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支架计算书1讲述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624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堂支架计算书1讲述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满堂支架计算书1讲述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满堂支架计算书1讲述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满堂支架计算书1讲述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满堂支架计算书1讲述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满堂支架计算书1讲述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满堂支架计算书1讲述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堂支架计算书1讲述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满堂支架计算书1讲述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表2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

抗拉、抗弯f(N/mm2)

抗压fc(N/mm2)

弹性模量E(KN/mm2)

205

2.06×

3.1.2、支架设计布置

支架顺桥向立杆间距布置为:

0.4m+21×

0.6m+2×

0.4m

支架横桥向立杆间距布置为:

0.9+0.6+3×

0.4+6×

0.6+0.6+3×

0.4+0.6+0.9

水平杆步距为:

1.20m。

具体布置图见钢管式满堂钢管支架设计图。

3.2、荷载计算

3.2.1、板梁荷载:

板梁钢筋砼自重:

G=484m3×

25KN/m3=12100KN(25KN/m3,取值依据《公路施工手册》下册第23页;

偏安全考虑,取安全系数r=1.2,假设梁体全部重量仅作用于底板区域,计算单位面积压力:

1、F1=G×

S=12100KN×

1.2÷

(6.0m×

16×

5)=30.25KN/m2

注:

6.0m为横桥向底板范围内两立杆间最大距离。

2、施工荷载:

取F2=1.0KN/m2

3、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

取F3=2.0KN/m2

4、胶合板:

取F5=0.11KN/m2

5、方木:

取F6=7.0KN/m3

3.3底模强度计算

板梁底模采用高强度竹胶板,板厚t=15mm,竹胶板方木背肋间距为100mm,所以验算模板强度采用宽b=100mm平面竹胶板。

计算断面见下图。

3.3.1模板力学性能

(1)弹性模量E=0.1×

105MPa。

(2)截面惯性矩:

I=

=10×

1.53/12=2.81cm4

(3)截面抵抗矩:

W=

1.52/6=3.75cm3

(4)截面积:

A=bh=10×

1.5=15.0cm2

3.3.2模板受力计算(方木布置见下图)

(1)底模板均布荷载:

F=F1+F2+F3=30.25+1+2.0=33.25KN/m2

q=F×

b=33.250×

0.1=3.325KN/m

(2)跨中最大弯矩:

M=

=3.325×

0.12/8=0.0042KN•m

(3)弯拉应力:

σ=

=(0.0042×

103)/(3.75×

10-6)=0.112MPa<[σ]=1MPa

竹胶板板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3.3.3挠度:

从竹胶板下方木背肋布置可知,竹胶板可看作为多跨等跨连续梁,按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进行计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计算公式为:

--挠度值;

--连续梁上均布荷载;

--跨度;

--弹性模量;

--截面惯性矩;

--挠度系数,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按照活载最大,取值0.677。

挠度计算:

=(0.677×

3.325×

0.14)/(100×

0.1×

108×

2.81×

10-8)

=8×

10-6m=0.008mm<L/400=100/400=0.25mm

竹胶板挠度满足要求。

综上,竹胶板受力满足要求。

3.4纵梁强度计算

纵梁为5×

8cm方木,净间距为0.1m,中部板梁标准截面跨径为0.1m按照跨径为0.1m进行计算,间距为0.1m。

3.4.1方木(落叶松)的力学性能

(方木断面图见下图)

(1)落叶松容许抗弯应力[σ]=14.5MPa,弹性模量E=11×

103MPa

(2)截面抵抗矩:

=0.1×

0.12/6=1.67×

10-4m3

(3)截面惯性矩:

I=

0.13/12=8.33×

10-6m4

3.4.2方木受力计算

(1)作用在纵梁上的均布荷载为:

q=(F1+F2+F3+F4+F5)×

0.3=(30.25+1+2+0.1+7.5)=40.85×

0.1=4.085KN/m

计算简图见下图。

=4.085×

0.12/8=0.051KN•m

(3)纵梁弯拉应力:

=0.051×

103/1.67×

10-4=0.3051MPa<[σ]=14.5MPa纵梁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3.4.3纵梁挠度:

f==(5×

4.085×

103×

104)/(384×

11×

109×

8.33×

10-6)

=0.000058mm<L/400=100/400=0.25mm

纵梁弯曲挠度满足要求。

综上,纵梁强度满足要求。

3.5.纵梁强度计算

纵梁为10×

10cm方木,净间距为0.5m,墩身处端部跨径为0.2m,中部板梁标准截面跨径为0.6m按照跨径为0.5m进行计算,间距为0.5m。

每一米上有6根5×

8cm方木,其荷载为0.168KN/m2

3.5.1方木(落叶松)的力学性能

3.5.2方木受力计算

0.5=(30.25+1+2+0.1+7.5)=40.85×

0.3=12.26KN/m

=12.26×

0.52/8=0.383KN•m

=0.383×

10-4=2.29MPa<[σ]=14.5MPa纵梁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3.5.3纵梁挠度:

f=

=(5×

12.26×

0.54)/(384×

=0.94mm<L/400=500/400=1.25mm

3.6支架受力计算

3.6.1钢管支架稳定承载的计算

由基本单元“钢管杆件”组成的钢管式支架属于节点约束性能较为复杂的多层多跨空间结构,但组成支架的基本单元“杆件”属于单根钢管构件,且该杆件以受轴心压力为主,故可将对支架的整体结构稳定计算简化单根杆件在其轴向上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计算。

3.6.2钢管式支架稳定承载力的计算:

单根立杆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

Nb=φ×

f

Φ-轴心受压杆件稳定系数,由λ=h0/i查表得,Φ48壁厚3.5mm的钢管其回转半径i=回转半径计算:

=

=0.35×

(48+41)÷

2=15.575mm

h0=实际长度×

系数,h0=1.2+0.3×

2=1.8m

长细比λ计算:

λ=

=1800/15.575=114查Q235A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0.489,

A-立杆钢管的截面积:

A=

=489mm2

f-材料强度设计值,f=205MPa,

f=0.489×

489×

205=49.02kN,则钢管式支架单根稳定承载能力为49.02kN

3.6.3模板支撑架立杆承载力计算

板梁高度为1.0m,计算不扣挖空部分,顺桥纵向每延米混凝土为6.05m3。

每跨钢筋混凝土自重N1=6.05m3×

25KN/m3=2420KN

每跨楞木及模板自重N2=(7.5×

0.15+0.05×

0.08×

40+0.1×

8.8×

28)7KN/m3=161.17KN

每跨支架自重N3=532×

19×

0.135KN/m=1364.6KN

每跨施工人员及设备重量N4=16×

7.5×

1KN/m2=120KN

每跨混凝土振捣产生荷载N5=16×

2KN/m2=240KN

N=1.2×

(N1+N2+N3)+1.4(N4+N5)=1.2×

(2420+161.2+1364.6)+1.4×

(120+240)=5239KN

每跨板下由共计26×

17=442根杆件,即每根杆件承载力为:

σ=5239/442=11.85KN<49.02KN满足设计要求。

3.6.4支架抗风荷载计算

本地区受风力影响较小,可不考虑风荷载。

3.6.5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1)一个支柱荷载分配的受力为11.85KN(其中已经包括支柱自重)在下铺设10×

10方木再次分散力。

采用C20混凝土硬化15cm,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3.7.36b工字钢强度计算

3.7.1渡河计算

蒲家河大桥6#~7#需采用简易便桥搭设,便桥净跨为4.5m,上面采用36b工字钢,工字钢长为6.0m。

36b工字钢容许抗弯应力[σ]=145MPa,弹性模量E=2.1×

105MPa截面抵抗矩:

W=9.208×

105mm3,截面惯性矩:

I=16.574×

107mm4,腹板厚度σ=12mmn,半截面面积S=5.412×

105mm3

3.7.2工字钢受力计算

根据上面计算已知每根立杆的作用力为11.85KN,每片工字钢上有10根杆件,工字钢自重为0.66KN/m,梁单位长度每米荷载值为q=11.85×

10/6+0.66=20.41KN/m

=20.41×

5.252/8=70.32KN•m

⑶支座处最大剪力值为:

Q=0.5×

L=0.5×

20.41×

5.25=53.58KN

(4)纵梁弯拉应力:

=570.32×

106/9.28×

105=75.78MPa<[σ]=145MPa纵梁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⑸梁所承受的剪应力

τ=QS/Iσ=53.58×

5.412×

105/(16.574×

107×

12)=14.58MPa<85MPa

3.7.3纵梁挠度:

52504)/(384×

2.1×

105×

16.574×

107)=5.8mm<L/400=4500/400=11.3mm

四、施工工艺

4.1施工方法

4.1.1地基处理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清表→测量放线→分层填筑碎石土→摊平→碾压。

4.1.1.1沟渠、泥浆池处理

在支架搭设范围内的沟渠以及施工桩基用的泥浆池,必须进行抽水清淤后,填筑碎石土。

利用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或挖掘机进行回填工作,清淤后回填底部可以先用粒径稍大的土石方满铺基底,以保证清淤后的基底的稳定型,并用压路机稳压一遍后,进行下一步填筑。

填筑时全断面纵向填筑,分层填筑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

由于板梁现浇支架基础填筑位置很集中,在回填施工的各项施工指标参考相关路基填筑规范要求预设,在施工过程中再进行调整。

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振动压路机先慢后快,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振动频率先弱后强。

最后一层填料碾压完再用人工精平一次,使顶层压实面路拱横坡且平整,无积水,无明显碾压轮迹,无显著的局部凸凹,便道路基路拱的按0.5%横坡形式设置,在两侧设置排水沟,将水排向蒲家河。

4.1.1.2桥台处理

在桥台位置由于是填筑后施工台帽,原回填土处采用挖台阶法施工,台阶宽度1m,厚度为30-50cm,台阶向外设置小坡度,台阶竖向面整修整齐,与台阶面一同浇筑混凝土。

4.1.1.3原地面处理

将原地面腐植地表层上耕植土清除30cm,然后用挖掘机挖除。

地基土为粉质粘土,我部采用添加8.0%石灰进行处理,再用18吨的压路机碾压密实,用轻型动力触探检测,确保地基承载力[σ]达到200KPa,然后采用桥台开挖的料进行回填,水平分层回填夯实,分层厚度为20-30cm,填筑2层,轻型动力触探检测,确保地基承载力[σ]达到200KPa。

部分碾压不到位的地方用夯机夯实。

场地平整好后,浇注15cm厚C20混凝土。

4.1.1.4设置排水沟

为了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流水软化支架的地基,在地基处理完后,在支架搭设范围外1.0m设顺桥向排水沟(水沟横断面为:

50×

20cm),排水沟根据现场情况做好导引渠道并设置好相应的排水坡纵,以利雨水及养护用水的迅速排除,确保地基基础不受水的长期浸泡。

4.1.2支架立杆位置放样

用全站仪放出板梁中心线,然后用钢尺放出底座十字线,并标示清楚。

4.1.3安放底托

按标示的底座位置先安放底托,然后将旋转螺丝顶面调整在同一水平面上。

注意底座与地基的密贴,对有空隙部位应填筑M15号砂浆后坐浆防止底托,严禁出现底座悬空现象。

4.1.4安装立杆、横杆和顶托

从一端开始,按照顺桥向60cm或40cm,横桥向60或40cm布设立杆,横杆步距为120cm,调整立杆垂直度和位置后并将钢管稍许扣紧,一层立杆、横杆安装完后再进行第二层立杆和横杆的安装,直至最顶层,最后安放顶托,并依设计标高将U型顶托调至设计标高位置,顶底层横杆步距均为30cm。

4.1.5安放方木、铺底模

在顶托调整好后铺设纵向10×

10cm方木,铺设时注意使其两纵向方木接头处于U型上托座上(防止出现“探头”木),接着按15cm间距铺设横向5×

8cm方木,根据放样出的中线铺设δ=15mm的竹胶板做为板梁底模。

4.1.6设置剪刀撑

支架每隔四排设一横向剪刀撑,纵向剪刀撑沿横向每隔四排设一纵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在垂直方向上的间距不超过2.4m。

剪刀撑采用D48普通钢管,且在钢管连接处用两个钢管扣件紧固。

剪刀撑按规范连续设置,确保支架整体稳定。

4.1.7预压和沉降观测

为保证板梁砼结构的质量,钢管脚手架支撑搭设完毕铺设底模板后必须进行预压处理,以消除支架、支撑方木和模板的非弹性变形和地基的压缩沉降影响,同时取得支架弹性变形的实际数值,作为梁体立模的抛高预拱值数据设置的参考。

在施工板梁前需进行支架预压,预压前将全部碗扣用铁锤打紧。

预压方法依据板梁砼重量分布情况,在搭好的支架上的堆放与梁跨荷载等重的砂袋或水箱(梁跨荷载统一考虑安全系数为1.2),预压时间视支架地面沉降量定,每天至少观察两次,在连续三天的累计沉降值<

3mm时方可卸载。

预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支架各节是否连接牢固可靠,沉降观测点是否布置。

预压的荷载根据板梁自重、模板荷载、施工荷载(含施工人员、各类机具等)及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的荷载等,合理确定压载总重量。

采用堆载的方法均布的压于支架上,并设观测点进行观测。

支架及底模完工后,采用汽车吊吊重,按照板梁设计重量分配预压荷载,并按计算出的总荷载的120%进行超载预压。

  

沉降观测 

预压前在每跨台墩之间的支架上及相应支架底部布设5组观测点,每组4个点,距墩或台3m-4m处布设一组,1/4跨径及1/2跨径布设一组(布置详细情况见图1-1)。

观测分四个阶段:

预压加载前、50%荷载、120%荷载、卸载后。

预压时逐日对其进行沉降观测,做好记录,每个观测阶段要观测至少2次,直至最后连续三天的累计沉降值<

模板标高调整完毕后,在底板上方无法设置观测点,故观测点设置在底模下的方木上。

预压时按照观测阶段和观测时间测设各观测点标高,采用钢尺和DS2水准仪测设各观测点标高,并记录在册。

预压时主要观测的数据有:

地基沉降、顶板沉降、支架沉降;

卸载后顶板可恢复量。

沉降稳定卸载后算出地面沉降、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数值。

根据各点对应的弹性变形数值及设计预拱度调整模板的高程。

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基础沉降明显、基础开裂、局部位置和支架变形过大现象,应立即停止加载并卸载,及时查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观测点布置图(图1-1)

五、材料选用和质量要求

5.1本桥脚手架为连续板梁承重用,采用碗扣支架,现浇梁外模和内模采用1220×

2440×

15优质竹胶板。

5.2钢管支架钢管规格为φ48×

3.5mm,且有产品合格证。

钢管的端部切口应平整,禁止使用有明显变形、裂纹和严重绣蚀的钢管。

钢管应涂刷防锈漆作防腐处理,并定期复涂以保持其完好。

5.3对新购置的钢管支架,可以采用厂家提供的性能指数进行验算各项指标;

对采用已使用的钢管支架,由于长时间的使用,生锈导致管壁厚度有所减少,进场前必须对旧的钢管支架立柱进行性能指标的检测,并进行支架各项指标的验算,全部通过后方能使用。

5.4其它管件及扣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选用,且与钢管管径相配套的可锻铸铁扣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扣件。

新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

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锈蚀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六、技术要求

6.1对系梁开挖范围必须严格按规范标准分层进行换填和回填,同时加强地基的排水措施。

6.2搭设支架前,必须在地面测设出桥梁各跨的纵轴线和桥墩横轴线,放出设计板梁中心线。

按支架平面布置图及梁底标高测设支架高度,搭设支架,采用测设四角点标高,拉线法调节支架顶托。

6.3必须保证可调底座与地基的密贴,必要时可用砂浆坐底。

安放可调底座时,调整好可调底座螺帽位置,使螺帽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可调底座螺杆调节高度不得超过15cm,若在实际施工中调节高度必须超过15cm时,采用切割支架长度的方法进行调整,局部微调可采用方木调整。

6.4检查脚手架有无弯曲、接头开焊、断裂等现象,无误后可实施拼装。

6.5拼装时,脚手架立杆必须保证垂直度。

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在第一层所有立杆和横杆均拼装调整完成无误后方可继续向上拼装。

6.6拼装到顶层立杆后,装上顶层可调顶托,并依设计标高将各顶托顶面调至设计标高位置,可调顶托螺杆调节高度不得超过15cm,必要时用方木进行调整。

6.7满堂支架搭设至桥墩时,采用钢管与桥墩四周牢固环抱形式与支架相连接,以达到满堂支架与桥墩整体受力作用。

6.8铺设纵、横向方木和竹胶板时要确保其连接牢固,另外将纵向方木和横向方木接触面刨平,保证其密贴。

横向方木顶面刨平,保证竹胶板与其密贴。

6.9支架底模铺设后,测放板梁底模中心及底模边角位置和梁体横断面定位。

底模标高=设计梁底+支架的变位+(±

前期施工误差的调整量),来控制底模立模。

底模标高和线形调整结束,经监理检查合格后,立侧模和翼板底模,测设翼板的平面位置和模底标高(底模立模标高计算及确定方式类同板梁底板)。

6.10为确保支架整体稳定,支架每隔四排设一道横向剪刀撑,纵向在支架边缘设置剪刀撑,且在剪刀撑钢管与立杆连接处用扣件连接紧固。

6.11为了便于拆除桥台与墩顶处的模板,可在支座安装完成后,在支座四周铺设一层泡沫塑料,顶面标高比支座上平面高出2~3mm。

在拆除底模板时将墩顶处的泡沫塑料剔除,施工时严禁用气焊方法剔除泡沫以免伤及支座。

七、安全措施

7.1支架使用规定

1)严禁上架人员在架面上奔跑、退行;

2)严禁在架上戏闹或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3)严禁攀援脚手架上下,发现异常情况时,架上人员应立即撤离;

4)脚手架上垃圾应及时清除,以减轻自重。

5)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a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b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要求;

c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d是否超载。

7.2拆除规定

1)拆除顺序:

护栏→脚手板→剪刀撑→横杆→立杆;

2)拆除前应先拆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3)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4)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误靠;

5)拆下的杆件应以安全方式吊走或运出,严禁向下抛掷。

7.3支架安全措施

1)禁止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及其尺寸;

2)禁止架体倾斜或连接点松驰;

3)禁止不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搭设和拆除作业;

4)搭拆作业中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设置防护和使用防护用品;

5)禁止随意增加上架的人员和材料,引起超载;

6)禁止在架面上任意采取加高措施,增加荷载或加高部分无可靠固定,防护设施也未相应加高;

7)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8)不得在架上搬运重物;

9)不得在六级以上大风、雷雨和雪天下继续施工;

10)支架长期搁置以后未作检查的情况下不得重新使用;

11)在支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12)搭拆支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13)支架搭拆时应制止和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14)拆下的杆件以安全方式运下,集中堆码整齐。

7.4支架的防电、避雷措施

7.4.1防电措施

1)钢管脚手架在架设的使用期间要严防与带电体接触,否则应在架设和使用期间应断电或拆除电源,如不能拆除,应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

2)钢管脚手架应作接地处理,每跨设一接地极,接地极入土深度为2~2.5m。

3)夜间施工照明线通过钢管时,电线应与钢管隔离,有条件时应使用低压照明。

7.4.2避雷措施

1)避雷针:

设在架体四角的钢管脚手立杆上,高度不小于1m,可采用直径为25~32mm,壁厚不小于3mm的镀锌钢管。

2)接地极:

按脚手架连续长度不超过50m设置一处,埋入地下最高点应在地面以下不浅于50cm,埋接地极时,应将新填土夯实,接地极不得埋在干燥土层中。

垂直接地极可用长度为1.5~2.5m,直径为25~50mm的钢管,壁厚不小于2.5mm。

3)接地线:

优先采用直径8mm以上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钢,接地线之间采用搭接焊或螺栓连接,搭接长度≥5d,应保证接触可靠。

接地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宜采用焊接,焊接点长度应为接地线直径的6倍或扁钢宽度的2倍以上。

4)接地线装置宜布置在人们不易走到的地方,同时应注意与其它金属物体或电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5)接地装置安设完毕后应及时用电阻表测定是否符合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