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重点最新考试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8099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重点最新考试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传播学概论重点最新考试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传播学概论重点最新考试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传播学概论重点最新考试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传播学概论重点最新考试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重点最新考试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传播学概论重点最新考试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重点最新考试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播学概论重点最新考试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布鲁默)则提出了“自我互动”理论。

13、1973年,美国学者(罗伯特·

阿克塞尔罗德)提出了一个基于基模理论的个体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14、“镜中我”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认识自我认识依赖于同他人之间的互动。

他人的评价和态度是一面“镜子”,个体依此调整自身行为。

15、图示:

拉斯韦尔五W模式。

16、1952年,美国传播心理学家(凯利)和(沃尔卡特)对“童子军”的反规范宣传实验证明了群体成员的群体归属感影响着群体传播。

17、1953年,美国心理学家(阿什)的小群体趋同行为实验证明了群体压力的存在。

18、R=I×

A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关于流言的一个著名公式,这一公式说明流言与(问题的重要程度)及(信息的暧昧程度)成正相关。

19、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提出了大众传播为社会生活创设“拟态环境”的思想。

20、报刊成为大众媒介的标志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便士报)的出现。

21、赖特认为大众传播有四方面功能:

(环境监视;

解释与规定;

社会化功能;

娱乐功能)。

22、美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最早指出了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即“麻醉”作用。

23、大众传播:

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产生和传播运动。

24、大众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1)传播者的组织性——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门组织。

(2)传播手段与传播技术的密切关系——任何传播技术的革命,都扩大和提高着大众传播的范围、速度和质量。

(3)传播对象的广泛性和模糊性:

大众传播的对象是一般大众。

(4)传播信息的文化性和商品性:

大众传播的信息是承载文化意义的特殊商品。

(5)强烈的单向性:

信息大量从大众媒体流向受众。

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6)大众传播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

任何国家都将大众传播活动纳入社会管理制度之中。

25、大众传媒的双重目标是指(经济)目标和(宣传和公益)目标。

26、“把关人”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卢因)。

27、把关人:

在群体传播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及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28、伊里调查: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为了考察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举结果的影响,在伊里县进行了一次长达半年的实证调查。

调查发现,选民的投票立场主要取决于其有政治倾向,而不是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选民的既有政治倾向制约着人们对大众传播内容的接触。

29、选择性接触假说:

在大众传媒面前,受众倾向于接触与自己已有观点一致或接近的内容。

30、“使用与满足”:

是对受众媒介接触动机的一系列著名研究。

这一系列研究将受众看作是具有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出于各种不同的需要去“使用”媒介,并从中得到“满足”。

31、自从1960年代后期以来,学术界在大众传播宏观社会效果研究方面形成了许多理论。

比如(“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播能够“提醒受众哪些问题更重要”;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能够“促进舆论的形成”;

(“培养”)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可以“形成人们对环境的共识”;

(“知沟”)理论认为,大众传播能够“扩大受众信息量差距”。

32、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代表学者是(麦库姆斯和肖);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代表学者是([德]诺依曼);

培养理论的代表学者是([美]格伯纳);

知沟理论的代表学者是([美]蒂奇诺)。

33、子弹论:

如同子弹射中靶子,大众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能直接而迅速地影响受众的态度或意见,甚至改变其行动。

34、休眠效果:

信息传播初期,可信度高的信源带来较强的说服效果。

随着时间推移,受传者对信息来源的印象与内容相比趋于淡漠,低可信度信源传播的信息,其效果如同休眠后苏醒一般有所提高。

35、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是一类特殊的传播对象,他们借助于个人的影响力将接收到的信息经过选择和整理传递给周围的人们,在政治态度、购物等领域为他人提供信息和建议。

36、社会传播的特点

37、传播的各种类型

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群体传播5、大众传播

38、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开创者

(1)拉斯韦尔:

提出社会传播的五“W”——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al)、对谁说(To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

<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27)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战争中各种宣传手法的研究。

将社会传播的功能概括为:

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

(2)卢因:

提出“把关人”概念(Gatekeeper)

(3)霍夫兰:

用控制实验的方法进行说服效果的研究。

看到了影响说服性传播效果因素的复杂性。

(4)拉扎斯菲尔德:

利用社会调查方法进行传播规律的研究,提出了“选择性接触假说”、“两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等对传播学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概念。

将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推进到“有限效果”阶段。

(5)传播学的学科开创者——传播学之父——施拉姆

施拉姆是美国传播学创始人,传播学教育者、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学科开创者、传播学之父。

1、建立了最早的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基地,从而使传播学得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的后起之秀,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研究队伍。

39、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1)语言符号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人类交流意义的工具。

包括声音语言和文字语言。

人类摆脱动物传播状态的一个飞跃。

(2)非语言符号

除语言之外的其它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

包括:

语言符号的伴生符。

态符号。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符号。

40、符号的基本功能

(1)表述和理解

传播者利用符号表述意义受传者利用符号理解意义

(2)传达

事物的意义借助符号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传递。

(3)思考

思考是人对外部信息进行内在处理的过程。

人在思考中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关于外部世界信息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都离不开符号。

41、群体传播的特点

(1)任何一个群体成员都有传播者和受传播者双重角色。

群体传播是多向交织的。

(2)群体传播的形式:

群体成员通过语言、动作、表情以及一些物化符号等等直接传递信息或者相互感染、模仿。

(3)群体传播的内容比较集中:

大部分的传播内容是围绕群体目标进行的。

(4)群体传播的结果带有不定性:

群体传播过程会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

42、群体压力——多数人的意见可能给少数人带来压力,使其倾向于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美心理学家阿什(SolomonAsch,1953)小群体趋同行为实验。

多数人的选择可能更正确(盲从),和多数保持一致可以不受孤立(顺从)

43、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

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Gutenberg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机,使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复制成为可能。

44、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标志:

1830年代,“便士报”在美国出现。

每份售价一分钱。

标志政党报刊向大众报刊的转变。

45、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趋势

(1)受众群体的分化:

大众→分众;

电台、电视台的频道专业化;

期刊的小众化

(2)单一的媒介形式→媒介融合:

全媒体

(3)普通公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增大:

个人媒体的大众化博客播客微博、

46、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著名的媒介研究学者,对传播手段和传播技术具有独到的研究。

(1)媒介是人的延伸:

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官的扩展或延伸

(2)媒介即讯息:

媒介的变化导致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变化,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正是媒介塑造和控制着人类交往和行为的尺度和形式”

(3)电子媒介的发展使世界成为“地球村”

(4)媒介的“热”与“冷”。

热媒介——清晰,容易理解。

(书报、广播、无声电影)

冷媒介——模糊,经过联想和思考才能理解。

(有声电影、电视等等)

评价:

1、对于信息时代“地球村”的预言与现实世界的发展一致,具有预见性。

2、强调媒介技术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基本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

但因为对于媒介技术的过分重视而陷入技术决定论,具有片面性;

3、对于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热冷的观点虽然没有实用价值,但却对研究不同媒介对人的不同作用具有启示。

47、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三功能观(1948)

1、环境监测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二.赖特的大众传播四功能观(1959)

1、环境监视2、解释与规定3、社会化功能(教育功能)4、娱乐功能

三.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功能的概括(1982)

1、政治功能监视社会,制定和传播政策,传承政治遗产

2、经济功能

传播经济活动的信息;

解释经济政策和现象、协调经济行为;

开创经济行为----媒介产业

3、一般社会功能

对一般的社会成员进行信息传播(判断、沟通、知道、娱乐)

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大众传媒功能观(1948)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3、负面功能----“麻醉作用”(应用题:

主要针对电视媒体。

消耗时间,被动,缺乏行动)

五、李普曼的观点:

营造信息环境(1922)

1、李普曼(1889_1974):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德国犹太人的第二代后裔。

1911毕业于哈佛大学1922出版《舆论学》(《公众舆论》)。

2、大众传媒为人们营造信息环境。

《舆论学》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强大影响力做了深刻的揭示。

信息环境即Psedo-environment“拟态环境”。

是媒体通过对信息选择、处理并传播向人们表现的环境,它不等同于客观环境,但却被人们作为客观环境看待,并将其作为采取行动的根据。

当人们依据大众传媒展现的信息环境采取行动时,就会将信息环境发展成为现实环境。

48、“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1.理论的由来及发展:

麦库姆斯和肖

2、“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1)大众传媒为公众设置议程。

大众传媒对某些信息的选择、强调,影响着大众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2)大众传媒为公众设置议程的方式:

“知觉模式”:

媒体报道什么,受众注意什么。

“显著性模式”:

媒体强调什么,受众也认为什么重要。

“优先顺序模式”:

媒体对不同事件报道的不同力度形成事件的轻重顺序,受众也依此对这些事件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3)该理论所强调的大众传播效果是认知层面的效果,这一层面的效果可能对人们的观念和行动产生影响。

(4)该理论所考察的不是某个媒体的短期效果,而是大众传媒整体在较长时间产生的宏观社会效果。

媒介报道什么,受众便注意什么媒介越重视什么,受众就越关心什么媒介议程决定受众议程

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

(1)理论意义: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继“子弹论”之后,重新强调大众传媒强大效果的理论。

该理论满足了大众传播学者对于大众传媒强大效果的期望,开启了大众传播宏观效果研究的新阶段。

(2)对信息源的现实意义。

因为媒体议程决定公众议程,某一事件要进入公众视野,为公众所关注,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或者重点传播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如:

政府或者其它社会组织的记者会。

(3)对我国媒体发挥舆论导向功能具有重要启示。

媒体议程决定公众议程。

我国大众媒体的主要功能就是引导舆论,主流媒体更是如此。

媒体数量的增多,使媒体发出的声音杂乱,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就更加重要。

主流媒体要在信息采集、加工、传播的各个环节,通过内容取舍、强调,立足于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社会良性发展的立场,将公众注意力导向那些重大、重要、积极的事件,以发挥媒体在团结大众、鼓舞大众、弘扬正气中的作用。

如果媒体选择那些无关痛痒的话题,或者炒作庸俗题材,不仅会误导公众,也影响人们对重要问题的关注。

49、“沉默的螺旋”TheSpiralofsilence

1、理论的发端:

(德)诺依曼

2、“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内容(由三个命题构成)

(1)个人的意见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避免孤立

多数优势公开表达

少数劣势沉默或附和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社会传播过程。

一方意见支持者在对方意见处于优势时,沉默或附和的人数会呈螺旋式上升。

某强势意见造成另一方意见的相对弱势,致使一些人因为其所感知的“意见气候”的压力而放弃原有立场或转向沉默。

(3)大众传媒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大众传媒的意见容易被认知为多数意见,是评估主流意见的来源;

这种认知会导致与媒体意见一致者倾向于公开表达;

不一致者倾向于改变观点或转向沉默。

舆论是在大众传媒对某意见广泛、公开的传播中,在“沉默的螺旋”机制作用下,公众公开表达的意见。

经大众传媒强调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成“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这种环境认知将导致劣势意见沉默(潜伏性意见)及优势意见公开表达,结果导致舆论的形成。

舆论是真正的公众意见吗?

3、“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意义

(1)“沉默的螺旋”理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大众传播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考察。

(2)该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在舆论形成中的影响贯穿于公众认知、态度、行动的全过程。

“沉默的螺旋”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观,对于大众传播宏观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媒体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

媒体要对各种意见进行全面报道;

媒体在报道不同意见时尽量避免倾向性;

媒体要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减轻弱视意见在表达时的压力

50、“培养“理论

[美]格伯纳GeorgeGerbner:

1960年代的美国传媒(重点是电视)中的暴力内容与人们对于环境的印象和判断之间的关系。

51.“知沟”理论knowledge-gap

[美]蒂奇诺(Tichenor),1970大众传播扩大了人们知识量的差距

1.媒介素养

答案:

媒介素养是指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公民辨别媒介传播内容的能力和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同时监察和改善传媒,做个既有责任心又有批判能力的公民。

2.沉默的螺旋

大众传播媒介在影响公众意见方面确实有很大的效果,即认为一切公众都难以逃脱媒介意见的诱导,媒介意见一旦形成,便会处于优势地位,它往往代表着多数派的意见,而反对意见则渐渐沉默地消失了。

3.涵化理论

涵化理论认为:

电视观众有关社会现实的观念更接近于电视所表述的符号现实,而并非客观现实。

电视反映了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

这种倾向在收看电视时间多的人中间要比在收看电视时间较少的人中间更为明显。

4.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理论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提出,认为大众媒介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问题,可能使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社会大众心目中提升。

这种“可能性”成为议程设定的假设。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介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功能的分类方法并简评之。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功能分为:

政治功能即监视(收集情报)

协调(解释情报;

制定、传播和执行政策),社会遗产、法律和习俗的传递;

经济功能即关于资源以及买和卖和机会的信息,解释这种信息;

制定经济政策;

活跃和管理市场;

开创经济行为;

一般社会功能即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等的信息;

接受或拒绝它们 

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

行使社会控制 

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娱乐(消遣活动,摆脱工作和现实问题,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

2.简述李普曼对传播学的贡献

1.。

李普曼对传播学的一大贡献,是他的“两个环境”理论。

即:

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是现实环境,二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

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后者则是人类意识或体验到的主观世界。

大众传播形成的媒介环境,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3.简述知识沟理论。

大众媒介信息在一个社会系统中的流通不断增加时,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实际上可能会扩大不同社会阶层成员之间的知识差距(gapinknowledge),也成为知识沟,这一现象就被称作知识沟假说(knowledge-gaphypothesis)。

5.简述大众媒体的人性化趋势和“补偿性理论”。

答案要点:

一、大众传媒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技术在模仿甚至是复制人体的某些功能、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

二、“补偿性媒介”理论认为,人们选择的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介或媒介的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

1.媒介即讯息:

加拿大媒介专家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他认为对媒介而言,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媒介本身,媒介的形式规定媒体的内容。

3.把关人:

把关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行为,具有或表现这种行为的人就是把关人。

1.简介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对大众传播功能的分析。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这两点是大众传播的正面功能。

3、大众媒介的持续不懈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状。

4、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5、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

6、媒介的“麻醉作用”。

这是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对媒介功能所做的最深刻、最有意义、最富有独创性的分析。

“麻醉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

(1)让人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

(2)剥夺人的行动能力。

2.。

3.简述媒介素养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

2、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理解有关技术的社会、伦理和文化问题,并使公众学会利用媒介收集、整理和评价各种来源的信息。

3、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

4、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

5、引导公众欣赏、评析媒介产品。

5.传媒议程设置效果的生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答案要点:

1、报道时间的长短。

媒体的议程设置的效果与报道时间的长短成正比。

2、受众对媒体持有的需求态度。

这种态度指都某个国际问题怀有极大兴趣的同时,又对这个问题不太了解的受众的心理情况。

3、媒介的报道中也有易于产生和不易于产生议程设置效果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