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070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

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出示课件)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在这篇课文的作者眼里的钱塘潮又是怎么样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

2.思考问题: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

(2)作者按时间顺序写钱塘江大潮时,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写?

三、理清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并划出最能说明三个阶段特征的字词。

2.教师检查分段情况。

3.教师总结分段。

4.小结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钱塘江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奇妙、壮观。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卡片,抽查学生生字词的发音。

2.请学生到黑板前听写。

二、潮来前的景象

师: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点明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然后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1.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潮来前的景象:

同学们请思考:

在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钱塘江潮到来之前的景象?

作者是如何描绘潮来前的景象的?

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潮来前钱塘江──平静 宽阔 横卧 笼罩着薄雾

远山──若隐若现

观潮的人──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等 盼

以上描写是潮来前的景象。

潮来前,钱塘江很平静。

三、潮来时的景象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分析第三自然段:

这两段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钱塘潮是不是没有任何预示,一下子就到来了?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潮来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由远而近,远近结合,景与人的描写相结合。

远处──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

观潮人──人声鼎沸

近处──江面风平浪静

听到响声,意味着钱塘潮很快就要到来了。

远处──响声越来越越大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白线。

观潮人──沸腾。

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抓住潮的声音、形态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

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3.分析第四自然段:

钱塘江潮终于到来了!

作者接下来,具体描绘了潮来时的近景。

形态──白线移来 拉长变粗 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飞奔

声音──山崩地裂 大地震得颤动

抓住潮的形态、声音、颜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请同学们朗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潮到来时越来越大的气势。

四、潮头过后的景象

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描绘了潮头过后的景象。

我们看到,钱塘潮,潮来时气势汹涌,潮头过后是不是无声无息。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学生说,教师补充并板书:

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江面风号浪吼江水涨了

可见钱塘潮气势很大,即便潮过后还是留有余威,不管是潮来时的,还是潮头过后的景象都显示了钱塘潮作为“天下奇观”的奇妙与壮观。

五、小结

这篇课文写了钱塘潮观潮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由远而近,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潮的形态、声音、颜色。

既正面描写了钱塘潮,又写了观潮人的反应。

文中怎样写观潮的人?

请学生复述,教师补充。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等 盼 人声鼎沸 沸腾)观潮人很多,大家都很激动,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钱塘潮的奇妙,大家为它所吸引。

六、作业:

请按时间顺序描绘一处景物。

2雅鲁藏布大峡谷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

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

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1.认识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

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1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有关情况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观潮》,钱塘潮的奇妙、壮观令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大自然的景观十分丰富。

今天我们来一起来看看同样神奇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出示图片,介绍雅鲁藏布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情况。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段意的句子,并思考: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提示:

(1)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2)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

(3)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里说:

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答,老师补充并板书)

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高峰与深谷为邻 强烈的地形反差

2.学习第二自然段: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在第二自然段里,作者是怎么说明的?

运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列数字──长:

504千米,平均深:

2268千米,最深处:

6009千米。

作比较──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

四、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作者用列数字与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它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还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

除了最深最长,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哪些奇异之处。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水:

万年冰雪、沸腾温泉、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千姿百态

山:

热带雨林、皑皑白雪──神来之笔

生物:

九个垂直自然带,从北极到赤道分布的动植物——神奇美丽的画卷、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讨论:

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上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2.作者预测雅鲁藏布大峡谷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为什么他这样说?

六、小结

这篇课文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

作者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

高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形成了壮丽景观。

接着,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进一步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然后,作者从水、山、生物三个方面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象,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丰富性,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奇异的景观。

七、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3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组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经典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

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

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

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

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

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

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

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

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

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出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思考:

(1)“天堂”是什么意思?

文中“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意思?

(“天堂”本意是某些宗教教义中,认为正直的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

泛指美好的生活环境。

(2)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只看到大榕树,没有看到鸟;

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看到了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三、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

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

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

“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三段(10——13):

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四段(14):

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四、布置作业: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鸟的天堂,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鸟的天堂,去感受那里的美丽风光吧。

二、学习第一段(1——4)

  1.师:

这四个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作者去“鸟的天堂”的背景。

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傍晚(板书)

2.作者在这四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去“鸟的天堂”前傍晚的景色。

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作者在这四段里,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从这些景物描写,我们看到了怎样的黄昏景象?

太阳 灿烂的红霞 白茫茫的水 平静的船 优美的桨声宁静的黄昏(板书)

作者描写景物,既描写了它们的颜色,如:

红霞、白水,又描写了它们的声音,如:

桨声很有规律象是音乐,既有静态描写,如:

天边的红霞,又有动态描写,如:

船在水面上移动,桨在水中划。

在宁静的氛围里,这些动态的描写更令人觉得环境是多么的宁静。

三、学习第二段(5——9)

1.学生朗读5——9段。

2.作者在一个宁静的黄昏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第5——9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

(大榕树)

3.师:

请把描写大榕树的有关句子划下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4.作者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

树叶:

伸到水面上 绿得可爱 不留一点缝隙 绿得耀眼

  树干:

看不出主干 枝干不可计数

  树枝:

枝上生根 有些树枝垂到水面

  树根:

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 像木桩

5.作者主要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特点:

  ① 大──只有一株,但枝干无数

  ② 茂盛──树叶不留一点缝隙

  ③ 绿──绿得耀眼

6.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如何展现大榕树的生命力。

 注意: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一句中写树叶的形态: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说明了树叶的什么特点?

(“簇”“堆”说明了树叶多和茂盛。

 这一句中写树叶的颜色:

“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绿得耀眼,说明了树叶的什么?

(说明了树的生命力旺盛。

7.师:

这棵茂盛的大榕树,朋友说它是“鸟的天堂”,为什么呀?

 (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窝。

 那么,作者有没有见到鸟?

 作者是怎么写的?

(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8.这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经历。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部分的内容。

(这一次,作者见到了茂盛的大榕树,但是,只听到鸟扑翅的声音,没有见到一只鸟。

9.“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这是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第一次印象。

我们可以想象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一定很失望。

四、学习第三、四段(10——14)

1.播放《鸟的天堂》视频,让学生体会鸟的天堂的情景。

2.学生朗读10——13自然段,并思考:

 

(1)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2)上一次,作者很失望:

鸟的天堂竟然没有一只鸟。

这一次,作者有没有看到鸟?

3.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补充并板书: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  早晨

4.师: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见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鸟。

现在,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作者是不是又失望而归?

作者有没有见到鸟?

 (见到了。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榕树,作者着重描写了大榕树,写它很大,很茂盛,叶子很绿。

我们看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主要写了什么?

是树还是鸟?

 (鸟。

5.请学生把文中有关鸟儿描写的句子划下来,给有关的动词加上着重号。

6.学生讨论: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儿?

数量──热闹、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体形──大的、小的 

    颜色──花的、黑的

    姿态──叫、飞、扑

7.作者主要突出了鸟的什么特点?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准确地表明了这里鸟儿众多的特点,这个词是“应接不暇”。

8.今天所看到的一切,让我对鸟的天堂有了新的认识。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的确”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打了引号,而第二个没打呢?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傍晚,这时“鸟的天堂”很安静。

作者着重写了鸟儿生活的大榕树。

作者主要采用静态描写。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早晨,这时“鸟的天堂”很热闹。

作者着重写了鸟儿欢腾的情景。

作者主要采用动态描写。

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火烧云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

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

重点写“上来”部分。

先写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柔和明亮的霞光中,万物都改变了自己原有的颜色。

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同时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

一个“烧”字极其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

在渲染了色彩之后,又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

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

火烧云上来时色彩绚丽,形态多变,下去时则恍恍惚惚,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

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的,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一、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受和回忆,那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

(生说)

是呀,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是那样的瑰丽。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神奇的──火烧云。

(出示课题,让学生欣赏火烧云的图片)

读了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请给课文分段。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作者观察到的天空中火烧云的变化。

火烧云:

上来→变化→下去

第一段(1-2)第二段(3-6)第三段(7)

三、学习第一段(1-2)

这一段是写火烧云刚现出时的情景。

请大家思考:

火烧云上来时,地面的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火烧云上来:

霞光照,地面景物变颜色

作者是怎样写的?

(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红的;

红公鸡──金的;

黑母鸡──紫檀色的;

小白猪──小金猪;

白胡子──金胡子)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提示:

与事物原本颜色有关,与火烧云变幻的颜色有关。

四、学习第二段(3-6)

1.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火烧云上来时,可神奇了,竟然使地面的人啊、小动物啊全变了颜色,把它们染成了红色的、金色的、紫檀色的。

火烧云的戏法还不止这些。

我们接着往下看。

请同学们思考:

 

(1)这篇课文写火烧云主要是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

那么,火烧云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颜色、形状)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火烧云的变化?

先变什么,后变什么?

先写颜色变化,后写形态变化。

2.学习第3自然段:

这一段主要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请同学们找出表示颜色的词,把它们划下来。

火烧云的变化:

颜色:

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同学们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颜色?

作者还说: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大家想想,这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么样?

(变化多)

课文写火烧云变化多,用了几个“一会儿”?

一会儿这种颜色,一会儿又另一种颜色,说明火烧云的变化怎么样?

(变化快)

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颜色,你会用什么词语?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3.学习第4-6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4-6段。

 

(2)师:

第4、5、6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火烧云变成了什么?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把它们划下来,并且把表示动作的词加上着重号。

形状:

马──跪、站、伸;

狗──跑;

狮子──蹲

 (3)师:

课文写火烧云变成了马啊、狗啊、狮子啊,并且,大家看,变成狗的时候,还不止是一条狗,大狗后来还有几条小狗。

说明火烧云变化的形态怎么样?

课文写火烧云形态变化多,而且变化快。

课文中哪些词和句子可以看出火烧云变化快。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忽然、一转眼)

火烧云的形态远远不止课文中提到的这些。

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形态,你会用什么词语?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奇形怪状、千变万化……)

从第二段,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写火烧云的变化,主要是写了火烧云两方面的变化:

颜色的变化、形状的变化。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火烧会变成马,变成狗,变成狮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