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s高中地理人教版总结学习文档下载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2129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ps高中地理人教版总结学习文档下载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wps高中地理人教版总结学习文档下载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wps高中地理人教版总结学习文档下载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wps高中地理人教版总结学习文档下载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wps高中地理人教版总结学习文档下载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ps高中地理人教版总结学习文档下载docWord文档格式.docx

《wps高中地理人教版总结学习文档下载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ps高中地理人教版总结学习文档下载doc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ps高中地理人教版总结学习文档下载docWord文档格式.docx

4)速度: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慢5)二分二至的判断:

①地轴北极倾向太阳时,夏至;

②地轴南极倾向太阳时,冬至。

7、★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晨昏线的画法(与南北极圈相切,经过圆心)2)时差:

24时区;

国际日界线;

时差的算法(例如下:

)。

+8-(+9)=-1→北京比东京晚(少)1小时+9-(-5)=+14→东京比纽约早(多)14小时

3)地转偏向力:

①南半球(左手):

向左;

②北半球(右手):

向右;

③赤道:

无偏转

8、★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

23°

26′→决定着回归线的纬度

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周期: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N

S①直射2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

②直射1次:

南北回归线上;

③直射0次: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永远为昼长12小时;

夜长12小时。

两极:

昼夜差距最大,24-0=24。

——极昼时,昼长24小时,夜长0小时。

——极夜时,夜长24小时,昼长0小时。

夏至日: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冬至日: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同一纬度地区:

昼夜长短相同,太阳高度角相同。

冬至日影子最长;

夏至日影子最短。

9、★地球的圈层结构

1)纵波:

快;

通过固、液、气;

横波:

慢;

通过固体。

2)内部圈层:

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3)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热量来源、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地面。

3)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

高上升低

低下沉高3、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与等压线间成一夹角。

4、★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5、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6、★北半球冬、夏季高、低压中心的分布

夏季:

大陆增温快,空气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印度低压

海洋增温慢,空气下沉,在近洋面形成高气压。

夏威夷高压

冬季:

大陆冷却快,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蒙古高压

海洋冷却慢,空气上升,在近洋面形成低气压。

阿留申低压

大陆东岸形成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原因:

海陆热力差异

8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

例如:

长江中下游,初夏,梅雨天气。

9101)原因:

CO2浓度增加,“温室效应”。

2)问题:

海平面上升等。

3)对策:

减少碳排放;

增加碳吸收。

第三章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③降水;

④地表(地下)径流

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主要对地表径流等环节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主要措施: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3、★洋流的分类、成因:

寒流:

低温→高温=高纬→低纬暖流:

高温→低温=低纬→高纬

成因:

盛行风、陆地形状限制、地转偏向力

4、★洋流的分布

中低纬海区:

北顺南逆;

东寒西暖中高纬海区:

南顺北逆;

西寒东暖

5、★洋流的影响

1)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

3)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有利于污染区)扩大污染范围(不利于其他海区)4)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促进高、低纬热量的交换5)航行:

①顺流快、逆流慢;

②海雾;

③洋流携带冰山

6、★水资源的问题

1)人口、耕地、工业→需要大量水资源

2)浪费、污染→水资源减少

3)解决:

开源(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节流(节水意识、滴灌、循环利用S

7、★我国的水资源分布

1)空间分布:

南方多,北方少;

东部多,西部少→跨流域调水

2)时间分布:

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库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2A——重溶再生

B——外力作用C——变质作用

篇二: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知识总结-A4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

普遍性)

三、地球——一颗特殊的行星: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

①成分:

氢、氦;

②太阳辐射:

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③能量来源:

核聚变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提供光、热资源;

②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提供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二、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地理意义

二、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

26′N°

°

26′S

1、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的夹角,23°

26′。

→①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周期: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②决定回归线的纬度。

(北回归线23°

26′N、南回归线23°

26′S)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①直射2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

回归线上;

③直射0次: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3、二分二至点的判断:

(只看左、右两球,即图中②、④)

(1)日心与地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

①连线在赤道以北,夏至;

②连线在赤道以南,冬至。

(2)地轴倾向:

①地轴北极倾向太阳,夏至;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晨昏线的画法:

与南北极圈(点)相切(交),经过圆心

(2)晨昏线的判读:

自西向东越过该线,如果进入昼半球,

说明该线是晨线;

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

相交且平分→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

相切且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2、地方时、区时、时区、时差、日界线

(1)地方时:

全球任一地点,每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为12:

00,为自然时间。

①同一纬线,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时刻越大,越靠近东方。

②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

经度差15°

,地方时差1小时,1°

差4分钟。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06:

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

00;

直射点所在经线为12:

00④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时数=昼弧对应的经度数÷

夜长时数=夜弧对应的经度数÷

(2)区时、时差。

各时区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区时,为人为时间。

①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跨7.5°

时刻相同,日期不同。

②时差:

(﹢8)-(﹣5)=﹢13→北京比纽约多13个小时。

(﹣5)-0=﹣5→纽约比伦敦少5个小时。

例:

当北京6月1日20:

00,纽约?

解:

20-13=7。

→纽约6月1日07:

00。

(3)日界线。

180°

为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开始。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②北半球(右手):

③赤道:

无偏转(掌心向上)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本P18~19)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同一纬线:

日出日落时刻相同,昼夜长短相同;

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②冬至日,影子最长;

夏至日,影子最短。

昼夜差距最小,12-12=0;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二分二至日北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①距离直射点越近(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反之越小。

3、四季更替和五带北温带的四季划分

带的划分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地球内部的知识,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2、内部圈层:

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软流层:

上地幔上部(地下80~400km处),是岩浆源地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受热过程:

①太阳辐射→②地面吸收(增温)→③地面辐射→④大气吸收(增温)→⑤大气辐射和逆辐射

2、地球大气根本的能量来源: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阴天白昼气温较低。

二、热力环流

1、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空气环流(热气上升,冷气下沉)

高上升

①气温——→②气流——→③气压——→④风

低下沉高

2、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热岛效应)

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夏季)陆地吸热快,气温较高夜晚(冬季)陆地散热快,气温较低海洋比热容大,白天(夏季)海洋吸热慢,气温较低夜晚(冬季)海洋散热慢,气温较高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直接原因:

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高气压→低气压)。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2、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力与风向: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理想状态)②地转偏向力

③摩擦力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

1、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见课本P34)2、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季风

1、夏季:

①大陆吸热快,气温较高,空气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

②海洋吸热慢,气温较低,空气下沉,在近洋面形成高气压(夏威夷高压)。

2、冬季:

①大陆散热快,气温较低,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蒙古高压)。

②海洋散热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在近洋面形成低气压(阿留申低压)。

3、季风:

①夏季:

东南风(东亚)、西南风(南亚)

②冬季:

西北风(东亚)、东北风(南亚)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的形成因素(纬度、海拔、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

(1)气温的(部分)决定因素:

①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②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降水的(部分)决定因素:

①气压带与降水:

高气压(下沉气流)→降水少;

低气压(上升气流)→降水多。

②风带与降水:

冷风(高纬向低纬)→降水少;

热风(低纬向高纬)→降水多。

③季风与降水:

冬季风(陆地风)→降水少;

夏季风(海洋风)→降水多。

2、气候的类型、分布、特点、成因(自然带)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一、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变化

1、①锋面:

冷暖气团交界面,在空中;

锋面附近,暖气团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云雨。

2、准静止锋:

例如: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变暖”①原因:

CO2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问题:

海平面上升等。

③对策:

2、气候异常,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引起地表径流发生改变。

篇三: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

高考地理备考:

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表植被稀少;

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植树造林;

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

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鼠害;

蝗害。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控制载畜量;

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

推广轮牧;

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降水变率大;

春季蒸发旺盛。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水污染严重;

浪费多,利用率低;

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南水北调;

修建水库;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减少水污染;

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发展节水农业;

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海水淡化等。

(思考:

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

4、土壤次生盐碱化-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

地形低洼;

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不合理的灌溉;

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引淡淋盐;

井排井灌;

生物措施;

农田覆盖;

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

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过度抽取地下水-

控制抽取地下水;

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气温高;

静水;

静风;

海域相对封闭。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二、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

东北;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淮河流域;

珠江流域等-

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

南旱北涝;

副高弱:

南涝北旱);

台风的影响;

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厄尔尼若现象等。

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围湖造田;

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

退耕还湖;

修建水利工程;

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开挖入海河道(淮河);

修建分洪区;

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西北;

华北地区-

快行冷锋天气影响;

气候干旱,降水少;

春季大风**数多;

地表植被稀少等-

过度开垦-

3、地震-

东部沿海;

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

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

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

诱发其他灾-

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

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对植被的破坏-

恢复植被三、农业区位分析-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

热量充足,温差大;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

水资源短缺;

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

土壤的盐碱化等-

2、商品谷物农业-

东北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开阔;

耕地面积广大;

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工业比较发达;

国家政策扶持。

热量不足;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肥力下降;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

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科技水平存在差异;

专业化水平不同;

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3、我国水稻种植业-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三角洲地形平坦;

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发达;

人多地少;

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

酸雨危害-

4、畜牧业-

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

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草场面积广阔;

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牧业生产经验丰富;

市场潜力广阔;

国家政策扶持等-

草场退化;

荒漠化加剧;

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

鼠灾、蝗灾严重。

5、乳畜业-

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wps,高中地理人教版总结学习文档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