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2311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清流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清流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清流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清流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清流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清流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福建省清流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清流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清流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

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

8.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有一个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它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A.唐朝中书省 

B.元朝的都察院 

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

9.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

“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

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

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

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

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

A.极具机密性 

B.参与军政决策 

C.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

10.据《史记·

晋世家》记载,公元前784年晋穆侯卒,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

殇叔在位第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私人部属)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据此可知当时()

A.分封制为太子仇自立创造了条件 

B.晋国宗法制受到挑战

C.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D.私斗决定王位的归属

11.周公在“制礼”的同时,又“作乐”,其主要目的是

A.彰显身份差异 

B.区分权力义务 

C.满足祭祀需要 

D.维系成员团结

12.下图所示的中央管理体制形成

A.秦始皇 

B.明成祖 

C.康熙帝 

D.雍正帝

13.明朝一位学者指出:

“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

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

”这揭示出宋朝()

A.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 

B.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

14.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人张轨建立前凉政权,他在河西走廊设置郡县,铸五铢钱以代替布帛,并大兴学校。

这些做法

A.促进了边疆经济的开发 

B.阻断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C.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 

D.反映了地方政制的创新

15.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

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

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

这样()

A.国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B.内阁辅臣拥有对国是的部分决策权

C.宫中太监和内阁辅臣形成制约关系 

D.大大增强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

16.依据相关知识判断:

六部最高首长的官阶由正三品提高到正二品,六部成为平行的帝国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应发生在()

A.秦朝“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唐设官分职,实现政务机构多元化

C.明裁撤中书分庶务,“君相合一” 

D.清代内阁之外别设军机处掌理政务

17.明代何良俊说:

“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

”这反映了()

A.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 

B.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

C.内阁地位提升权力扩大 

D.内阁大学士拥有决策权

18.《清史稿·

军机人臣年序表》载: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军机大臣)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军机处的设置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 

B.资本丰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C.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 

D.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19.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

“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

听吧!

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

”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20.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

“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

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惟宋为然”。

与此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A.政府重武轻文的观念 

B.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C.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D.官僚体制开始成熟

21.甲骨文是殷商王室留下来的求神问卜记录,甲骨文的记载反映了

A.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 

B.君主专制权力的形成

C.远古王权的神秘色彩 

D.中国传统宗教的形成

22.《汉书·

刘辅传》记载:

“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

”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皇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巩固国家统一 

D.解决王国问题

23.西汉建国后,总结秦朝灭亡教训时认为:

“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

”基于这一认识,西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

A.实行“无为而治” 

B.分封同姓王

C.平定七国之乱 

D.建立中朝制度

24.“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

”由此可见此人主张

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C.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D.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

25.《荀子·

君道》写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

里之前,耳不闻也;

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26.“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27.据史书记载:

“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

这一变化说明了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28.江苏连云港尹湾曾发现一个古代墓葬,其中出土的木牍正面写道:

“县、邑、侯国卅八:

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其二十四有堠。

都官二……。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墓葬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西周 

B.秦代 

C.汉代 

D.元代

29.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

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选拔道德学问优异的人才 

B.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C.削弱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 

D.适应反击匈奴的军事需要

30.下图所示,雍正帝为解决该地区的难题,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设立军机处 

B.推行密折奏事 

C.改土归流 

D.设理藩院

31.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32.明代时期关于苏南太湖地区生产生活的《便民图纂》载:

“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

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讲相当。

”这反映了(  )

A.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B.农民生活悠闲且富足

C.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D.家庭生产的经营形式

33.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农作物种植更趋市场化 

B.对犁耕依赖减少

C.耕作日趋精细化 

D.家庭生产日趋专业化

3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小农经济的形成时期。

下面关于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35.如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个体农耕 

B.集体劳作 

C.奴隶制经济 

D.自然经济

36.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

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37.《元史。

食货志一》记载:

“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征江南夏税之制……夏税则输以木绵布绢丝绵等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元朝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B.政府加重了对小农经济的剥削

C.家庭手工业成为政府赋税的主要来源 

D.元朝时江南的经济重心地位得以巩固

38.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39.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40.“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

”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 

B.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 

D.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

41.在中国古代,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

但是,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没收豪富田产,强制豪富迁徙的事情。

这说明中国古代

A.实现国家对土地的绝对控制 

B.没有完整意义的土地私有制

C.有效地抑制了大土地私有制 

D.事实上以土地国有制为主导

42.《左传》记载鲁宣公十五年,“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下列对引文中所说的“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43.关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B.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内商品市场

C.是对外商加以种种限制的政策D.其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44.“康熙初年,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严海禁,洋舶自此不得入。

”这是因为康熙帝认为①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②倭寇会掠夺沿海地区③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会危及统治④可防范英国猖獗的鸦片走私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45.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唐宋两朝对商品交易的征税一直非常少。

唐高祖李渊把一切山泽税、盐税统统废罢,之前由国家专营的盐、铁、酒等产业全数放纵民众自主经营;

宋朝征收过税和住税两种,税率分别为2%和3%。

这些措施

A.培养了国人的贸易精神 

B.加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C.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D.打破了对市的时空限制

46.成书于元朝的《农书》列举了围田、柜田、架田、涂田、沙田和梯田等田制,前五种行于滨江海湖泊之地,后一种行于多山丘陵之域。

这反映了当时

A.人地矛盾突出 

B.土地所有制变化

C.水旱灾害频繁 

D.传统犁耕受冲击

47.下列各项反映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是

①“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②“相地而衰征”

③“除井田,民得买卖(土地)” 

④“初税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8.明朝京城有山西铜、炭诸商的潞安会馆,颜料商的平遥会馆,临汾众商的临汾会馆。

清代北京的各省会馆总数达445所,其中山西会馆有50所.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手工业部门分工细密 

B.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兴盛

C.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49.唐宋时期官营手工业中,匠人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变化反映了()

①商品经济发展②私营手工业发展③生产关系进步④小农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50.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以江、淮、两浙路稍旱即水田不登,乃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

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运用的方法是

A.尊重客观规律 

B.引进良种 

C.提高地力 

D.精耕细作

51.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

52.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

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53.合理的经济政策是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

下列政策不利于国家强盛的是

A.“匠户”制度 

B.均田制度 

C.放宽商业限制 

D.盐铁专卖政策

54.清代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这首诗中提到的政策分析错误的是

A.黄遵宪认为这一政策是错误的 

B.该政策实施保证了国家的安全

C.清初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D.它的实施是小农经济的必然产物

55.康熙中期,两淮“无尺寸之荒芜”,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山谷崎岖之地,……尽皆耕种矣。

”这种局面的影响不包括()

A.生态环境破坏 

B.农民生活日益艰难

C.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D.人地矛盾激化

56.《诗经·

大田》: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这段描述直接表现了当时()

A.礼乐宗法制崩溃 

B.井田制尚存

C.土地私有制确立 

D.分封制瓦解

57.我国古代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农具的改进 

B.技术的提高

C.小农经济 

D.国家政策的推动

58.关于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不正确的是

A.根源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严厉禁绝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制约了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

59.下列各项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①票号②交子③柜坊和飞钱④五铢钱

A.④③②① 

B.③④②① 

C.④②③① 

60.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

“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重农抑商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61.(14分)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是推动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

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

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注:

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指出秦朝解决这一困局的措施。

(5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为什么说“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

(4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3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2分)

6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历史上有考古史料为证的本末观萌芽出现在战国。

孟柯将商人称之为“贱丈夫”,在理论上正式将农业生产放到首位。

而韩非则把手工业与商业称为“末作”,使重本抑末的观点变得更加鲜明。

秦朝允许私人经营冶铁煮盐等重要行业。

但到西议初年,汉高祖规定“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官史”,商人的地位受到打压。

到汉武帝时期,所有的冶铁煮盐业收归国官管,私人经营的大手工业此此趁于衰落,其他行业也因沉重的赋税受到极大抑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频繁,官办手工业为政府军备需求提供供给。

到了唐宋时期,产生维护劳动者自身利益的手工业组织——行会。

宋代以后,这种组织发展壮大,渐渐被政府控制。

到了明后期,在江南的发达的手工业作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缓慢发展。

——整理自王大庆《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公元前六世纪,秦国控制河西走廊,使西戎臣服。

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立驰道,设置郡县,为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奠定了基础。

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辟通道),丝绸之路形成且日渐繁忙,逐渐发展成为中西商旅要道,开启了古代东方与西方交流的新时代。

丝绸之路使由零星地、断续地、小规模地民间交流转变为大规模地、持续地、官民结合的交流,对于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丝绸之路是世界各大古代文明汲取营养的通道。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的土生土长的原生文明,在它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来自其他古代文明的文化因素,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文明体系之中。

——摘自《社会科学报》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有陆路和海路两个方向,汉代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代被西夏、吐蕃所阻隔,无复汉唐盛象。

宋代在东南沿海大力开拓海上贸易,重心地位日益巩固,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陆上丝路在经济发展和文明交往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

63.(12分)日本明治维新拉开了中日差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

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

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1898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日本新领导人(注:

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