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全套课件.ppt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8911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PTX 页数:207 大小:84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全套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7页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全套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7页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全套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07页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全套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07页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全套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全套课件.pptx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全套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全套课件.pptx(2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全套课件.pptx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参考课件,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一些专业知识。

下面罗列了一些词语(20个),你认为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五个关键词),并谈谈你的理解。

数学知识,教学知识,教育理论,课程知识,小学生,教育情境,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知识呈现,学习方法,数学思维,数学活动,数学文化,作业,评价,美学,历史,实践,探究,创造。

教师知识基础框架,

(1)L.舒尔曼(美)教师知识分析框架:

1985年提出三类:

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课程知识。

1987年提出七类(具有一定权威性):

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指超越具体学科的关于课堂管理和组织的一般原理和策略;课程知识,指教材、教学计划;学科教学知识(简称PCK),指学科内容与教育学原理融合而成的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

其中PCK被认为处于核心地位,是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分界线。

(2)P.L.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PCK)解析为四部分(核心成份)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点(学科性质、地位作用、核心内容的知识)学生对于特定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学科的学习理论)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教材和教学资源的知识)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的策略知识(教学策略),教师专业成长的关注点,强调学科内容知识关注一般教学知识(课程、教学、作业、评价等)学科教学知识(数学教育)和学科内容知识(教育数学)同为关键,成为教师培养、培训的重点。

当前,数学教师教育研究已经成为数学教育中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数学教育国际会议有相应的专题小组国内外有相应的学术刊物数学教师教育文献浩如烟海,绪论,一、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从总体上说是研究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规律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内容、体系结构;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特点;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原则与方法;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

(按舒尔曼的观点主要属于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兼及)简单地说,就是教和学什么(课程、教材)?

怎样教和学(教法、学法)?

为什么这样教与学(理论)?

例:

28+35,绪论,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1、明确学习目的。

(最具教师专业特色课程)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宏观与微观结合。

3、注意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加强研究。

4、广泛阅读,做读书笔记。

重点阅读期刊:

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学、小学教学研究、中小学教材教学、教学与管理*、现代中小学教育*、课程教材教法*、数学教育学报*等。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第一节数学与数学课程

(一)数学的特点高度抽象性(概念抽象、方法抽象)逻辑严密性(逻辑论证、事实论证)广泛应用性(华罗庚概括、数学化趋势)

(二)数学的作用(工具、技术、理性思维、艺术),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三)数学科学、数学教育和教育数学数学科学作为科学的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恩格斯)。

包括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

数学教育日远山启认为,是一门教数学科学的科目。

(隶属于教育学)数学教育要靠数学科学提供材料。

对材料进行教学法加工是使之成为教材是数学教育的任务。

数学教育不承担数学科学上的创造工作。

教育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尚待承认。

它是为了教育的需要对数学研究成果进行再创造式的整理,提供适合于教学法加工的材料。

它往往需要数学上的创新。

(应隶属于数学),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第二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清朝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0部标准)1、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建立新式学校制度,1902年颁布了钦定蒙学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未及实施。

2、1904年1月(光绪29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学制五年)和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学制四年)。

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并且在全国实施的学制章程。

3、1912年,教育部颁布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4、1916年公布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5、1923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6、1929年颁布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7、1932年颁布小学各科课程标准算术8、1936年颁布修正小学算术课程标准9、1941年公布小学算术科课程标准10、1948年公布算术课程标准,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8次课改、11部大纲或标准)第一次(1949-1952)百废待兴,统一课程(继承和改造民国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制订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1950年颁发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第二次(1952-1957)学习和模仿苏联。

1952年颁布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1956年5月颁布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第三次(1957-1961)开展“教育革命”,中学数学下移小学(首次探索我国小学数学课程)。

第四次(1961-1966)初步构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

1963年颁布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第五次(1966-1976)掀起“文化大革命”,课程惨遭破坏(实行区域自主化小学数学课程主要是三算结合教学试验)第六次(1976-1986)拔乱反正,课程教材重建(再探索)。

1978年公布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1986年颁布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正式、过渡大纲)第七次(1986-2001)构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义务教育。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适应义务教育,国家教委先后于1988、1992、2000年颁布了三套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初审稿、试用版、试用修订版)。

其结构与教学目标大致相同。

第八次(2001-)颁布实施新课程标准,编写、实验新教材(改革义务教育课程)。

2001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011年颁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第三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意义和结构1、意义和作用(编写教材、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2、“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P46)3、“教学大纲”的结构前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各年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4、“课程标准”的结构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一、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简要回顾

(一)启动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主要背景

(二)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成绩(三)课标(实验稿)的讨论(四)课标(实验稿)修订二、课标(2011年版)内容分析

(一)体例与结构的调整(前言、行为动词、实施建议)

(二)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的作用(三)数学课程的基本属性(基础课程)(四)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将原来的6个核心理念修改为5个:

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五)数学课程的设计思路三个学段(1-3;4-6;7-9)课程目标两个层次(总目标;学段目标)、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课程内容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十个核心概念(核心词、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六)课程目标1、总目标: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三方面要求:

内容完整,内涵丰富,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和指导性。

基本思想:

抽象思想、推理思想、模型思想,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2、学段目标仍然分为上述四个方面。

相对于实验稿略有降低。

(七)课程内容内容和结构的变化(见表P41)主要内容(增、删、调整)下面是2001年实验稿的内容结构,可进行比较。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第四节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一、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几个主要阶段二、关于课程目标的演进

(一)课程目标的结构

(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三)基本能力培养目标(四)情感态度教育目标三、关于课程内容的演进重视计算、强调实用注重基础、培养能力精减、增加、渗透,增加弹性注重实践、加强应用,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四、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演变的特点

(一)从“以本代纲”到“一纲一本”,再到“一纲多本”。

(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文件名称交替出现。

(三)从借鉴、仿照外国,到逐步增强中国特色。

(四)精简算术内容,充实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初步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出由“双基”到“四基”的智能学习目标。

(五)由注重计算和推理,到关注学习过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开放性和探索性,删减偏深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第五节国际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俄罗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俄罗斯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简明清晰。

根据俄罗斯小学数学教育标准,可以概括为发展思维、掌握知识、培养兴趣。

从俄罗斯普通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必学的最少内容上看,仅包括传统的算术和简单的几何内容。

从对小学毕业生的数学教学要求上看,重视应用。

课程、教材管理由集权改为分权,启动教材竞争。

从“高速度、高难度教学”、“牢固掌握知识”、“培养顽强意志”的教育理念,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二、美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一)美国数学课程的NCTM标准(2000)

(二)美国“数学战争”(三)美国共同核心数学标准三、日本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一)1998年公布的中小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宽松教育

(二)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扎实学力,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东西方数学教育比较由于世界各国文化背景、社会制度、教育理念等各不相同,在数学教育上存在许多差异:

西方:

课程多种选择、考试温和、学生建构、强调理解、基础松散、非形式化、适当演练、个性发展、轻松学习;东方:

课程统一要求、考试严厉、教师中心、熟能生巧、扎实基础、形式演绎、反复练习、进度一致、负担过重;实践结果: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小学生数学成绩普遍不佳,但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明显优于东亚诸国及地区的小学生;相反,东亚诸国及地区的小学生数学成绩名列前茅,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数学教育研究似乎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长期以来,西方对我国数学教育存在着某些误解,一直采取否定态度。

认为它属于“传授接受”的僵化模式,搞“死记硬背”、“单调重复的机械训练”。

但由于中国学生在国际性测试和竞赛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导致国际数学教育界掀起了“向东方学习”的热潮。

因此,在我们推进课程改革而大力学习发达国家时,更需要深入研究和结合我国的实际,在改革以往的弊端时,决不能忽视保持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

第二章小学数学教材,第一节小学数学教材概述一、小学数学教材及其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材的含义1、什么叫教材广义: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狭义:

教科书(亦称课本,这里采用狭义意解)。

数学教材: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课标)2、小学数学教材的组成部分层次:

册大单元小单元课(见小学数学教材)结构:

正文如情境图、例题、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

习题如试一试、想想做做、练习、复习等。

(二)小学数学教材的作用教材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