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4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3446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4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4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4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4Word文档格式.docx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

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

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

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矫:

假传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

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

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

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⑵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⑶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

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

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

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

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①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②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在阖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

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

行其缀兆③,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节选自《史记·

乐书第二》)

【注】①廉肉:

乐声的低沉短促与婉转圆润。

②方:

原则。

③缀兆:

指古代乐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

1.《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本文认为,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和。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音乐的产生源于感情的自然流露。

B.人们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C.音乐应足以使人快乐,但不能流于形式。

D.音乐节奏可使舞者动作整齐、进退有序。

4.作者认为“乐”能带来“和”,“和”具体表现在:

(1);

(2);

(3)。

5.统治阶级企图把雅颂确立为音乐(诗歌)的典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子墨子言曰:

“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

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

‘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

‘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是其故何也?

曰:

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

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

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

则上得要也。

1.对下列“而”字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 ②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③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④美章而恶不生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2.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A.必将富之贵之

B.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C.无能则下之

D.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3.下列有关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与建设,这样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

B.其实,墨子在这里说的“贤良之士”就是指那些“国之善射御之士”,因此说墨子的人才观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C.在第二段里,墨子分别指出了富贵人、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王“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从而亮明了自己“尚贤”的观点。

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

如文章开头用善射御之士的故事作比,说明举贤的途径;

第二段又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即“尚贤事能”。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填然鼓之 ③树之以桑 ④寡人之于国也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①⑦/②③/④/⑤⑥D.①⑦/②③/④⑥/⑤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驴不胜怒,蹄之

C.日出江花红胜火

D.不胜枚举

3.下列各项对文段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针砭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生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借竹楼记

徐 渭

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集交游燕笑于其中,而自题曰“借竹楼”。

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

“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

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

如是而已。

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

“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

非欤?

”曰:

“然。

”“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

“他邻之竹也。

”“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

“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

”“山之外又何物乎?

“云天之所覆也。

”方蝉子默默良久。

龙山子固启之,方蝉子曰:

“子见是邻之竹,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

“然则见他邻之竹而乐,亦借也;

见莫非邻之竹而乐,亦借也;

又远见会稽之山与云天之所覆而乐,亦莫非借也,而独于是邻之竹。

使吾子见云天而乐,亦借也;

见山而乐,弗借也;

则近而见莫非以之竹而乐,宜亦弗借也,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

且诚如吾子之所云,假而进吾子之居于是邻之东,以次而极于云天焉,则吾子之所乐而借者,能不以次而东之;

而其所不借者,不反在于是邻乎?

又假而退吾子之居于云天之西,以次而极于是邻,则吾子之所乐而借者,能不以次而西之,而所其所不借者,不反在于云天乎?

而吾子之所为借者,将何居乎?

龙山子矍然曰:

“吾知之矣。

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

凡逐逐然于其可致,而飘飘然于其不可致,以自谓能忘者,举天下之物皆若是矣。

非子则吾几不免于敝。

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何如?

”方蝉子曰:

“胡以易为?

乃所谓借者,固亦有之也。

其心虚以直,其行清以逸,其文章铿然而有节,则子之所借于竹也,而子固不知也!

其本错以固,其势昂以耸,其流风潇然而不冗,则竹之所借于子也,而竹固不知也!

而何不可之有?

”龙山子仰而思,俯而释,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稍并其邻之竹  稍:

略微

B.特是邻之竹乎特:

只是

C.龙山子固启之固:

本来

D.胡以易为易:

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集交游燕笑于其中   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

B.而自题曰“借竹楼”方蝉子起而四顾

C.他邻之竹也而子固不知也

D.如吾子之所为借者龙山子固启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有完整情节的寓言故事,作者虚构了龙山子与方蝉子两个人物,并通过对比,借助人物的对话,来表达关于如何看待外物的主题。

B.龙山子的“借”,指的是将身边自己喜欢而无法得到的东西巧妙地加以利用,把它当成自己的。

这种“借”,未免偏于狭隘,流于庸常。

C.方蝉子指出,龙山子在对外物的态度上缺少统一的标准,受到自身位置、眼界的束缚;

而龙山子却固执己见,不知检讨、反省自己的错误。

D.本文通过方蝉子之言表达的观点是:

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必得到、占有,而应体其意,用其神,来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品格。

4.

(1)用单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孟子日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①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注 ①不下带:

带,腰带。

古人不视下带,即只视带之上。

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2)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

②以次而极于是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杜纂,字荣孙,常山九门人也。

少以清苦自立。

时县令齐罗丧亡,无亲属收瘞,纂以私财殡葬,由是郡县标其门闾。

后居父丧尽礼,郡举孝廉,补豫州司士。

稍除积弩将军。

领众诣淮,迎降民杨箱等。

修立楚镇,招纳山蛮李天保等五百户。

从征新野,除骑都尉。

又从驾寿春,敕纂缘淮慰劳。

豫州刺史田益宗率户归国,使纂诣广陵安慰初附,赈给田廪。

从征新野,及南阳平,以功赐爵井陉男,赏帛五百匹。

数日之中,散之知友,时人称之。

又诣赭阳、武阴二郡,课种公田,随供军费。

除南秦州武都太守。

正始中,迁汉阳太守,并以清白为名。

又随都督杨椿等诣南秦军前,招慰逆氐。

还,除虎贲中郎将,领太仓令。

遭母忧去职。

久之,除伏波将军。

延昌中,京师俭,敕纂监京仓赈给民廪。

性俭约,尤爱贫老,至能问民疾苦,对之泣涕。

劝督农桑,亲自检视,勤者赏以物帛,惰者加以罪谴。

吊死问生,甚有恩纪。

还,以本将军除益州刺史。

无御边威略,群氐反叛,以失民和征还。

正光末,清河人房通等三百人颂纂德政,乞重临郡。

诏许之。

孝昌中,为葛荣围逼,纂以郭降荣。

荣令纂入信都慰喻,都督李瑾欲斩,刺史元孚德纂,还。

出,又劝荣以水灌城,荣遂以纂为常山太守。

至郡未几,荣灭。

定州刺史薛昙尚以纂老旧,令护博陵、钜鹿二郡,纂以疾辞。

少时卒于家。

纂所历任,好行小惠,蔬食敝衣,多涉诬矫,而轻财洁己,终无受纳,为百姓所思,号为良守。

永熙中,赠平北将军、殷州刺史。

《魏书·

列传良吏七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郡县标其门闾     标:

做标记,用以表彰

B.延昌中,京师俭俭:

节俭、俭省

C.吊死问生,甚有恩纪吊:

悼念

D.刺史元孚德纂德:

认为……有仁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纂少年时因清苦而自立,曾出资办理了县令齐罗的丧事,在守父丧时又很尽礼,后来被推举为孝廉。

B.杜纂从任积弩将军开始,到正始年间做汉阳太守,都能尽职尽责,体现了自己的能力,并且有清白的名声。

C.杜纂调任虎贲中郎将,兼任太仓令时,因为母亲的丧事而离开了职位,这与他尽礼守父丧的表现是一致的,充分显示了他的孝心。

D.孝昌年间,杜纂迫于葛荣围逼,投降了葛荣。

葛荣灭亡后,定州刺史薛昙尚认为杜纂年龄大了,让他统辖博陵、巨鹿两郡,他因病推辞。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俭约,尤爱贫老,至能问民疾苦,对之泣涕。

 

(2)纂所历任,好行小惠,蔬食敝衣,多涉诬矫。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复吴南屏书①

[清]曾国藩

三月初旬,奉覆一函,想已达览。

旋接上年腊月惠书,并大著诗文全集各五十部,就审履祺康胜②,无任企仰③。

大集古文敬读一过,现昔年仅见零篇断幅者,尤为卓绝。

大抵节节顿挫,不矜奇辞奥句,而字字若履危石而下,落纸乃迟重绝伦。

其中闲适之文,清旷自怡,萧然物外,如《说钓》《杂说》《程日新传》《屠禹甸序》之类,若翱翔于云表,俯视而有至乐。

国藩尝好读陶公及韦、白、苏、陆闲适之诗,观其博揽物态,逸趣横生,栩栩焉神愉而体轻,令人欲弃百事而从之游。

而惜古文家少此恬适之一种,独柳子厚山水记,破空而游,并物我而纳诸大适之域,非他家所可及,今乃于尊集数数遘之。

故编中虽兼众长,而仆视此等尤高也。

与欧阳筱岑书中,论及桐城文派,不右刘、姚④,至比姚氏于吕居仁,讥评得无少过?

刘氏诚非有过绝辈流之诣,姚氏则深造自得,词旨渊雅,其文为世所称诵者,如《庄子章文库》《礼笺序》《朱竹君传》(《仪郑堂记》《<

南园诗存>

序》等篇,皆义精而词俊,夐绝⑤尘表。

其不厌人意者,惜少雄直之气、驱迈之势。

姚氏固有偏于阴柔之说,又尝自谢为才弱矣。

其论文亦多诣极之语,国史称其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挟其微发其蕴。

亟顿称海峰,不免阿于私好。

要之方氏以后,惜抱固当为百年正宗,未可与海峰同类而并薄之也。

浅谬之见,惟希裁正。

国藩回任江表,眴逾半年,辖境敉⑥平,雨泽沾足,岁事可望丰稔。

惟是精力日衰,前发疝气,虽已痊愈,目光蒙雾,无术挽回。

吏治兵事,均未能悉心料理,深为愧悚。

吾乡会匪窃发,益阳、龙阳等城,相继被扰。

此辈游荡无业,常见逐风尘而得逞。

湘省年年发难,剿之而不畏,抚之而无术,纵使十次速灭,而设有一次迁延,则桑梓之患,不堪设想,殊以为虑。

[注]①吴南屏:

清代散文家吴敏树,号南屏。

②履祺康胜:

书信敬辞,意即祝吉祥安好。

③无任企仰:

敬辞,“不胜仰慕”之意。

④刘、姚:

指桐城三祖中的刘大樾(号海峰)、姚鼐(世称惜抱先生)。

⑤夐(xiong)绝:

超绝。

⑥敉(mǐ):

平定,安定。

A.不矜奇辞奥句矜:

自夸

B.论及桐城文派,不右刘、姚右:

尊崇

C.亟顿称海峰,不免阿于私好阿:

偏袒

D.未可与海峰同类而并薄之也薄:

接近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推崇姚鼐的一组是()

①清旷自怡,萧然物外②令人欲弃百事而从之游

③并物我而纳诸大适之域④深造自得,词旨渊雅

⑤义精而词俊,夐绝尘表⑥论文亦多诣极之语

A.①②④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③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国藩在给吴敏树的回信中论文讲学,对吴敏树闲适类散文高度称许。

B.曾国藩和吴敏树虽有论文讲道之谊,但两人的文学观点不尽一致。

C.曾国藩把姚鼐和吕居仁相提并论,推崇姚鼐文章为百年正宗。

D.吴敏树对刘大樾和姚鼐有微词,曾国藩在信中坦言吴敏树“讥评少过”。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厌人意者,惜少雄直之气、驱迈之势。

译:

(2)吏治兵事,均未能悉心料理,深为愧悚。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题。

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

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

余戏举朱彝尊词云:

“簸钱斗草①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

”秋芙故饰词云:

“君以我不能胜耶?

请以所佩玉虎为赌。

”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余笑云:

“子以玉奴②自况欤?

”秋芙嘿然。

而银烛荧荧,已照见桃花上颊矣。

去年燕来较迟,帘外桃花已零落殆半。

夜深巢泥忽倾,堕雏于地。

秋芙惧为狗儿所攫,急收取之,且为钉片于梁,以承其巢。

今年燕子复来,故巢犹在,绕屋呢喃,殆犹忆去年护雏人耶?

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词云:

“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

”“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秋芙怅然。

余曰:

“此真个‘风狂春不管’矣!

”相与一笑而罢。

夏夜苦热,秋芙约游理安。

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

仆夫请回车,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未及南屏,而黑云四垂,山川瞑合。

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

觉竹风骚骚,万翠浓滴,两山如残妆美人,蹙黛垂眉,秀色可餐。

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秋月正佳,秋芙命丫环负琴,放舟西湖荷菱之间。

时余自西溪归,及门,秋芙先出,因买瓜皮迹之,相遇于苏堤第二桥下。

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

斯时四山沉烟,星月在水,铮铮杂鸣,不知天风声环佩声也。

琴声未终,船唇已移近漪园南岸矣。

因叩白云庵门,庵尼故相识也。

坐次,采池中新莲,制羹以进。

香色清冽,足沁肠腑,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

回船至段家桥,登岸,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

闻城中尘嚣声,如蝇营营,殊聒人耳。

桥上石柱,为去年题诗处,近为蚌衣剥蚀,无复字迹。

欲重书之,苦无中书。

其时星斗渐稀,湖气横白,听城头更鼓,已沉沉第四通矣,遂携琴刺船而去。

(节选自清代蒋坦《秋灯琐忆》,有改动)

【注】 ①簸钱斗草:

古代的两种游戏。

②玉奴:

杨贵妃。

相传唐玄宗曾与亲王下棋,将输时,杨贵妃放小狗于座侧,将棋局弄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 归:

旧称女子出嫁

B.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甫:

刚刚

C.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趣:

通“促”,催促

D.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视:

看待,对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请以所佩玉虎为赌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且为钉片于梁②重为乡党所笑

C.①不知衣袂之既湿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遂携琴刺船而去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直接表现作者夫妻恩爱的一组是(  )

①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②相与一笑而罢 ③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④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⑤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 ⑥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夫妻二人下棋时,秋芙常输,但她并不气馁,要与丈夫再决胜负,在输了棋之后调皮地让小狗搅乱棋局。

B.春天,桃花被风雨吹落,秋芙用花瓣拼成诗句,表达自己的伤春之情,可惜“春”字还没有拼成,就被风儿吹散。

C.秋天月明之夜,夫妻二人泛舟西湖,鼓琴为乐,拜访故人,感慨颇多,一直玩到四更天才移船回家。

D.这篇散文用细腻生动的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