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5501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四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四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四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四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Word下载.docx

《第四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Word下载.docx

二、拨款的类型

最基本的拨款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有条件拨款,一种是无条件拨款。

除此之外,还有分类拨款,这是介于有条件拨款和无条件拨款之间的一种拨款形式。

(一)有条件拨款(conditionalgrant)

有条件拨款也称专项拨款(specificgrant),或叫选择性拨款(selectivegrant),是指附带条件的拨款。

拨款提供者在某种程度上指定了资金的用途,拨款接受者必须按规定的方式使用拨款资金,比如说,专门用于教育、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等特殊用途。

专款专用是该类拨款最基本的特征。

俗话说买酱油的钱不能用于买醋。

有条件的拨款可分为配套拨款(matchinggrant)和非配套拨款(non-matchinggrant)。

非配套拨款是指拨款者提供一笔固定资金(alump-sumgrant),并规定它必须用于指定的项目。

配套拨款是指接受拨款的政府必须自己筹集到一定比例的款项,才有资格接受上一级政府的拨款,因此,配套拨款也称百分比拨款(percentagegrant)。

因为配套额可以确定为占受补政府自己支出额的某个百分比,比如说50%的配套拨款意味着受补政府每支出一块钱,可获得5毛钱的拨款金。

有条件的配套拨款又可分封顶的配套拨款(closed-endedgrant)和不封顶的配套拨款(open-endedgrant)。

前者规定接受拨款的政府可以得到的最高拨款的数量界限。

比如说受补政府的支出额在1百万元以下的按其支出额的50%提供拨款,如果支出额超过1百万元则最多也只能拿到50万元拨款金。

不封顶的配套补助不规定拨款接受者可以得到拨款的最高限额,只要有自有资金,就一直可以按自有资金投入的某个百分比从拨款者那里获取配套资金。

在配套拨款的情况下,拨款额是变化的,它取决于拨款接受者的行为,特别是在不封顶配套拨款的情况下。

(二)无条件拨款(unconditionalgrant)

无条件拨款也称一般性拨款(generalgrant)、非选择性拨款(non-selectivegrant)或收入分享(revenue-sharing)。

它不规定拨款的使用范围和要求,拨款接受者可按自己的意愿使用拨款。

无条件拨款可以是一笔固定的款项,但也可能取决于拨款接受者的行为。

比如说根据拨款接受者自有收入的情况给予拨款额。

正因为拨款额的多少取决于接受者的收入努力程度,所以这类拨款也叫努力相关性拨款(effort-relatedgrant)。

在现实中,收入努力通常由纳税努力(tax-effort)来表示。

(三)分类拨款(blockgrant)

需要指出的是,介于有条件拨款和无条件拨款之间,还有一种拨款类型即分类拨款。

和无条件拨款相比较,它是有条件的,拨款者规定这种拨款的使用方向。

但它又不同于有条件的拨款,即它不具体指明接受者应该使用该款项的细目与用途,比如,提供拨款的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拨出一笔款项作为教育经费,下级政府可以用它来给教员发薪水,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购买图书资料,购置教学仪器或修建校舍等等,在保证拨款资金用于教育的前提下,下级政府拥有资金使用的自主权。

但这笔资金只能在教育这个大范围内使用,决不能用此项经费来兴建公路或举办其它事业。

因此,分类拨款实际上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宽的有条件拨款形式(wide-specificgrant)。

政府间拨款的主要类型可由图4-1表示:

——有条件整额拨款

——有条件拨款————有条件封顶配套拨款

——有条件配套拨款——

——有条件不封顶配套拨款

——无条件整额拨款

拨款———无条件拨款——

——努力相关性无条件拨款

——分类拨款

图4—1拨款的类型

第二节拨款的效应分析

为了给每个特定目的的拨款选择一个合适的拨款形式,了解各种类型拨款的效应,特别是对受补政府的支出将产生什么影响将是至关重要的。

拨款对接受拨款的政府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意味着受补政府拥有更多的资源归其支配使用。

替代效应则表示由于拨款降低了受补项目的成本,从而使资源从非拨款项目转移到受补项目,扩大受补项目的支出。

传统的对拨款的效应分析是以标准的无差异曲线为分析工具。

但在分析政府间财政拨款时我们使用社区无差异曲线,虽然不同学者对什么人的偏好代表社区无差异曲线上有分歧,但都基本认为它应该是反映社区典型个人即中位数选民的偏好。

本文所假定的社区无差异曲线能反映当地大多数人的偏好。

下面我们将借助于无差异曲线等工具对各种拨款的经济效应逐一进行分析。

一、无条件拨款

无条件拨款对拨款的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它在影响受补地区公共产品的同时,也对私人产品的供求产生影响。

实际上,这是对受补地区的一笔整额拨款,这种拨款的经济效应如图4-2所示。

私人产品

B

L-NICC

A

HE2

FE1M

OGJA'

B'

地方性公共产品

图4—2无条件拨款的效应分析

图4-2中,横轴代表地方性公共产品,纵轴代表私人产品,拨款前的预算线由AA'

表示,均衡点在E1,此时,消费的公共产品为OG,消费的私人产品为OF,为了消费OG数量的公共产品,必须放弃FA数量的私人产品,假定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是地方税收,这意味着要课以FA的税收,税率为FA/OA。

来自中央政府的一笔价值为AB的无条件拨款使预算线变成BB'

,新的均衡点为E2,现在该地方的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消费分别为OJ和OH。

公共产品的消费提高了GJ,私人产品的消费提高了FH。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全部的拨款都用于增加公共产品的消费,部分拨款金漏入了私人产品而增加了私人产品的消费。

由图4-2可知,只要E2位于MN之间,就有0〈dGA'

/dA'

B'

〈1。

这意味着,给予地方政府的一笔无条件拨款所具有的收入效应使拨款额的一部分会流向私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当均衡点E2越靠近M,拨款对公共产品消费的刺激越大;

当均衡点越靠近N点,则对私人产品消费的刺激越大。

这种对地方政府的拨款转化为对私人产品消费的增加是通过地方税收的减少来实现的。

从图4-2可以看出,由于私人产品的消费从OF增加到OH,应支付的税收量就从FA降低到HA。

税率也就从FA/OA下降到HA/OA。

税收的降低量相当于FH。

由于给地方政府的拨款额等于AB(全部用私人产品来表示),令LB=FH,即LB为税收的降低量,AL部分则用于公共产品的增加。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过E1和E2点的OICC曲线是收入消费曲线。

随着拨款额的增加,该地区对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消费的均衡点沿着这条曲线移动,拨款额漏入对私人产品的消费的多少随收入消费曲线的斜率而变化。

二、有条件无配套封顶拨款

图4—3是有条件无配套封顶拨款的效应分析。

受补地区政府所获得的全部拨款必须用在受补项目上。

如图所示,预算约束线为AE2B'

在这种情况下,受补政府的最佳选择是在E2点上。

如果没有条件限制的话,受补政府的选择应该是在E3点上。

显而易见,E3的福利程度要高于E2,

其它项目

E3

Ш

AE2Ⅱ

E1

0A'

受补项目

图4—3有条件无配套封顶拨款的效应分析

三、有条件不封顶配套拨款

有条件不封顶配套拨款通常是指上级政府或中央政府就某个项目对下级政府或地方政府提供一笔占总项目资金一定比例的拨款。

这实际上是对受补项目的价格补贴。

假如中央对地方上一个农田水利项目提供25%的不封顶的配套拨款。

其效应如图4—4所示。

在没有拨款时,地方政府用于该项目的预算约束线为AA'

,均衡点为AA'

线和无差异曲线I的切点E0。

如果引入一笔配套率为A'

D/OD=25%的配套拨款,预算线变为AD,均衡点沿着价格消费曲线PCC从E0移至E1点,此时对受补产品的需求量为OX1。

与无条件拨款相比,配套的不封顶拨款总是会使受补政府增加受补产品的支出。

因此,如果要增加受补产品同样多的消费,比如说增加到OX1,无条件拨款比有条件配套拨款要多得多(在本例中,拨款数为AC)。

在图4—4中,我们可以做个比较。

为了使受补政府在受补产品上的支出达到OX1,提供拨款的政府必须提供一笔数额为AB的无条件拨款。

而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均衡点为E2。

无条件拨款只有收入效应(均衡点沿着收入消费曲线ICC移动)。

而有条件不封顶配套拨款的效应是降低受补产品的价格,它既有收入效应,也有替代效应。

因此,均衡点将沿着价格消费曲线移动。

在实行不封顶配套拨款时,拨款者的拨款数额最终取决于受补者的行为。

如果拨款计划大大刺激受补者对补助产品的支出,那么拨款额将是巨大的,这将会引起拨款者预算上的困难。

因此,为了把拨款额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拨款者可以确定一个它愿意提供的最高额,即实行封顶的配套拨款。

其它项目

C

ICC

BE3

E2

E0Ⅱ

E1

ⅠPCC

0X0X1A'

DC'

农田水利项目

图4—4有条件不封顶配套拨款的效应分析

 

三、有条件的封顶配套拨款

由于预算上的限制,上级政府的拨款更多的是采用封顶拨款。

有条件封顶拨款的效应如图4—5所示。

0X1X2A'

BD受补项目

图4—5:

有条件封顶拨款的效应分析

受补政府在获得拨款前的预算线为AA'

,均衡点在E1。

在封顶拨款计划下,预算线变为折线ACB。

在AC段,拨款政府按A'

D/OD的比例提供拨款。

但在C点以下的部分即CB段,拨款者不愿再按该比例来供应配套资金了。

在新的均衡点E2,受补产品X的消费量大于没有拨款时的消费量,但小于不封顶配套拨款时的消费量。

拨款用完后就失去了对受补产品消费的进一步的刺激。

由于封顶的配套拨款有利于拨款者对预算的控制,因此在实践中,拨款者更愿意采用。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在某些场合,配套拨款是否规定限额是无关紧要的。

如果对受补产品X的支出低于最高限额,规定最高限额就起不了什么作用。

从图4-5上可以看出,如果拨款后新的均衡点落在AC段上,那么,尽管CB段上的点得不到拨款,也无关紧要。

第三节拨款的理由和相应的拨款形式

本节将讨论政府间拨款的理由和相应的拨款种类。

一、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外部效应现象不仅存在于私人产品中,由地方政府提供的地方性公共产品也有外部效应问题。

当某个地方政府提供的某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受益面超出其本地区范围而扩散到邻近其它地区,从而使其它地区的居民在不承担任何费用的情况下也同样获得收益时便产生了公共产品的外部效应问题。

比如说兴修水利、对空气和污染的控制、对病虫害的防治、在当地享受良好教育的学生以后流动到其它地区工作或定居等都有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收益外溢问题。

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收益外溢还表现在非本地居民到本地来享受本地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公园、文化娱乐、交通设施、地方性公立学校、本地的一些社会福利与健康保障等。

正如私人产品的外部效应将导致资源的低效或无效配置,公共产品的外部效应同样也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作为代表本地区利益的团体利益主体,它只考虑本地居民的利益,在对利益部分外溢的地方性公共产品或服务进行成本收益比较时只计算该产品或服务在本辖区内产生的收益与成本,而对外溢到其它辖区的利益不考虑在内。

它按照社区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条件来决定供应量。

由于把部分外溢到其它辖区的收益排除在外,所提供的产量水平必然要小于最佳产量水平,从而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如果A地区的某个项目对B地区产生了外部效应,那么对该项目的最佳提供量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MBa+MBb=MC(4-1)

其中:

MBa是A地区居民所获得的边际收益;

MBb是B地区居民所获得的边际收益;

MC是该项目的边际成本。

但是,如果没有考虑到该项目对B地区居民所产生的溢外收益,A地区的决策者只有按照MBa=MC来提供该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按MBb/(MBa+MBb)的比率提供一笔配套拨款就可以使该项目的规模达到最佳规模。

在这里,配套比例的大小要根据项目的溢外收益与地方收益的比较而定。

溢外收益越大,上级政府拨款的配套比例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某个地区水利设施的兴建不仅能预防本地的洪涝灾害,而且也会对邻近地区的防洪产生有利的影响。

因此兴建这样的水利设施不仅仅需要当地政府出钱投资,而且还应该由中央政府或上一级政府提供一定的拨款投资。

如果该地兴建的水利设施对邻近地区的防洪效果比较大,那么拨款的配套比例就应该大。

由上可知,使外部效应内部化拨款的合适类型应该是配套拨款。

二、弥合财政缺口

财政缺口(fiscalgap)是指不同政府之间各自的收入与承担的事权所需要的支出之间的不相等,也称财政纵向不平衡(verticalimbalance)。

它反映的是一个多级政府间支出职责和收入能力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在一个多级制政府结构中,有些级次的政府财政收入多是因为有较广的税基而比其它级次的政府能征收到更多的税收。

一个有效率的、公平的收支体系往往是某些政府擅长于收入的征收而另外一些政府则更需要支出。

一般来说,中央政府的收入相对于自己的支出来说是收大于支,而地方一级的政府通常是支大于收,存在赤字。

当然,中央政府可以鼓励地方政府开征新税、增加收费、借款等办法来弥补地方财政的赤字。

但是,中央政府也可以用收入分享拨款的办法来弥补地方财政赤字,即拨款政府从自己的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数额的收入用于补助受补政府,受补政府分享拨款政府的一部分收入。

当使用收入分享拨款时,显然应选择一般性的无条件拨款,因为对这类拨款的需要并不和某些特定的服务有联系。

而拨款的确定则取决于各种参数。

比如说以人均为指标,或者以支出需要,或者以纳税能力或收入努力为指标。

三、解决财政的横向不平衡

财政的横向不平衡是指,各地区间财政地位的差别,即各地区满足本地公共支出需要的能力不同。

如有些贫困地区对提供某些地方公共产品或服务会碰到资金不足,而对一些富裕的地区,资金就不存在问题。

这种财政横向不平衡既违背公平原则,也对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公平的角度讲,同样的人应同等对待,不管其居住在哪个地区。

但事实上,由于各地财政地位的差异,同样的人不可能得到同等对待。

富裕地区的人总比贫困地区相同的人享受到更多的财政利益,或是在交纳相同的税收时享受到更多或更高水平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或是在享受同样水平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时交纳较低的税收。

横向的财政不平衡不仅仅违背了同等状况的人同等待遇的公平原则,而且还会导致效率的损失。

其对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迁移到较富裕的地区,以较少的税收成本消费公共产品和服务。

因此,地区间财政地位的不同产生的财政横向不平衡会诱导人们重新选择居住地,而这种由于财政待遇不同所致的财政诱导性迁移并不反映实际要素成本的差异或其它和资源有效使用相关的因素,因此,这种迁移会造成效率的损失。

比如,一个渔民,他的特长是出海捕鱼,应该生活在海边才能发挥他的特长,但是,由于该地的财政地位相对较弱,和有些地方相比,在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落后于其他富裕的地区,因此,导致当地渔民往外地流动。

而渔民的特长是捕鱼,他不从事自己所擅长的职业,而做其他不擅长的工作,显然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其次,迁移本身会带来一定的资源浪费。

总而言之,人口往相对富裕的地区的过度迁移会趋向于造成对资源配置的扭曲,从而产生效率损失。

消除因各地财政地位的差异所造成的不公平和低效率需要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提供一种旨在均等化各地财政地位的均等化拨款,这种拨款应该是一种无条件拨款,在具体制定拨款时都要以一些客观性指标作为参数,如人均收入、人均税基、单位服务成本等。

由于实现财政纵向平衡和财政横向平衡目标所适用的拨款形式都是无条件拨款,因此,各国在确定拨款时,往往同时考虑。

四、确保全国统一的最低服务标准

确保最低服务标准主要是出于对公平和效率两方面的考虑。

就公平来说,资源在各地区的分配要遵循"

生存条件一致"

的原则,任何人无论生活在一个国家的什么地方,其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必须得到满足。

比如说社会保险、卫生保健、教育和社会福利等服务项目。

从效率的角度考虑,共同的最低服务标准会有助于减少地区间要素和商品流动的壁垒,促使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增进地区间资源配置的效率。

例如,建立社会服务的某些最低标准将会有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而建立社会基础设施的某些最低标准会促进资本和商品的合理流动。

另外,对最低服务标准的需要还基于政府间合作的考虑。

当两个政府共同提供某类产品或服务时,像教育、道路、老人公寓和补助金等,一级政府的低支出会增加对另一级政府支出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间的合作是必须的,而保证最低标准是合作的基础。

当用拨款来保证各地区之间某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最低服务标准时,合适的拨款类型应该是有条件整额拨款或有条件封顶配套拨款。

有条件整额拨款因其具有非强迫性而更受欢迎。

对受补政府来说,只要最低服务标准得到满足,就可以自由支配拨款金的使用。

而对拨款政府来说,只要对受补政府提供的服务标准是否符合要求进行监督就行了。

五、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中的有益产品

所谓地方性公共产品中的有益产品是指那些中央政府对该地方性产品的评价高于地方政府评价的产品。

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评价一致时,地方政府的决策不仅符合本地区的利益,也符合全社会的利益。

但当两者之间的评价发生分歧时,地方政府的决策就会与全社会所要求的资源配置相背离,从地方的角度来看,它符合地方利益的最大化,但从全社会的利益来看,它没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此,为了鼓励地方政府增加对这类地方性产品中的有益产品的生产,需要中央政府提供财政拨款来引导地方政府的行为。

这类拨款可用于只对少数人产生利益因而提供量较少的服务项目,如临海防洪设施、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

这样的一些项目如没有拨款资助,很难保证有一个合意的生产水平。

事实上,对有益产品拨款的原因一方面是由该产品自身特征所决定的,如对该产品的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利益不能全部考虑在内,一些新的于社会有益的活动或项目在刚推广时就需要这样的支持;

另一方面是由于制度上的原因产生的对拨款的需要,比如说,在实现多数制原则的民主制下,少数人的利益有可能得不到满足,成为"

倒霉的少数"

(Thedisadvantagedminority)。

在私人产品市场上人们用金钱投票时,在多数口味相同的人获得满足的同时,少数具有特殊口味的人的特殊需要,也会得到满足。

但是在投票进行公共选择以决定地方公共产品或服务提供的数量和种类的时候,多数票原则将仅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在迁移成本较高,少数人集团的利益因政治、社会、民族等原因确实需要得到保护时,可以给地方政府提供附带条件的财政拨款。

比如说拨款条件中包括禁止对性别、种族和宗教等的歧视。

地方政府要么改变做法,要么放弃拨款。

另外也可以直接对少数人集团所偏爱的,但在地方上无法通过的项目提供拨款。

对有益产品的拨款主要基于拨款者和受补者对某种产品的评价不同,拨款者认为要鼓励和提高该产品的消费,因而合适的拨款类型应该是有条件的不封顶拨款。

当然,如果拨款者认为某个有益产品的消费已经达到了一个它认为相对高但离它所期望的水平还差一点的话,也可以使用封顶拨款。

六、体现拨款者希望受款者增加自己收入的意图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拨款与下级政府的本级财政收入呈负相关的关系,即本级财政收入多,获得拨款的数额就要相对减少,本级财政收入少,获得拨款的数额就会相对提高。

这样的拨款分配不利于地方政府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因为财政收入的增加会减少从上级政府获得的拨款额,中央和地方、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之间因此会产生逆向思维,中央或上级政府希望地方或下级政府多增加自己本级财政收入,减少对拨款的依赖;

而地方或下级政府希望减少本级财政收入而获得较多的拨款收入。

为了变逆相思维为同向思维,使拨款额与本级财政收入呈正相关的关系,即本级财政收入增加反而能得到更多的拨款收入,这样就会刺激获得拨款的政府增加自己财政收入的积极性。

当拨款者的意图是鼓励受补政府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时,最合适的拨款类型应该是无条件拨款。

因为,在各类拨款中,最受受补政府欢迎的是不受任何条件约束的、可以由它们自由支配使用的拨款。

只有这样的拨款才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受补政府提高本级财政收入的积极性。

由于这类拨款与受补政府提高自己收入的努力程度有关,在设计这类拨款时,应把收入努力或税收努力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