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647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历史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历史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历史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历史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历史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

最终南宋被灭,如果说元灭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主要是因为( 

A.当时南宋统治者腐朽无能,政治腐败

B.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C.是民族交融发展的需要

D.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6.(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出现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时

②都重视发展生产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任用贤才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分)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8.(2分)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

C.经济重心南移

D.苏杭生活富足

9.(2分)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

‘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

③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④“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C.②③④

11.(2分)浪漫主义大师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而现实主义巨匠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

导致二人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12.(2分)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

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权

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④加强了中央集权

⑤有利于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③④⑤

二、判断题(6分)

13.(2分)北宋时期著名的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

14.(2分)唐太宗当政时期,注意任用贤才。

其中有两人被称为“房谋杜断”,这两个人是房玄龄和杜甫。

15.(2分)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相继灭掉西夏、金和南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封建王朝。

三、综合题(20分)

16.(4分)材料一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7.(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帅诸军北上抵御。

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佣兵自擅的局面……

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

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

因此,有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1)材料一中的“显得七年”具体是哪一年?

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

(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

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积极作用。

(4)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8.(10分)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即便今天,他仍是史学界关注的热门人物。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的言行,探究下列问题。

(1)

【珍惜人才】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________逝,朕亡一镜矣。

请根据所学知识,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名字。

从这句话中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的一个原因是什么?

(2)

【以民为本】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唐太宗的这一思想认识,主要缘自于什么?

贞观新政中,唐太宗的哪一措施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

(3)

【民族平等】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在位时期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并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4)

【遴选能人】

材料四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材料反映出科举制给当时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

【历史感悟】

你认为我们国家想要再现“大唐盛世”局面,实现民族“中国梦”,应该怎么做?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题文诗句里的“小邑犹藏万家室”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小邑犹藏万家室”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的经济繁荣局面。

故选D。

2.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故选A。

3.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皇是隋文帝的年号。

杨坚是隋文帝。

故C符合题意;

刘秀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是“光武中兴”,故A不符合题意;

杨广是隋炀帝,“开皇之治”是隋文帝开创的。

故B不符合题意;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开皇之治”是隋文帝开创的。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著名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名画《步辇图》记述了松赞干布使臣向唐朝请求和亲的历史场景。

AB是书法家,不符合题意;

D的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不符合题意。

排除ABD,故选C。

5.

【答案】B

【解析】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时战时和,不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元灭南宋,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因此,元灭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出现在唐朝,都出现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时。

故①符合题意;

唐太宗和唐玄宗都重视发展生产,都重视任用贤才,促成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故②④符合题意;

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的说法错误,因为唐太宗统治时期和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

故③不符合题意。

①②④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7.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和宋金之间的和议都是各国之间为了和平局面的维持作出的决策,故选B。

8.

【解析】依据表格中“北宋初年,北方人口100多万户,南方人口230多万户”“北宋时,北方贡献财政收入20%,南方贡献财政收入80%”“苏湖熟,天下足”分别反映了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南方贡献的财政收入超过了北方,南方太湖流域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说明全国的人口、财富等都集中在南方,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9.

【解析】根据题干中“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和亲结盟指的是唐朝和少数民族之间,是民族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鉴真东渡到日本弘扬佛法,属于中外关系,②符合题意;

玄奘西行到天竺求取佛经,属于中外关系,③符合题意;

日本派遣唐使来访,属于中外关系,④符合题意。

10.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统治者向辽、西夏、金缴纳岁币,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是致命弱点之一,但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①②④正确。

北宋和辽签订“澶渊之盟”是在北宋战场上取胜的情况下,故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的理解不准确,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体现了盛唐的豪放和博大;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历史时代。

12.

【解析】本题可使用排除法作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得以凭才学参与政权,庶族地主在科举制创立以前也有机会参与政权,②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科举制下,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也有利于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属于历史的进步。

①③④⑤均符合题意。

二、判断题

13.

【答案】√ 

【解析】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时期著名的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

14.

【答案】×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任人唯贤,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他还广开言路,唐太宗知人善任,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

“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

15.

【解析】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1227年,西夏政权亡于蒙古政权。

1234年蒙古灭金。

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的分裂时期,实现大统一。

相继灭掉西夏、金的是蒙古政权,不是忽必烈建立元朝后。

三、综合题

16.

【答案】

(1)唐代时,南方人口增加,接近北方;

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经济重心南移。

(3)南方得到开发;

南方相对和平安定;

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

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耕耘,共同开发江南。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西汉、唐代、北宋时期人口南方19.8%、43.2%、62.9%;

北方80.2%、56.8%、37.1%”可知,南方经济的发展为:

唐代时,南方人口增加,接近北方;

(2)根据材料一及

(1)的分析可知,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方相对和平安定;

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耕耘,共同开发江南等。

17.

(1)960年。

陈桥驿。

(2)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政策:

重文轻武的政策。

原因: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

积极作用: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4)影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1)根据材料一的“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可知,与陈桥兵变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

(2)分析材料一的“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佣兵自擅的局面”可以概括出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为了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根据材料“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

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可知,宋朝的政策是重文轻武的政策。

结合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

该政策实施,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4)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18.

(1)魏征。

虚心纳谏。

(2)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

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以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3)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在位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符合题意即可)

(4)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等。

(两点即可)

(5)重视人才的培养;

加强民族团结;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

【解析】第

(1)问,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

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谏臣;

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贞观之治。

(2)问,材料一中“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

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唐太宗从隋朝末年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为此,唐太宗接受隋朝因暴政亡国的教训,在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统治政策,政治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

因此唐太宗的这一思想认识,主要缘自于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

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的措施是:

第(3)问,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太宗的话。

意思是: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或平等)的民族政策。

第(4)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天下英雄入吾毂中”反映出科举制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第(5)问,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