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及解析原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1585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及解析原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及解析原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及解析原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及解析原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及解析原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及解析原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及解析原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及解析原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及解析原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含褒义

语法结构:

主谓式

感情色彩:

褒义词

灯谜:

老马识途(打一行政法名词)

谜底:

记过

桓公、管仲等回来时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

归路。

后遂以“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

用“识途(涂)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

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一一清•黄景仁《两当轩集》

老年人老马识途,经验丰富,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

念祖以余老马识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

一一清•钱谦益《高念祖怀寓堂诗序》[1]

相关词语

【老马识途】毛滂《寄曹使君》诗:

“请同韶濩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钱谦益《高念祖怀寓堂诗序》:

“念祖以余老马识途,出其行

卷,以求一言。

”黄景仁《立秋后二日》诗:

“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老马知道】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之一:

“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马老知道】钱谦益《费县道中三首》之三:

“枥中马老空知道,爨(cuon)下车劳枉作薪。

【老马知路】陆游《东窗遣兴》诗之三:

“老马漫知路,钝锥宁出囊。

”又《自述》诗:

“心如老马虽知路,身似鸣蛙不属官。

【马识路】黄景仁《杂感四首》之二:

“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老识途】赵翼《稚存见题拙著瓯北诗话次韵奉答》之一:

“老

始识涂输早见,贫堪凿壁借余明。

【识途骥】林则徐《送筠赐环东归》诗:

“漫道识途仍骥伏,都从遵渚羡鸿飞。

典故解析

管仲、隰朋

(1)从

(2)于桓(huan)公而伐⑶孤竹⑷,春往(5)冬反

(6),迷途⑺失道(8)。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9)放(10)老马而随(11)之,遂(12)得(13)道。

行(14)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15)山之阳(16),夏居山之阴(17),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8)。

”乃掘(19)地,遂得(20)水。

以(21)管仲之圣(22)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3)师(24)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5)之智,

不亦过(26)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朋:

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从:

跟随。

伐:

讨伐,攻打。

孤竹:

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

河北卢水(指的是滦(lum)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往:

出征。

反:

通“返”,返回。

迷途:

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失道:

迷失归途。

道:

归途。

乃:

于是。

放:

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随:

跟随,跟着。

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遂:

终于。

得:

找到。

行:

走。

居:

住,处于。

阳:

山之南水之北

阴:

山之北水之南

一寸而仞:

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掘:

挖。

以:

凭借。

圣:

精明通达。

不难:

不以..…为耻辱。

难:

耻辱,羞耻。

师:

学习,请教,向……学习。

师于老马:

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圣人:

有智慧的人。

过:

过错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

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

”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

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分析评论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

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

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揭示道理

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2]

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相关练习

老马识途的内涵是什么?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成语故事

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会这一套。

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rong)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

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

“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国,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

管仲说:

“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

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山戎。

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

“附近有个无终国(今河北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

”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

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加战斗。

山戎的首领叫密卢儿,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就带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

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

齐桓公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传令不许伤害山戎降兵和百姓。

山戎受到宽待,感激齐桓公。

齐桓公问他们:

“你

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

”他们说:

“一定是去孤竹国借兵去了。

”齐桓公决定跟踪追击,捉拿密卢,征伐孤竹国,彻底消除北方动乱的隐患。

再说密卢逃到孤竹国,向国君答里呵求援。

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去迎战齐军,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

黄花逃回去对答里呵说:

“齐侯率军前来,不过是要捉拿密卢,与我国

毫无关系。

我看不如杀了密卢,与齐侯讲和,方能保全我们自己”。

另一位大臣则献计说:

“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又称‘迷谷’,那里茫茫沙漠无边,路途难辨。

如果能把齐军引入‘迷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齐侯人马全军覆没。

黄花听到这里动了心眼。

于是去杀了密卢,割下了首级,直到

齐侯军中,献上密卢首级,并称答里呵已经率军逃跑,自己愿归顺齐侯,为齐军引路,追击答里呵。

齐侯见黄花献上密卢首级,便信以为真,率领大队人马跟着黄花向北追击。

黄花在前面带路,齐侯人马随后紧跟。

进了沙漠,才拐了几个弯就找不到路了。

茫茫无垠(yn)的黄沙,好似静静的大海,既分不清东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后左右。

齐桓公想找黄花来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哪里还有他的影子?

这才知

道中了黄花的奸计。

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夜幕笼罩着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风一个劲地刮,冻得士兵直发抖。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发现人马已零散不全。

齐桓公命令赶快寻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队人马转来转去,怎么也走不出这个迷谷。

这时,管仲猛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

“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

”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

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

几匹

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

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

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

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

”就

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

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遇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

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

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蠢、不知道学习和吸收圣人的智慧,这太过分了。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山戎国(在今河北省东北部)侵略燕国。

燕国的国君向齐国求救,齐国的国君齐桓公亲自率领大军去救助。

齐桓公的军队赶到燕国时,山戎国的军队已带着掠夺的财物,逃到东部的孤竹国去了。

齐桓公命令军队继续追击敌人。

山戎国和孤竹国的军队听说齐国的军队打来了,就吓得躲进了深山荒林中。

齐桓公顺着敌人的踪迹攻进深山。

最后,把敌人的军队打得四散逃奔。

齐桓公取得了胜利,并把敌人掠夺的财物也夺了回来。

当他们要返回齐国时,这时他们却迷了路。

因为齐军来的时候

是春天,山青水绿,道路容易辨认。

而返回去时已是冬天,山野白雪皑皑,山路弯曲多变。

所以,走着走着就辨不清方向了。

这时,齐桓公手下的谋士管仲说:

“大王,狗、马都有辨认道路的本领。

我们挑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引路,就可以走出山谷。

齐桓公立刻让人挑选了几匹老马,放开缰绳,让它们在前随意地走,军队跟在马的后边。

没有多久,在马的带领下,齐国的军队果然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路。

[3]

作者简介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真实原因

马的脸很长,鼻腔也很大,嗅觉神经细胞也多,这样就构成了比其他动物更发达的“嗅觉雷达”。

这个嗅觉雷达不仅能鉴别饲料,水质好坏,还能辨别方向,自己寻找道路。

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发达,转动相当灵活,位置又高,听觉非常发达。

马通过灵敏的听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对气味,声音以及路途形成牢固的记忆。

所以,马能够识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