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文档格式.docx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沿海
③受工业文明冲击,上海等沿海新型城市兴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下列言论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言论
人物
A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力气。
”
孔子
B
“礼义者,治之始也;
法者,治之端也”
荀子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韩非
D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董仲舒
5、新疆古称西域,西域一词特指新疆地域范围从古代一直延续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统治时期,下列项中有关西域历史表述正确的有( )
①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
②唐朝在西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③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④乾隆年间在西域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据此可知( )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2%
5%
46.1%
A.政府官员的素养不断提高B.国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封建王朝统治基础不断扩大D.科举制录取标准逐渐放宽
7、公元204年,政府规定按百姓每亩田地向国家缴粟四升;
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其他税收项目一律罢止,废除了之前按人头征收的算赋、口赋的赋税制度。
这一赋税制度( )
A.得益于秦国的商鞅变法B.受西汉休养生息政策影响
C.是魏晋时期的租调制D.实行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
8、据统计,崇祯皇帝在位17年,先后更易内阁官员50人,其中处死2人,充军2人;
任免刑部尚书17人;
兵部尚书处死2人,被迫自杀1人;
诛戮总督7人,巡抚11人。
A.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破坏了明朝政治生态B.明朝专制统治走向极端化
C.明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D.明朝统治集团相互倾轧,吏治腐败
9、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十一月,麻林国(东非)及诸番国进麒麟、天马、神鹿等物,上御奉天门受之。
文武群臣稽首称贺曰:
“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故致此嘉瑞”。
这反映出当时( )
A.朝贡被赋予教化的政治含义B.用传统的观念解读西方
C.中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体D.海禁政策没有严格执行
10、为加强对边疆民族的管理,清朝设立新机构,派遣官员前往“稽户口,编牛录,漱庶狱,颁法律,禁奸究”。
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 )
A.宣政院B.理藩院C.军机处D.鸿胪寺
11、“(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
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
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
”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12、明清时期,农业继续发展,棉、麻、桑等作物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
这一现象导致( )
A.农产品日趋商品化B.农业发展停滞
C.农业难以实现转型D.人地矛盾突出
13、明清之际,某思想家主张: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下列言论与之相近的是( )
A.民贵君轻B.弱者道之用C.天行有常D.君权神授
14、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
15、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体裁的基础上,产生了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
下列项中属于元末明初时期的长篇白话小说是( )
A、《三国志通俗演义》B.《儒林外史》C.《红楼梦》D.《西游记》
16、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它们的问世反映出( )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7、有史家言:
“晚清学术界之风气,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以筹边防。
凡此数学,魏氏或倡导之,或光大之。
”文中的“魏氏”( )
①首倡经世之学②推崇民主革命③主张“师夷长技”④关注世界史地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右边图表的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年代
满汉总督比例
(年代)
满汉巡抚比例
1860
5:
5
6:
9
1861
4:
11
1862
6
2:
13
1863
3:
7
1:
14
1864
8
0:
15
1865
A.终被满汉地主阶级武装联合镇压B.使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C.沉重打击了清朝腐朽的专制统治D.促使清对内政外交实施全面改革
19、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白银外流。
国人先认为这是“漏厄”(财富外漏的通道),后认为是“利源”(消费市场),亦可从洋商手中夺回这一“利源”。
随后,呼吁仿制洋货,以夺回“利源”的“商战”主张提出。
以上变化说明()
A.洋货倾销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国人逐渐理解了近代经济的运行
C.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D.洋务运动诱导近代商办企业兴起
2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在一种腐败的制度下移植一部分新事物,并不会使腐败的东西新生,而只会使新鲜的东西腐败。
”上述观点所指的史实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清末新政D.新文化运动
21、右图纪念邮票中的“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从英国购置,1873年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
此举标志这中国()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近代造船工业诞生
C.近代海军初具规模D.航运业进入新阶段
22、有学者在其著作里说:
“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之时,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被迫五口通商
C.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被迫割九龙司给英国
2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
其共同主张有( )
A.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B.推翻君主制度
C.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D.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2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下图所示变化,其原因包括( )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推动
③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5、下表反映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1894-1912: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运动,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合作,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26、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因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B.抗日战争的胜利
C.红军长征的胜利D.解放战争的胜利
27、1937年淞沪会战蒋介石亲任第三战区军事指挥官,以极大的决心和力量组织这场大规模战役,“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之目的,实行攻势作战,保护经济命脉,巩固首都,同时激励人们斗志,以新国际观感”。
据此可知,淞沪会战()
A.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战的精神
B.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C.是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积极抗战
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企图
28、194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布告:
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
没收官僚资本;
保护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
继续进行土地革命,对城市土地房屋不能和农村土地一样处理;
等等。
由这些内容可以判断,中国共产党()
A.筹划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B.注重将工作的重点转向城市
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D.命令解放军肃清西南的残敌
29、据统计,1937—1938年,民族工业有121家从上海迁移到武汉;
1938.7—1938.10月,有304家从武汉迁移到宜昌;
1938.12—1940.7月,有448家从宜昌迁移到四川重庆等地。
由此可以得出( )
A.使敌后战场直接得到了经济支持
B.美国支援了抗战时期中国的西部建设
C.中国东西经济发展差距由此发生改变
D.抗战全面爆发影响了国内经济发展格局
30、1943年,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
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订立新约。
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苏德战争爆发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屈辱历史结束
C.太平洋战争爆发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二、非选择题(31题13分,32题10分,33题17分,共40分)
31、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材料一……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的变化”指什么?
加着重号的文字分别指什么?
(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8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下图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为粉碎五次“围剿”紧急动员令》等文件在此发布。
材料四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1)阐述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地区的革命探索实践。
(4分)
(2)材料四体现了抗日战争的哪一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6分)
33、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
材料一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
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已不同于旧有的官营工场手工业,所以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但是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
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45年,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成立
1946年,《中美友好航海通商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莆田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
2
3
4
10
12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5分)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2)(8分)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上,礼仪习俗发生了变化。
32、
(1)(4分)1931年,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实践“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展土地革命,打退敌人的“围剿”,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2)(6分)特点:
民族性。
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33、
(1)特点:
封建政府主导;
侧重发展军事工业;
商品与市场联系少;
对外国有很大依赖性。
(8分)影响: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5分)内部因素:
国内政局不稳;
内战破坏;
官僚资本挤压。
外部因素:
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外国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