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企业如何在逆境寻求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854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中小企业如何在逆境寻求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中小企业如何在逆境寻求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中小企业如何在逆境寻求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中小企业如何在逆境寻求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中小企业如何在逆境寻求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中小企业如何在逆境寻求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浙江中小企业如何在逆境寻求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中小企业如何在逆境寻求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中小企业如何在逆境寻求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自2007年以来,央行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到存款准备金率历史最高点17.5%。

在从紧的货币政策指导下,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银行贷款门槛进一步抬高,导致银行可发放的信贷资金量减少,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将更加谨慎,上市公司、企业集团、重点项目才会成为银行优先放贷的对象,被排挤的也正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它们也因此将承受更大的资金压力。

而资金是企业保持循环的血液,其中一些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解决燃眉之急,从而增大了中小企业对民间贷款的需求。

由于从2007年10月份开始,我国资本市场进入震荡期,大量资金被套,这减少了民间贷款的额度。

一增一减之间,加剧了民间资金的供应矛盾,使得原本就非常高的民间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

在本轮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受到了首当其冲的影响,银根收紧凸现了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部门的融资弱势,一些企业即使能贷到款,利息成本也大幅度增加。

  (三)通货膨胀增加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随着国际原油、粮食价格攀升,输入型通胀的影响加剧,当前中小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和能源等价格全面上涨,对企业本身的价格传导压力较大,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综合成本大幅增加,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的销售压力不断加大,大量流动资金滞留在生产环节,应收账款增多,存货占用资金上升,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量快速增加。

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随着国家从紧货币政策的持续实施,基于自身因素,最大难题就是容易陷入资金短缺困境,或者即使能筹集到资金,也要支付较高的利率,加大了融资成本。

  二、浙江中小企业陷入资金短缺困境的原因分析 

  目前浙江中小企业陷入资金短缺困境,除了受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外,还有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不完善、上市门槛高等各方面原因,这些原因都影响和压缩了中小企业融资空间。

关键字:

从紧政策中小企业融资 

  

(一)担保体系不完善 

  自1998年开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试点以来,近年来信用担保机构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缺乏经验等原因,担保机构和担保环境存在一些问题:

担保体系尚不完善、动作不够理想。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不健全,无法实施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风险控制与分散。

银行不愿与担保机构共担风险,担保贷款的风险大都由担保公司承担。

例如飞跃集团运营良好,资金链也较为正常,其问题出在它为另外一个集团担保,而那个集团资金出现状况,飞跃集团的担保就遇到了麻烦,其在银行系统的信用等级就大大降级,最终银行切断了飞跃集团的资金来源,结果使运转良好的飞跃集团陷入了资金短缺的困境。

  

(二)中小企业板上市门槛高 

  在中小板上市板上占有多席之地的浙江中小企业,确实通过这个平台解决了很多资金问题,但明确的是,在中小企业板上市,不是以公司的盈利状况、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为唯一标准,还设计了一些门槛:

是不是高科技企业、是不是有独立知识产权、是不是符合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等等。

这些门槛限制和影响了最急需资金的那部分企业的进入。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从政府扶持力度看,近几年来,浙江省出台了不少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但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还不完善,虽然有相关法律已经颁布,但是其中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具体的解说,导致有法可依,无法可用的境地。

同时政府指导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健全和强化。

  三、缓解浙江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困境的新举措 

  

(一)金融创新 

  1.私募股权基金,通过设立该项基金,它既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的长期融资困难,又能够引进一个战略伙伴来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明确战略方向,清晰决策思路。

  2.中小板上市,在政府与政策对中小板的支持下,浙江中小企业有望能在这个平台上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来走出资金短缺困境。

  3.中小企业联合债券,通过将多个中小企业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信用共同体,联合发行公司债券,以解决长期资金融通问题。

2007年,深圳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成功发行,为债券捆绑式发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浙江拥有大批优质中小企业资源,可以积极借鉴该成功经验来解决资金问题。

  4.行业间、企业间资金拆借,比如在一个行业里,通过行业组织的协调,进行企业间有规则的资金项目拆借,又比如现正在探索的跨行业资金拆借,成立地区性的小额贷款公司,温州首批小额贷款公司于2008年的9月底10月初开业,争取在每个县市设立一个试点,使浙江充裕的民资合理、有序地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帮助企业。

  5.行业内外相互联保,信用互保,也是这样一个行业里面的企业,成立一个信用组合,假如这个组合有十家企业,每家企业拿出10万,就凑成100万,然后拿这100万去银行做担保。

通过互相联保,可获得的贷款资金额度就放大了若干倍。

  6.“桥隧模式”搭桥,与传统的三方担保模式即银行、担保公司、企业相比,这个新模式中出现的第四方,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建起“第二道风险控制防线”。

该方式打通了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通道与桥梁,纾缓了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该桥隧模式主要解决了广告、科技、收藏品等行业的资金担保问题。

仅浙江中新力合担保一家公司担保贷款总额接近5000万,对象基本是成长型的小企业。

而今,这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正在推广。

  7.村镇银行,浙江省首批两家村镇银行根据区域经济特色,对这些目标客户群进行市场细分,借助信贷流程、产品创新等手段,开业后频频向当地农户、小企业发放小额贷款,尽可能满足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二)经营模式创新 

  拯救中小企业,使它们走出资金短缺的困境,最主要的是大胆地不失时机地去革新经营模式,只有通过经营模式的创新,才能解决资金问题和人才问题。

下面这个实例是值得我们浙江中小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2007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上海市工商联下纺织协会的大批纺织厂出现了经营困难,通过一个世博会特许产品特许经营商的机遇,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为两亿元的新公司,要求每家企业拿出300万,会长和副会长筹集资金不足部分。

这家新公司注册后在世博会竞标成功。

此时这些面料厂和服装厂又能正常运作,资金也进入正常运转轨道。

虽然他们没新产品,但发现了一个新市场,然后重新组织了一个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的创新,是浙江很多中小企业缓解资金短缺的一个很重要出路。

  (三)政府和政策支持 

  在积极缓解浙江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困境的新举措过程中,浙江省政府有关部门已联合向国家发改委递交报告,提出了六大建议“宏观调控既要抗通胀,也要保增长”。

吕祖善省长最近提出:

浙江下阶段将从改善金融环境、鼓励企业保稳促调、支持金融创新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4方面采取帮扶企业。

同时,国务院已派出调研组对浙江进行密集型调研,期望能出台救企政策;

同时,地方政府与企业正因地制宜积极自救。

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透露,浙江省2008年将财政拨款6500万元,可给中小企业担保高达260亿元的贷款,用于“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其中省级财政按照新增贷款的2.5‰贴息给担保机构,地方财政也配套等量资金。

  参考文献 

  [1]王新奎:

中小企业问题实际是全局问题,上海证券报,2008.9.4 

  [2]施袭森:

6500万撬动260亿:

浙江财政贴息输血中小企业,浙江在线新闻网站,2008.8.27 

  [3]李伊琳:

“桥隧模式”搭桥浙江中小企业纾缓融资困境,21世纪经济报道,2008.3.26 

  [4]罗凤凰:

温州首批小额贷款公司露脸公示,钱江晚报,2008.9.5 

  [5]决策层密集调研浙江民企高度关注中小企业困境,2008.7.9

 中小企业成长不能过的坎:

市场细分

2、认为市场细分工具无用,销售业绩才是硬道理;

  3、相信行业经验,否认市场细分;

  4、认为缺乏营销资源,难以客观操作市场细分工具。

  下面就让我们针对上述现象进行剖析,逐一了解市场细分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价值。

  一、模仿不能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企业需要了解市场。

  模仿不能成为战略根源在于没有聚焦于需求,而是聚焦于竞争;

其次许多因素也影响着“模仿战略”的效果,比如如何确定行业标杆、如何了解并执行标杆价值增值战术等等。

  现在沿海市场的产业集群效应是非常明显的,这种产业是在企业间的自发模仿产生的,因此就存在市场选择上没有差异化,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低成本战略滋养着许多中小型企业,企业甘心做产业链条上代工厂,闷着头接单,接单后就做,就如温水青蛙的故事一样,企业把本来属于竞争者的国外厂商模糊为市场需求者,从而忽视了真正的市场源头,进而谈不上研究与细分市场。

  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型实业经济危机,许多沿海中小企业破产,让我们看到了简单模仿策略的高昂成本。

从中国国情和公众利益角度,我们不能否认劳动力密集产业下低成本战略的作用,但对于企业而言,要充分认识到代工下或简单模仿做企业的模式里,切断自己和市场联系的严重后果,以及基于此认识忽视市场细分的影响。

  市场细分在发现市场需求上,提供给了中小型企业生存的土壤。

企业利用市场细分可以贴近目标市场,发现需求的差异性,并根据此进行市场选择,这无疑就形成了企业的战略,并对短期的战术产生根本的影响。

我认为小企业在许多硬件资源上都无法短时间内与大企业竞争,但是可以利用知识资产进行赶超,这里面就包括了技术和市场的研究,尽管国内各个行业都有一定规模的领军企业,但确切的说,国内市场许多行业并未达到饱和状态,还留有充分的竞争发展空间。

由内而外,这可以充分说明目前行业企业的管理特征,许多大企业现在的精力纠缠在内部作业管理上,对技术尚算重视,对外部市场的研究却差强人意,因此市场细分做的比较薄弱,所以在传播中也会含糊不清。

就比如最近百年润发,前不久播出的广告中就和雕牌等洗衣粉等放在一起,组合成大礼包销售。

这种做法完全模糊了百年润发品牌原先清晰的定位,一下子降低了品牌的档次,这后面的原因并不是企宣作业的失误,而是企业并没有搞清楚各产品线对应的细分市场,因而伤害了百年润发消费群体的感情利益,并最终影响该品牌的形象和溢价能力。

  二、销售至上论,未来还有多远?

  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要特点,就是高层几乎都是跟随企业创业多年的人。

这类人群如果不寻求知识更新,不适应变革中的发展,势必对企业产生消极的影响。

就比如许多企业现在还是没有能够建立适应自己的营销体系,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许多中小企业的业务员就是销售副总,而其它的业务员就是跟单员,没有设计市场部门,对市场了解多限于高层的的直觉和对行业的敏感度。

加上在我们传统观念里旧有的结果导向意识,因此只要有销售业绩在,企业就疏懒于变革,营销变得那么依赖于少数人,企业存在经营风险,这完全是不进行市场研究导致的问题。

  根据麦肯锡营销过程三段论,选择价值在提供和传播价值之前,市场细分直接决定了销售可以进攻的市场方向,对细分客户采购/消费行为的研究决定了销售使用的策略,因而市场细分是对营销资源、成本最佳优化行为。

不进行该步骤,就进行推销难免就像无头苍蝇,销售力大,却效果甚微。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企业中的经营层都会表示知道,但应对不同的阶层却完全有不同的想法,现在中小型企业生态错综复杂,不同类型的角色对市场细分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当企业进行新产品线拓展时,往往是做出来再卖,或者利用技术推动销售,这里有两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中小企业。

其一就是老板必须了解市场,许多公司还没有建立定期的市场巡访制,现在可以动手进行了;

其二就是企业拿出做技术开发的劲头来做市场开发,尤其是前期的市场研究。

  三、为什么行业经验不能代替科学的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的前提是建立在市场研究上,市场研究的前提是建立在市场调查上,我和许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接触过,他们反馈如果我按照公司调研人员的报告来做市场或者按照外部调研公司来做市场,我的经营更加没有了方向,所以索性不如按照这么些年下来,自己熟悉的经验来细分市场需求,并根据此来调整提供价值的策略。

这里需要指出的研究做的质量确实是影响到市场细分的效果的,但这与企业要不要做没有关系,做消费品的企业可能很羡慕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但殊不知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还是外部市场研究上,也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要有个保底心态,就是做不一定成,但不做一定就不成。

  在进行市场细分工具应用上,细分标准的确定是比较难的,存在主观因素,所以说营销是人文与科学的结合工作,需要有比较好把握度。

细分标准确立有先验性和后验性的,先验性确定中,主观因素应尽量借鉴行业内使用有效的标准,而在后验性的标准中,进行定性调查要尽量开放式,尽量重复消费需求而不是有意识地去引导。

  四、资源永远是短缺的。

  经营企业,你就必须明白资源永远是短缺的。

所以不能因为资源不够而不去做市场细分的工作,这一点许多企业中层往往不好理解。

首先就是人的资源,有了明白市场细分作用的意识,中小企业才能请的到或用的好能够操作市场细分的人;

其次是“财”的资源,成熟市场中消费品企业的做法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在广告传播上与市场调研上的费用大约能有一比一。

  从事过实操的市场营销和运营管理的人士,需要更进一步了解市场,并为企业进行有效市场细分,因为做对的事情非常重要。

中小型企业的战略应当锁定差异化,市场选择直接导致收益结果,直接决定了资源的分配,因此市场细分就像一个坎,中小企业不能绕着走,只能克服它,掌握好它,一旦跨步从头越,企业发展的脚步才能稳健。

浙江七幸实业有限公司营销案例分析

项目背景

纺织业是我国重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我国传统行业,直接从业人员高达2000多万,间接涉及上亿人口就业①。

进入2008年以后,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纺织服装品出口开始走下坡路。

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1896亿美元,同比增长7.89%,增速较上年下滑11.13个百分点。

据海关数字统计,2009年一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340.62亿美元,同比下降9.03%②。

从105届广交会情况来看,纺织服装类出口成交金额仅为32.3亿美元,相比上届下降11.7%③。

目前,该市从事纺织服装生产、销售的企业达1万多家,其中从事与出口有关的业务企业500多家。

④⑤浙江省湖州市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乡”、“渔米之乡”。

浙江七幸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幸公司”),原名湖州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创立于2003年11月,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属中外合资企业,下属湖州市七幸进出口有限公司、湖州白鹭针织时装有限公司、湖州汇纺时装有限公司、浙江七幸实业针织厂4家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各类服装、纺织品的生产、设计开发和内、外贸营销,经营女士针织衫、女士羊毛衫、羊绒衫等外贸服装生产和销售,拥有“七幸”、“思芮纳”、“杰森”、“sevendays”等多个自主品牌,是一家集进出口贸易、服装开发设计和服装生产为一体的现代纺织服装企业。

公司本部占地100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现有员工1000人,其

中营销队伍200多人,是湖州地区最具规模和发展潜力地大型工贸企业之一。

2008年出口纺织服装品100多万件,盈利2000多万元。

公司自2003年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后,在营销管理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6年被中国纺织学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评为“中国毛针织行业最具品牌竞争潜力50强企业”;

连续6年成为湖州市超亿元的出口创汇和年销售量明星企业;

2009年1月9日,被中国互联网信用中心授予中国信用企业认证体系示范单位。

进入2009年,在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外消费能力普遍下降,消费结构向中低端倾斜和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的“双重压力”情况下,七幸公司是继续坚持走以“跑量”为主,生产、销售低附加价值的中低端产品,还是跳出原来的框框,加快转型升级,生产、销售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品?

公司选择了后者。

二、市场分析及市场目标的确定

历史经验表明,危机往往是改革的重要契机和重要起点。

危机中即有威胁的因素,更包含机遇的成分。

当前,尽管中美纺织品协议到期,我国与美国和欧盟的纺织服装出口不再受到数量限制,但同时也面临着纺织服装市场容量有限,产品过剩的事实。

七幸公司要能渡过此次金融危机,必须要通过有效的SWOT分析,重新进行市场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

(一)SWOT分析

1.优势(S)

(1)产业集群优势。

湖州作为长三角、杭湖宁发展带的中间节点城市,具有块状经

济和产业集群的优势,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与协作,整体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交易成本的降低。

(2)充足、廉价的人力资源。

劳动力成本是纺织品与服装成本中的重要部分。

在危机中,随着大量纺织服装企业的倒闭,七幸公司获得了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3)自主品牌建设。

公司在做OEM的同时,成功注册“七幸”、“思芮纳”、“杰森”、“SevenDays”等系列自主品牌并投入生产,为公司发展获得了新的赢利点。

2.劣势(W)

(1)出口依存度高。

公司的主营业务过于依赖出口,容易遇到国外的贸易壁垒。

(2)出口品牌实力弱,营利能力不强。

公司虽然已成功注册多个品牌,但自主品牌的营销还不够成熟,公司仍以OEM生产为主,主要为国外的一些进口商和零售商贴牌生产,利润率偏低。

(3)营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公司现有200多名营销人员,学历偏低,又缺乏系统、全面的训练,不利于营销队伍建设。

3.机会(O)

(1)获得优质客户。

危机打破了以往相对固定的客户关系,为七幸公司在竞争中获得优质客户资源创造了条件。

(2)出口退税政策。

去年以来,国家提高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增加了企业收入,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

4.威胁(T)

(1)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

由于《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再加上近年来原材料成本的提升,低成本优势消失。

(2)人民币升值压力。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尚未走出低谷,中小企业仍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

(3)潜在竞争者威胁。

在危机中,一方面许多中小企业在“重新洗牌”中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又有转型产业和新加入者加盟,对现有产业构成威胁。

(二)市场目标

1.生产、出口数量:

年出口、营销纺织服装品在200万件左右,盈利目标在2000万元以上。

2.产品定位:

生产“材质高档、款式时尚、做工精良”的中高端服装,人群主要是20-50岁,具有较强购买欲望,要求品味高端,穿着大方得体,彰显典雅高贵,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女性。

3.战略目标:

在现有企业基础上,力争通过3—5年的发展,建成省内,乃至长三角地区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大型工贸企业。

应对策略

据调研数据显示,由于欧美客商进一步压价,今年上半年纺织服装企业订单普遍下跌20%以上⑥。

根据公司报表,七幸公司上半年服装出口数量不但没有降,反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多,达到113万件,订单数量也比2008年同期翻了一倍多,实现了服装出口数量和销售利润的“双丰收”,出现了逆势上涨的态势。

为何七幸公司在全国、全省纺织服装产品面临“出口寒冬”之际,却能做到化危机为转机,能做到独善其身,取得逆市上扬的傲人业绩呢?

概括起来,公司在应对危机,主要采取了如下五大应对策略:

(一)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找准市场切入点,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长三角是纺织服装企业的集聚区,占据着全国70%左右的服装市场份额,但8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是OEM(原始设备生产商),这类企业普遍存在着一些通病:

产品以“跑量”为主,附加值低,管理粗糙。

金融危机下,国内中小企业面临“内忧外患”,国内原材料、能源动力价格增长,而受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国外市场对服装的需求逐渐减缓,许多大中型企业在“重新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作为中小企业代表的七幸公司凭借多年的出口营销经验,面对危机,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找准市场切入点,抓紧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

级,成为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典范。

用七幸公司费乐园总经理的话讲就是:

识时务者为俊杰,面对危机,要么冲出去,要么被动等死;

冲出去,可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否则,将是被动挨打,被人家洗牌。

公司通过SWOT提出了基于自身精湛的加工工艺和技术能力,以营销为导向,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着力生产“批量少,流程多,附加值高,质量优”的高端产品。

(二)完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明确市场定位,做好市场细分

由于纺织工业具有“投资少、利润高、见效快、劳动密集”的特点,进入门槛低,竞争异常激烈。

纵观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拥有精湛加工工艺,做OEM;

第二类是拥有国内市场一线品牌的知名企业,生产高档服装;

第三类是生产二线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

为应对危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着手调整营销策略,实现“两大转变”:

一是从“大批量生产、低附加值”向“产品精致、品味高档”转变,产品从低档向中高档转变,价格由原先的竞争导向定价法向目标利润定价法、成本领先定价法转变;

二是实现从一般客户向优质客户群转变,将目标市场主要锁定在国内外20-50岁的中青年女性,完成公司产业转型升级。

公司目标市场可细分为:

1.按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