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勘测定界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5492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勘测定界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勘测定界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勘测定界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勘测定界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勘测定界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勘测定界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

《xx勘测定界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勘测定界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勘测定界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

6、除非另外达成协议并生效,贵方的中标通知书和本投标文件将构成约束我们双方的合同。

法定代表人:

二、

投标文件汇总表

工程名称

投标人

报价范围

勘测定界

报价合计

大写:

人民币元

小写:

勘测定界报告编制周期

项目负责人

成果文件及份数

三、

服务承诺

我单位有充足的人员及设备,具有较强本地化服务能力。

我们将按照委托方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充分发挥我单位的技术优势和工程经验,确保本工程的各项投入,做到人员、设备、管理三到位,精心组织施工,创造优质工程。

我单位具备标书中要求的各项条件,经慎重研究,就项目承诺如下:

1、质量承诺

测绘成果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整体质量一次验收合格,优良率达到80%。

2、工期承诺

精心计划,合理安排,保证在工期内提交所有成果,供甲方组织验收。

3、售后服务承诺

我方承诺对提交的全部成果质量终身负责。

对保证期后出现的质量问题,若因我方原因造成的,我单位终身负责免费处理;

若因其他客观原因造成的,我方视处理工作量的大小适当收取成本费进行处理。

承诺对投标方进行永久的技术交流与技术支持。

投标人(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签字):

四、

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隶属

设备情况

备注

附:

仪器检定证书及购买发票

五、

拟投入本项目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专业

职称\职务

工作年限

人员身份证、毕业证、职称证等相关文件

六、

投标人资格证明文件

(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书、测绘资质等相关文件)

七、

投标人相关业绩一览表

项目名称

项目业主

项目金额

完成时间

合同复印件

八、

项目实施方案

1.总则

1.1目的和依据

为实现陕西定边朱庄风电场50MW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陕西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测量规范》、2007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有关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文件资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1.2工作性质

陕西定边朱庄风电场50MW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以下简称勘测定界)系指对农地转用、土地征用、划拨和有偿使用等方式提供用地的各类建设项目,实地划定土地使用范围、确定土地权属、测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线、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进行面积量算汇总等供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地勘测技术工作。

1.3法律效力

勘测定界成果作为建设项目用地报件内容一并上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该建设项目用地依法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

1.4工作程序

接受委托——查阅有关文件及图件——现场踏勘——地形测绘——权属调查——实地放样——界址测量——面积量算——编绘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编绘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图——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成果检查验收——提交资料——报批建设用地。

1.5图纸的要求

对于建设用地项目,要按1/1000比例尺要求施测,图面所反映内容应当符合城镇地籍调查和土地详查有关规定。

现有图纸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2.前期准备

2.1接受委托

经审核具备勘测定界资格的单位,须持有用地单位或有权批准该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勘测定界委托书,方可开展工作。

2.2查阅有关文件

由用地单位提交的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选址意见书,经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有关资料,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同时收集以下资料:

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由用地单位到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集;

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施工设计图及其有关资料。

控制成果:

由勘测定界单位搜集项目选址附近原有的平面控制成果、布网状况说明、精度统计等有关控制成果资料。

2.3现场踏勘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上的用地范围及用地要求,进行现场踏勘,调查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地类界线及地下埋藏物,用铅笔标绘于工作图上,并了解勘测的通视条件及控制点标石的完好情况。

2.4地形测绘

按业主要求的精度若收集的已有底图实时性或精度不够,或无法收集到该资料,则必须按业主要求的精度和比例绘地形图,通常为1:

500或1:

1000或1:

2000。

2.5权属调查

根据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及要求,现场指界认界,实地调查测绘建设用地范围界线,调查所占土地的权属性质,登记发证状况。

填写建设拟征(占)地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

2.6确定放样数据

经现场踏勘后确定界址点坐标或关系距离两种放样数据。

界址点坐标:

通过图解或直接测绘获得界址点坐标。

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关系距离:

图解或实地踏勘获得。

2.7制定勘测方案

根据现场踏勘及界址点的分布等情况,拟定合理的平面控制和施测方案。

3、实地放样

3.1基本要求

勘测定界或放样界址点应尽量采用解析法,条件不具备的,可采用勘查法。

3.2平面控制网

勘测定界平面控制坐标系统应采用国家或城市平面控制网。

对于已经施测地籍图的城镇坐标系统应尽可能与施测地籍图所用的城镇坐标系统一致。

控制测量精度按《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试行)》执行。

3.3解析法放样

根据界址点的坐标和控制点数据计算放样元素,再利用界址点与邻近控制点放样界址点桩位。

3.4关系距离放样

根据用地界址点或界址线与邻近地物的间距或关系距离在实地找到并确认有关地物和地界,用钢尺量距,采用交绘方法,放样界址点桩位。

4.界址点的设置

界址点是用地相邻界址线的交点,界址桩是埋设在界址点上的标志。

界址点设置原则:

界址点应设置于用地界线的拐点处、地类界交点、管线工程与其他线状地物、行政界线、权属界线交点、直线段不超过70M要设置界址点。

4.2界址桩的类型

界址桩类型主要有:

混凝土界址桩、带帽钢钉界址及喷漆界址桩。

4.3界址点的编号

界址点在图纸上须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统一按顺序编号,例如:

J1、J2、J3、……。

新用地的界址点与原用地界址点重合的,采用原界址点编号。

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的,编写原则以原地籍编号方法相同。

5.界址测量、勘测定界图

5.1界址测量

为保证界址放样的可靠性及界址坐标的精度,在界址桩放样埋设后,须进行界址测量,界址测量可才用RTK设站。

5.2勘测定界图

勘测定界图应当由各级控制点直接测绘而得(见附录六),若有现势性较强,精度较高的较大比例尺图件,也可启用现有图件编制而得。

同一块用地由多幅图纸拼接,面积数字应注记在较大一块图幅内,其他图幅内只注记“征用”、“代征”等文字。

定界范图窄长或范围太小无法注记时,采用引线(黑色)划在空余处注记。

加盖勘测定界专用章,应不覆盖定界图式符号和文字数字注记。

文字注记和符号按《勘测定界图例》规定执行。

大型工程、管线工程勘测定界图参照国土资源部《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试行)》执行。

5.2.1比例尺要求

城镇规划区内建设项目:

比例尺应与原地籍图比例尺一致。

若原无地籍图的比例尺规定为1/500或1/1000;

大型工程、管线工程项目用地:

比例尺定为1/2000。

5.2.2图面内容

勘测定界图上表示内容应按《四川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表示执行。

主要有:

界址点、界址线、权属界线、行政界线、地上物、地类界线、地类符号,重要的地物,以图幅为单位,图上标注各权属单位的地类面积,并在第一张图上加注整宗地面积和按Ⅱ级地类分类面积。

勘测定界图上必须加盖施测单位的“测绘资质专用章”。

勘测定界图上必须表示出用地范围界线以外(图上至少2厘米以内)的主要地物和地类。

5.2.3图幅要求

图幅统一要求为50cmX50cm,对于大型工程、管线工程,可不加图廓座标,为节省幅面,同一幅图上可表示几段管线工程,各段要求首尾相连。

5.3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

为确保建设项目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也为了日常土地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必须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而制作拟征用地范围略图。

6.面积量算

6.1分类

宗地的地类按《四川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实施意见(修订本)》规定的土地分类执行。

调查到三级类,以村(社)、村民委员会为基础按《四川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实施意见,(修订本)》的规定制作三级类地类汇总表逐级汇总上报。

6.2地类归并:

宗地内有不同权属单位的地类,应分别计算汇总。

地类归并时,按国家和集体两种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农用;

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种地类分别汇总面积。

7.精度要求

7.1各级控制网布设要求按《四川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7.2界址点点位中误差,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界址线距离中误差,均不得大于5cm。

7.3勘测定界图上的界址点平面位置精度,以其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及相邻界址点的间距中误差,在图上不得大于以下规定:

图纸类型1/5001/1000或1/2000

薄膜纸0.8cm0.6cm

兰晒图1.2cm0.8cm

7.4用地管理图上所标绘用地界线的精度按《四川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实施意见(修订本)》执行。

8.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勘测定界技术报告是整个勘测定界工作成果的文字材料部份的主要内容,应按以下顺序装订成册。

8.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封面)

8.2目录

8.3土地勘测定界委托书

8.4勘测定界表

8.5建设拟征用地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

8.6勘测面积表

8.7建设用地勘测定界验收报告

8.8市地籍科会签审核参考意见

8.9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

8.10碎部面积量算表

8.11界址点坐标成果表

8.12拟征用地范围略图

8.13勘测定界图

简要说明勘测定界的实施过程,建设项目用地简要情况介绍,控制测量成果的收集及精度统计、作业方法、权属核定状况、界址点设置状况及施测方法、面积量算、汇总情况等。

9.成果资料及检查验收

勘测定界内业资料整理结束后,应按农地转用、征用、划拨、出让等报件要求提交勘测定界成果资料,主要有:

9.1勘测定界技术报告,报国土资源部项目一式五份,报省厅项目一式四份。

9.2勘测定界图,报国土资源部项目一式五份,报省厅项目一式四份。

9.3用地管理图,报国土资源部项目一式五份,报省厅项目一式四份。

9.4验收

勘测定界工作结束后,应当按属地管理原则报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初检。

之后由有权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或者指派已获得“测绘资质证书”的单位,按本方案和有关规定要求验收。

提交验收报告,随用地报件一并上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