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多利与正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93414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农业多利与正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有机农业多利与正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有机农业多利与正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有机农业多利与正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有机农业多利与正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农业多利与正谷.docx

《有机农业多利与正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农业多利与正谷.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机农业多利与正谷.docx

有机农业多利与正谷

 有机农业“有机可乘”:

资本下乡中国式尴尬

  不能只当农民要时尚要产业链

  柳传志、朱新礼、王健林、宁高宁这些中国企业界大佬最近都在忙什么?

是的,新农业。

汇源的朱新礼在北京郊区运作了一片有机区域,从果农变身菜农;万达的王健林斥资数亿在延庆种菜;联想的柳传志期冀买山、买地、买农场,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食品加工场。

在农业投资成为热点几年后,大巨头、大资金对这一领域的实际行动进入了一个新的爆发期。

  不过巨头们的产品尚未全面出山,第一批成为“吃螃蟹的人”已经进入市场。

多利、正谷、小毛驴等多个公司正开始崭露头角。

这些从农业起步的创业者发现,几年前刚做有机农业的时候,张同贵几个亿砸进去改良土壤,完全没有收入,全靠吃老本;正谷农业三兄弟发现有了有机蔬菜还远远不够,还要靠自己卖,家庭客户很难找,找到企业客户才算站住脚跟。

有机农业不仅要种菜,更要会卖菜,不仅要做好农业,甚至还要做好电子商务、冷链物流。

产业链长上加长。

  要天然更要时尚要种菜更要会卖

  「十八般武艺」才能玩转有机农业

  撰文/刘扬

  有机农业不仅要种菜,更要会卖菜,不仅要做好农业,甚至还要做好电子商务、冷链物流。

产业链长上加长。

  张同贵来自农村,农民祖祖辈辈不赚钱。

他想让农民自豪起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社会对农民的尊重。

  宁高宁这阵子看上了一南一北两家有机农业公司,他们算是圈子里知名度最高的两家——正谷农业和多利农庄,他们分别占据北京和上海两大市场。

这位中国食品行业的大佬在一次论坛上见到了正谷农业创始人张向东,主动提出要和他“聊聊农业的事”。

对于多利农庄,他们更是派驻专门的大团队考察,邀请创始人张同贵在一次论坛上作主题演讲,甚至希望多利参与中粮新农业的高端品牌。

  就在与中粮紧锣密鼓对接的同时,多利农庄创始人张同贵还在浙江湖州新拿了一块地,不远处就是网易丁磊养猪的地方。

丁磊也专程去多利农庄拜访过他,跟他聊了很多关于养猪的故事,以及对新事业的热爱。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最近在北京举行的活动中,张同贵还偶遇京东商城的刘强东,后者因在老家江苏宿迁种植大米一事在前段时间颇受关注,刘强东甚至也想在上海周边种菜,甚至有意通过多利进行托管。

  像宁高宁、丁磊这样“慕名前来”的还有众多手持数亿资金的各路投资人,他们见到农庄后“非常兴奋”,有的还专门通过上层领导介绍希望能够投资多利。

甚至有个在江苏做生意的老板把自己的公司托给复旦毕业的博士管理,自己跑来给张同贵管理崇明的农场。

也有不少老板级的朋友专门来帮忙拔草,就为把身体养好。

  受到如此“追捧”,让农民出身的张同贵很有面子。

几年前刚开始做农业的时候,他的名片上印的是“某某投资公司董事长”,他觉得跟别人说自己是做农业的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现在他觉得社会观念变了,搞有机农业成了一件很前卫的事,他名片上的职位印成了“农庄主人”。

在和很多人的接触中,他发现,“当资本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人会回归到最原始、最自然的本性,更多的社会精英参与有机农业,才有更大的希望,仅仅靠农民的力量是不够的。

  为什么有机农业必须要“社会精英”才能干?

几年前刚做有机农业的时候,张同贵几个亿砸进去改良土壤,完全没有收入,全靠吃老本;正谷农业三兄弟发现有了有机蔬菜还远远不够,还要靠自己卖,家庭客户很难找,找到企业客户才算站住脚跟。

有机农业不仅要种菜,更要会卖菜,不仅要做好农业,甚至还要做好电子商务、冷链物流。

产业链长上加长。

  要做有机首先要做生活方式

  张同贵来自农村,农民祖祖辈辈不赚钱,小时候家里种的菜、粮食拿出来换点盐巴、油,没有电的时候,卖只家养的鸡,换一点煤油家里点灯用。

小时候他的姐夫告诉他:

“你要穿皮鞋,就要考学出去,要不然你就在农村穿草鞋。

”张同贵想让农民自豪起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社会对农民的尊重。

  张同贵发现,城里人需要安全的健康产品,也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现在打一场高尔夫球一两千块钱,吃菜算什么”?

他有很多朋友就是为了吃得安全一点,让农村的朋友、亲戚,帮忙养只鸡,养头猪,种点菜。

不要农药,不要化肥。

和张同贵住同一个小区的一个台湾人,到了内地不敢到外面买菜吃,自己跑到郊区租种二三十亩地。

  从2005年做有机开始,张同贵四年时间都是“天天往里面投钱,看不到任何收益”。

一年,他想把地里产的绿色蔬菜拿出去卖,结果别人的收购价远远低于他的成本,他气得把菜翻进地里深埋,索性当了肥料。

那段时间,由于压力太大,张得了“鬼剃头”,头发一片一片掉下来,“掉了9个洞”。

张同贵发现不光要自己种菜,还必须自己卖菜才能有出路。

但当真走到这一步时,他又发现,消费者不是真觉得有机蔬菜卖得贵,而是不相信你售卖的是真正的有机产品。

  正谷农业也同样面临过“绝境”,公司原本定位是高端社区的家庭客户,但是却到处“碰壁”,“你这个东西那么贵,理由是什么?

你说是有机,我怎么相信你?

”正谷农业董事徐新觉得,作为新公司获得信任的成本太高了。

困难来了,正谷还没找到方向,开始本来想一年就能有收益,但是快两年了好像盈利模式还很不确定,“不至于发不出工资,但是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会有点紧张。

”徐新回忆说。

运作正谷的是家中的两兄弟外加一个妹夫,一家子都搭进去了。

  几年过去,如今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大团镇的多利农场,刚一进门就能看到一栋绿色的颇具后现代主义风格的钢铁建筑。

这是多利农场花重金聘请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作品。

几十个废旧集装箱在海上装运货物,五六年之后达不到海上运输条件了,被张同贵买来运到这里作为这栋房子的主要架构。

张同贵说虽然设计费很贵,但是整栋房子每平方米的造价其实远远低于普通建筑的成本。

地板是竹纤维地板,竹子生长快,节省树木资源。

房子里的能源系统全部采用地源热泵,打到地下85米,用地热交换形成,节省电能30%~40%。

  瞧瞧他们合作过以及即将合作的品牌:

保时捷、奔驰、爱马仕等等。

张同贵还想在这里举办最时尚的派对。

本身已经在农业上投入巨额资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做看起来和有机农业无关的事情?

  他如此大费周折,打造高端,因为他想要“Show”给消费者看,让他们来到农场,让他们放心:

“我要把理念灌输进去,不仅仅是种菜、卖菜,我还要卖一种生活方式。

”他希望人们平时也能来多利农庄,喝杯咖啡,喝杯茶,发发呆,享受自然的空气。

张想让有机农业时尚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影响更多人接受。

  张同贵想做中国的“全食”,这是美国有机产品超市中的佼佼者,采用线下有机超市的发展模式,曾经有人想把这一模式引入中国,但因为投资成本过大,而且市场不成熟而失败了。

张同贵并不想挑战线下有机超市这一高门槛模式,但全食对有机产品高级的包装方式却是他想借鉴的。

  在全食超市里,就算是最常见的意大利面条,也不仅仅是单纯的面粉与水的混合物,而是意大利著名美食家基罗鲁摩尼(Ginolomoni)的杰作。

1973年,基罗鲁摩尼在毗邻亚得里亚海(the Adriatic Sea)的山上买下一块占地195公顷的田地种植有机硬小麦,作为生产意大利面条的原料。

他生产的“蒙特贝洛”牌(Montebelo)意大利面条,每450克一包,售价2.49美元,比普通的意大利面条贵70%。

不仅意大利面条,其他常见的食品如番茄等,也被精心摆放,并配以特效灯光,简直把它们当家传珍宝一样来展示。

  与此同时,正谷的破解之道显得更为讨巧。

转机出现在企业客户上。

当时针对企业客户服务的有很多有机农业公司,但是规模都不是很大,往往只有二三百万,家庭客户难攻坚,他们就先主攻企业客户。

这时他们发现自己比其他同类公司在各个方面都更有优势,从个人背景看张向东有足够的资历和很多大企业家对话,徐新等两个董事一个学摄影,一个学画画,在品牌和产品的整体形象上可谓技高一筹。

如今正谷的企业客户已经占整体销售额的80%,由于配送企业客户的订单,他们配送过的家庭已经达到10万户。

  企业客户就像正谷的背书,让正谷获得了大量家庭客户的信赖,现在很多家庭客户都是从正谷当年配送过的用户中转化而来的。

  铺产业链要靠大资金支持

  这段时间,多利农庄第二轮融资也基本敲定,这距去年第一次融资不过一年时间,但是张同贵已经等不及了,现在地太少了:

“如果时间拉得太长,土地会变得越来越难拿到手,现在多利的优势是很多政府找上门来要求我们去拿土地,我们必须把握住这个机会。

”现在确定扩展到浙江湖州,年底前马上还会进入北京的平谷、昌平等地,当地政府都给出了比较好的条件。

  多利农庄的理念是,所有有机产品都是自己农庄出品,如果市场需求一旦上升,马上就会面临供不应求的情况,加之土壤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改良期,必须早于市场爆发前抢出运作的时间。

  未来,多利的模式还有很多延展的空间,这也是投资人最看重的。

目前多利主要经营蔬菜,后面会陆续饲养有机家禽,现在家庭客户一年在多利的消费是1万元,以后加上猪肉、大米、水果,一年的消费可能会增加到三四万,想像空间很大。

这样一来向每个家庭客户投递的物流成本会大大下降。

“我现在送3公斤菜物流要12~15块钱,以后再加上3公斤猪肉,物流成本也就17块钱。

  张同贵把多利模式定义为现代服务业,所以他们不仅要做好上游农业,更要花大量的钱建立管理体系、数据体系、客服体系,每一块都需要不菲的投入,仅多利的包装车间就耗资3000多万,想打造出国内一流的水平。

  第二轮融资已经结束,即使这样,后面还有四五家机构追着张同贵,但他不想稀释太多的股份。

对于所有慕名而来的投资者,张同贵都会告诫他们:

影响农业的因素很多,有些时候是靠天吃饭,另外不能扩张太快,会影响有机作物的品质,第三投农业的人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要老是盯着上市。

  “现在很多投资者总是谈管理层回购,我不接受回购,为什么叫风投,什么风险都不承担你还叫什么风投?

企业做不好了你就让企业回购,把所有的压力都压给管理者,我觉得这是不合理的。

”张同贵接受这个理念,你要共同看好这个产业,我们共同来做,你不要说我来投资,我上市了,我赚到钱我分了,我没有上市我怎么样,我按照利息,我们回购,我大不了银行贷款。

  第一笔融资进来的时候,张同贵已经不怎么缺钱了,这第一轮风险投资,张同贵谈了很长很长时间,最终他选择了青云创投,这家投资公司早期专注于清洁技术的投资,张觉得这和有机农业理念是接近的。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青云创投没有给他们太大的压力,比较看重远景,而不是三五年的收益,他们可以等待多利6~8年的时间。

颇让张同贵意外的是,这家投资公司对所投资的企业还会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这让张觉得和自己做有机农业的理念很接近。

  面对如此“疯狂”的追逐者,张同贵很淡定。

第二轮融资,各个风投报价后,张告诉他们:

“你们开的价太贵了。

”张说他不想让投资人对多利期望太高。

虽然张同贵和京东的刘强东交流过与风险投资打交道的经验,但是显然前者比后者更为谨慎,毕竟企业的发展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对于资本的进入,正谷农业显得更为谨慎,至今他们都没有引入风险投资,但由于在企业客户上拓展出80%的销售额,正谷几年来都是盈利的。

正谷农业副总裁张建伟告诉我们,他们认为农业发展和资本的投入有时不见得成正比,企业对农业的理解、技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都可能会不一样。

  多利农庄两轮融资之所以比较集中,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希望给管理层更多激励。

在融资之前,张同贵发放了10%的原始股给管理层,风险投资进来后,管理层手上股份的溢价就会暴涨。

“钱是赚不完的,人聚财散,大家在一起才能把事情做好。

”张同贵说。

跟爱马仕走秀和保时捷飞驰新农业玩的是不一样的心跳

  撰文/张珂

  不管是追求设计感还是与爱马仕玩混搭,有机农业走高端路线,终究是为了一条生路。

  受到之前香奈儿在铺满稻草的场地开新品发布会的启发,张同贵希望在这栋集装箱建筑上呈现另一个别具风味的爱马仕新品发布会。

  张同贵近来日子过得十分忙碌。

作为多利农庄的创始人,“一个种地的农民”,张同贵泡在农庄的时候,不仅要洽谈合作,接待各级领导以及宾客的考察参观,还要经常来到田间,看看蔬菜的长势。

  张同贵如此的忙碌,确实也得到了回报。

去年一年,多利农庄的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已经实现盈利,拿到青云创投总额计70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后,已经着手在北京选地,迈开了扩大规模的脚步。

  和多利一样,做农业做得得心应手的,还有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谷”)。

目前,正谷已配送过包括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在内的数万个用户,与中石化、阿里巴巴等很多国内知名企业都有长期合作。

  这一切令其他不少做有机农业做得叫苦不迭的同行叹服不已。

在这个浮躁的、人人都想追求一夕暴富的年代,能够放下过去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投身农业,并且耐着性子踏踏实实做好几年,已属难得。

而几年时间不但坚持下来,而且还能做出点成绩的,更是弥足珍贵。

  事实上,对农业一腔热情,比多利的张同贵和正谷总裁张向东为有机农业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的,也大有人在,而多利和正谷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他们有自己的门道。

  张同贵不仅仅操心种植,而且在做好农产品的基础上,把心思和目光放在了更远的地方。

他从来就没有循规蹈矩,跟随传统农业的老路走。

  在张同贵口中,最常听到的词汇是“高端”、“设计感”、“低碳”、“奢侈品”。

这些曾经与农业完全不搭界的理念和事物,都成了张同贵为多利农庄的产品奠定的基调。

农产品与法拉利、爱马仕等高端奢侈品牌联合举办活动,这在任何人看来都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张同贵做到了。

  农业也高端

  和爱马仕一样高端的有机农业

  “看美国或者欧洲的农庄都做得很漂亮,到农村去是很舒服的事情;到中国,很大一个茅草屋,里面破破烂烂的,绝大部分农庄都到处是家畜粪便,环境很糟糕。

”所以从一开始做农业,张同贵就对自己说:

“我们不要把中国的农民让其他人,让外国人看不起了,中国农民乱、脏,我要改变这个形象。

  刚拿到位于上海市近郊南汇区的1750亩地时,为了能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准,甚至按照张同贵的想法,要达到国际领先的一个低碳农业基地的设想,张同贵聘请在建筑设计和农业规划(即生态设计)方面、水的设计和能源设计三个领域出类拔萃的德国团队对农场进行建设规划。

  从庭院式设计的展示厅、德国风格的集装箱管理中心,到融入风能、地热,以及太阳能,利用低碳理念搭建基础设施。

从土壤改良到完善这片农田的水系,他们挖出近20米宽的河道将多利农庄与周遭土地隔开,这使多利农庄几乎自成一派,变得像一个小小的生态群。

  多利农庄入口处的独特建筑尤其引人注目。

它和多利欧式木屋风格的办公区和接待区一样,与“农业”这样的字眼显得格格不入。

它是由一批废弃的集装箱改装成的管理和分装中心。

退役集装箱,经过独具匠心的堆砌、错落摆放、打通以及表层喷漆,最后呈现出的是一个充满德国硬朗格调的绿色“房子”,看上去和北京798一样彰显着后现代艺术的质感。

  这个管理和分装中心不仅在外观上气质不凡,在建筑内部,张同贵也花大手笔置办了进口自德国的一整套操作间、包装主线、冷藏等设备。

十几间冷藏室占据了操作间的绝大部分空间,刚采摘下来的蔬菜要先经过“预冷室”快速降温,保持新鲜度,然后由工人在流水线上分拣和包装。

包装好的蔬菜则进入冷藏室等待配送。

  即便是摘下来的菜叶,在这里也能享受高规格的待遇。

虽然它们最后的命运是要被放回农田做绿肥,但为了防止它们变臭,污染一尘不染的操作间,也给它们安排了一个单独的“空调房”。

  在新鲜沙拉车间工作感觉尤为“得意”。

为了保持蔬菜沙拉的新鲜度防止受污染,每个工人进车间时都要经过一个密闭的通道,这个通道的墙壁上全是篮球大小吸力强劲的出风孔,能吸走附着在任何人身上的几乎全部灰尘。

能用上这样的设备工作,是这些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阿姨们做梦都想不到的。

  作为一个农业项目,请来德国顶尖团队操刀,这不仅在国内绝无仅有,在国际上也十分罕见。

但在张同贵看来,追求时尚感和设计感,跟有机产品消费人群的圈子十分匹配。

“第一,我自己好玩,我喜欢这些东西;第二,我有很多高端的朋友,他们也喜欢享受这种消费,我们搞的活动就是算品位比较高的,比方说法拉利的车友活动、保时捷试驾活动、奔驰试驾活动等。

  在有机产品之外,张同贵正试图打造与精英人群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相匹配的一系列服务,来让有机农业的“高端形象”与各种服务一起成为一种有机生活方式,牢牢扎根于目标消费者的脑海中。

  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不难理解,为何多利用作办公之用的欧式木屋,充满了浪漫情调,工作环境好到比小资还小资,接待顾客的有机餐每位收费要高达300元。

  也不难理解,为何多利还设置了一个日式庭院式的展示区,由玻璃搭建的阳光房内,三四个精致的小池塘,数十尾漂亮的锦鲤,无土栽培种在“墙上”的紫苏还设计成了一个华丽的造型。

  更不难理解,为何多利正极力促进和爱马仕的合作。

受到之前香奈儿在铺满稻草的场地开新品发布会的启发,张同贵希望在这栋集装箱建筑上呈现另一个别具风味的爱马仕新品发布会。

不仅如此,“我还在联系《非诚勿扰3》来这里拍,或者是杜拉拉升职记,正在谈。

  张同贵决定把充满艺术气息的农庄场地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把有机农业的时尚和奢华进行到底。

  所以现在的张同贵更像一个高端、时尚的设计玩家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农庄主人,满脑子都是设计与搭配。

在被要求坐在凳子上拍照时,张同贵因为凳子的款式和颜色与建筑的风格和色彩不搭,而提出反对意见:

“不要这个凳子,不搭配。

  被迫定位高端

  打入精英群体内部

  在这一片欧式风格与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农庄里看风光,的确是十分惬意的。

但有谁能想到,在张同贵租下他的前三年,这里看上去就是一片“烂泥地”。

  当时,张同贵的压力之大常人无法想像。

受困于有机农业的三年转化期无法逾越,1750亩地3年多几乎片草未种,颗粒无收。

“全世界农业都是靠政府补贴的,但在当时没做好的情况下要获得政府的支持挺费劲的。

”张同贵说。

  得不到政府支持,又如此大手笔不间断地投入,就像一个填不平的无底洞。

倍受折磨的远不止张同贵一人。

他所面临的投资大、回收慢、成本高却找不到可以为此买单的消费者,不只是多利农庄最初步履维艰的原因,而是国内整个有机农业业态所面临的桎梏。

  正谷成立之初,总裁张向东也为找客户做了不少探索,吃了不少苦头。

他最开始瞄准的是有钱人、外国人、大使馆、农学院、孕妇等对有机产品接受度高的用户群,并不断参与各种活动宣传推广,但收效甚微。

最开始一年收入只有不到80万。

  的确,对于有机菜品高于普通蔬菜近10倍且毫无竞争优势的价格,要找到愿意买单的消费者并非易事。

“有机农产品价格太高,消费者即使相信你是有机的,也还是会考虑是否物有所值。

”张向东坦言。

  面临同样问题的张向东,在一年中秋节时有机原料月饼销售火爆的启发下,将目标瞄准了礼品卡的销售和企业客户的开发。

“有机蔬菜平时吃可能舍不得,但是送礼是舍得的。

”为此,正谷推出了价格从298元到2998元不等的礼品卡,每种礼品卡都可以选择包括有机蔬菜、野山菌、大闸蟹、澳洲牛肉等在内的6种不同的商品。

  对于有机产品搭配其他品类出售的做法,张向东有自己的解释:

“客户送礼的时候,对方可能不欣赏有机米、有机菜,但是不会不喜欢别的种类,种类搭配能够让客户感到物有所值。

  礼品卡的推出,为正谷开发了一大批企业客户。

为了扩大对企业客户的影响力,正谷没有将品牌塑造重心放在广告上,而是选择了参与活动和会议。

比如,正谷成为道农会的签约赞助商,这一会议的参会人员由200多位企业领袖、学者、政府官员等组成,正是与正谷定位相匹配的消费群体。

  多利则先是将完成有机改良的306亩土地的蔬菜都送去给亲朋好友吃,并利用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书时积累的足够高端的资源,在银行、证券、高端培训机构与医疗机构等资源集中的领域,做礼品团购。

  在中秋节前,发现从200元到500元的有机蔬菜礼盒券走势颇好,于是又专门建团队跟踪那些兑换过礼券的客人。

一轮电话沟通后,大概8%的顾客继而选择成为购买会员卡的用户。

  团队混搭

  非农业人士做农业

  虽然选定了有能力消费有机产品的人群,但让消费者为有机农产品心甘情愿付出多出10倍的价钱,并非易事。

消费者买有机产品,就像一场相亲,在还不了解其品质好坏时,第一眼的感觉,就变得十分重要。

  “我们最初被客人接纳就是因为视觉上的东西被接纳,因为你背后的东西可能要体验之后才知道。

视觉方面,比如我们的包装、我们的设计,他们会觉得比较轻松,能够容易接受,这个也是诸多因素组合在一起,所以才被市场所认可。

”正谷董事徐新表示。

  正谷产品的外观设计之所以能够轻松地让高端消费者接纳,与其“混搭”团队有着必然关系。

这个由做外贸出身的总裁,本行是画家的设计总监、曾经担任某时尚杂志的摄影师董事组成的创始团队,怎么看都很难与农业企业联想到一起。

  比起正谷,多利的团队则更加“不靠谱”。

来自消费电子行业的郭海负责种植,通信行业出身的茅亮负责市场。

除此之外,张同贵还聘请了一个在加拿大做了9年酒店管理的台湾人来运作整个物业管理和接待中心。

  “我一定要用一些台湾人或香港人做服务,这两地的服务意识比较强。

往北边走服务意识越来越差。

”张同贵希望传达给消费者的不止是有机的生活方式,还有与这个消费阶层的需求相匹配的服务品质。

而这也是传统农业所无法实现的。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但是仅仅靠农民是不够的,一定要有更多的社会精英去投入农业,农业才能根本改变。

至少说,我们这样一个团体去做,会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会去教农民。

  这些非农业人士使出了不少与农业关联不大的招数,比如正谷设计出很具质感的包装外观,给人视觉上的愉悦感;比如多利与奢侈品玩混搭,走的时尚范儿。

  也许正是这些另类人士的独辟蹊径,给有机农业打开了一条生路。

多利农庄如今已有5000位会员,并且赢得政府支持,轻松地在上海又拿到了1600多亩地。

  这些另类人士的另类,不仅在于做农业的思路上,还在于放弃了原有光鲜体面的职业,投身当了农民。

  给多利农庄做物业管理的台湾人,“鼎太丰(一家知名的台湾小笼包专卖店)请他去当中国区的副总经理,他不去,要到这来跟我们一起当农民。

还有一个曾在西门子做PR的女孩,过来面试,希望来做市场和媒体。

”张同贵为此很骄傲:

“我觉得蛮好,我觉得就是要有一个很时尚的人来做,来管理这块。

她现在在一家杂志做总监,我需要一个比较成熟的女性来做总的配套。

我们可以在农场搞个冷餐会,做个Party,或是一个简单的秀,很舒服的。

  这些人愿意放弃人人称羡的高级白领,来做“农民”,一个不可小觑的原因是,在张同贵这里,农民比白领还时尚、还体面。

员工们的工作地点不是在田间地头,而是在高档写字楼、商业区以及充满艺术气息的集装箱建筑。

  不久的将来,嘉里城,以及未来的国际中心、新天地,都会出现多利体验店,那里配置的终端设备都用iPad或苹果笔记本,多利的员工可以利用它们向消费者展示通过物联网的形式传输过来的农庄实时生产情况。

  “我颠覆了原来卖菜的模式,而且现在吃我们菜的人都是很时尚的人。

我会在市区一个最好的位置做一个会所,再做五个、八个、十个品牌蔬菜店,每家店60平方米,配五六个人的标准化销售小组。

他(员工)会有一种荣誉感,我仍然在国际中心上班,我卖卡(有机蔬菜的礼品卡),一天可以卖十万、二十万,(菜市场)卖菜怎么卖?

很难。

  的确,走高端路线的有机农业正在改变许多人的认知和生活。

但张同贵也曾直言:

“别人花两千万买一栋别墅住的人,都应该吃有机蔬菜,他花一万块钱买蔬菜,就是锦上添花的生活。

  想要过上有机生活的人是大多数,但有能力为有机生活买单的,需要锦上添花的人,毕竟是少数。

或许,在如今国内的经济环境和农业环境下,走高端路线是有机农业能够活下去的最快、最有效的途径,但国外绝大多数有机农业非常成熟的国家的成功经验,都告诉我们,只有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广泛运动,依靠所有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努力,有机农业才有可能20年、30年,甚至更长久地活下去。

  有机市场「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