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ppt.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89580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PT 页数:178 大小: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政治与社会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经济政治与社会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经济政治与社会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经济政治与社会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经济政治与社会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政治与社会ppt.ppt

《经济政治与社会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政治与社会ppt.ppt(1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政治与社会ppt.ppt

经济政治与社会,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章透视经济现象第二章投身经济建设第三章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四章参与政治生活第五章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章透视经济现象,本章主要内容:

商品与货币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个人收入与理财,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本章主要从讲述商品的基本属性入手,先后介绍了货币的职能、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实施品牌战略,财政收入、税收、个人理财知识,使学习者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学习目标】,1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2.了解货币的职能。

3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4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

5.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异同。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一、商品与货币,商品货币价值规律消费者行为和心理,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第二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第三必须是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既是统一的、又是互相矛盾的,即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第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于生产者和购买者来讲只能实现其中一种属性,不能同时两者兼而有之。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交换,商品对他来讲,有意义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但他要实现价值,就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

商品购买者购买商品是为了消费,商品对他来讲,有意义的是使用价值。

他要获得使用价值,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第三,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2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支出的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3.货币,货币是一种或一组用于物资交换的工具。

它根源于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它是金钱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度量单位。

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出现后,商品价值的实现,具体劳动能否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都以能否实现向货币转化为标志。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和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的社会联系。

货币执行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价值尺度【案例引入】,【案例引入】家具的“价值”张先生想买一套家具。

他到某商场看到某款组合家具(衣柜、梳妆台和双人床)的标价是8000元,一款双人床的标价是3000元。

这里,标价表明的是这套家具“值”8000元,这款双人床“值”3000元。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不能是想象的、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的职能是商品流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决定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有三个:

(1)待实现的商品量;

(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

前两个因素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是:

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时期内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次数),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成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的职能。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既不能是想象的、观念的货币,也不能是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而只能是现实的、足值的金属货币。

可以作为贮藏手段的,除了金属货币外,还有金银制品,如金银器皿和首饰等。

它们也是一般财富的代表,并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而增长。

它们作为潜在的货币供应的源泉,有时会涌入流通领域中来。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贮藏是货币流通的蓄水池,它能起到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出来的货币就退出流通领域而成为贮藏货币。

反之,当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时,一部分贮藏货币又会流入流通而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由此可见,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永远不会在流通领域中泛滥成灾,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货币的这一职能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出卖同货币的取得在时间上可以是分离开来的。

就是说,商品的买卖可以不用现款,而是采取赊购方式,到一定时期后再付贷款。

这时,货币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当商品流通越出一国范围而产生了国际贸易后,货币就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

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而且必须脱去铸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地方性外衣,而以金块、银块的自然形式出现。

货币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在国内职能的延伸。

在国际贸易中,货币作为世界货币,除了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外,还要执行以下职能:

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以支付国际贸易差额;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一国购买另一国的商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如支付战争赔款、向外国借款以及向国外捐赠等。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4.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案例引入】,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凡是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价值规律就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这是贯穿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只要存在商品经济的地方,价值规律就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源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和销售条件总是不同的。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案例引入】,在校大学生买电脑小李读大二,由于已经进入专业学习阶段,需经常上网查资料。

他想买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在宿舍用。

有同学建议他买笔记本电脑,以后好带回家,价格6000元左右;有同学建议他买台式电脑,放在宿舍安全,不易被盗,价格4000元左右;有同学建议他买二手电脑一台,毕业时处理给低年级同学,价格1000元左右。

小李想,电脑更新换代快,如果买一台新的,三年之后可能不适应工作需要,又要买更好的,卖掉不划算。

自己家在省外,离学校远,搬回家很麻烦。

现在主要是查资料,买一台二手电脑就能满足需要。

因此,他买了一台二手电脑。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5.消费者行为和心理,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最终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消费是指人们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需要的过程。

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生产消费是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劳动等的使用和消耗,目的是为了生产产品。

个人消费是人们把物质产品和劳务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

这里讲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消费者行为特征,

(1)效用最大化原则:

所谓效用,即商品和劳务的有用性,或消费者通过商品和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

(2)习惯性:

习惯性即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短期内可以假定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偏好不变。

(3)不可逆性:

不可逆性即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4)示范性:

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这就是消费者行为的示范性。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关于是否购买消费品或怎样消费的一种思维活动,包括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1)从众心理:

从众是一个人因受别人影响而按照别人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的现象。

(2)攀比心理:

消费上的攀比现象是指在不同的收入阶层之间,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以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为参照进行模仿。

(3)求实心理:

消费流行是社会时尚在消费活动中的反映。

(4)求异心理:

求异心理指群体中的消费者做出跟身边大多数消费者消费行为相反或不同的行为的心理。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案例引入】,月光族小王大学毕业后在某旅行社工作,自称“月光族”。

“月光族”是指把每个月的收入全部花光的一个群体。

他们都有较为稳定的收入,一般是年轻人。

他们的口号是“挣多少,花多少”。

“月光族”是商家最喜欢的消费者,因为他们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会花钱;同时,他们有很强的赚钱能力,有钱花。

“富,富不过30天,穷,穷不了一个月”。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二、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企业企业经济效益诚实守信促进企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1.企业,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企业分类

(1)以投资人的出资方式和责任形式分为: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2)以投资者的不同分为:

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香港、澳门和台湾投资企业。

(3)按所有制结构可分为:

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公司,公司是依法成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企业法人。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公司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团体。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2.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化的利润。

企业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科技、信息、生产资料(能源、厂房、设备、原材料等等)、资金和企业家才能。

企业通过配置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卖出产品,获取收益。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支付职工工资和福利、股东的红利等,最终都来源于利润。

因此,企业必须在生产经营时尽量扩大规模、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指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

所谓经济效益好,就是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

通常用“所得”与“所费”、“投入”与“产出”、“收入”与“支出”的比较计算“盈利”或“亏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