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祝福》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文写作手法总结——标题分析
也可以把全部的教学内容浓缩为几个“三”:
祥林嫂命运的三起三落,三次肖像描写,三次反抗。
也可以片段:
为《祝福》中的“我”写日记
12月23日,回到鲁镇,住在鲁四老爷家。
12月24日,午饭后,防朋友回来在河边见到祥林嫂,她问我三个问题。
回来觉得心里不安。
12月25日,午饭后还是看朋友。
鲁镇人都忙着准备“祝福”。
傍晚,听到祥林嫂的死讯。
晚饭后,回想祥林嫂的一生。
12月26日,五更被爆竹惊醒。
天亮,离开鲁镇。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
据说是一个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
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
那么,这个年轻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
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二、知人论世(8分钟)PPT
1、作者介绍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20日),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20世纪中国的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背景介绍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也是中学阶段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
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3、鲁迅谈《祝福》
“喜剧”、“悲剧”、“惨剧”这种名称,也可以用到有些小说上来:
比如《祝福》。
祥林嫂到后来,弄得活既不成,死也死不得。
如果有鬼,她将被锯开身子来;
如果无鬼,将永远见不到惟一亲爱的阿毛了,悲惨到了极点。
但这种痛苦,并不是她自己找寻出来的。
祥林嫂并非被害死,再嫁本非她所愿,阿毛是狼拖去的,都出于无可奈何,所以是惨剧。
4.小说集《彷徨》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
1926年8月初版。
收入1924年至1925年所写的小说ll篇,《祝福》是第一篇,展示了当时旧中国农村以至整个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发掘了农民悲惨生活的根源;
不仅反映他们长期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造成的肉体上的痛苦,而且着重描绘了他们长期以来在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与毒害下的精神状态,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
另一方面是讽刺封建余孽,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在个人反抗失败后的不同表现及其空虚、动摇的弱点。
三、“变”与“不变”(30分钟)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重回故乡所观察到的“变”与“不变”之处?
明确:
不变的是鲁镇人及风俗习惯。
见文章前两段“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改变,单是老了些”“他们也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
也就是说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透过不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没有封闭封建的鲁镇。
变化的的是祥林嫂,见文章第三段“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2、再浏览课文,找出祥林嫂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三次肖像描写)
明确:
(1)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
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
A、提问:
脸色青黄"
这个告诉我们什么?
生活条件不好,遭遇丈夫去世,打击比较重。
B、"
顺着眼"
是顺从的样子,二十六七岁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是年轻女性,很活泼、开朗、率性,但是祥林嫂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却是顺着眼,这应当是长期受到一些无形的规则规矩的限制所致。
C、"
两颊还是红的"
以及来了之后,在劳动中"
有了笑影,白胖了"
第一次来鲁镇,让我们看到了经历了一次丈夫去世的人生打击以后,祥林嫂有了人生的希望,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欣慰。
(2)再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1.第一次来鲁镇,脸颊是红的,这一次"
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生命的活力已经没有了
2.第二次来到鲁镇,"
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生命中已经多了许多悲哀。
(3)最后来到鲁镇: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A、"
脸上瘦削不堪"
表示祥林嫂流浪了四五年,生活没有着落,人瘦削不堪是自然的。
黄中带黑"
强化了这几年所受的苦。
原来是"
青黄"
,现在是"
,已经失去了正常的肤色。
C、"
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可以看到,第二次来鲁镇的时候的神色是悲哀的,现在已经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神态上的变化。
行尸走肉。
D、"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说明祥林嫂站在那里像一个木雕,只有眼珠动一动,才知道原来是个活人。
3、为什么短短几年,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她经历了什么?
(预习的任务)
丧夫——出逃——被迫改嫁——又丧夫——丧子——被歧视——沦为乞丐。
4、祥林嫂最后带着绝望和恐惧死去了,除了个人的不幸经历外,还有什么使一个活生生的人变得不复存在?
她真的是穷死的吗?
谁是幕后真凶?
(重点)
首先要从死者生前接触的人入手调查。
最后目睹人——“我”。
分析“我”和死者的对话。
1、祥林嫂对我的三问是什么?
有无魂灵,有无地狱,死后的一家人能否见面。
2、她希望得到怎样的回答?
理由是?
她“希望其有,有希望其无”。
她对死亡的态度本身就是矛盾的。
一方面对死亡充满了向往,因为死亡意味着解脱和团圆;
另一方面又害怕和恐惧死亡,因为死亡意味着惩罚和被据为两半。
3、我对祥林嫂的三答是什么?
“也许有”“也未必”“说不清”
4、我在回答的时候心理活动是什么?
为什么?
悚然,踌躇,支吾,胆怯。
因为我不知道实情,不愿意说假话更不愿意承担责任。
由此看出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又软弱逃避的知识分子。
5、思考“我”对祥林嫂的死有没有责任?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
加速了她的死亡,但不是真凶。
接触最多的人——四叔四婶。
分析与死者的对话
1.祥林嫂第一次来做工时,四叔只说了五句话。
其中两次说到“然而”都省略了,你认为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次:
虽然她婆婆的行为野蛮粗暴“拿我们家里开玩笑”让人可恶,然而作为婆婆也有这样的权利。
第二次:
虽然你这样说,但未必真能再荐一个像祥林嫂这样能干的人。
因为当地其他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不像她这样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
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
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
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
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
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
“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说明四叔是一个自私伪善、严守封建礼教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2、祥林嫂第二次来做工时,四婶对她说了三句一样的话?
比较异同
明确:
“祥林嫂,你放着罢!
我来摆。
”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
我来拿。
”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你放着罢,祥林嫂!
”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1)祥林嫂第一次感到“疑惑”,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
而第二次她已经捐了“门槛”,认为自已已经“赎罪”了,可以被“宽恕”了。
可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接受”。
她的精神崩溃了。
(2)“祥林嫂,你放着罢!
”“你放着罢,祥林嫂!
”这两句话的语气是很不一样的,前者语气舒缓,后者倒装句式,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
3、你觉得四叔四婶对祥林嫂的死有没有责任?
他们自私伪善,冷酷无情,严守礼教,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
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
祥林嫂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是他们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他们负有责任但不是真凶。
与她接触多的人——柳妈
1、通过对话分析柳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她对祥林嫂做了什么?
对祥林嫂之死有责任吗?
柳妈:
“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
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就她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
(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
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
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
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
所以她也富有一定责任。
总结:
这些人他们都是凶手,又都不是凶手,一切都是因为她是一个再嫁的寡妇。
(具体分析暂略)
【作业布置】
(2分钟)
撰写祥林嫂的死因报告
【板书设计】
(3分钟)
第二课时(45分钟)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弄清了祥林嫂的死因,这节课我们抓重点从细节处分析文章特色。
请大家细读课文第四部分:
第二次来做工最后变为乞丐。
也就是从“但有一年秋季”到“那我可不知道”。
二、小组合作,自由探究(40分钟)
我们大家分为四个组,一个组选一个问题讨论,待会请同学到讲台上为大家展示讨论成果。
1、四次“我真傻,真的”分析
2、“阿毛的故事”的表达作用
3、说说本节文字的“看客”“听课”和“说课”
4、从这段中可以看出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分钟)
写写你这节课的参与过程
听我解读畅所欲言
第三课时(45分钟)
1、文章几次描写了祝福场景?
找出来试做分析(15分钟)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第一处(第1、2段):
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
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沉重”、“阴暗”、“乱成一团糟”等词透露出了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压抑和反感。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
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同时,通过“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点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状况:
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后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言。
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悲剧的社会基础。
②第二次是对祥林嫂死后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的描写。
第二处(第32段):
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凉和我的“沉痛”心情。
中间的议论是反语(参见课文下的注释),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畅”是愤激和沉痛之语。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第三处(最后一段):
这段景物描写是由回忆到现实。
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相照应,渲染了热闹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
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着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
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穷的痛苦和悲哀。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2.本文既然是一出悲剧,还为何以《祝福》为题?
(10分钟)
(1)祝福是鲁镇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充满了“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色彩,祝福之时也正是封建思想对人们影响和制约最深的时候,也是人们对祥林嫂歧视和迫害最甚的时候。
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
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以此为题可突出主题。
(2)“祝福”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是人物命运转变的契机和背景。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祝福”展示了初到鲁镇的祥林嫂的勤劳能干,“祝福”时使一向勤快能干的祥林嫂受到了鲁家的冷遇和歧视,即使她倾其所有,花费了“历年积存的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也没有改变。
这使她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总是惴惴的,有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
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最后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惨死雪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