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师小三门讲义计 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3835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管护师小三门讲义计 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主管护师小三门讲义计 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主管护师小三门讲义计 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主管护师小三门讲义计 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主管护师小三门讲义计 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管护师小三门讲义计 划Word格式.docx

《主管护师小三门讲义计 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管护师小三门讲义计 划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管护师小三门讲义计 划Word格式.docx

  

(2)指导性计划:

由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给下级执行单位,需要以宣传教育以及经济调节等手段来引导其执行的计划。

  4.按计划的覆盖面分类:

  

(1)整体计划

  

(2)局部计划

  5.按计划的内容分类:

  

(1)综合计划

  

(2)专项计划

  

(二)计划的形式

  从计划作为管理的基本职能的角度出发可以把计划的表现形式分为8种:

  

(1)目的或任务:

是一个组织或社会赋予它们的基本任务和社会职能,用以回答组织是干什么的以及应该干什么这类问题。

  

(2)目标:

是在目的或任务指导下,整个组织所要达到的具体成果。

  (3)策略:

是一个组织为全面实现目标而对整体行动过程、工作部署以及资源进行布置的总纲。

  (4)政策:

是指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

  (5)规程:

是根据时间顺序而确定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它规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步骤。

  (6)规则:

是根据具体情况,是否采取某个特殊的或特定的行动所作的规定。

  (7)规划:

是一个综合性计划,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步骤、资源分配以及为完成既定方针所需的其他要素。

  (8)预算:

又称“数字化的计划”,是用具体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四、计划工作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计划工作要从组织系统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系统中各构成部分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统筹规划。

  

(二)重点性原则

  计划的制定既要考虑全局,又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及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全局的问题。

  (三)创新性原则计划是一个创造性的管理活动,要求充分发挥创造力,提出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

  (四)弹性原则制定计划时必须要有一定弹性。

留有一定调节余地,以预防及减少不确定因素对计划实施可能产生的冲击及影响,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五)可考核性原则计划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目标为导向。

目标应具体、可测量、可考核,作为计划执行过程和评价过程的标准和尺度。

  习题世界卫生组织护理专家委员会规定护士在“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属于计划的何种表现形式

  A.目的或任务

  B.目标

  C.职能

  D.策略

  E.政策

  

[答疑编号700808030101]

 

【正确答案】A

  以下哪项不属于计划工作的原则

  A.系统化原则

  B.重点原则

  C.弹性原则

  D.效益原则

  E.创新原则

[答疑编号700808030102]

【正确答案】D

  某医院护理部制定了本院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属于计划的何种表现形式

  B.策略

  C.规程

  D.规则

  E.规划

[答疑编号700808030103]

  计划的步骤

  计划是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职能,是一种连续不断的程序,经过此程序,组织可预测其发展方向,建立其整体目标,发展行动方案以达到组织目标。

  计划的步骤可分为八个阶段

  

(一)评估形势

  首先应将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通过适当的社会调查,获取相关信息资料,进行评估分析。

  评估的内容包括:

  ①市场:

社会需求;

  ②社会竞争;

  ③服务对象的需求;

  ④组织资源:

组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

  

(二)确定目标

  计划工作的第二步是为组织及其所属的下级单位或个人确定计划工作的目标。

目标应包括时间、空间、数量三要素。

确定的目标通常应具有以下特点:

①能指导组织内部资源最合理的分配;

②能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潜力;

③能达到组织经营活动的最佳效果;

④能促进组织内部团结,提高组织成员整体素质,对外享有良好的声誉。

  (三)考虑制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即评估资源,就是指计划工作的假设条件,即执行计划时的预期环境。

计划工作的第三步是确定一些关键性的计划前提条件。

组织的外部前提条件指整个社会的政策、法令、经济、技术、人口等;

组织的内部前提条件指组织内部的政策、人力、技术力量、物资、经费等。

  目前常用“SWOT”分析法。

  S-组织内部优势;

  W-组织内部劣势;

  O-组织外部机遇;

  T-组织外部威胁。

  (四)发展可选方案

  即拟定备选方案。

经资源评估和调查,可根据目标提出备选方案。

发展可选方案应考虑:

  ①方案与组织目标的相关程度;

  ②可预测的投入与效益之比;

  ③公众的接受程度;

  ④下属的接受程度;

  ⑤时间因素。

  (五)比较各种方案

  先考察可选方案的优缺点,再按照前提和目标来权衡,以此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

论证评价方案可以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即用所选方案的成本与所得收益进行比较。

  排列方案的优先次序应根据:

  ①所期望的社会效益;

  ②是否符合政策规定;

  ③公众的准备程度;

  ④社会关系的有关因素;

  ⑤时间安排的可行性。

  (六)选定方案

  是计划工作的关键,经过对多种方案的利弊权衡,选择最优的或最满意的方案。

选择方案就是确定计划,即实质性决策。

  (七)制定辅助计划

  选定方案后,一般要派生计划以辅助和扶持该方案,也就是总计划下的分计划,是主计划的基础,只有派生计划完成了,主计划才有保证。

  (八)编制预算

  就是把计划和决策转变成预算的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预算可以成为汇总各种计划的工具,是衡量计划工作进度和完成程度的重要标准,是控制的工具。

 

  编制预算实质上是资源的分配计划,包括人员、设备、经费、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编制预算,组织对各类计划进行汇总和综合平衡,控制计划的完成进度,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习题计划工作的核心是

  A.目标

  B.预算

  C.时间

  D.决策

  E.目的

[答疑编号700808030104]

  目标和目标管理

  目标是在宗旨和任务指导下,组织要达到的可测量的、最终的具体成果。

在确立目标之前,组织必须明确其宗旨、任务。

宗旨是组织的中心思想和信念,任务是组织的基本职能。

  一、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一)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MBO)又称成果管理,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并以共同制定的目标为依据来检查和评价目标达到情况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目标管理的特点

  1.员工参与管理 目标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有上下级共同商定,依次确定各种目标;

让各层次、各部门、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方向、考评方式,促进相互之间协调配合,共同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2.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目标的实施,由目标责任者自我进行,通过自身监督与衡量,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标的实现。

  3.强调自我评价 目标管理强调自我对工作中的成绩、不足、错误进行对照总结,经常自检自查,不断提高效益。

  4.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将评价重点放在工作成效上,按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如实地评价,使评价更具有建设性。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

  目标管理可分为:

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评价三个阶段。

  

(一)计划阶段(制定目标体系)

  制定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似是实施目标管理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本阶段可分为四个步骤。

  1.制定高层管理目标 目标管理的第一步是制定组织整体目标。

这是一个暂时的、可以改变的预案。

领导必须根据组织的使命和长远战略,估计客观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讨论研究。

  2.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总目标制定后,要重新审查现有组织结构,根据新的目标进行调整,做出若干改变,以明确目标责任者和协调关系。

  3.确定下级和个人的分目标 在制定分目标时应注意:

①由责任人参与协商分解组织目标,以明确确定和认可个人的职责;

②目标应具体、可测量、有时间规定,便于考核;

③目标方向正确,目标值恰当,既切合实际又有挑战性。

  4.协议授权(形成目标责任)上下级就实现目标所需条件及目标实现后的奖惩达成协议,并授予下级相应的资源配置权力。

双方协商后,由下级写成书面协议。

  

(二)执行阶段(组织实施)

  1.咨询指导根据各级目标需要,加强目标实施过程各环节的指导,帮助解决目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2.调节平衡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对人、财、物、信息、技术等作横向协调,合理使用,为目标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创造条件。

  3.反馈控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掌握目标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偏差,实施对应处理。

  (三)检查评价(检查阶段)

  1.考评成果预定期限达到后,对照目标项目及目标值及时检查评价。

  2.奖惩兑现按照协商好的目标成果及奖惩条件,对目标责任单位、部门及个人实施奖励和处罚,以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3.总结经验对目标管理中的经验及教训进行总结,提出存在的问题,再次制定下一轮目标,开始新的循环。

  三、目标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一)应用实例

  某医院护理部实行护理目标管理,其管理目标之一是“使护理人员正确给药的服务质量达到100%”。

  第一阶段:

目标制订阶段

  1.制订总目标 护理部通过对本医院给药情况的调查,获得不正确给药事件情况,提出本年度目标之一“护理人员正确给药的服务质量达到100%”。

  2.建立“医院护理技术质量控制及评定小组” 小组成立后,经反复的研究讨论,正式制定出全院年度的护理总目标之一是“一年内护理人员给药正确率达到100%”。

  3.分目标的制订 各科室护士长、病房护士长及全体护士共同商定,根据总目标制定科室和个人目标,明确责任范围,完成期限及奖惩措施等。

  4.协议授权 科室及个人目标确定了以后,就各级目标完成后的奖惩事宜签订书面协议。

  第二阶段:

目标实施阶段

  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自觉地、努力地实现这些目标,并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第三阶段:

目标成果评定阶段

  1.考评结果 实际活动计划执行后,通过各种评价检查目标达成情况,并及时反馈进展和问题,以促进改革和提高。

  2.奖惩兑现 按考核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奖惩,并将奖惩结果同护士的职务、晋升及进修学习结合起来。

  3.总结考评结果 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

再次制定下一轮目标,开始新的循环。

  

(二)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宣传教育实施目标管理前,应向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有关目标管理的知识教育,有利于统一认识,更好地搞好目标管理。

  2.目标明确、恰当护理部制定护理目标时,应注意:

①目标数目不宜太多,但应包括主要的工作特征;

②目标应数量化或具体化以便于考核;

③目标应具有挑战性,显示优先性,促进个人和职业上的成长。

  3.有指导及咨询管理体系在制定好目标体系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指导及管理体系,使护理管理中的各层管理目标一致,并指导基层护理管理者做好目标管理。

  4.严格控制各级管理者应将目标层层分解,适当授权,做到权责一致。

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层层把关,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习题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

  A.以经济为中心

  B.以整体人为中心

  C.以工作为中心

  D.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E.以人际关系为中心

[答疑编号700808030105]

  在对该计划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建立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和评定小组”这个阶段属于目标管理步骤中的

  A.制订阶段

  B.实施阶段

  C.执行阶段

  D.评价阶段

  E.检查阶段

[答疑编号700808030106]

  时间管理

  富兰克林说过:

“时间是生命的本质”。

管理大师德鲁克也曾提到:

“不能管理时间,就什么也不能管理……”时间是一条永不回头的直线,一去不复返。

时间是宝贵的资源,在竞争激烈和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时间价值更进一步体现在管理活动中。

  一、时间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程序

  

(一)时间管理的概念

  时间管理是指在时间消耗相等的情况下,为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对时间进行有效的计划和分配,以保证重要工作的顺利完成,并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或紧急变化。

  

(二)时间管理的程序

  1.评估 包括评估时间利用情况、评估管理者浪费时间的情况以及评估个人的最佳工作时间。

  2.计划 

  ①制定具体工作目标及重点;

  ②选择有效利用时间的方法与策略;

  ③列出时间安排表。

  3.实施 实施时间计划时应注意:

  ①集中精力;

  ②学会“一次性处理”或“即时处理”;

  ③关注他人时间;

  ④有效控制干扰;

  ⑤提高沟通技巧;

  ⑥处理好书面工作。

  4.评价 应评价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效,活动主次是否分明,有无时间浪费情况。

  (三)浪费时间的原因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1.缺乏有效使用时间的意识和知识

1.意外的电话或来访

2.工作日程计划不周或无计划

2.计划内或计划外的会议过多

3.未指定明确目标和优先次序

3.无效或不必要的社会应酬过多

4.工作目标不当或不足

4.信息不够丰富

5.不善于拒绝非本职工作、非自己熟悉工作、非感兴趣的工作

5.沟通不良或反复澄清误会

6.处理问题犹豫不决、缺乏果断性

6.缺乏反馈

7.缺乏决策力

7.合作者能力不足

8.文件、物品管理无序

8.政策程序要求不清晰

9.工作时精神不集中,有拖拉习惯

9.文书工作过多、手续繁杂

10.随时接待来访者

10.上级领导工作无序无计划

  二、时间管理的方法

  

(一)ABC时间管理法

  1.内涵由美国管理学家莱金提出,他建议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每个人都需要确定今后5年、今后半年及现阶段要达到的目标。

人们应该将其各阶段目标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为最重要且必须完成的目标,B级为较重要很想完成的目标。

C级为不太重要可以暂时搁置的目标。

  2.步骤 

  

(1)列出目标每日工作前列出“日工作清单”;

  

(2)目标分类对“日工作清单”分类;

  (3)排列顺序根据工作的重要性、紧急程度确定ABC顺序;

  (4)分配时间按ABC级别顺序定出工作日程表及时间分配情况,即划出分类表。

  (5)实施全力投入A类工作,完成后再转向B类工作。

对于C类工作,在时间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可自己完成,但应大胆减少C类工作,以节省时间;

  (6)记录每一事件消耗的时间;

  (7)总结工作结束时评价时间应用情况,以不断提高自己有效利用时间的技能。

  3.特征及管理要点

分类

占工作总量的百分比

特征

管理要点

时间分配占工作时数百分比

A

20~30

最重要、最迫切

后果影响大

必须做好、现在就做、亲自去做

60~80

B

30~40

重要、一般迫切

后果影响不大

最好亲自做、授权

20~40

C

40~50

无关紧要、不迫切

后果影响小

授权

  

(二)记录(时间管理)统计法

  通过记录和总结每日的时间消耗情况,以判断时间耗费的整体情况和浪费状况,分析时间浪费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节约时间。

  (三)四象限时间管理法

  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事情分成两个维度,一方面是按重要性排序,另一方面是按紧迫性排序,然后把所有事情纳入四个象限,按照四个象限的顺序灵活而有序地安排工作。

  三、时间管理的策略

  1.消耗时间的计划化、标准化及定量化可以30分钟为一时间单位,详细记录每日时间消耗过程。

管理者要将自己的活动时间分类,并对每项工作按先后顺序及重要程度确定具体时间,并严格遵守。

  2.充分利用自己的最佳工作时间 可根据体力和精力状况安排工作内容,充分利用自己的最佳时间。

  3.保持时间利用的连续性管理者安排时间表时,应将重要事件安排在无干扰时处理,集中完成,减少时间的浪费。

  4.学会授权作为管理者必须明确,有很多事情不能亲历亲为,通过适当授权他人可增加自己的工作时间。

  5.学会拒绝 护理管理者必须学会拒绝干扰自己正常工作的事,拒绝承担非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责任,以保证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

  6.善于应用助手 管理者选择好的助手会减少管理的麻烦,节省时间、精力及体力。

  习题护士长在运用ABC时间管理方法时,确定ABC顺序的依据为

  A.工作优先顺序

  B.工作规模大小

  C.工作影响力、效果

  D.工作重要性、紧急程度

  E.工作复杂程度

[答疑编号700808030201]

  习题四象限时间管理法的两个维度是指事情的

  A.战略性和战术性

  B.集体性和个人性

  C.时间性和紧迫性

  D.权威性和重要性

  E.重要性和紧迫性

[答疑编号700808030202]

【正确答案】E

  决策

  一、决策的概念与类型

  

(一)决策的概念

  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解决当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从确定行动目标到拟定、论证、选择和实施方案的整个活动过程。

  

(二)决策的类型 

  1.按决策的重要性划分

  

(1)战略决策:

指与确定组织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有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

具有全局性、长期性与战略性,解决的是“干什么”的问题。

  

(2)战术决策:

为完成战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而制定的组织在未来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具体的行动方案,解决的是“如何做”的问题。

  2.按决策的重复性划分

  

(1)程序化决策:

又称常规决策,是指对经常出现的活动的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

又称非常规决策,一般指涉及面广、偶然性大、不定因素多、无先例可循、无既定程序可依的决策。

  3.按决策条件的确定性划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以及风险型决策。

  4.根据决策的主体不同划分可分为个人决策与团体决策。

  二、决策的步骤

  1.确立问题确立问题是决策的前提,是确定目标的基础。

确立问题首先要识别问题,领导者识别问题的关键是将事情现状与标准进行比较。

  2.确定目标目标是决策的方向,管理者确定了要解决的问题,就要针对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决策目标确定后,可依据价值准则来对目标进行判定。

常用的价值指标有三类:

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3.拟订方案 决策目标明确以后,就应拟定能够达到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案。

多方案比较是做出科学决策的基础。

方案拟定通常有两条途径:

一是经验,二是创造。

  4.方案评估 方案评估是对方案进行分析和论证,以便挑选最有效、最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评价和比较的主要内容有:

①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②方案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

③方案实施的风险性。

  5.方案选择 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由组织决策者选出或归纳出“满意”方案。

  “满意”的决策应当符合三个标准:

  ①全局性标准;

  ②适宜性标准;

  ③经济性标准。

  挑选方案的方法:

  ①经验判断法;

  ②研究和分析;

  ③模拟实验法。

  6.方案实施方案实施是将决策意图传递给有关人员并得到他们采取行动承诺的过程。

  7.追踪评价方案执行后,应根据决策目标,检查所实施的方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为今后的决策提供信息和积累经验。

  三、团体决策

  

(一)团体决策的概念

  是指由两个人以上的群体完成的决策方式。

在团体决策过程中,领导者虽然仍处于中枢地位,但他们只是决策中的一个角色,任何决策的有效性都受到决策群体内其他成员的制约。

  

(二)团体决策的方法

  1.头脑风暴法 又称思维共振法,是为了克服障碍,产生创造性方案的一种简单方法。

原则是鼓励一切有创见的思想,禁止任何批评。

  2.名义集体决策法 是指参加集体决策的成员面对面地接触,全部意见提出来之前,成员之间不进行讨论,所有方案都提出之后,再进行讨论,直到达成一致意见。

  3.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该法要求参加决策的成员都是专家或内行。

  4.电子会议法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改善群体决策的一种方法。

  习题涉及面广、偶然性大、不定因素多、无先例可循、无既定程序可依的决策属于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常规决策

  D.非常规决策

  E.团体决策

[答疑编号700808030203]

  思维共振法是为了克服障碍,产生创造型方案的一种简单方法,这种决策方法还可称为

  A.名义集体决策法

  B.头脑风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