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工作室Word文档格式.docx
《心理学考研工作室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考研工作室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高尔顿还是使用评定量表和问卷法的先驱。
并且他发展了分析个体差异资料的统计方法,不仅扩充了古特列特的百分位法,而且创造了粗浅的相关计算法。
(3)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1980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于《心理》杂志上,这是在心理学文献中首次出现“心理测验”一词。
6、比内-西蒙量表的诞生及心理测验的发展:
(1)1904年比内为了鉴别弱智儿童,他与西蒙合作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比内-西蒙量表。
1905年,他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该量表,历史上称为“1905量表”。
从此,比内-西蒙量表宣告诞生。
(2)比内-西蒙量表自1905年发表后,比内和西蒙亲自主持过两次修订,一次在1908年,一次在1911年,此时比内已不幸去世。
(3)1905年量表主要强调的是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也就是比内认为的智力的基本组成成分。
1908年版的量表删掉了1905年版中不合适的题目,增加了新题目,题目总数大59个。
所有测验题目按年龄分组,从3~13岁。
测验的结果用“智力水平”来表示。
人们常叫它为“智力年龄”。
它表示一个儿童能完成何种年龄水平的儿童所能完成的测验。
(4)最有名的是1918年出版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这一量表首次使用了“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为IQ,是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
(5)比较有名的几个测验。
1智力测验:
推孟的研究生欧提斯编制的团体智力测验,2后在次基础上发展出美国陆军用甲、乙两种测验。
有基于因素分析理论编制的测量多项能力的韦克斯勒的儿童智力量表。
还有桑代克编制的标准化教育测验。
2人格测验:
1917年武德沃斯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
1912年问世的罗夏克墨迹图测验(RIT)和于1943年首次出版,由哈撒韦和麦金利编制的目前影响最大的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7、测量是:
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测量就是确定一个事物的属性的量多少。
因此,我们所指的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采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事物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8、测量的要素是:
参照点和单位。
参照点:
它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绝对的零点;
二是相对参照点。
最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
心理测量中所用的参照点都是人为的,因而测量的结果常常不能以“倍数”来解释。
如IQ=100的人IQ=50的人的智力的两倍。
9、量表是:
就是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
10、量表的种类有:
量表是由人来制订的,依单位和参照点的不同,量表的种类也不一样。
根据测量精度高低,斯蒂文斯将量表分为四个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
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种类定义特点备注
命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不能作量化分析。
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
无参照点和单位。
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方法运算。
顺序量表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
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
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单位。
无法进行数学方法运算。
等距量表存在大小关系。
无绝对零度,但存在相对零点。
可以进行数学运算,有相等单位。
等比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
大多是物理量表。
而心理量表只能达到等距量表水平。
可以知道事物之间的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
可以进行数学运算。
11、心理测量是:
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反映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2、著名的心理测验学家安娜斯泰西认为:
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
这一定义包含有至少三个基本要素:
行为样本、客观测量和标准化。
心理测验要测量的是心理特征,但它要通过测量人的行为来实现,从行为测量中来推知心理特征。
这就要找有代表性的少数行为作为全部行为的样本。
13、关于心理测量中的标准化:
心理测量要做到客观必须在测验编制、实施、评分、解释过程中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性程度。
标准化的测量是测量客观性的根本保证。
14、心理测验的性质:
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15、心理测验的种类:
(1)按测验的内容分:
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反应能力测验);
学绩测验,如成套的成就测验;
人格测验如EPQ、MMPI等。
(2)按测验的对象特点分:
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3)按测验表现形式分:
文字测验(纸笔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4)按测验的目的分:
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
(5)按测验的时间分:
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
(6)按测验要求分:
有最高作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
前者要求被试尽可能作出最好的回答,而且有正确的答案。
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均属此类。
后者要求被试按照日常习惯回答,无正确答案,所有人格测验均可称为典型行为测验。
16、心理测验的功能:
(1)从实际应用角度看:
选拔人才、岗位安置、诊断、评价、辅助咨询。
(2)从理论研究角度看:
搜集资料、提出和验证假设、实验分组。
17、正确的测验观:
(1)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2)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心理测验的最大问题是理论基础不够坚实。
(3)科学地看待测验,防止乱编滥用。
18、错误的测验观:
测验万能论、测验无用论、文化公平测验(只有相对的文化公平,没有绝对的文化公平)、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第2章心理测验的编制
1、心理测验的目的是指:
我们编测验干什么用。
2、测验目的种类:
(1)显示性测验是指:
测验题目和要测量的特征相似的测验,比如成就测验。
(2)预测性测验是:
为了预测一些没被测量的行为的测验。
3、心理测验的目标是指:
编制的测验是测什么的,即测什么样的心理特征或人格特点。
4、目标分析依测验不同可分为:
(1)工作分析:
对于预测或选拔用的测验,主要任务就是对所预测行为活动做具体分析,即任务分析或工作分析。
(2)对特定概念下定义:
(3)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北大心理测量串讲
(二)
5、命题的基本原则:
(1)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
(2)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
(3)题目格式要不被人误解。
(4)语句要简明扼要。
既排除与答题无关的因素,又不能遗漏答题所依据的必要条件。
避免使用生僻的字句或词汇。
(5)答案确定,不应引起争议。
(创造力测验和人格测验除外)。
(6)题目间内容相互独立、互不牵连,对不同题目的回答不致相互影响。
(7)题目不能含有答题倾向的线索。
(8)题目内容不超出受测团体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9)比开社会敏感性问题,如涉及社会禁忌或个人隐私的题目不应使用。
(10)便于施测,评分简捷。
6、如测验涉及社会敏感性问题时的策略:
(1)命题时假定被试具有某种行为,使他不得不在确实没有该行为时才否定,可避免否定答案过多的倾向。
(2)假定规范不一致。
(3)指出该行为是常见的,虽然是违规的。
7、测验题目的来源:
已出版的标准测验、理论和专家的经验、临床观察和记录。
8、心理测验题目的类型:
根据对被试的要求不同来分,可有两大类:
提供型和选择型的题目。
前者求被试给出答案内容,如论文题、简答题、填充题;
选择型题目要求被试在几个有限的答案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如是非题、匹配题(选择题,由题干和选项构成)、填充题等。
9、测验题目在编排时所遵循的普遍原则是:
测试同一因素的题目放在一起、同类型的测试题尽可能组合在一起、题目的难度排列宜逐步上升。
10、测题的常见编排方式:
并列-直进式、混合螺旋式。
第3章测验的实施、计分和误差
1、标准化是:
测验编制中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测验实施中要统一步骤和标准,结果解释时也要统一标准。
换句话说,不仅编制测验时要严格选题、预试取样、施测、建立常模、确定记分标准和解释系统、有信度和效度验证,而且测验在实施测量时也要统一准和步骤,以控制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和结果的影响。
2、心理测验的实施程序:
预告测验、准备测验环境、准备测验材料、熟悉测验的具体步骤、熟悉测验的指导语、具体实施。
3、实施心理测验的过程中的要素:
主试(包括助手)、被试、测试工具、环境。
4、主试误差是:
由于主试实施测验必然伴随的影响因素造成的误差。
5、主试误差包括:
主试者的生理物理因素、主试在施测时偏离规定程序。
6、有几种情况主试能发生较大影响:
(1)测验步骤复杂,指导语冗长、繁琐。
(2)测验题目本身模糊不定,形式多变。
(3)安排的测验条件宽裕,有较多灵活机动的余地。
(4)被试属幼儿或有情绪捆扰者。
7、控制误差的方法:
(1)严格遵从指导语,不带任何暗示,被试提问时,尽量按中性方式回答。
(2)测验前不讲太多无关的话,以免引起被试的烦躁情绪和反感。
(3)对特殊问题有心理准备。
8、被试误差可分为:
应试技巧与练习、动机和焦虑、反应定势。
(1)应试技巧与练习:
速度测验比难度测验更易受练习因素的影响。
(2)动机和焦虑:
对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来说,被试动机强才能有好成绩。
一般来说,适度的测验焦虑会使人提高兴奋水平,促进注意力增强,反应速度加快,有利于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类测验的成绩。
但是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测验。
(3)反应定势:
也叫反应风格。
是被试的一种反应倾向,与测验内容无关。
简言之即被试的答题习惯。
定势的种类:
求“快”定势、求“精确”定势、喜好正面叙述的定势、位置定势、长选项定势、猜测定势。
9、主试的心理因素:
主试的态度对智力测验的成绩有影响。
主试的动机也会影响测验。
主试的期望对测验结果的影响最典型的范例是“罗森塔儿效应”。
10、被试对主试的五种需要:
现实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对主试权威性的需要、特殊需要。
11、如何控制主、被试交互作用引起的误差:
可建立良好的主、被试协调关系。
协调关系是指:
主、被试之间产生的一种友好、合作、能促使被试最大限度地作好测验的关系。
12、计分标准化的含义:
(1)对测验编制者而言,在编制测验时就要根据测验的目的、性质及题型确定一个适当的计分程序。
(2)对施测者而言,在测验完成以后要按测验操作手册上的规定要严格进行计分。
13、计分的一般程序:
记录被试反应、参考标准答案、计算最后得分。
14、常见的猜测修正方法:
S=R-32、W/n-33、1S是真正分数、R是被试答对的题目数,W是被试答错的题目数,n为选择项数目。
第4章测验的常模和分数的解释
1、导出分数:
原始分数的意义需有参照意义标2、准才能体现出来,在心理测验中,这种标准是由原始分数构成的分布转换而来的分数,就叫导出分数。
导出分数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
2、常见的导出分数分:
常模参照分数、内容参照分数、结果参照分数。
3、常模团体:
做心理测验,得到的测验分数需要做出有意义的解释,因而参考标准不可缺少。
导出分数是由原始分数转换而来,而原始分数由被试完成测验后得到,因此,许多被试构成的人群就是构成参照标准的被试团体,也叫参照团体,或叫常模团体。
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4、常模样本:
找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来代表目标总体,也代表常模总体。
这个用来代表常模总体的样本,就是常模样本。
常模样本必须具备常模总体的基本特征。
5、常模样本的容量:
总体的数目。
一般情况,最小样本为30~100个。
要是全国性的常模,一般地要求有2000~3000人为宜。
6、取样就是:
从目标总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一般地有两类取样方法:
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
具体说有: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组抽样、分层抽样。
7、常模分数:
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8、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是:
通常所说的常模。
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人们常常会忽略常模的时间性。
常模分数和常模均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常模必须经常修订。
9、常模的表示方法:
表格法和图示法。
(1)表格法就是转换表法。
这种表示常模分数分布的方法是最常见的。
它有三个要素:
原始分数、导出分数、常模样本的特征描述。
(2)图示法就是剖面图法。
10、参照常模的解释分数是:
将被试的分数直接或间接地以常模样本中的相对等级或相对位置来表示。
另一种常见法是以常模性质分,可分为:
发展常模(反映心理发展程)、百分位常模和标准分常模。
11、发展常模:
按发展常模来解释测验分数,某一测验分数就表示个人在以正常途径发展的心理特征方面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这些平均表现构成的量表就是发展常模,象智力年龄、年级当量、发展顺序量表等均为发展常模。
(1)发展顺序量表:
是直观的发展常模,因为它告诉人们多大的儿童具备什么能力或行为就表明其发育正常。
(2)智力年龄:
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中首先使用了智力年龄的概念。
智力年龄实际上是一种年龄量表。
也是用年龄来表示测验分数。
以智力年龄为典型代表的年龄常模在做解释时确实非常简捷明了,但是智力年龄并不是单位恒定相等的,而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另外,智力年龄的概念显然不适用于成人,成人到一定阶段后智力发展相对稳定,表现不出一年与一年之间的差别。
(3)年级当量:
它实际上就是年级量表,测验结果说明属哪一年级的水平,在教育成就测验中最常用。
12、百分位常模是:
把一个量表分成一百个位置,对不同的得分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依据不同的等级对结果作出解释。
13、百分位常模可分两类:
百分等级和百分点。
(1)百分等级:
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式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该分数人数的百分比。
百分等级是应用最广的测验分数表示方法。
(2)百分点:
又叫百分位数,百分点或百分位数于百分等级的计算方法正好相反。
百分等级是计算低于某测验分数的人数百分化,而百分位数是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
(3)还有两种常见的变式:
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
两者含义相似。
14、百分位常模的优点与缺点:
易于计算、解释、实用;
不受原始得分的分数分布形态的影响。
缺点是:
单位不相等,特别是分数的两端;
百分位无法说明被试间差异的原始分数量大小。
15、标准分常模:
标准分数最常见的是z分数。
标准分数是等距量表,它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常见的标准分常模:
z分数、Z分数、T分数、标准九分数、离差智商(IQ)等。
标准分由原始分转换而来,这种转换又可分成:
线性转换、非线性转换。
16、线性转换的标准分-z分数(最典型的线性转换的标准分)。
(1)公式:
z=X-
(2)X/SD
X为原始分,X为样本平均数,SD为样本标准差。
从公式看,z的含义是:
它表示某一分数与平均数之差是标准差的几倍。
(3)z的性质:
1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
2z分数有正、负,其绝对值表示原始分与平均数间的距离正值表示原始分大于平均数,负值则相反。
3z分数的分布形态与原始分分布一致。
17、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
(1)T分数是:
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的分数。
即
这一词最早由麦柯尔于1939年提出,是为了纪念推孟和桑代克对智力测验,尤其是提出智商这一概念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标准九:
是标准化九分制的简称。
它是以5为平均数,以2为标准差的一个分数量表,最早时被广泛应用于美国空军的心理测验中。
标准九分数也是一种标准分,它将原始分划分为9部分,最高是9分,最低1分。
除1和9的范围略大以外,其余均是以5为中心向两边各包含0.5个标准差的分数段。
18、标准分常模小结:
(1)标准分常模分数均是等距分数,虽然不同类型的常模其平均数和标准差不同,但均可用离均值来表示。
(2)标准分常模的局限性:
标准化常模表示的是存在状态之间的横向比较,离开原常模样本,不同常模样本之间的比较就没有意义。
名称z分数和z’分数T分数标准九标准十标准二十
平均数0505510
标准差11021.53
19、离差智商及其意义(传统比率智商的缺点):
(1)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呈线性关系。
用传统的比率智商,不同年龄组的标准差不相等,从10~20都有,因此智龄与年龄的发展并不是呈线性关系。
(2)智力增长到何时达终点仍在争论。
1离差智商:
通过与同2年龄的代表性样本的平均数相比较来确定智商的高低。
离差智商是一种常态化标准分数,因而其计算方法与其他标准分数一样,公式为:
IQ=100+15z’。
由于离差智商的提出,过去使用比率智商的测验都改用离差智商,其公式为:
IQ=100+16z’。
两者唯一的区别是标准差:
一个是15,一个是16。
2由于标准差不同,离差智商间就不能直接比较,因为单位不等,相同的IQ值表示的智力水平也不一样。
3常态化使得IQ的评定对智力较低者打分偏高,对智力较高者打分又偏低,而对中等智力者打分最准确。
20、效标参照测验是:
格拉塞于1963年首先提出的。
它是直接向人们报告被试完成什么测验题,能拼多少单词,能做什么样的逻辑推理题等。
21、效标参照测验的优点:
(1)效标参照测验巧妙地避开了对得分、名次的过细纠缠,使个人都能有自己大致的奋斗目标和希望。
(2)效标参照测验能发现个人特有的长处,也会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3)常模参照测验的得分不能告诉我们评价被试的外在效标是什么,而指标参照测验的结果本身可能就是效标。
22、对效标参照测验的解释的方法:
内容参照分数、结果参照分数。
23、内容参照分数与常模参照分数的本质区别:
用内容参照分数来解释测验结果,很象我们平时所说的课程考查,只有“通过”与“不通过”,或“及格”与“不及格”之分,没有100分与60分之分。
就是说,它依据被试对某个确定的材料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熟悉程度来表示测验的结果。
所以它比较的对象是测验的内容,而非完成测验的其他人。
24、对内容参照测验的解释有两种内容参照分数可供选择:
掌握分数和正确百分数。
(1)掌握分数:
按效标参照的思想,最简便的做法就是确定一个评判标准,一判断被试是否通过或达到掌握的水平。
(2)正确百分数是指被试在测验中答对题目的百分比例。
第5章信度
1、信度是指:
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因为心理测验通常测量人的行为,行为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因时、因事、因地而产生变动,这些因素有些是偶然的,有些是固有的,人在完成心理测验时的行为也会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测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不完全一致,所以我们要用信度来衡量测验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2、信度的操作化定义:
(1)误差理论认为:
一个人的测验分数X是由真实分数(T)和误差(E)两部分构成的,公式是X=T+E。
(2)因此信度就被定义为:
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或者是指真实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
公式为:
rxx=1-SE2/SX2
(3)根据统计学理论,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是一个相关系数的平方,所以我们把这种相关系数的平方叫做信度系数。
(4)计算公式为:
rxx=ST2/SX2
3、由于误差的来源信度的可分为:
这种分类是基于信度的传统定义-真分数理论。
(1)重测信度:
考虑的误差来源是时间取样。
(2)复本信度:
考虑的误差来源是内容取样。
(3)分半信度:
它考虑的误差来源也是内容取样,它与复本信度的差别是:
分半信度考查一个测验内容的两半题目测量的是否是同一个心理特点行为。
(4)同质性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
考虑的是测验内容是否异质。
(5)评分者信度:
考虑的误差来源是评分者间的差别。
4、信度的表示方法:
(1)信度系数和信度指数:
1信度系数:
rxx=rx2T=S2T/S2
2信度指数:
rXT=ST/SX
(2)测量标准误:
SE=SX1-rxx
5、信度的意义:
(1)信度系数可以解释为样本测验分数的总方差中有多少比例是真分数方差,也就是测验的总变异中真分数造成的变异占百分之几。
它直接告诉我们测量的误差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