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0624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Word格式.docx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Word格式.docx

课程名称:

17社会心理学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李志勇

专业

层次

批次

学号

学习中心

2012年10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录

1健康人格的内涵3

1.1什么是人格3

1.2人格的结构3

1.2.1气质与性格3

1.2.2.认知风格4

1.2.3.自我调控系统4

2影响人格的因素5

2.1家庭的作用因素。

5

2.2学校教育因素。

6

2.3社会实践因素。

3健康人格形成的条件7

3.1正确认识健康人格的标准7

3.2培养健康人格的途径7

3.2.1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7

3.2.2培养谦虚谨慎、沉着稳重7

3.2.3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7

3.2.4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7

3.2.5培养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的精神7

3.2.6培养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8

3.2.7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8

3.2.8从小事做起,优化自己的人格8

3.2.9要融入集体8

参考文献:

9

摘要.本文通过《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后,结合所学试着从健康人格的概念探究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和条件,从描述健康人格的主要立足点出发,提炼出健康人格概念的核心内容,并巩固了所学课程。

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形成,除了要有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外,还要有健全人格的支持。

培养积极、和谐、健全的人格,对大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生成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

健康人格探究塑造

1健康人格的内涵

1.1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特质的总和,包括知、情、意、行几个方面。

其中,知,是指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知识;

情,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情操、情趣;

意,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格;

行,是指一个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健康人格是指在各方面都处于优化状态下的理想化的人格,是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

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我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黄希庭先生认为,自立、自信、自尊、自强这“四自”不仅是颇具我国文化传统的人格特征,也是健全人格的基础。

所以我们认为健全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自我悦纳,接纳他人。

二是人际关系和谐。

三是独立自尊。

四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1.2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1.2.1气质与性格

(1)气质: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孩子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性格:

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2)自我体验:

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当一个人对自己作积极的评价时,就会产生自尊感,作消极的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

自我体验可以使自我认识转化为信念,进而指导一个人的言行,自我体验还能伴随自我评价,激励适当的行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抑制不适当的行为,如一个人在认识到自己不适当的行为后果时,会产生内疚、羞愧的情绪,进而制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

(3)自我控制:

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如一个学生意识到学习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意义,会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动机,在行为上表现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的精神。

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1.2.2.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例如:

有人喜欢与别人讨论问题,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

有人则喜欢自己独立思考。

认知风格有许多种,主要有: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1)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人对外部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上。

场独立性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而场依存性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2)冲动一沉思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

冲动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具有这种认知风格的人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没有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就开始解答问题。

达斯等人(J.P.Dasetal.,1975)根据脑功能的研究,区分了同时性与继时性两种认知风格。

他们认为,左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继时性的加工风格;

而右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同时性的加工风格。

1)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

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

2)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

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

许多数学操作、空间问题的操作都要依赖于这种同时性的加工方式。

1.2.3.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1)自我认知:

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

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自我体验可以使自我认识转化为信念,进而指导一个人的言行,自我体验还能伴随自我评价,激励适当的行为,抑制不适当的行为,如一个人在认识到自己不适当的行为后果时,会产生内疚、羞愧的情绪,进而制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

3)自我控制:

2影响人格的因素

人格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因素。

人格的发展以遗传为基础,后天的环境因素却是影响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对自我价值观、自我控制、自信心、时间管理倾向及创造性人格特点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人格的影响因素有几个方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制造人格的工厂”。

一方面,家庭把基因素质传递给后代;

另一方面,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环境,是最早向儿童传播社会经验的场所。

儿童出生后,长期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父母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水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他们所处地位等等,对儿童人格形成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家庭在儿童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家庭是社会关系影响儿童的中介桥梁。

社会上的各种关系都通过家庭影响着儿童,在他们的幼小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不同儿童在不同家庭中,通过衣食住行和父母的言传身教,逐渐形成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儿童的幼小心灵上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对他们的人格形成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有些儿童随同父母劳作,因而,逐渐养成坚毅性、自主性的特点,他们对受苦受难的劳动者则表示极大的同情。

有些儿童则随着父母过着奢华怠惰的生活,整日锦衣肉食,逐渐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形成欺压、骄横、依赖性等人格特征。

学校是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场所。

学生在学校中不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接受一定的政治观点和掌握一定的道德标准,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式,形成着自己的个性。

人际关系反映着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状态。

人际关系交往的心理距离接近或拉大,决定于交往双方各自需要的满足程度。

如果交往双方的各自需要交往,并得到满足,相互之间便发生接近的心理关系;

如果其中一方对另一方表示不友好,就会引起另一方的不安,双方在心理上就会疏远,甚至处在敌对状态之中,这就拉大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人际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远近。

当距离增大时,双方将产生心理紧张,长期的紧张会引起身体或心理的反应,他们的行为也将受到影响。

在群体中,如果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全体成员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就会有高度的凝聚力,使全体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显示出旺盛的活力。

在亲密的温暖的人和人的关系中,都会心情舒畅。

易于形成活泼、主动、积极等特性,并能发扬个人的独特风格。

如果缺乏这些条件,或者生活在一个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就会使人有压抑心情,产生无助感和忧伤感,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消沉、冷淡。

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人的人格形成。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所从事的某种职业,要求他反复扮演与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角色,进行与自己的职业相称的活动,在长期的磨练中,逐渐形成与其他职业有区别的行为方式和基本的个性倾向。

比如,教师观察问题敏锐,思维有条理,处理问题冷静、机智,组织力较强等特征;

服务员的耐心、和蔼、热情、周到的风格;

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文艺工作者,活泼、开朗、富于创造性、情感丰富等特征;

科学工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性,论证问题的充足性、独立性等;

建筑师具有钻研精神,对周围事物有多方面兴趣,观察事物敏锐、细致,鉴赏力发达,等等。

3健康人格形成的条件

3.1正确认识健康人格的标准

健康人格有五个标准,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是正确的自我意识;

四是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五是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3.2培养健康人格的途径

培养积极、和谐、健全的人格,对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生成和促进作用。

那么怎样塑造健康人格呢?

3.2.1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养成做事有目的性、行动自觉性、处事果断性、坚持到底的精神。

使之胜不骄、败不馁、认真负责、勇于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3.2.2培养谦虚谨慎、沉着稳重

凡事要三思而后行的品质和习惯,锻炼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能够不断地消除其自身弱点,并使自己的行为方式能够不断地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

3.2.3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这可以使人生活内容充实、知识丰富、视野宽阔,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易于取得多方面的工作成就,也容易适应社会各方面的变化。

3.2.4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处理生活、学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绝不回避现实,凡事从实际出发,能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严以律己、对于能做到的事情则要努力完成。

3.2.5培养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的精神

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密切与同学、同事、朋友的关系,与他们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乐于助人,尊老爱幼、遇事多为别人着想。

艰苦奋斗、勇于追求真理和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优良品质。

3.2.6培养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

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自己永远朝着正确的方向,把握好人生的航程。

3.2.7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性格决定命运”。

一个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勇气的人,是不能成大才、当大任的,所以我们要培养自信、开朗、勇敢、热情、勤奋、坚毅的人格品质。

3.2.8从小事做起,优化自己的人格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许多人所具有的优秀的品格都是一点一滴形成的,从小做起,是每个人努力的起点。

乐观的人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能不畏艰险,勇于拼搏。

3.2.9要融入集体

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通过与他人交往,可以看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并从他人那里获得理解、肯定的欢悦。

人格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受到他人的尊重与接纳。

[1]LA.普汶.人格心理学[M].郑慧玲译.台北:

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95

[2]许燕.人格心理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罗伯特•斯宾雷[M].人格与行为:

管理心理学基础.李瑾译.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