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改论文 “问题导学展示五环节”教学模式在八年级英语学科使用情况的总体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中学课改论文 “问题导学展示五环节”教学模式在八年级英语学科使用情况的总体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课改论文 “问题导学展示五环节”教学模式在八年级英语学科使用情况的总体反思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校通过组织教师赴课改名校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课改先进经验,在学习先进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多次研讨、论证、分析,确立了“以理论为支撑,以模式为驱动,以导学案为引领,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方向”的高效课堂建设思路,推出符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展示5环节”,即问题预习一交流展示一实践提高一巩固拓展一反思强化。
为促使这一模式有效运行,是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出台了《中层领导包班管理办法》《巡课、反馈的实施办法》
《观课、教研活动、例会、公开课、示范课的规定》等相关制度,采取了“骨干带头,专家引领,名校解惑,课题研讨”。
同时,抓住全县质量提升的课堂的诊断工作的契机,在专家团队的指引下,进一步完善了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逐步形成符合各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五环节教学法”自始至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念。
“只有教师的善'
导'
,才有学生的善‘学’;
只有教师的‘导之有方'
,才有学生的‘学之有法。
在“五导教学法”组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调度,巡回了解,启发点拔,把准航向,精心导思,授以学法,变“主演”为“导演”:
而学生在教师的“导演”下,自我体验,自我探索,自我理论,自求得之,变“听众、观众”为“主演”,彻底改变“一言堂”课堂教学结构,变“讲堂”为“学堂”。
实践证明,运用“五环节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做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意识。
不仅使课堂教学过程更科学,教学结构更
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特别是阅读和自学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现就这•模式的基本操作过程及每一环节的设计出发点作以简要的反思。
反思一:
做好分组工作。
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分组,需要组里程度好的学生起带头作用,需要程度好的学生当好老师的得力小助手。
所以我一开始分组就按照学生的好、中、差三种程度来分,由于教室的原因让学生背靠背分组坐,但是上了一两个星期的课,其他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意见,说那样坐上课时说话的学生太多。
没办法又结合不使用导学案的老师意见进行了二次分组。
同时又结合学生的意见还是按照原来的坐法坐,但是前后桌为一组,课堂进行讨论时候只需单数排的学生向后转过来就行了。
小组分好后要充分的利用好小组的作用,让程度好的学生起到兵教兵、兵带兵的作用,在分学习任务的时候要有目地的进行分配任务,把那些容易完成的学习交给程度较差的学生,使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感觉到能够很容易的完成,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慢慢的吸引过来,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对于程度中等的学生也要是用这个办法。
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在起带头作用的同时也要他们在学习上“吃饱让他们通过检查小组成员作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温故”的过程。
所以在这里我个人认为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分组这一环节很重要.
反思二:
做好导学案的预习工作。
导学案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导学案的课堂展示。
因此要抓好导学案的预习。
在一开始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基础知识,是全体学生必须都做的;
那些知识是提高的,是中等以上学生必须做的;
哪些是延伸题,是程度好的学生必须做的。
这样就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不会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情况,而是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目标都很明确。
课前预习的检查这时就可以利用分组时那些程度好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和老师及时的沟通。
反思三:
对导学案在课中使用的反思。
导学案的课中使用 课堂展示,不能都是程度好的学生的
展示舞台,老师就这一问题应与各组小组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小组展示处理那些简单问题时,也要给那些程度差的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展示思路是不是偏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有要及时纠正。
同时通过学生的展示,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对这些内容做针对性讲解。
要充分体现课堂就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中小结老师要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评价性总结,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
课堂检测中的检测题也要由易到难,每个程度的学生都要照顾到。
最后几分钟时间里,教师对检测内容进行适当点评,并布置适当作业,同时布置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困惑:
1、导学案的实施对优秀生的学习来说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却是雪上加霜,有时候老师的讲解都难以理解,现在让他们自学,更是摸不着头脑了。
2、小组交流学习难以起到真正实效。
在教学中采取小组教学时,一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同学在小组中往往得不到必要、及时的引导和鼓励,造成时间越久他们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越得不到锻炼。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在使用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怎样引领优等生前进的同时,带领后进生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水平?
2、导学案的教学是否都为单一、固定”基础达标、设问导读、巩固练习、拓展练习”的教学模式?
这样势必学生练得少,知识量掌握不够。
3、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教师讲的就少,时间上怎么保证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接受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
也即是如何在课时量确定的情况下,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4、课堂上要兼顾到每一个孩子,怎样做到调控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兴致高昂的愉快的接受整节课的学习?
针对这些困惑和问题,我进行了一些反思。
我认为,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效果,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否得到提高,课堂改革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设计是关键。
导学案是根本,是一节课的灵魂。
通过这几节课的教学,我认为首先,是学生预习,通过预习,把导学案中会做的题做出来,然后在老师和同学讲解后,把自己做错的地方用红笔标出,认真再做一遍,把正确的解答写在错的解答附近,要求用红笔书写,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其次,记好学后记,做好反思,用简明的语言归纳出错误原因,记出自己应吸取的经验,或最大的收获。
再次一个单元循环复习一次。
一个班集体中,因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学习程度自然有“好、中、差”之分,在使用导学案中,设计出可供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学生回答的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基础的学生明确自己应达到的目标。
人人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
但是不管怎样,导学案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它不可能真正代替我们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导学案,让它充分发挥“导”
“学”的过程。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是曲折的,我们都是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积极寻找对策,在遇到问题时,要正确面对,不回避:
逐步完善,不停步。
我坚信,通过前期的摸索和探究,导学案的引入一定会带给我们新的起点。
201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