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哲学》何以能在大众中流行.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9033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哲学》何以能在大众中流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众哲学》何以能在大众中流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众哲学》何以能在大众中流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众哲学》何以能在大众中流行.doc

《《大众哲学》何以能在大众中流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哲学》何以能在大众中流行.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众哲学》何以能在大众中流行.doc

倪艳,杜正国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早期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大众哲学》之所以能成为大众的哲学,一方面在于它抓住了时代主题,反映了现实需要,并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表达,另一方面在于它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为人民探求真理,精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并能联系群众实际。

《大众哲学》的成功,给当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的探索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艾思奇;《大众哲学》;大众化;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B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2596(2011)12-0033-02

海德格尔说:

“伟大思想家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能够倾听到其他‘伟大人物’的著作中那最伟大的东西,并且能够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将它加以转换。

”[1]艾思奇确实是倾听到了伟大者的心声,并且以中国人的方式将其创造性地转换成为《大众哲学》这一历史性文本,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

书如其人,读书首先就能了解一个人的品质,艾思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人民的热忱,他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谦虚为学的精神感动了成千上万的大众,只有身系国家重任和人民疾苦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振聋发聩的文章来。

一、《大众哲学》及其深远影响

艾思奇《大众哲学》原题《哲学讲话》,于1934年11月至1935年10月在《读书生活》上连载24期。

1935年底艾思奇将它们汇集成册,以《哲学讲话》为名出版,1936年6月第4版时易名为《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顾名思义,就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讲述哲学的故事,它是应中国特殊的时代和现实背景而生的。

《大众哲学》的影响是重大的、深远的、多方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大。

首先,人民群众反响热烈。

《大众哲学》的出版,立即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喜爱,引导他们走上伟大的革命道路。

“当时就有《大众哲学》动员了10万青年参加革命的说法”[2]。

《大众哲学》问世后,一扫中国哲学界沉闷的空气,深得广大青年的热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被他们称为“启蒙的书”“革命的书”“救命的书”“大众的书”“终身受益的书”。

艾思奇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艾青语)“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蔡尚思语)[3]。

其次,中共领导人毛泽东赞赏有加。

早在陕北时期,毛泽东通过国统区秘密买来一册《大众哲学》,精读和珍藏,十分爱惜。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借鉴《大众大学》之处是很明显的。

毛泽东还长篇摘录艾思奇的另一著作《哲学与生活》,给艾思奇写过热情洋溢、感人至深的信。

曾对舒群说:

“艾思奇是好哲学家,好就好在老实忠厚,诚心诚意做学问。

”[4]第三,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尤为重视。

1949年蒋介石检讨战败的原因,自认非输于中共之军队,乃败于艾思奇的《大众哲学》。

蒋曾对下属说,“我们和共产党的较量,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失败,也是人心上的失败。

比如共产党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你们怎么就拿不出来!

”①

二、成功的原因

《大众哲学》问世七十多年来,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七十多年的历史证明,《大众哲学》丰富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为开辟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众哲学》取得成功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从文本方面来看

第一,紧扣时代主题,契合现实需要。

马克思说: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5]《大众哲学》的诞生就体现了这一点。

当时的形势是,一方面,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中国共产党发动并领导了全国抗日战争和救亡运动,形成了蓬勃的革命形势;另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残忍地侵略中国,而国民党蒋介石却不顾外险,一意发动内战,残酷镇压人民群众抗日救亡活动。

国家满目疮痍,民族处于危机,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找到一条走出黑暗、改变社会现状、改变国家民族、个人命运的道路。

正是在这种千钧一发的时刻,《大众哲学》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像“火炬”一样,照亮了广大青年和群众的革命前程,吸引着他们走上如火如荼的革命道路。

第二,创新文章形式,贴近群众生活。

初识哲学的人往往会被它的玄奥深涩吓倒,从而放弃对哲学的进一步探究。

而《大众哲学》作者充分考虑了它的服务对象,创新了文章形式。

全书共探讨了22个问题,对于每个问题的论证过程都贯串了小标题的形式。

该书有五大章,22节,每节均有标题以及解释性的大标题。

大多数每章各节的段落前都有一方小框,框内简略归纳该段落的内容。

每个小标题对所论述的问题起到概括归纳的作用,逻辑严密,论证层层深入。

正如泰瑞·博登霍恩说:

“这一特征是最富有创新和重要的。

读者很少会看到有两整页长的内容。

对阅读技巧不高或时间有限的读者来说,该书的外形不像哲学书的外形那样令人害怕。

相反,《大众哲学》的外形是简短精练、便于间断地阅读。

”[6]

第三,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引人入胜的事例,通俗性与哲理性相结合。

艾思奇使用明白如话、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读来朗朗上口,倍感亲切,既阐明了问题又降低了读者的阅读困难,唤起其阅读热情。

如,“两军对战”“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不是变戏法”“为什么会有不如意的事”“用照相作比喻”“是朋友还是豺狼”“无风不起浪”等等。

并且,写作手法上能够对问题反复阐释。

因为大多数的读者理论水平毕竟有限,为了使读者便于理解和形成连贯的思想,艾思奇行文中有意识地进行了必要的重复,“重复和不加裁减,也是我考虑到读者的接受力,而故意这样做的”[7]。

(二)从作者个人方面来看

“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原则,所谓“读其书,不知其人,不论其世,可乎?

首先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系孙中山同盟会会员,曾为蔡锷的护国军秘书长。

艾思奇从小受到其父的民主革命思想和哲学知识的熏陶。

李曰垓在教导艾思奇兄妹为学方面均曾强调哲学的功用。

如“哲学是一切学术的概括,欲究事物之至理,宜读一些哲学书为宜”,并主张“无论作诗写文章,应像白居易那样,使人人能读,妇孺皆知。

”[8]艾思奇青年时代正是20世纪中国思想启蒙运动不断深入现实化的过程。

艾思奇在青年时代即汇入五四新文化思想运动之中,积极参加编刊物,办报纸,著文章。

家庭生活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对艾思奇走上哲学道路并著成《大众哲学》都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其次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革命、最正确的哲学,是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学说,是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曾说: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艾思奇正是依据“抓住事物根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动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理论,使广大群众特别是知识青年,被这一科学理论的力量所掌握,明白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决心投入到改变世界的革命中去。

这是《大众哲学》在哲学理论上成功的根本原因。

再次是作者自己主观努力的结果。

艾思奇从小就非常聪明好学,博学多识。

他在青年时代就立志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当他读过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之后,便豁然顿悟,从此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尔后,数十年如一日,追求真理不辍。

艾思奇还参加过许多学习和革命活动,并深知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

虽然艾思奇写作大众哲学时只有24~25岁,但是他的学习和生活的坎坷经历,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上他天资聪慧和发奋努力,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人民的热忱,使他最终成功地成为“大众哲人”。

三、现实启迪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不但不可取代,而且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这种启迪是多方面的,很有价值的。

第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化问题。

《大众哲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大众化、通俗化的形式,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毛泽东同志提倡哲学应该走出课堂,艾思奇就是这样做的一个先驱者。

他的著作都十分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并在工作中努力执行。

我们要以艾思奇为榜样,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二,关于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这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不否认系统、科学、高深的理论研究的意义,但是,研究成果要转化为人民大众所能接受的、喜闻乐见的东西,就需要借助通俗化手段,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众哲学》的通俗化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三,创新是研究工作和理论成果的生命力。

《大众哲学》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无论在文章形式、理论内容、写作方法手段方面,都有相当的创新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我们要发扬《大众哲学》的创新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创新,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奋斗终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