮的,布的,塑料的,金属的,长的,短的,宽的,窄的,柔软的,坚硬的,镂空的,适合埃及艳后的,适合小流氓的,像蟒蛇的身躯,像豹的背脊……

⑸花边店、纽扣店、腰带店、毛线店、领店、袖店,到最后汇集到十三行路,变成一整条街的成衣店。

在这里,领、袖、毛线、花边、腰带,像变魔术一样全部组合到位,纽扣扣上,一件一件衣服亮出来。

零售商人来这里买衣服,一袋一袋塞得鼓胀的衣服装上车子,无数个轮子摩擦街面,发出轰轰的巨响,混着人声鼎沸,脚步杂沓。

广州,老城虽然沧桑,仍有那万商云集的生动。

⑹就在巷子里,我看见他。

⑺一圈一圈的人,坐在凳子上,围着一张一张桌子,低头工作。

一条巷子,变成工厂的手工区。

他把一条手镯放在桌上,那种镀银的尼泊尔风格的手镯,雕着花,花瓣镂空。

桌子中心有一堆金光闪闪的假钻,一粒大概只有一颗米粒的一半大。

他左手按着手镯,右手拿着一支笔,笔尖是粘胶。

他用笔尖吸起一粒假钻,将它填进手镯镂空的洞里。

手镯的每一朵雕花有五个花瓣,他就填进五粒假钻。

洞很小,假钻也很小,眼睛得看得仔细。

凳子没有靠背,他的看起来很瘦弱的背,就一直向前驼着。

⑻男孩今年16岁,头发卷卷的,眼睛大大的。

问他从哪里来,他羞涩地微笑,“自贡”。

和父母来广州3个月了。

⑼“他们都以为来广州赚钱容易,”坐在男孩隔壁的女人边工作边说,“其实很难啊。

才16岁,应该继续读书啊。

⑽女人责备的语音里,带着怜惜。

⑾“做这个,工钱怎么算?

⑿两个人都半晌不说话。

过了一会儿,男孩说:

“五粒一分钱。

”他的头一直低着,眼睛盯着活儿,手不停。

⒀“那你一天能挣多少?

⒁“二三十块,如果我连续做十几个小时。

⒂五粒一分钱,五十粒一毛钱,五百粒一块钱,五千粒十块钱,一万粒二十块。

一万五千粒三十块。

⒃那手镯,在香港庙街和台北士林夜市的地摊,甚至在法兰克福的跳蚤市场,都买得到。

我从来没想过,手镯,是从这样的巷子里出来的。

⒄很想摸摸孩子的头发,很想。

但是我只说了句“谢谢”,就走了。

⒅巷子很深,转角处,一个老人坐在矮凳上,戴着老花眼镜,低头修一只断了跟的高跟鞋;

地上一个收音机,正放着缠绵的粤曲,一只猫,卧着听。

12.作者一开始就说“这条街把我迷倒了”,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什么迷倒了作者。

(6分)

13.第⒂段为什么要如此具体的进行描写?

14.文章以“手镯”作为标题的目的是什么?

15.文章末段描写了一位老人在街边的日常生活,有人认为是画龙点睛之笔,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之文,你怎么看?

请结合文章与你的理解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谈“动情”

⑴情是诗之魂。

感受于外,情动于中。

先有感,后有情,情不是飞来的。

感受是被动的受,情动是主动的动。

由感而情,由情而诗,这个程序我们都得遵守。

⑵为什么说感受是被动的受?

人活在世界上,由不得他自己。

万事万物,每日每时,乱纷纷都到他的眼前来,一一逼入他的感官,叫他回避不了,不受也得受,难受也得受,所以说是被动的受。

为什么说情动是主动的动?

感受既多,叠累在心,人非草木,哪能无情。

情是有的,看你怎样处置。

熄下去了,就不会有诗了;

燃起来了,就可能有诗了。

或燃或熄,主动在你。

如果那一缕情是合理的,是健康的,那就让它燃起来,“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广阔》)。

⑶动情在先,下笔在后,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郭沫若年轻时求学日本,雄姿英发,写了《地球,我的母亲》,开启一代豪风。

那天上午,他在福冈图书馆看书,诗兴忽来,激动得很,难以静坐攻读。

他走出图书馆,到馆后僻静的石子路上去,脱掉木屐,跣脚乱走若狂,乃至“率性倒在路上睡着,真想亲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

去感触她的皮肤,受她的拥抱”。

晚辈庸才如我者,从来没有雄姿英发过,更不会在下笔以前动情如此。

偶有一二幸获献丑之作,都是在下笔以后才逐渐动情的。

对一般初学者,要求他们动情在先,下笔在后,那是苦人所难。

真能做到先有感受,下笔以后逐渐动情,就很不错了。

⑷为了使自己动情于笔下,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必须排除周围环境诸种干扰,对眼前与主题无关的事事物物,一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求视听寂然,如入无人之境。

视听寂然之后,你就从现实的人境跃入笔下的诗境。

设想你要写的那些场景事物一一复活,一丘一水都能用灵眼看见,一笑一啼都能用灵耳听见。

让模糊了的清晰起来,清晰得可触可感,纵然你写的是朦胧诗。

在笔下忘却现实,在诗境忘却人境。

写初恋就得忘却鬓边的白发,写黑夜就得忘却窗外的阳光。

此时最怕的是邻居吵架和小儿哭叫,或你的贤妻叫你去捅蜂窝煤。

写作过程就是醒着做梦,梦被打断,使人心烦意乱,怪不自在,甚至难以重温。

听说过可恶的催租人打断诗人的梦,使他未能成篇,只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的故事吗?

⑸常人在床上睡着做梦,梦中笑,梦中哭。

诗人在纸上醒着做梦,也会笑,也会哭。

完全入梦以后,你的情就会在笔下动起来,你就有可能写出一首感人的佳作“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这是狄德罗的话。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白居易的话。

中国新诗无论怎样变来变去,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也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也好,民歌体也好,现代风也好,明朗也好,朦胧也好,你下笔的时候,总要动情才好。

情永远是诗之魂,不要忘记了才好。

(选自《流沙河诗话》,有删改)

16.第三段以郭沫若和作者自己的创作为例,论证什么观点?

这样举例有何作用?

17.第四段中加点的“诗境”的内涵是什么?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18.作者为什么说“情永远是诗之魂”?

请结合全文意简要分析。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说:

“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

泰戈尔说:

“名誉是生命之流中的泡沫。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B(三个成语都有“不考虑别人意见,办事主观蛮干”的意思,都是贬义词。

“专横跋扈”,指蛮横霸道,语意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

“独断专行”,偏重于不与人商量、单独决断并加以实行;

“一意孤行”,偏重于不听别人的意见,固执地按自己的想法办事。

2.D(A句式杂糅,“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可改为“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来说”或“但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

B“弥补”和“局限”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应在“饱受”前加“她”。

3.B(先整体感知意境,这首诗是《夏日西斋书事》,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庭鸟迹印苍苔”相照应。

再看平仄押韵,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排除C.D;

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2.4.6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那么,A项是仄平平,B项是仄平仄,C项是仄平仄,D项是仄平仄,即排除A项。

4.B(见季羡林的《清塘荷韵》)

5.D。

【参考译文】

孟子说:

一个人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更快乐。

这是王公贵族的乐趣,不是贫贱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其中也自有它的乐趣。

颜回“一箪饭(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瓢水”,“不改变他的乐趣”。

这是圣人贤人的乐趣,不是愚笨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像那“鹪鹩(jiāoliá

o,是一类小型、短胖、十分活跃的鸟)在林中筑巢,不过占据一根树枝;

偃鼠到河中饮水,不过喝饱肚子”,各尽自己的本分而相安无事。

这才是我(迂叟)所追求的乐趣。

  

熙宁四年,我才举家定居洛阳,六年,在尊贤坊北关买了二十亩田作为家园,它的中间作为厅堂,(在堂中)集中了五千卷书,把它命名为读书堂。

读书堂的南边有一处屋子,引水往北流贯连屋下,中间作为水池,方圆和深度各为三尺。

疏导水流分五处注入水池中,(形状)像老虎的爪子;

从水池的北面隐蔽流出北面的台阶,悬空注入庭院下面,(形状)像大象的鼻子;

(水)从这里又分为二条小渠环绕庭院的四角然后在西北面汇合流出,把它命名为弄水轩。

厅堂的北面又有一个水池,中间有岛,岛上种了竹子,(岛)像玉玦一样呈圆形,环绕有三丈方圆,将竹梢收拢打成结,像打渔人的草屋,把它命名为钓鱼庵。

水池的北面有六间并排的屋子,加厚了它的墙壁和屋顶来抵御烈日。

开门往东,南北的窗子可以吹来凉风,前后多种植优雅的竹子作为清凉消暑的所在,把它命名为种竹斋。

水池的东边,整治出一百二十畦田,错杂地种植着花草药材,为了辨识它们的种类名称,给它们(挂上字牌)作为标志。

畦的北面也种了竹子,像棋盘一样呈方形,直径一丈左右,弯曲它的顶梢,使它交错通达遮蔽作为屋子。

在它的前面种上竹子,形成像步廊一样的夹道,都用藤蔓芍药等覆盖着它,四周种植草木药材等作为藩篱,把它命名为采药圃。

药圃的南面有六个围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占二个,每种(花)只种了两丛,(为了)辨识它的名称形状罢了,不求多种。

围栏的北面有个亭子,把它命名为浇花亭。

洛阳城距离山不远,但树木丛生茂密,常常看不到,于是在园中砌筑石台,在它的上面修建屋子,来眺望万安、轘辕,直到太室(都能看见),把它命名为见山台。

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期望在未曾获得成就之前就达到进入无穷之外(的境界),把事物的原理,全部集中到眼前。

所担忧的是学未有所成,对人又有什么祈求,对外又有什么依靠(期待)呢?

神志倦怠了,身体疲惫了,就手执鱼竿钓鱼,学习纺织采摘药草,挖开渠水浇灌花草,挥动斧头砍伐竹子,灌注热水洗涤双手,登临高处纵目远眺,逍遥自在徜徉漫游,只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行事。

明月按时到来,清风自然吹拂,行走无所牵挂,止息无所羁绊,耳目肺肠都为自己所支配。

一个人孤独而舒缓,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

于是(将这些美景与感受)合起来,把它命名为独乐园。

有人责备我说:

“我听说君子有所快乐必定和别人共享,现在您只为自己获得满足却不顾及别人,这难道可以吗?

”我(非常)抱歉地说:

“我愚笨,怎么能够比得上君子,自己快乐唯恐不足,怎么能够顾及别人?

何况我所感受的乐趣粗俗低下,都是世上人所抛弃的(东西),即使推荐给别人,别人尚且不要,难道能够强迫他们(接受)吗?

如果也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乐趣,那么我则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怎么敢专享这种乐趣呢?

6.C(举,全都)

7.D(前者为连词,“就,于是”,后者为副词,“就是”;

A。

表修饰的连词;

B。

介词,“用,拿”;

C。

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译文中自己找。

9.方位介绍;

形状描摹(景观特点);

景观命名。

10.

(1)(2分)用典借代

(2)(5分)同:

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意境(2分);

异:

杜诗沉郁顿挫、慷慨悲壮,传达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1分),黄诗洒脱明快、奔放自然,表现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情怀(2分)。

(3)(4分)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

③对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慨;

④对远离世俗(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⑴辨乎荣辱之境 

⑵乌鹊南飞 

⑶猿猱欲度愁攀援 

⑷唯见江心秋月白 

⑸云归而岩穴暝 

⑹挟飞仙以遨游 

⑺弓如霹雳弦惊 

⑻黄钟毁弃

12.(6分)

(1)这条街道上万商云集,各式各样的小制品本身美丽动人,使我迷恋。

(2)小男孩抛弃学业,成为廉价的劳动力让我同情、担忧,使我迷惘。

(3)满街的小制品背后该有多少廉价的劳力在辛苦谋生,该有多少类似小男孩这样的失学孩子在辛苦生活,这使我迷乱。

(4)结合末段,男孩以及类似的孩子们,他们的将来会怎样?

他们的未来使我迷茫。

(以上4点,答出其中3点即可。

13.通过具体数字的描写,写出小男孩工作的廉价,表现他挣钱的艰辛。

(2分)同时,更能写出我对此状况的震撼、意外,更能引发读者的同情与思考。

14.“手镯”是小男孩的工作对象,是作者集中描写的主体(回答“贯穿全文的线索”不给分);

(2分)同时,作者借助手镯制作的艰辛、廉价,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对孩子现状、未来的担忧,是抒发感情的寄托物,以此为题,更能引人深思。

15.(6分)示例1:

文章末段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文章集中刻画了小男孩的艰辛、廉价劳作,但是这样辛苦努力的工作能给他带来良好的生活吗?

能实现到广州赚钱的愿望吗?

文中已经暗示出这实际上并不可能。

而小男孩又是放弃读书而加入到这样简单的手工劳作中来的,他的将来会有怎样的突破?

文末的老人,也许是作者对小男孩这样的年轻人的警示,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廉价的手工劳作,那么,这个老人可能就是他们的未来。

因此,末段对老人的刻画是全文点睛之笔,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与暗示作用,写出作者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与迷茫。

如果删除,结尾过于仓促、突然。

示例2:

文章末段有画蛇添足之嫌。

文章集中刻画的是广州繁华的商业街,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以及由面及点刻画小男孩的艰辛、廉价劳作。

通过这些描写,寄托作者对小男孩的同情、关注。

但全文并没有安排伏笔来引出老人,因此,末段对老人的刻画显得过于突兀,与文章发展脉络不吻合。

突然出现在小巷深处的老人,看上去过着一种普通、正常的生活,甚至显得闲适,这种生活未必不好,也未必就是小男孩的将来。

因此该段显得多余,可以删除。

16.写诗动情在先或下笔后逐渐动情都值得肯定,不必强求一律。

(2分)事例生动、具体、典型,说服力强;

从不同角度举例分析,论证更加严密。

(4分,每点2分)

17.⑴写诗时超脱现实,如入无人之境;

⑵展开想象和联想,人事景物可触可感;

⑶忘却世间俗务,进入梦一般美丽境界。

(每点2分)

18.⑴由感而情,由情而诗,没有情就没有诗;

⑵诗歌靠情感打动感染读者,作者用自己的火去点燃读者的火;

⑶不管形式、风格如何变化,动情才是新诗的根本。

七、作文:

立意参考:

(7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