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考试案例分析汇总Word格式.docx
《注册测绘师考试案例分析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测绘师考试案例分析汇总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等:
建立和维持省级(或区域)大地控制网,满足国家基本比例尺测图的基本需要;
结合水准、重力测量技术,精华省级(区域)似大地水准面。
尽可能布设在三四等水准路线上。
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或更新。
四等:
是三等大地控制网的加密。
问题5:
简述GPSC级网布设的基本原则。
⑴GPS点在测区内应均匀布设,相邻间距不超过20km;
⑵应尽量利用现有国家或地方满足要求的各等级控制点;
⑶网中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小于6条;
⑷应与测区及周边的国家AB级GPS控制点、国家及省级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进行联测;
⑸均匀选择测区及周边的至少3个原坐标系高等级控制点进行联测,且不应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精度;
⑹GPSC级网观测方法可采用基准站网的观测模式、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网观测模式。
问题6:
基准站建设完成之后应进行哪些测试。
⑴测试基准站数据采集、数据完好性;
⑵测试基准站与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到用户之间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提供网络通信链路的通信速率、误码率、可用性及数据传输的延迟大小;
⑶测试数据中心对基准站的监控能力,包括通过数据通信网络监视和控制基准站工作状况、参数配置、数据采集和传输等;
⑷测试实时定位的覆盖范围和有效作业时间;
⑸测试站网数据产品服务内容和精度指标,包括坐标框架、实时定位、快速定位、事后定位、卫星轨道、源数据服务等内容以及相应的精度测试;
⑹测试其它内容。
1.2GNSS大地控制网
简述BC级GPS网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
GPS与大地控制网相对应: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图根等。
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有哪些误差。
如何减弱其影响。
⑴仪器误差,如i角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
⑵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如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仪器及尺承沉降影响引起的误差;
⑶观测误差,指人的因素引起的误差;
⑷客观因素的误差,如日月引力产生的误差、重力等产生的误差。
减弱方法:
⑴严格控制观测时间,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半小时,设站时用测伞遮阳;
⑵每测段设为偶数站,奇数站和偶数站采用相反的观测程序;
⑶每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线离开地面足够高度,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
⑷往返测应沿同一路线、并使用同一仪器和尺承;
⑸对于客观因素产生的误差只能通过改正数据的办法予以减弱。
大地高、正高、正常高的定义。
大地高:
地面点沿通过该点的椭球面法线的椭球面的距离。
正高:
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是地面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正常高:
似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点沿正常重力线到似大地水准面距离。
1.4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华
简述高程异常控制点布设原则。
⑴高程异常控制点应均匀分布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区域;
⑵高程异常控制点应具有代表性,点位分布应顾及平原、丘陵和山地等不同的地开类别区域,点位在不同地型类别均应占有一定的比例。
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丘陵和山地等地形变化剧烈地区应加大高程异常控制点分布密度。
⑶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宜利用不低于GB/T23709-2009中规定精度的大地控制网点和水准网点。
⑷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点最大间距符合相关要求。
简述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
⑴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的GPS测量数据处理;
⑵完成高程异常
控制点水准测量数据处理;
⑶计算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
⑷收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的重力资料与DEM资料,并按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进行整理;
⑸完成重力点的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
⑹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⑺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减小高程异常控制点与对应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原则与精度评定方法。
点位布设原则如下:
⑴检验点的点位应分布均匀,在平原、丘陵和山地等不同地形类别以及有效区域边缘地区均应布设检验点,应采用未参加似大地水准面计算的实测高程异常点作为检验点。
⑵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间距及检验点数按下表。
⑶检验点与用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高程异常控制点间距应不小于似大地水准面格网间距。
⑷检验点应满足GPS观测与水准联测条件。
⑸利用旧点作为检验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以及是否满足GPS观测与水准观测要求,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检验点数据处理如下:
⑴GPS数据与水准数据处理按相应测量规范要求执行。
⑵计算检验点的实测高程异常。
⑶利用检验点的大地坐标和拟合后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各检验点的高程异常。
似大地水准面数度则由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的各检验点高程异常与其实测高程异常不符值计算的中误差评定,作为似大地水准面精度。
1.5坐标转换
问题1:
简述不同坐标系坐标转换流程。
⑴、收集整理坐标系坐标转换区域内重合点成果;
⑵、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重合点;
⑶、确定坐标转换参数计算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
⑷、根据确定的转换方法与转换模型计算坐标转换参数;
⑸、分析重合点坐标转换残差,根据转换残差剔除粗差点;
⑹、坐标转换残差满足精度要求(合格)时,计算最终的坐标转换参数并估计坐标转换参数精度;
⑺、根据计算的转换参数计算待转点的目标坐标系坐标。
三维七参数坐标换包括哪些参数,实现其转换至少需要几个重合点。
答:
三维七参数转换包括7个参数,其中3个平移参数,3个旋转参数和1个尺度参数。
实现七参数坐标转换至少需要3个同名点,因为1个同名点可列3个方程,解7个参数至少需要7个方程,3个同名点可列9个方程,而2个同名点仅可列6个方程。
1.6大地测量数据库
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内容。
包括空间定位数据、高程测量数据、重力测量数据、深度基准数据及元数据。
每类数据主要包括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及文档资料。
⑴空间定位数据。
观测数据:
仪器检验资料、外业观测数据。
成果数据:
三维坐标成果、GPS点之记(属性)、GPS测量基线成果、天线高信息、参考框架转换参数、GPS网概要信息。
文档资料:
各阶段形成的各种技术文档资料。
⑵高程测量数据。
原始观测数据、观测手簿、外业计算资料、仪器检定资料。
水准点成果、水准点之记、水准
路线信息和测段信息。
⑶重力测量数据。
观测数据:
绝对重力测量观测数据、相对重力测量观测数据。
绝对重力成果、相对重力成果、
重力点之记。
⑷深度基准数据。
沿岸海域的理论最低潮位数据、深度基准与高程基准之间通过验潮站的水准联测数据。
⑸元数据。
是大地测量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征的描述性数据,包括识别信息、参考基准信息和质量信息。
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库数据组织。
各类资料的组织形式如下表。
试述大地测量数据建库技术路线、并绘制技术路线图。
数据库建库技术路线包括:
需求分析、数据分析与建模、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安全设计等。
海洋测绘
2.1海洋测量
潮位改正有哪些方法。
⑴单站水位改正法、⑵线性内插法、⑶水位分带改正法(分带法)、⑷时差法、⑸最小二乘参数法。
简述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安装校准方法。
涌浪补偿器、电罗经、测深换能器在安装与设计时存在误差。
按照时延、横摇、纵摇、罗经(航向)顺顺序进行安装校准,每一个安装校准项目必须有一个以上多余测量值。
简述水下地形测量工程项目基本实施过程。
按下列步骤。
在海洋测深时,测量船定位方法有哪些。
天文定位、光学定位、无线电定位、卫星定位、水声定位。
单波束测深需要对测深仪测量的水深值进行哪些改正。
单波束测深需要对测深仪测量的水深值进行吃水改正、换能器基线改正、转速改正及声速改正。
在海洋测深工作中,定位中心与测深中心满足什么要求。
定位中心应与测深中心保持一致,对大于1:
1万比例尺测图,两者水平距离小于2m,对于小于1:
1万比例尺测图,两者水平距离小于5m,否则应将定位中心归算到测深中心。
定位时间与测深必须保持同步。
2.2海图制图
海图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总体设计是指确定海图的基本规格、内容及表示方法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
⑴海图图幅设计。
根据制图区域范围,确定海图图幅规格、图幅数量和对海图分幅及确定每一幅海图的标题、图号及图面配置。
海图一般采用自由分幅,陆地面积小于图幅总面积的1/3。
⑵确定海图的数学基础。
包括海图的比例尺、投影(墨卡托)、坐标系统(2000)及深度(理论最低潮面)、高程基准(1985)。
⑶构思海图内容及表示方法。
包括海图内容的选择,确定地理要素的制图综合原则和指标、设计选择表示方法,确定地名的采用原则。
简述海图制作流程。
目前海图一般采用计算机辅助制图。
流程主要分为:
⑴编辑准备阶段—海图总体设计,确定海图的基本规格、内容及表示方法。
⑵数据输入阶段—将编图所使用的图形资料、数字资料、文字资料输入计算机的过程。
⑶数据处理阶段—通过对数据加工,取得新编海图的过程。
有两方面:
①数据预处理,包括投影、制图坐标、比例尺的转换、高程基准面和深度基准面的改算、不同数据资料格式的转换。
②对新编海图的数据处理,包括新图数学基础建立、制图综合、图形处理、符号化以及拓扑关系的处理。
⑷图形输出阶段—输出方式:
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
喷绘彩色海图;
制板印刷等。
制图区域为东经121°
34′00″-122°
09′00″,北纬40°
04′45″-40°
23′30″,计算海图基准纬度。
取制图区域的中纬度,并四舍五入至整分。
(40°
04′45″+40°
23′30″)/2=40°
14′
在海岛验潮站附近选择GPS点点位应注意哪些事项。
⑴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高度角小于15°
。
⑵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电视台、电台、微波站)且距离大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且距离大于50m。
⑶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⑷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⑸地面基础稳定,易于标石的长期保存。
⑹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
⑺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局部环境与周围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
工程测量
工程控制测量
我国在中南与西南地区修一条东西走向的铁路,在工程控制测量现场采集数据前,需要做哪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⑴资料收集。
例如设计单位提供了线路的首级控制网数据、测区周边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和水准点资料。
⑵现场踏勘。
对测区的人文风俗、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气象情况等进行调查,同时现场查勘控制点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⑶选点埋石。
在进出口线路中张上布设进出口点,进出口再各布设3个定向点。
进出口点与相应定向点之间要通视。
因为通视要求,GPS基线不可太长,300-500m,设置强制对中装置等。
⑷方案设计。
根据现场勘察的情况和工程要求,编制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确定所用人员、设备、观测方案、所需时间等。
为满足工程需要,应选用哪些设备测量,并写出观测方案。
以利用测区国家高等级三角点2个,线路首级控制网点2个,国家一等水准点1个,在进洞口与出洞口各布设4个施工控制网点为例。
⑴选GPS6台用于GPSC级网测量。
(平面)⑵选数字水准仪2台套用于二等水准测量。
(高程)观测方案:
采用单一路线往返观测。
观测要求:
同一区段的往返测,用同一仪器和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
每一区段内,先连续完成往测再返测。
并分别在上下午进行。
往(返)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
测站观测限差:
视线长度3-50m,前后视距差小于,前后视距
累计差小于6m,视线高度为,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大于2次,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小于,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小于,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小于4√Rmm(R测段或区段长度)。
最终提交的成果有哪些。
技术设计书;
仪器检定资料;
控制网网图;
控制测量外业资料;
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
所以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
测区平均海拔500m,抵偿坐标系的投影面如何选取。
选择测区平均高程面500m作为抵偿坐标系的投影面。
3.2工程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的地形要素指什么,等高线有什么特性。
地形图的地形要素分为:
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地貌、土质与植被、境界、注记等九类。
地形要素主要有地物要素和地貌要素。
地物符号按点线面表示,也可分比例、非比例,半比例符号。
地貌用等高线表示。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相连接的团合曲线。
特性如下:
⑴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高程相等;
⑵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⑶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⑷等高线和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⑸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则坡度缓;
⑹等高线不能在图内中断,但遇道路、房屋、河流等地物符号和注记处可局部中断。
图根点的测量常用哪些方法完成,简述图根测量的作业流程。
图根控制测量通常采用导线或GPS-RTK方法。
导线:
收集测区控制点资料;
野外踏勘布点;
导线测量,包括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导线定向;
平差计算。
GPS-RTK:
求定测区转换参数;
架设基准站;
流动站测量图根点坐标。
解释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含义。
测绘单位作业部门的过程检查,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最终检查和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的验收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的质量验收。
问题4:
简述GPS接收机、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的作用。
GPS接收机:
静态GPS定位方法进行首级平面控制测量;
用GPS-RTK定位方法进行加密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
用GPS-RTK定位方法在空旷测区进行碎部上数据采集。
全站仪:
用于村庄的图根控制测量;
村庄碎部点数据采集。
水准仪:
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布设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网。
简述该测图工程碎部点数据采集方法。
⑴全站仪数据采集法。
以控制点为测站用全站仪采集单个测站周边碎部点的三维坐标。
该方法适用于本测区的村庄、山沟等卫星信号遮挡严重的地方。
⑵GPS-RTK数据采集法。
依据控制点坐标架设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初始化,并检测两个以上不低于图根精度的已知点。
利用流动站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
该方法适用于本测区村庄外的耕地、山地、山丘等卫星信号好的区域。
简述该测区碎部点的选择方法。
数字测图的碎部点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征点,例如:
⑴地物特征点:
建筑物、围墙、栅栏的转折点;
道路、渠道、陡坎和斜坡的拐角点;
旱地、果园等地类界的转折点;
高低压线杆、通信线杆。
⑵地貌特征点:
山脚、山顶、鞍部及山坡上的变化点;
山脊线、山谷线;
陡坎和斜坡上、下高程点;
除以上特征点外,还要按规范要求测一定密度的高程点。
施工测量
资料:
一建筑楼高88层,建造高度超450m,该工程进行第三方监测,工作内容包括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
作为第三方监测单位,应投入哪些设备用于完成哪些工作。
⑴双频GPS接收机:
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
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等工作。
⑵测量机器人:
施工控制网复测;
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
外筒钢结构测量;
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
⑶数字水准仪:
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
⑷激光投点仪用于控制点作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施工进度传递到相应楼层。
建筑施工放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指出本工程施工测量中最重要的内容。
建筑施工放样的主要内容有建筑物位置放样、基础放样、轴线投测和高程传递。
本项目是超高层建筑,故施工测量中最得要的内容是高程传递。
如何利用激光投点仪进行竖向传递。
①在±
层(或相应的转层)控制点上安置激光投点仪;
②接收靶通常采用透明的刻有十字线的有机玻璃,将有机玻璃安放在待投点层相应的传递孔上,将投点做上标记;
③为消除仪器轴系误差,可在0、90、180、270四个方位投点中取其中点作为最终结果;
④当全部投测完成后,再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投点间的水平距离作检核,如不超限,完成投点,否则重投。
使用全站仪放样与GPS-RTK放样有何异同,各自优势和使用场合有哪些。
全站仪放样要求测站与放样点间通视,放样精度不均匀,随视距长度的增加精度降低;
GPS-RTS放样时不需要彼此通视,能远距离传递三维坐标,不会产生误差累积。
在高精度放样时(mm级)、室内等GPS信号弱或无时,只能采用全站仪放样。
在具有良好的GPS信号且精度要求不高(5cm)的场合,利用GPS-RTK放样具有很好的优势。
简述线路工程测量的工作内容。
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纵横断面测量、中线测量、施工放样、竣工测量。
简述线路定测的内容和方法。
线路定测的主要任务是将初步设计所定线路测设到实地,并结合现场情况改善线路位置,工作内容包括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绘。
①线路中线测量是依据初步设计定出的纸上线路,沿线路测设中桩,包括放线和中桩测设两部分。
放线常用穿线放线法、拨角放线法、GPS-RTK法、全站仪极坐标法等。
交点确定后进行中线丈量,设置里程桩和加桩,并进行曲线测设。
②线路纵断面测绘是利用初测水准点以中平测量的要求测出各里程桩、加桩处的地面高程,绘制反映沿线地面起伏情况的纵断面图。
纵断面图是设计线路纵向坡度、桥面位置、隧道洞口位置的依据。
可采用全站仪或GPS-RKT测绘。
线路纵断面图采用直角坐标法绘制,以里程为横坐标、高程为纵坐标,里程比例尺常采用1:
2000和1:
1000,高程比例尺通常为里程比例尺的10-20倍。
③线路横断面测绘是在各中桩处测定垂直于道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绘制横断面图。
横断面图是设计路基横断面、计算土石方量和施工时确定路基填挖边界的依据。
横断面上中桩的地面高程已在纵断面测量时测出,两侧地形特征点相对于中桩的平距和高差可用水准仪皮尺法测定,也可与纵断面一起采用全站仪或RTK。
线路横断面图的纵横比例尺相同,采用1:
100-1:
200。
在横断面图上应标定中桩位置和里程,将地面特征点逐一展在图上并连线,即绘出横断面图。
问题7:
简述线路平曲线及其测设方法。
线路曲线分为平曲线和竖曲线。
平曲线是在平面上连接不同方向线路的曲线。
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平曲线测设过程如下:
①曲线要素及主要点里程计算。
②主点测设。
③曲线详细测设。
平曲线测设的主要方法为全站仪或GPS-RKT的直接坐标法。
该法需先计算曲线主点和细部点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然后将主点和细部点一并测设。
料按时间顺序绘制成过程线。
②统计分析。
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观测物理量的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
③对比分析。
④建模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用以分离影响因素,研究观测物理量变化规律,进行预报和实现安全控制,常用的有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
监测完成后,应提供给甲方的成果应包含哪些内容。
项目完成后,应提交成果如下,⑴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
⑵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图;
⑶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⑷仪器检定和检校资料;
⑸原始观测记录;
⑹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
⑺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成果资料;
⑻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
⑼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的技术报告。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项目有哪些。
工程竣工测量
某城市广场位于城市的西北角,总建筑面积,建成3层商业裙楼1栋,17层公寓式办公塔楼2栋。
该市已建好CORS系统,现要对此广场进行1:
500规划验收竣工测量。
测量人员进行竣工测量时,应准备哪些主要仪器和资料。
主要仪器包括GPS、全站仪、水准仪、手测等。
主要资料包括测区及周围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成果资料、测区已有1:
500地形图、建筑红线定位图等。
规划验收竣工测量工作内容有哪些。
建构筑物高度测量、工程竣工地形图测绘、地下管线探测和建筑面积测量。
竣工地形图与一般地形图所表示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竣工地形图除了地理要素外,还要标注建筑物各边尺寸,建筑外围与邻近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关系,竣工建筑物与用地红线、道路规划红线、电力规划线等规划控制线的尺寸,小区内部主要道路及车库入口宽度尺寸,竣工建筑楼号,建筑物一层地坪高程,车库地坪高程、地面高程(位置、数量等信息应与建筑总平面图一致)等;
应标明所有地物的性质、用途,如小区道路、小区绿化、配电房等,当不同层有不同用途时,应加注记说明;
同时,将规划路、界址点(线)展绘于图上,并标注建筑物与其相距尺寸,标注位置应与总平面图一致,并进行来源说明,名称也应与总平面图上注记一致。
2
⑴建筑基坑监测项目:
①基坑外围护墙(坡)顶部的水平位移监测与沉降监测;
②基坑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③基坑内地下水位监测;
④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和裂缝监测。
⑵建筑主体检测项目:
①建筑主体沉降监测;
②建筑主体水平位移监测。
简述建筑的变形监测精度要求。
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中,除布设变形监测点外,还布设了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布设测量基准点,是为了保证测量的基准统一,布置工作基点是为了便于测量工作,并减小测量误差。
必须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定期进行测量、分析,工作基点与测量基准点间也必须进行测量,以得到工作基点的坐标值,同时可根据坐标值的差异,判断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变形监测的工作之下,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①作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