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第3节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5852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复习第3节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复习第3节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复习第3节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复习第3节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复习第3节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复习第3节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Word格式.docx

《高考物理复习第3节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复习第3节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复习第3节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Word格式.docx

t=3s时,a车的位移为:

xa=vat=6m,b车的位移为:

xb=

t=

×

3m=15m,t=3s时,a车和b车到达同一位置,得:

x0=xb-xa=9m,故D正确。

[答案] D

2.位置坐标(xy)图像

表示物体位置的坐标图,图线表示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路线,在坐标图上能表示出物体运动的位移。

[示例2] 

(多选)如图为甲、乙、丙三个军事小分队进行军事行动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两个分队的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

B.甲、乙、丙三个分队的位移相等

C.甲、乙、丙三个分队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丙三个分队运动的路程相等

[解析] 位置坐标图像显示的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从题图可以看出甲、丙两个分队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A正确;

三个分队的初、末位置相同,位移相等,但运动路程不同,B正确,D错误;

因不知道三个分队运动的时间大小关系,故无法比较三个分队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C错误。

[答案] AB

3.速度—时间(vt)图像

(1)速度—时间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

(2)速度—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加速度。

(3)速度—时间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示例3] (2017·

延安模拟)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解析]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在vt图像中,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根据图像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由于时间相同,所以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正确,C错误;

由于乙车做变减速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

,故B错误;

因为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汽车甲和乙的加速度大小都是逐渐减小,故D错误。

[答案] A

突破点

(二) 图像问题的解题思路

用图像来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种直观且形象的语言和工具。

它运用数和形的巧妙结合,恰当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

运用图像解题的能力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读图

2.作图和用图

依据物体的状态或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作出与之对应的示意图或数学函数图像来研究和处理问题。

[典例] 从塔顶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A的时刻为计时零点,t0时刻,在与A球t0时刻所在位置的同一水平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B,若两球都只受重力作用,设小球B下落时间为t,在A、B两球落地前,A、B两球之间的距离为Δx,则

t0的图线为(  )

[解析] A、B两球释放后都做自由落体运动,B球释放时,A球的速度vA=gt0,B释放t时间时,A、B两球之间的距离Δx=vAt+

gt2-

gt2=gt0t,则

=gt0,所以

t0的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为g,故B正确。

[答案] B

[方法规律]

本题中

t0的关系无法从题中直接读出,只能根据初始条件和物理规律推导,建立

和t0的函数关系,然后结合数学知识得出结果。

[集训冲关]

1.

(2017·

威海模拟)如图为a、b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像为位置—时间图像,则两物体在M时刻相遇

B.若图像为速度—时间图像,则两物体在M时刻相距最远

C.若图像为加速度—时间图像,则两物体在M时刻速度相同

D.若图像为作用在两物体上的合力—位移图像,则两物体在M位移内动能增量相同

解析:

选A 若图像为位置—时间图像,则图像表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故两物体在M时刻相遇,故A正确;

若图像为速度—时间图像,则图像表示两物体速度变化的规律,由于不明确两物体间的距离,故无法判断M点是否为两者相距最远时刻,故B错误;

若图像为加速度—时间图像,则图像表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故物体在M时刻加速度大小相同,故C错误;

若图像为合力—位移图像,则图像与横坐标间的面积表示功,由图可知,在M位移内合力做功不同,故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增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2.(多选)(2017·

淮安高三期末)在地面上某处将一金属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上升一定高度后再落回原处,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小球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和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取向上为正方向)(  )

选AD 金属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只受重力,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和下降过程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错误;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x=v0t+

at2,则位移—时间图像是抛物线,故C错误;

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速率均匀减小,下降过程,速率均匀增大,故D正确。

3.(2017·

孝感重点中学联考)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像正确的是(  )

选C 根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得,0~1s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at=t,速度为正方向,选项D错误。

第一秒末的速度v=1m/s,1~2s加速度变为负值,而速度为正方向,因此做匀减速直线运动,v′=1m/s-a(t-1),第二秒末,速度减小为0,选项B错误。

2~3s,加速度为正方向,初速度为0,物体做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a(t-2)=t-2,即从第二秒开始又重复前面的运动,图像如C,选项C正确,A错误。

突破点(三) 追及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问题中的一个条件和两个关系

(1)一个条件:

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够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2)两个关系:

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运动示意图得到。

2.追及相遇问题常见的情况

假设物体A追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有三种常见情况:

(1)A追上B时,必有xA-xB=x0,且vA≥vB。

(2)要使两物体恰好不相撞,两物体同时到达同一位置时速度相同,必有xA-xB=x0,vA=vB。

(3)若使两物体保证不相撞,则要求当vA=vB时,xA-xB<x0,且之后vA≤vB。

3.解题思路和方法

[典例] (2017·

河南中原名校第三次联考)如图所示,在两车道的公路上有黑白两辆车,黑色车停在A线位置,某时刻白色车以速度v1=40m/s通过A线后,立即以大小为a1=4m/s2的加速度开始制动减速,黑车4s后以a2=4m/s2的加速度开始向同一方向匀加速运动,经过一定时间,两车都到达B线位置。

两车可看成质点。

从白色车通过A线位置开始计时,求经过多长时间两车都到达B线位置及此时黑色车的速度大小。

[思路点拨]

(1)黑车从A线开始运动的时刻比白车经过A线时晚4s。

(2)黑车由A线到B线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判断白车停止运动时黑车是否追上白车。

[解析] 设白车停下来所需的时间为t1,减速过程通过的距离为x1,则v1=a1t1

v12=2a1x1

解得x1=200m,t1=10s

在t1=10s时,设黑车通过的距离为x2,

则x2=

a2(t1-t0)2

解得x2=72m<

x1=200m

所以白车停车时黑车没有追上它,则白车停车位置就是B线位置。

设经过时间t两车都到达B线位置,此时黑车的速度为v2,

则x1=

a2(t-t0)2

v2=a2(t-t0)

解得t=14s,v2=40m/s。

[答案] 14s 40m/s

[多维探究]

[变式1] 追者匀速,被追者匀加速

成都高新区摸底)一步行者以6.0m/s的速度跑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共汽车,在跑到距汽车25m处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0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则(  )

A.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36m

B.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人、车最近距离为7m

C.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43m

D.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且车开动后,人车距离越来越远

选B 在跑到距汽车25m处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0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当汽车加速到6.0m/s时二者相距最近。

汽车加速到6.0m/s所用时间t=6s,人运动距离为6×

6m=36m,汽车运动距离为18m,二者最近距离为18m+25m-36m=7m,选项A、C错误,B正确。

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且车开动后,人车距离先减小后增大,选项D错误。

[变式2] 追者匀减速,被追者匀速

西安联考)汽车正在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在它的正前方x处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a=-6m/s2的匀变速运动,若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则x的大小为(  )

A.8.33m       B.3m

C.3.33mD.7m

选B 汽车减速到4m/s所需的时间t=

=1s,此时汽车的位移x1=v1t+

at2;

自行车的位移x2=v2t,若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则有x2+x=x1,代入数据解得x=3m,选项B正确。

[变式3] 追者匀速,被追者匀减速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s=7m时,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正以vA=4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正以vB=10m/s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2m/s2,则A追上B所经历的时间是(  )

A.7sB.8s

C.9sD.10s

选B 由题意知,t=5s时,物体B的速度减为零,位移大小xB=

at2=25m,此时A的位移xA=vAt=20m,A、B两物体相距Δs=s+xB-xA=7m+25m-20m=12m,再经过Δt=

=3s,A追上B,所以A追上B所经历的时间是5s+3s=8s,选项B正确。

[变式4] 追者匀加速,被追者匀减速

郑州质检)2016年世界中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落下帷幕,代表中国参赛的河南男队和河北女队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人制足球的赛场长40m,宽20m,如图所示。

在比赛中,攻方队员在中线附近突破防守队员,将足球沿边路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初速度为v1=6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1m/s2。

该队员将足球踢出后立即由静止开始追赶足球,他的运动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大加速度为a2=1m/s2,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2=4m/s。

该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

设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停下来的位移为x1,则x1=

,解得x1=18m

足球匀减速运动时间为t1=

=6s

该队员以最大加速度加速至v2所需时间t2=

=4s

在此过程中的位移x2=

=8m

之后该队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足球停止运动时,其位移为x3=v2(t1-t2)=8m

由于x2+x3<

x1,故足球停止运动时,该队员没有追上足球,然后该队员继续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追赶足球,由匀速运动公式得x1-(x2+x3)=v2t3

代入数据解得t3=0.5s

该队员追上足球的时间t=t1+t3=6.5s。

答案:

6.5s

复杂运动的分与合:

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都是理想化的模型,是实际运动的抽象,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动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运动形式的结合。

而单个物体的多过程运动和多个物体相关联的复合运动,近几年高考常以计算题形式考查。

对于此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复杂运动进行正确分解,把复杂的运动转换为熟知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组合。

(一)单个物体的多过程运动 

(1)将物体的运动过程按运动规律的不同进行划分。

(2)理清各运动之间的联系,如速度关系、位移关系、时间关系等。

(3)注意分析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如速度大小、位移方向等。

             

[典例1] (2017·

浙江重点中学模拟)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时,经常采用“25米往返跑”来训练运动员的体能,“25米往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

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运动员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25米处的折返线,教练员同时开始计时。

运动员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教练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25米往返跑”的成绩。

设某运动员起跑的加速度为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8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

求该运动员“25米往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

[解析] 对运动员,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t1=

=2s。

位移x1=

vmt1=

2m=8m。

减速阶段t3=

=1s,位移x3=

vmt3=

1m=4m。

匀速阶段t2=

=1.625s。

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t4=

=2s;

位移x4=

vmt4=

匀速阶段t5=

=2.125s。

运动员“25米往返跑”的成绩为t=t1+t2+t3+t4+t5=8.75s。

[答案] 8.75s

(二)两个物体的关联运动

(1)两个物体在关联之前各自独立地运动。

(2)分析两个物体的运动在关联区的相互关系,如时间关系、位移关系等。

              

[典例2] (2017·

赣州重点中学联考)甲、乙两个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

100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

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成匀变速直线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

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

(1)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

(2)乙应在距离甲多远时起跑?

[解析] 本题涉及两个研究对象,其中甲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运动员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关联的地方是:

①从开始运动至完成交接棒过程,他们的运动时间相等;

②在这段时间内,甲的位移等于乙的位移与乙起跑时甲、乙之间距离的和。

设甲、乙的最大速度为v,从乙起跑到接棒的过程中,甲、乙运动时间为t。

(1)乙起跑后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为a,v2=2ax。

乙接棒时奔跑达到最大速度的80%,得v1=v×

80%,v12=2ax乙,x乙=

=16m。

乙在接力区须奔出的距离为16m。

(2)乙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乙从起跑到接棒的时间为t,t=

,x乙=

t;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其在乙从起跑到接棒的时间t内的位移为x甲=vt;

乙起跑时距离甲的距离为Δx=x甲-x乙=24m。

[答案] 

(1)16m 

(2)24m

对点训练:

三类运动图像问题

1.(2017·

连云港高三期末)

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质点(  )

A.0~2s内向x轴正方向运动

B.0~4s内做曲线运动

C.0~4s内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0~4s内位移为零

选C 位移—时间图像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0~4s内斜率一直为负,质点一直向x轴负方向做直线运动,故A、B错误;

在0~4s内,斜率绝对值先增大后减小,说明物体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

Δx=x2-x1=(-10-10)m=-20m,故D错误。

2.(多选)

广州调研)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已知甲对应的是图像中的直线,乙对应的是图像中的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乙做变速直线运动

C.0~t1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选BD 结合题意分析题图易知,题图中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知甲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乙图像切线的斜率不断增大,说明乙的速度不断增大,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根据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知,0~t1时间内两物体位移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平均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根据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甲的速度为负,乙的速度为正,即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D正确。

3.(2016·

江苏高考)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

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选A 由题意知在运动过程中小球机械能守恒,设机械能为E,小球离地面高度为x时速度为v,则有mgx+

mv2=E,可变形为x=-

,由此方程可知图像为开口向左、顶点在

的抛物线,故选项A正确。

4.(2017·

安徽六校质检)

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和n内对应面积均为S,则经过b时刻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选C 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m时间内的初速度大小为v1,末速度(即b时刻的速度)大小为v2,

根据x=v0t+

at2得:

S=v1m-

am2①

S=v2n-

an2②

v2=v1-am③

①②③联立得:

v2=

,故选C。

5.(2017·

焦作第二次联考)如图所示曲线为一质点沿y轴运动的位置—时间(yt)图像,设竖直向上为y轴正方向,已知图线为一条抛物线,则由图像可知(  )

A.t=0时刻质点速度为0

B.0~t1时间内质点向y轴负方向运动

C.0~t2时间内质点的速度一直减小

D.t1~t3时间内质点相对坐标原点O的位移先为正后为负

选C 在t=0时刻yt图像斜率不为0,说明t=0时刻质点速度不为0,0~t1时间内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故A、B错误。

根据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t2时间内质点的速度一直减小,故C正确。

t1~t3时间内质点相对坐标原点O的位移一直为正,故D错误。

6.

南宁三中一模)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段与bc段的速度方向相反

B.bc段与cd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ab段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D.bc段质点通过的位移为2m

选C ab段与bc段图像都在t轴上方,速度为正,方向相同,故A错误;

vt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bc段与cd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同,故B错误;

ab段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2m/s2,故C正确;

bc段质点通过的位移x=

0.5×

4m=1m,故D错误。

追及相遇问题

7.

(多选)(2016·

全国乙卷)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中vt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选BD 由题图知,甲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甲=10m/s2。

乙车做初速度v0=10m/s、加速度a乙=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s内甲、乙车的位移分别为:

x甲=

a甲t32=45m

x乙=v0t3+

a乙t32=52.5m

由于t=3s时两车并排行驶,说明t=0时甲车在乙车前,Δx=x乙-x甲=7.5m,选项B正确;

t=1s时,甲车的位移为5m,乙车的位移为12.5m,由于甲车的初始位置超前乙车7.5m,则t=1s时两车并排行驶,选项A、C错误;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52.5m-12.5m=40m,选项D正确。

8.

郑州质检)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车在某一时刻刚好经过同一位置,此时甲的速度为5m/s,乙的速度为10m/s,甲车的加速度大小恒为1.2m/s2。

以此时作为计时起点,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以上条件可知(  )

A.乙车做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B.在前4s的时间内,甲车运动位移为29.6m

C.在t=4s时,甲车追上乙车

D.在t=10s时,乙车又回到起始位置

选B 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据此判断乙的运动过程加速度先减小再增大最后减小,选项A错误。

速度—时间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0~4s内,乙图像面积大于甲图像面积,所以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在t=4s时甲不可能追上乙车,选项C错误。

前10秒,乙图像面积一直在增大,位移在增大,速度一直沿同一方向,所以乙不可能回到初始位置,选项D错误。

在前4s的时间内,甲车运动位移x=v0t+

at2=5m/s×

4s+

1.2m/s2×

(4s)2=29.6m,选项B正确。

9.

(多选)(2017·

黄冈中学模拟)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