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帮”系列之购买者的行为非理性但是有规律.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9028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拆书帮”系列之购买者的行为非理性但是有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拆书帮”系列之购买者的行为非理性但是有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拆书帮”系列之购买者的行为非理性但是有规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拆书帮”系列之购买者的行为非理性但是有规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拆书帮”系列之购买者的行为非理性但是有规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拆书帮”系列之购买者的行为非理性但是有规律.doc

《“拆书帮”系列之购买者的行为非理性但是有规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拆书帮”系列之购买者的行为非理性但是有规律.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拆书帮”系列之购买者的行为非理性但是有规律.doc

主持人赵周

  赵周老师曾在阿里巴巴集团、华数集团等知名企业从事销售相关工作多年,历任一线销售、销售管理、销售策划、销售培训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工作,现为多家合作企业提供销售咨询和培训服务,其培训理性、实战、幽默,结合学员实际问题,强调实战技能提升,受训学员涵盖英格索兰、中达电通、ge医疗器械、西门子、阿里巴巴、腾讯科技、中兴通讯、欧莱雅、中智、安泰人寿、中国电信等企业。

  著有销售随笔集《老熊周刊》、《讲笑话学销售》等,深入浅出地分析销售方法,在网络上被追捧,拥趸无数。

译著《spin销售高价成交》专门论述新市场环境下的工业品销售变革,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期拆书时间:

2010年9月6日~9月24日

  

  【拆书目标】

  书名:

怪诞行为学

  译者:

赵德亮/夏蓓洁

  作者:

[美]丹?

艾瑞里

  页数:

252

  定价:

39.00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08-10

  

  【拆书简介】

  《怪诞行为学》的英文原文是"predictablyirrational:

thehiddenforcesthatshapeourdecisions",直译出来是“可预期的非理性:

形成我们决策的背后力量”。

这样翻译更能确切地反映出这本书的内容,因为我们的非理性一次又一次以相同的形式发生――换句话说,人们总在同样的情况下变得愚蠢,于是,就可以被人利用:

  稍微在征订单上调整几句话,就能大大增加销量?

  怎样让从来没听说过面包机的人买面包机?

  星巴克是怎样利用“羊群效应”赚钱的?

  为什么当当网“免费快递”可以让消费者花更多的钱?

  为什么我们想做的事情却总是做不到?

  ……

  看了以上这些问题,你能想到拆解这本书的知识成为你的能力,可能对你会有哪些帮助吗?

  特别提醒:

来参加拆书帮并不一定要求你先通读过这本书。

虽然一本真正的好书会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拆书帮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因为真正从阅读中得到的价值,是把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改变自己的行为。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求全,先求精。

  拆书方法论的核心就是读拆书家精选出的图书片段,激发出你自己的案例,从而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你的做法会有不同。

这相当于你参加了一次在这个主题上最实战的培训课程,由世界级的大师(图书作者)亲自讲课,而且根据最新成人学习理论进行了模拟演练,从而能改变你的行为,真正为你创造价值。

  每天花10分钟来拆书帮跟贴,强过你自己拿一小时去读书!

  本文即编选自第一营销网论坛拆书帮活动的帖子。

  

  【片段一拆解指要】

  认识了这种思维的本质,想想看,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类似的情况。

  某个客户终于打定了主意,揣了70万来到奔驰车行,准备下单买一辆c级车。

销售看他意愿很高,而且也有钱,就对他强烈推荐90万左右的e级车。

客户看过e,觉着确实比c好,很高兴,就问还有更好的吗。

销售当然想多赚一点,于是就把客户领到了110万的s级车面前,客户详细了解了s的各种优越性能,发现这辆车实在比c强多了……

  你猜到结果了吗――客户最后什么都没买,连打算好的c都没买。

  对他来说,s是一个很好的选项,但是超出了他的能力。

他本来就不可能选择s,但是看过s之后,也影响了他对c的判断,于是干脆放弃了。

s选项可以叫做“幸福选项”――因为幸福总是可望不可及,但对比之后就对其他不满意。

  无论是“诱饵选项”还是“幸福选项”,以零选率的表现居然可以极大影响整体结果,这都是人类非理性行为的体现。

那么,如何利用这一模式呢?

  1.当年李敖竞选“总统”,雷声大雨点小,最终得票率仅为0.13%,虽说他自己认为最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可是,有办法能再多得一些选票吗?

有,那就是找一个“诱饵选项”,也号称竞选,这个人要在很多方面和李敖很像,但是资历和能力明显比李敖低一截。

这样,犹豫不决的那部分选票,在眼花缭乱之际,会发现这个诱饵选项很容易排除,对比之下李敖好多了……

  2.如果你想追班花,但是又觉着自己太胖,那么,你可以掏100块钱,让隔壁班里的超级大胖子写一个月情书给班花……

  3.如果有某位员工想要离职,比如联系好了要进入某家咨询公司,你认为这条路不适合他,或者你就是不舍得他走,但是就你对他性格的了解,这时候劝阻或挽留都是没用的,怎么办?

也许可以试试“幸福选项”――你对他说,想去咨询公司啊,挺好啊,不过,你为什么不尝试一下,直接进mckinsey或者boston呢?

rolandberge也可以投简历试试啊!

你想想,如果现在进入这些顶尖的咨询公司,那你今后的路会是怎样……

  4.如果班花要离你而去,转投一位多金帅哥,那么,死马当活马医,你可以请朋友中最阔最帅的那个家伙,也来掺活一把,结局会有变化也未可知……

  5.如果小孩子一定要买某个玩具,但是你不想买给他,你可以――

  6.如果你特别想进入某家公司,而你知道你和另外一位候选人的情况各有千秋,你可以――

  你还可以拆解出哪些案例,把这个知识应用起来?

  

  【大侠韩霞253拆解片段一】

  如果我特别想进入某家公司,而我知道我和另外一位候选人b的情况各有千秋,我可以找一位朋友c也来参与竞争,这位朋友有和我类似的专长或经验,但是整体比我要弱不少,这样,在面试官看来,我和b虽然各有千秋,但和c比我则明显胜出。

在c这个诱饵选项的影响下,我胜出的机会就大多了。

  【点评】

  非常贴切的拆解!

  

  【大侠秦尚武拆解片段一】

  挺有意思的。

为了主推一款产品,故意策划一款明显不划算的产品来衬托,这就是诱饵,妙。

  【点评】

  这叫归纳,不叫拆解,你这是换了自己的语言把原意重述了一遍。

如果是读书考试,你肯定能通过,但理解了,并不意味着你能用上。

  而拆书帮强调的是,你要能把这个知识用于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中,所以一定要举出你理解之后可以运用的例子。

再试试?

  

  【大侠何承云拆解片段一】

  诱饵选项用在写申请促销中也很不错呀,在给上级提交促销申请的时候,多拿几种方案,让领导给予批准。

如按下面的写法:

  销售任务突破80万,申请促销费用支持比例控制在8%;

  销售任务突破100万,申请促销费用支持比例控制在8%;

  销售任务突破150万,申请促销费用支持比例控制15%。

  估计领导最容易同意的是100万。

  【点评】

  没错!

可以在各个领域来用。

大侠sun就指出在大项目投标的时候,请朋友以不同的公司名义去报价,能产生“诱饵选项”的效果,这和你的拆解异曲同工。

  把这些领域不同、现象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实例贯穿起来,就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意识地去运用。

比如,仅仅自己一家的报价,在不同方案之中,也可以用上这个原理。

再比如,承诺因为个人关系而送给客户的额外服务――这样方案就变成了两个:

原方案;原方案+额外服务。

而价格是一样的,如此“原方案”就变成了诱饵选项,增加了客户选择“原方案+额外服务”的机会。

  

  几个月前,看着同事新买的iphone,我也想买一台智能手机。

网上扒拉了几个月,把每款手机都看了,问题就来了:

有的样式不好看、有的系统不好用、有的价格太高。

总之没有一款最合适的,到现在还没买。

看了赵老师的拆解,想来都是因为苹果手机这个“幸福选项”在起作用。

  【点评】

  贴切的拆解!

如此就理解了“诱饵选项”还是“幸福选项”的异同:

相同点是,二者都不会真的被人选择,但是以零选率的表现可以极大地影响整体结果。

区别是,“诱饵选项”是为了推进人选择与它相仿但更实惠的选项,“幸福选项”则让人迟疑犹豫,难以做出选择,从而不行动。

  (片段二、三从略,可到论坛查阅)

  

  【片段四拆解指要】

  这个例子说明了社会人心中两个起作用的规范:

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

  很多问题出在把市场规范引入到社会规范的领域,比如你不能因为岳母烧的饭好吃而付她钱,也不能跟新认识的女孩说我请你看了电影吃了饭花了300块了,我们上床吧。

  但实验也发现,市场规范很容易挤跑社会规范,反之则不然。

按以上实验来说,作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只要跟被试者提一下“钱”这个字,第三组人就不那么努力了――他们本来是按社会规范(帮忙)来做事,一想到钱,社会规范就被市场规范(交易)挤跑了。

  那么,有什么办法利用好社会规范呢?

  1.付小钱,不如直接请帮忙。

无论是对邻居还是对员工还是对客户对经销商……都是如此。

  2.罚小钱,不如让其内疚。

尤其是遇到他觉着付了罚金就心安理得的情况。

  3.请帮忙,可以送小礼物。

虽然礼物是钱买的,但礼物是社会规范的范畴。

  4.送礼物,一般不要提这个礼物值多少钱。

一提钱,社会规范就被市场规范挤跑了。

但我认为这种情况有两种例外:

一种是礼物真的极为贵重的时候,这时候你希望引入市场规范;另一种情况是对已经很亲密的人,不那么容易把感情变成交易。

  你还能想到什么应用?

拆解出哪些案例?

  

  【大侠闫菲拆解片段四】

  如果公司方面想从社会规范的优势上得到好处,它们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来培育这些规范。

医疗福利,特别是综合医疗保险,是公司方面表达它们社会交换意愿的最好方式之一。

但是很多公司正在做的是什么呢?

它们一边在要求提高保险计划的免赔率,一边又在缩小享受福利的范围。

简言之,它们在破坏雇员与公司之间的社会契约而代之以市场规范。

由于公司方面首先掀起了台面,迫使雇员们从社会规范滑向市场规范,那么当雇员有了更好的机会跳槽时,我们能责备他们吗?

毫不奇怪,“对公司忠诚”这句话对于雇员和公司的关系来说,已经成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口号了。

  【点评】

  欧美企业,尤其是美国企业,从来不会提“对公司忠诚”,他们认为不存在这样的事情,我之所以不跳槽,是因为在这里我得到的利益最大化。

  换句话说,这是比较纯粹的市场规范。

  而从前的中国国企,主要是通过社会规范来约束员工,员工在一家工厂干到老,管吃管住管养老还管儿女接班,但这种约束不太成功。

那么社会规范有没有比较成功的呢?

有,那就是日本企业。

从二战前一直到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企业几乎都是终身制。

近十几年比从前弱一些了,但日本企业(包括在中国的日资企业)的员工流动率依然是偏低的。

  这些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那就是在企业推行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都可以成功,但要小心翼翼不要搞混。

  

  【大侠sun拆解片段四】

  记得有这样的事情:

一家公司,创业时就几个人,大家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没制度约束,但效率很高,发展迅猛。

慢慢人多了,会有一些不合规的人、事出现,于是加强管理,制度很严格、奖罚也很分明,但每项制度出台,都使一些人感慨“人心不古、往昔不再”,尤其是诸如迟到罚款类的制度,更使他们不再顾忌迟到。

大家再也感觉不到创业时的融洽,也没了那时的效率。

看了赵老师的拆解,想来是企业把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搞混了。

  

  【片段五拆解指要】

  真正牛逼的领导者,应该是在外面度假两个月,完全不开手机、不收邮件,回来之后一切运行正常。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神话,前几年流行的培训课程中常讲这个,通常会举出某几个著名的企业领袖的例子。

  培训师讲完故事,会说一个词,叫“目标管理法”(targetmanagement)。

不管这个词在管理学上的原意如何,事实上在企业、团队中运用这个方法的人,多数以失败告终。

  因为大家对这个方法的理解是:

我告诉你目标,告诉你多长时间完成,然后你给我去想办法。

我尊重你的自由了,我充分授权了,这多好啊。

  这个错误的本质在于,对人性的估计过高了。

人的天性是倾向于拖延的。

不用太多的理论和例子,我们问问自己就知道――如果3个月后需要完成一篇报告,绝大多数人会在最后一周才开始动笔。

  那么怎么办呢,就不授权了吗?

就事无巨细都亲历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