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高频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5591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高频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方剂高频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方剂高频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方剂高频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方剂高频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高频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方剂高频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高频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高频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3、白头翁汤的主治证就是热毒痢疾。

44、愈昌用败毒散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从表出而愈,称为逆流挽舟法。

45、完带汤的功效就是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46、清胃散中配伍当归的作用就是养血与血,以助消肿。

47、温开的代表方就是苏合香丸。

48、六味地黄丸中“三补”药物指的就是熟地,山茱萸,山药。

49、小蓟饮子与龙胆泻肝汤共有的药物就是生地、当归、木通、栀子、甘草。

50、天王补心丹中常说的“三参”就是人参、丹参、玄参。

51、我国现存古医藉中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就是《普济方》。

5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用方要点就是身热,喘急,脉数。

53、银翘散的功效就是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54、六味地黄丸中“三泻”药物指的就是泽泻、丹皮、茯苓。

55、气虚发热证宜首选用补中益气汤方治疗。

56、重镇安神的代表方就是朱砂安神丸。

57、理中丸的君药就是干姜。

58、温经汤的功效就是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59、四神丸中配伍吴茱萸的意义就是温中散寒。

60、镇肝熄风汤的用法要点就是头目眩晕,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

61、乌梅丸的配伍特点就是酸苦辛并进,寒热并用,补泻兼施。

62、小柴胡汤中具有外透内清作用,为与解少阳的关键药对就是柴胡与黄芩。

63、清气化痰丸由二陈汤去乌梅、甘草,加以胆南星、瓜蒌、黄芩、杏仁、枳实而成。

64、补血的基本方就是四物汤。

65、三仁汤中“三仁”就是杏仁、白寇仁、薏苡仁。

66、三仁汤的配伍特点就是宣上,畅中,渗下。

67、清燥救肺汤的君药就是霜桑叶。

68、祛湿剂中配伍最多的一类药物就是理气药。

69、补阳还五汤中配伍地龙的作用就是通经活络。

70、热入营分的典型舌象就是舌绛而干。

71、在中药的煎药方法中,对于胶质、粘性大、而且容易融化的药物宜烊化。

72、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用方要点就是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73、大黄附子汤中大黄的作用就是泻下通便。

74、五苓散中配伍桂枝的作用就是温阳化气,兼以解表。

75、龙胆泻肝汤中具有清热利湿,导湿热从水道而出的药物就是车前子、木通、泽泻。

76、平胃散中配伍厚朴的作用就是行气化湿,消胀除满,助苍术燥湿。

77、就功效而言,至宝丹擅长于豁痰开窍。

78、川芎茶调散中用量最大的药物就是薄荷。

79、旋覆代赭汤用量独重的药物就是生姜。

80、血府逐瘀汤的功效就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81、方剂的变化形式有药味的增损,药量的加减,剂型的变化。

82、大承气汤原方中用量最大的药物就是厚朴。

83、清胃散中具有清热散火解毒,并具有“火郁发之”之意的药物就是升麻。

84、麻子仁丸主治证的病机就是胃肠燥热内结,脾约不能布津,肠失濡润。

85、开窍剂分为温开剂与凉开剂。

86、主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所致心神不安的方剂就是朱砂安神丸。

87、天王补心丹中用量最大的药物就是生地黄。

88、理中丸与四君子汤共有的药物就是人参、白术、甘草。

89、同时含有桃仁、川芎、当归的方剂就是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生化汤。

90、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就是湿滞脾胃,气机不畅,胃失与降。

91、汤剂的制备中,煎药最好的用具就是砂锅、瓦罐或陶瓷器皿。

92、银翘散中配伍辛温的荆芥与淡豆豉的作用就是助金银花、连翘透散表邪,同时使全方不致凉遏。

93、白虎汤原方中石膏的用量为一斤。

94、逍遥散中具有养血柔肝的药物就是当归、白芍。

95、体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剂就是六味地黄丸。

96、用来治疗五更泄泻的主方就是四神丸。

97、二陈汤的用方要点就是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

98、就功效而言,紫雪擅长于熄风止痉。

99、小蓟饮子中配伍藕节、蒲黄的意义就是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就是止血而不留瘀。

100、麻黄汤证的病机就是风寒外束,营卫郁滞,肺失宣降。

101、关于服药时间,对胃肠有刺激的方剂宜饭后服。

102、开窍剂适用于神昏窍闭证。

103、败毒散的主治证就是气虚之人,外感风寒,瘀血阻滞。

104、治疗阳虚失血的两首常见方剂就是理中丸、黄土汤。

105、补养安神的代表方剂就是天王补心丹。

106、麦门冬汤除治疗胃阴不足证外,还可以治疗肺胃阴虚之肺萎。

107、温经汤主治月经不调与不孕,其病机就是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108、藿香正气散与平胃散共有的药物就是陈皮、厚朴、生姜、大枣。

109、麦门冬汤原方中麦门冬与半夏的用量之比就是7:

110、主治大头瘟的代表方剂就是普剂消毒饮。

111、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112、补气的基本方就是四君子汤。

113、旋覆代赭汤中配伍代赭石的作用就是重镇降逆。

114、体现“益火之源,以消荫翳”的方剂就是肾气丸。

115、清燥救肺汤用治燥热伤肺重症。

116、六郁以气郁为先,故越鞠丸以香附为君药行气解郁。

117、五脏中,水湿为病关系最为密切的三脏就是肺脾肾。

118、黄土汤中配伍性味苦寒的黄芩的作用就是止血,并制约方中诸温燥辛热药耗血动血。

119、茵陈蒿汤中配伍栀子的作用就是清热燥湿,并利三焦,引湿热下行。

120、朱砂安神丸中配伍黄连的作用就是清心泄火。

121、我国目前最大的一部方书就是《中医方剂大辞典》。

122、阳与汤的功效为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123、在祛湿剂、活血祛瘀剂中常配伍理气药。

124、方剂之组成结构就是君臣佐使。

125、败毒散用于痢疾初起有表证者,称为逆流挽舟法。

126、败毒散主治证的病机就是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

127、苏子降气汤主治证的病机就是痰涎壅肺,肾阳不足。

128、一般而言,上部出血忌用生提药。

129、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为君,意在大补元气,补气行血。

130、龙胆泻肝汤中生地、当归除了滋阴养血作用外,还有防方中木通、泽泻、车前渗利太过作用。

131、小青龙汤的主治证就是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

132、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主治证就是风痰上扰证。

133、治疗热痰证之代表方为清气化痰丸。

134、治疗邪热在卫分的代表方为银翘散。

135、用于治疗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的方剂就是麻子仁丸。

136、六味地黄丸就是治疗肾阴虚证的代表方。

137、治疗风痰证之代表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

138、定喘汤主治证的病机就是风寒外束,痰热内蕴。

139、生化汤的功效就是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140、二陈汤为治湿痰证之代表方。

141、主治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就是麻黄汤。

142、主治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就是桂枝汤。

143、具有燥湿健脾,行气与胃功效的方剂就是平胃散。

144、真武汤由炮附子、生姜、白芍、茯苓、白术药组成。

145、治燥剂分为轻宣外燥剂、滋润内燥剂两类。

146、含有还螵蛸、茜草的方剂为固冲汤。

147、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青蒿鳖甲配鳖甲有“先入后出”之妙。

148、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主治证就是风痰上扰证。

149、方中含有玄参、生地、麦冬三药天王补心丹。

150、银翘散与桑菊饮二方均含有药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

151、生化汤的主治病证就是产后瘀血腹痛。

152、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者,宜选用白虎汤治疗。

153、一般来说,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

154、四神丸方中用量最重的药物就是补骨脂。

155、阳与汤主治证的病机就是阳虚血虚,寒凝痰滞。

156、镇肝熄风汤主治证之病机就是肝肾阴虚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

157、仙方活命饮之功效就是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158、燥证有外燥与内燥之分,其中外燥有温燥,凉燥之别。

159、川芎茶调散中茶叶的作用就是清上降下。

160、黄土汤与理中丸均可治疗阳虚失血证。

161、小柴胡汤、败毒散两方中均含有柴胡。

162、麻子仁丸由小承气汤加麻子仁、杏仁、白芍、蜂蜜组成。

163、乌梅丸除主治蛔厥外,亦可用于治疗正气虚弱,寒热错杂之久泻久痢证。

164、逍遥散为调与肝脾之代表方。

165、活血祛瘀中常配伍理气药。

166、燥证有外燥与内燥之分,内燥又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异。

167、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语》中将中医诸多治法概括为汗、吐、下、与、温、清、消、补。

168、二陈汤中用少量乌梅来收敛肺气,与半夏配伍,使散中有收,祛痰不伤正。

169、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组方,故煎煮时间不宜太久,以免药性挥发耗散。

170、羚角钩藤汤中具有增液舒筋作用的药物就是芍药,生地,生甘草。

171、茵陈蒿汤中用大黄的作用就是泻热逐瘀,导瘀热下行。

172、犀角地黄汤配伍严谨,使热消血宁而无耗血之虑,凉血止血又无留瘀之弊。

173、小青龙汤中主要用来温化痰饮的药就是干姜,细辛。

174、真武汤的功用就是温阳利水。

175、定喘汤中用白果的意义就是敛肺定喘,祛痰止渴。

176、银翘散中配伍的两味辛温药就是荆芥穗、淡豆豉。

177、《伤寒明理论》的作者就是成无己。

178、肾气丸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

179、苏子降气汤中肉桂的作用就是温肾纳气。

180、小柴胡汤主要用来治疗伤寒少阳证。

181、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就是《五十二病方》。

182、桃核承气汤中桂枝的作用为通行血脉,助桃仁等活血祛瘀。

183、活血祛瘀剂、消食剂与祛湿剂、祛痰剂等四类方剂中常配以理气药。

184、败毒散中用人参的目的就是扶阳正气以助解表,使祛邪不伤正,防邪复犯。

185、四逆汤主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

186、用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的方剂就是羚角钩藤汤。

187、阳与汤中用量最轻的药物就是麻黄、姜炭。

188、藿香在藿香正气散中的作用就是外散风寒,内化湿浊。

189、温经汤中用当归、白芍、阿胶、麦冬。

190、九味羌活汤中黄芩、生地的作用就是清泄里热,并防治方中辛温燥烈药伤津。

191、藿香正气散之功用为解表化湿,理气与中。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1、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战国 

记载52病,药物247种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2、《黄帝内经》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二、汉代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 

意义:

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

《伤寒论》主要就是六经辨证/《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

葛洪(评价:

验便廉)

2、《小品方》 

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 

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王焘

五、宋代

1、《太平惠民与剂局方》载方788首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 

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金·

成无己 

 

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观点

①刘完素:

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 

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张从正:

字子与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李杲:

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④朱震亨:

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

倡导“相火论”

《丹溪心法》 

主张滋阴降火之法

七、明代

1、《普济方》朱棣 

载方61739首 

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医方考》吴昆 

如:

知柏地黄丸

8、清代1、《医方集解》汪昂 

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

2、《医学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吴谦

3、温病学派①叶天士(桂) 

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②吴鞠通(瑭) 

著有《温病条辨》 

创“三焦”辨证

③薛雪(生白)

④王七雄(孟英)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药物配伍

■配伍:

根据病情需要与药物性能,有选择的将一味或二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

常见形式:

同类相须、异类相使、相反相成、制毒纠偏、引经报使。

配伍目的:

(增效与减毒)

方剂的组成 

(“君臣佐使”概念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君药: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特点:

药味少、药量大。

■臣药: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辅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涵义有三

①佐助药:

用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②佐制药:

消除或缓解君、臣药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

依病情需要选择与君药性味相反又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

涵义有二

引经药:

能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

调与药:

能调与方中诸药的性能,协调诸药的相互作用或起到矫味作用。

(味道)

方剂的变化

■药味的增损 

前提:

君药不变 

方法:

加减方中药物

■药量的加减 

组成方剂的药物不变 

方法:

增加或减少方中药物的用量

■剂型的变化 

组成方剂的药物及其配伍用量比例不变。

“八法”——临床常用的治疗大法(清·

程钟龄《医学心悟·

医门八法》)

1、汗法:

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证:

表证,麻疹初起,疮疡初起/痢疾初起有寒热表证者。

分类:

辛温,辛凉

注意:

适度发汗(通身微汗出)/药常不宜久煎

2、吐法:

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吐法易伤胃气,故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

3、下法:

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结痰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邪在胃肠而致的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证俱实者

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4、与法:

通过与解或调与作用,使少阳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与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邪犯少阳、肝脾不与、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与等证

5、温法:

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里寒证。

或寒邪直中于里,或阳气受损,或素体阳气虚弱,以致寒从中生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6、清法:

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里热证。

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

7、消法:

通过消食导滞与消坚散结等作用,消除体内因气、血、痰、水、虫、食等久积而成的有形之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范围:

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8、补法:

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脏腑虚弱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

八阵:

张仲景《景岳全书》补与攻散寒热固因

补方之制,补其虚也;

与方之制,与其不与者也;

攻方之制,攻其实也,用散着,散表证也;

寒方之制,为清火,为除热也;

热方之制,为除寒也;

固方之制,固其泄也;

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

十剂:

《本草拾遗》宣通补泻涩滑轻重燥湿

宣可去雍,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

药物在方中的作用分类归纳

1、大黄

大承气汤(配芒硝)——荡涤肠胃热结

温脾汤(配附子)——攻下积滞

桃核承气汤(配核仁)——下瘀泄热

大黄牡丹汤(配核仁)——清泻肠中湿热,活血化瘀

八正散——清热泻火茵陈蒿汤——泻热逐瘀 

芍药汤——邪热祛积

2、桂枝

桂枝汤(配白芍)解肌发表,温助卫阳,温通经络

当归四逆汤(配当归)----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炙甘草汤(配炙甘草)----温阳通脉

麻黄汤-----解肌发表,温经散寒

小建中汤-----温中散寒

桃核承气汤----通行血脉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平冲降逆

肾气丸-----温阳化气

五苓散----化气解表

3、黄芪

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

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归脾汤-----------益气健脾,益气生血,益气摄血

固中汤-----------补气健脾,补气摄血,补气生血

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

防己黄芪汤------补气利水

4、半夏

半夏泻心汤———散结除痞,与胃降逆

温经汤———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调经

麦门冬汤———降逆与胃,开通胃气,祛痰除涎

小青龙汤———燥湿化痰

蒿芩清胆汤———燥湿化痰,降逆与胃

小柴胡汤———与胃降逆止呕

5、白术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

完带散——(山药)益气补脾,祛湿止带

五苓散——健脾燥湿利水

6、白芍

芍药汤-----------缓急止痛,治下痢腹痛

桂枝汤-----------滋阴养阴,敛固外泄之营阴

麻子仁丸--------养阴以助润下

小建中汤--------与里养阴,缓急止痛

真武汤-----------利小便,制约附子之温燥

镇痛熄风汤-----滋阴柔肝,潜阳熄风

羚角钩藤汤-----养阴增液,缓急舒筋

四物汤------------补血

7、柴胡

龙胆泻肝丸------疏肝清热,引经报使

普济消毒饮------疏风散热,郁而发之,并引药上行

小柴胡汤---------透少阳半表之邪,舒畅枢机

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

败毒散------------解肌发表

四逆散------------疏肝升阳,透邪解郁 

8.生地

肾气丸-----滋阴补肾

灸甘草汤----滋阴养血

一贯煎-----滋阴补肝

百合固金汤-----养阴滋肾,凉血止血

导赤散-----清心凉血,养阴

特殊的治法

急下存阴法:

指在热性病过程中,热邪积滞内结,津液日益不耗损,此时急须应用寒下方剂以通导大便,清泻实热,从而达到保存津液的一种治法,如大承气汤峻下热结,以治疗实热积滞,内结肠胃之阳明腑实证。

——大承气汤(还有通因通用)

釜底抽薪法:

指用寒苦降下,通导大便以泻除实热之邪的方法。

本法好比实抽取锅底下燃烧底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

泛指寒下法,以其苦寒泄降,清除实热积滞,导热下行,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大承气汤

调与营卫法:

就是纠正营卫不与,解除风邪的一种治法。

——桂枝汤(桂枝+芍药)

滋阴疏肝法:

指以滋阴补肾药与疏畅肝气药相合组方,使肝气与畅,柔达的方法。

——一贯煎,治疗肝阴虚,肝气不舒之胸脘胁痛证。

滋阴潜阳法:

指用滋阴的药物配伍重镇潜阳药,具有滋养肝肾,平肝潜阳的作用,用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病证的一种治法。

——镇肝熄风汤

补气活血法:

就是指重用补气之药,以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的一种治法。

用治气虚血瘀,“因虚致瘀“的中风证;

——补阳还五汤

益气升阳法:

指以补气药配伍升举阳气药组合成方,以治疗中气虚弱,清阳下陷病证的一种法——补中益气汤

透热转气法:

就是治疗温病热入营分的一种治法。

当邪热初入营分之时,证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

治疗除清营解毒外,可清气透热,导营热向外透发,从外而解的治法。

——青营汤

养阴透热:

温病后期,阴液已伤,而邪热仍稽留阴分导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时,用养阴退热药(鳖甲),配合芳香透热药(青蒿)治疗,使阴复热退,热透邪出的一种治法——青蒿鳖甲汤

化痰熄风法:

就是治疗风痰上扰证的一种治法。

风痰上拢证以眩晕,呕恶,舌苔白腻为症,其由脾湿生痰,痰阻清阳,加之肝风内动,风痰上拢清空所致,治疗上应采用化痰熄风药,以祛除风痰——半夏白术天麻汤

凉肝熄风法:

清肝热平熄肝风---羚角钩藤汤逆流挽舟法:

为治疗痢疾初起而有表证(外感夹湿型痢疾)的一种方法——败毒散

通因通用法:

为反治法之一,指应用通下的方药来治疗表现上有通泄的病症的一种治法。

-——芍药汤,大承气汤

补火生土法:

指温壮,补益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的治法,用以治疗命门火衰,不能上暖脾土,脾失健运之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之证——四神丸

辛开苦降法:

当寒热互结,肠胃不与而见心下痞满,呕吐下利时,用辛味药之辛散以开通心下之痞结,配以苦味药之苦降,苦寒以清降泄热,降泄胃气以止呕,两者合用,平调寒热,开结降泄以治心下痞证——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

温阳止血法:

指用温补脾阳的药物,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