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草畜产业建设促进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全县草畜产业建设促进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县草畜产业建设促进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面,就加快全县草畜产业发展、推进草畜产业促进年工作,我讲六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深刻认识草畜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草畜产业是农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其它产业,具有“不离乡,不离土;
风险小,收入高;
见效快,期效长;
调结构,利生态”的特点,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草畜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草畜产业是我县传统优势产业,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基本、最稳定的经济来源。
在现有基础上,通过继续大力开发,可以进一步引导农民扩大养殖,拓宽畜产品销售渠道,培育本地草畜产品市场,使农民从种草养畜和草畜产品精深加工中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同时,还可以更多地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就地增产增收的愿望。
(二)发展草畜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
我县自然条件差,霜冻、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是典型的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种植业相对属于弱势,而草畜产业是一项能抗御自然灾害的产业,具有更多的可控性,且对天气、季节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不高。
同时,草畜产业又是家家户户都可以经营的产业,既宜于家庭饲养,又可以集中连片搞规模养殖,适应现阶段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因此,发展草畜产业,正是我们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机遇的唯一选择。
(三)发展草畜产业是适应市场竞争的最佳选择。
目前,工业发展在我县还处于较低的层次,是一条“短腿”,草畜产业就是我县当前优势最明显的产业,可以说是“朝阳产业”。
从生产环节来看,靠天吃饭的粮食生产,无论是品质还是价格方面,都没有太大的优势可言。
但据有关资料表明,甘肃的牛羊肉,不论在其品质上,还是在其价格上,在市场上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从消费环节来看,在未来几年里,牲畜产品的增长率可能会高于粮食产品的消费增长率,种草养畜不仅符合现实消费不断增长的需要,也完全符合今后食品消费发展的方向。
(四)发展草畜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节本增效,实现节能环保,确保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的本质要求。
会宁环境、水源无污染,主要饲草种植不施或很少施用化肥和农药,生产过程无污染无残留,正是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基地。
加快发展以养殖场(小区)、规模养殖户为主体的现代草畜产业,可改善生态环境,发挥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科技水平,实现“生态养殖业——沼气——有机肥料——绿色种植业”的循环发展,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五)发展草畜产业是建设产粮大县的有力支撑。
为了应对持续干旱,我们试验示范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今年在全县推广了100万亩。
按2009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的平均亩产449公斤计算,仅这一项可生产粮食4.49亿公斤。
再加上100万亩洋芋和20万亩保灌水浇地,我们将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产量大县。
但是,我们推广全膜双垄沟播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为粮食而粮食上。
如果不发展草畜产业,不加大转化增值的力度,就发挥不出百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最大优势,长期以往,就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从这个角度讲,发展草畜产业,既是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的需要,实际是建设产粮大县的一种支撑。
第二个问题,准确把握草畜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县上按照“打绿色牌,把会宁建成陇中绿色产业基地”的目标,将草畜产业作为全县五大支柱产业之首,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政策推动、科技带动和市场拉动,加大开发和建设力度,草畜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比重逐渐增大,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正在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草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养殖规模稳步扩大。
2009年,全县羊饲养量增长4.9%,牛饲养量增长7.3%,猪饲养量增长6.5%,鸡饲养量增长5.8%。
新增规模养殖企业2家、规模养殖户3460户。
——饲草资源更加丰富。
2009年,全县紫花苜蓿种植新增5.6万亩、留床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饲草总产量达到180万吨以上。
——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初步形成了以东南部二阴区为重点的肉牛相对集中产业区、中北部干旱区为重点的肉羊相对集中产业区、207线高效养殖示范长廊。
——科技水平逐步提高。
2009年,畜禽良种率达到80%,畜牧科技贡献率达到42%。
——质量效益大幅提升。
2009年,全县草畜产业总产值达5.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2%。
尽管近年来我县的草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长期思想观念滞后,还没有形成“大交通——大业主——大产业”良性循环,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规模化基地不够多。
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仍然是养殖业的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批量的、大宗商品输出的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影响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标准化进程不够快。
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体系不完善,土、杂、劣种畜禽在养殖户中普遍存在,产品品质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不利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规范化管理不够严。
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工作难度大,疫病检测防治手段落后,服务工作跟不上草畜产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资源化水平不够高。
用作微贮、青贮、氨化的数量还不到饲草总量的2%,饲草料加工利用滞后,农作物秸秆浪费严重,农业综合效益较低。
——产业化经营不够强。
全县龙头企业以养殖型为主,产品屠宰、加工、冷藏环节严重滞后,原材料卖出型仍为主要形式,拳头产品少,畜牧产业链还没有真正形成,制约着草畜产业向纵深发展。
——市场化运作不够好。
我县是国扶贫困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比较困难,县财政基本上为吃饭财政,畜牧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县域没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市场带动力不强,发展速度缓慢。
从以上分析来看,在我县发展草畜产业,条件非常好,差距非常大。
条件非常好,为我们加快草畜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差距非常大,说明我们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我们要深入分析这些基本状况,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加快富民强县进程。
第三个问题,充分发挥草畜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草畜产业建设上,无论是资源、区位、市场,还是群众认识、科技服务,我县都已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
为此,我们一定要树立优先发展草畜产业的新观念,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比较优势。
(一)丰富的饲草资源为养殖业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会宁在历史上曾经就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有发展畜牧业的传统。
会宁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资源承载力强,是天然的好牧场。
全县有耕地400万亩,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农作物秸秆近135万吨;
天然草场270万亩,年产青干草10万吨;
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人工草地120万亩,年产青干草56万吨;
会宁还有近100万亩20°
以上的坡地,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在3~5年内可逐步退耕还草。
到2015年,全县人工种草面积由现在120万亩增加到200万亩,年可新增青干草50万吨,粗饲料总量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0万吨以上。
(二)群众的普遍认识为养殖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全县畜牧业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已成为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商品率最高的支柱产业。
2009年底,全县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是1978年的1.3倍、4.6倍、2.3倍、10.6倍;
肉类总产量达到3317万公斤,是1978年的10.7倍;
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19%增加到2009年末的35.2%以上。
群众增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对养殖增收有了明确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形成了“人人思养,众心思养”的良好氛围。
(三)特殊的区位优势为养殖业大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会宁处在“兰白都市经济圈”之中,城镇人口众多,市场消费需求旺盛,邻近西宁、银川、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传统牛羊肉消费大中城市,市场前景好,交通便利,活畜和畜产品东可直达京、津、沪地区,西可出境俄罗斯、尼泊尔、不丹等国,南可进入西南各省和东南亚各国,交通方便、运输成本低,有利于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四)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养殖业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呈现出畜产品紧缺的局面。
从国际市场看,仅苜蓿的需求量每年就达1000万吨以上,仅东南亚地区就需要600-700万吨,主要靠从美国、加拿大进口;
从国内市场看,草产品需求量达1000万吨,而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而国内生产能力只有200万吨;
从占领市场的角度看,会宁县处于内蒙、青海、新疆、宁夏等大牧区之中,只要有所作为,可以在市场开拓方面抢占一席之地。
(五)服务的逐步完善为养殖业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县上已成立了肉羊良种繁育中心,制定了会宁县肉羊肉牛生产技术规程、舍饲养殖圈舍设计、舍饲养殖饲料配方等技术标准,推广了“五良”配套技术、品种改良、青贮氨化、肉牛短期育肥、暖棚养畜、疫病防治、肉品卫生检验等常规技术和肉牛冻配、标准化生产等先进技术。
县畜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了上下贯通、纵横相连的多功能社会化服务网络,县一级以畜牧兽医局、牛羊产业办、草产业办为主体;
乡一级以畜牧兽医站为基础;
村组一级组建了养殖协会,通过发展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培养了一批畜牧科技人员,能够为产业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第四个问题,努力实现草畜产业发展的奋斗目标
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我们都要始终把草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创新,逐步培育发展,遵循“漫山遍野种草、千家万户养畜”的发展模式,走好“广种草、舍饲养、小群体、大规模、调结构、改畜种”的发展路子,切实做大做强这一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努力实现畜牧富民强县的奋斗目标。
——坚持富民强县的发展目标。
进一步优化草畜产业发展布局,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草畜产品竞争力增强,把会宁建设成为全省畜牧业大县,建设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坚持养殖增收的惠民目标。
我们把今年确定为“草畜产业建设促进年”,就是要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启动银行贷款、吸引民间资本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争取用政府资金300万,撬动草畜发展资金3个亿,其中银行贷款1.5亿元,民间资本1.5亿元。
——坚持养殖大县的增长目标。
2010年,实现“5个20%”的增长目标:
肉牛出栏增长20%,鲜奶产量增长20%,羊只出栏增长20%,生猪养殖增长20%,蛋鸡饲养增长20%。
以2010年为基点,到2015年,达到“5个增长60%”的目标。
——坚持草畜强县的长远目标。
以政府为主导,以群众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把我县建成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商品牧草大县、以玉米为主的商品饲料大县、以分割包装为主的商品肉制品大县,做大做强草畜产业,实现由草畜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的跨越。
第五个问题,认真落实草畜产业发展的工作措施
基于对我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分析,今后必须坚持“牛产业分散繁育集中育肥、羊产业由放养变舍饲养殖集中育肥、猪产业集中繁育分散育肥”的发展方向,建设牛、肉羊、瘦肉猪和良种鸡四大基地,促使草畜产业步入“粮多——草多——畜多——肥多——粮多
钱多”的良性循环轨道。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种植为基础,以养殖为纽带、以加工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保障,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草畜产业发展。
(一)坚持抓种植,靠种植促动草畜产业优化升级。
民以食为天,畜以草为先。
没有草,就没有畜牧业,没有人工牧草,就没有现代畜牧业,也就没有现代发达的肉食品加工业,更谈不上现代农业。
在我县,要发展好畜牧业,也必须是草业先行。
要按照以草定畜、草增畜增、草畜平衡、草畜同步的发展思路,转变生产及经营方式,巩固提升草产业的开发水平。
要坚持不懈地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落实好1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100万亩马铃薯种植,100万亩草,100万亩林。
同时,加快饲草调制步伐,推广青贮技术、黄贮技术、氨化技术等饲草调制技术,形成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提高饲草转化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夯实草畜产业发展基础。
(二)注重建基地,靠基地推动草畜产业优化升级。
畜产基地是畜产开发的基础。
今年,要重点实施好草畜产业“十百万”促进工程,新增“10个规模养殖公司”、新建“100个规模养殖小区”、新发展“10000个规模养殖散户”。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规范”的方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形成从养殖散户向养殖小区集中,养殖小区向养殖公司升级的良性发展模式,坚持把养殖作为农业产业化重要的中间环节、作为重要的纽带来抓,在养殖散户发展上扩面,在养殖小区建设上串线,在养殖公司培育上布点,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新格局,大幅度提升养殖规模、养殖水平、养殖效益,大幅度增加养殖户的收入,实现户户有养殖、村村有小区、乡乡有公司的工程目标。
(三)突出兴龙头,靠龙头拉动草畜产业优化升级。
推动草畜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
没有龙头企业,就不能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就形不成规模,培育不出品牌。
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扶持产业化的观念,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草畜产业,切实抓好龙头企业建办工作,提高加工层次,拉长增值链条,尽快扭转加工滞后的现状。
要抓住国家政策调整、大上畜牧业的良好机遇,积极向上争项目、争投资,力争在三年内新上一至两个产值超千万元的大型龙头企业。
要通过与外地大公司、大财团、个体大户的联姻,上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回报率高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要主动出击、寻找大企业、大集团进行挂靠合作,甘当他们的生产基地、第一车间,实现借力兴业,壮大草畜产业。
(四)依靠新技术,靠科技带动草畜产业优化升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不断增加草畜产业开发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和产出效益。
要不断完善畜产服务体系建设,壮大科技队伍。
进一步加强院地、院企合作,在把专家、教授请进来的同时,注重培养我们的“土专家”,利用现有服务机构及服务组织,积极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加强对畜牧、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和交流,切实提高从事草畜产业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技术培训,确保每一个干部都是抓草畜产业的行家里手,为发展草畜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加大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力度,抓好“棚、种、料、管、防”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抓好高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难点技术攻关,抓好畜禽标准化生产、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提高相对效益和比较效益。
(五)着力拓市场,靠市场牵动草畜产业优化升级。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多方兴建、滚动发展、逐步完善的原则,加快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尽快形成连结产销、功能完善、内外通达的市场体系。
要在深入研究市场、科学预测市场的基础上,积极研制开发苜蓿草、饲料、肉制品及皮革新产品,打出会宁畜产品品牌,开拓新的销售市场,从而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要充分发挥已建立的草畜产业服务机构的作用,提供技术服务,联通市场与农户,积极发展“订单”草畜业,建立农户和龙头企业产加销利益共同体,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真正把农民引向市场。
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争取在广大农村形成“一个小组一个运销大户、一个村一支运销队伍、一个乡镇一个运销公司、一级政府一套市场专班、一个产业一个专业市场”的“五个一”格局,为农民进入市场提供优质服务。
第六个问题,建立完善草畜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从现在起:
在战略定位上,要把草畜产业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
在工作方法上,由部门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协调指挥,科学运作,为加速草畜产业开发步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
全县各级都要振奋精神,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以严格的责任,严明的纪律,务实的作风,推动草畜产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明确草畜产业谁来抓、抓到什么程度、抓好怎么奖、抓不好怎么办等问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政策导向机制。
在深入宣传、广泛动员的基础上,要从县情实际出发,本着有利于畜牧业壮大,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则,落实好招商引资、企业税费收缴、建设用地、资金倾斜、物资扶持、科技承包服务等各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发展草畜产业的积极性。
县委、县政府还将专门出台一个《养殖小区土地使用办法》的政策文件,从解决土地使用权问题入手,解决贷款担保的问题。
三是建立资金投入机制。
坚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着力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要通过群众筹一块、银行贷一块、向上要一块、专项挤一块、社会集一块、外部引一块、财政拿一块等办法,保证草畜产业大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四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要坚持把草畜产业开发纳入全县目标管理责任制之中,层层下达任务,分解指标,跟踪督办,严格考核,把“草畜产业投入增了多少,龙头企业增了多少,畜禽存栏增了多少,农民收入增了多少”作为评定优劣的主要依据,奖优罚劣,奖快罚慢,增强各级干部抓好草畜产业的责任感,切实加快草畜产业开发步伐。
同志们,我县的草畜产业建设任重道远。
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没有高科技产业的支撑。
立足实际,种草养畜,别无选择。
我们一定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推动我县草畜产业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为实现富民强县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