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详细注解救劫金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8348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上感应篇详细注解救劫金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太上感应篇详细注解救劫金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太上感应篇详细注解救劫金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太上感应篇详细注解救劫金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太上感应篇详细注解救劫金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上感应篇详细注解救劫金灯Word下载.docx

《太上感应篇详细注解救劫金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上感应篇详细注解救劫金灯Word下载.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上感应篇详细注解救劫金灯Word下载.docx

推多取少。

受辱不怨。

受寵若驚。

施恩不求報。

與人不追悔。

【積善第三】

所謂善人。

人皆敬之。

天道佑之。

福祿隨之。

衆邪遠之。

神靈衛之。

所作必成。

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

當立一千三百善。

欲求地仙者。

當立三百善。

【善報第四】

苟或非義而動。

背理而行。

以惡爲能。

忍作殘害。

陰賊良善。

暗侮君親。

慢其先生。

叛其所事。

誑諸無識。

謗諸同學。

虛誣詐僞。

攻訐宗親。

剛強不仁。

狠戾自用。

是非不當。

向背乖宜。

虐下取功。

諂上希旨。

受恩不感。

念怨不休。

輕蔑天民。

擾亂國政。

賞及非義。

刑及無辜。

殺人取財。

傾人取位。

誅降戮服。

貶正排賢。

凌孤逼寡。

棄法受賂。

以直爲曲。

以曲爲直。

入輕爲重。

見殺加怒。

知過不改。

知善不爲。

自罪引他。

壅塞方術。

訕謗聖賢。

侵凌道德。

射飛逐走。

發蛰驚棲。

填穴覆巢。

傷胎破卵。

願人有失。

毀人成功。

危人自安。

減人自益。

以惡易好。

以私廢公。

竊人之能。

蔽人之善。

形人之醜。

訐人之私。

耗人貸財。

離人骨肉。

侵人所愛。

助人爲非。

逞志作威。

辱人求勝。

敗人苗稼。

破人婚姻。

苟富而驕。

苟免無恥。

認恩推過。

嫁禍賣惡。

沽買虛譽。

包貯險心。

挫人所長。

護已所短。

乘威迫協。

縱暴殺傷。

無故翦裁。

非禮烹宰。

散棄五穀。

勞擾衆生。

破人之家。

取其財寶。

决水放火。

以害民居。

紊亂規模。

以敗人功。

損人器物。

以窮人用。

見他榮貴。

願他流貶。

見他富有。

願他破散。

見他色美。

起心私之。

負他貸財。

願他身死。

干求不遂。

便生咒恨。

見他失便。

便說他過。

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

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

【諸惡上第五】

埋蠱厭人。

用藥殺樹。

恚怒師傅。

抵觸父兄。

強取強求。

好侵好奪。

擄掠致富。

巧詐求遷。

賞罰不平。

逸樂過節。

苛虐其下。

恐嚇於他。

怨天尤人。

呵風罵雨。

鬬合爭訟。

妄逐朋黨。

用妻妾語。

違父母訓。

得新忘故。

口是心非。

貪冒於財。

欺罔其上。

造作惡語。

讒毀平人。

毀人稱直。

罵神稱正。

棄順效逆。

背親向疏。

指天地以證鄙懷。

引神明而鑒猥事。

施與後悔。

假借不還。

分外營求。

力上施設。

淫慾過度。

心毒貌慈。

穢食餧人。

左道惑衆。

短尺狹度。

輕稱小升。

以僞雜真。

採取奸李。

壓良爲賤。

謾驀愚人。

貪婪無厭。

咒詛求直。

嗜酒悖亂。

骨肉忿爭。

男不忠良。

女不柔順。

不和其室。

不敬其夫。

每好矜誇。

常行妒忌。

無行於妻子。

失禮於舅姑。

輕慢先靈。

違逆上命。

作爲無益。

懷挾外心。

自咒咒他。

偏憎偏愛。

越井越竈。

跳食跳人。

損子墮胎。

行多隱僻。

晦臘歌舞。

朔旦號怒。

對北涕唾及溺。

對竈吟詠及哭。

又以竈火燒香。

穢柴作食。

夜起裸露。

八節行刑。

唾流星。

指虹霓。

輒指三光。

久視日月。

春月燎獵。

對北惡罵。

無故殺龜打蛇。

【諸惡下第六】

如是等罪。

司命隨其輕重。

死有餘責。

乃殃及子孫。

又諸橫取人財者。

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

漸至死喪。

若不死喪。

則有水火盜賊。

遺亡器物。

疾病口舌諸事。

以當妄取之直。

又枉殺人者。

是易刀兵而相殺也。

取非義之財者。

譬如漏脯救飢。

鴆酒止渴。

非不暫飽。

死亦及之。

【惡報第七】

夫心起於善。

善雖未爲。

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

惡雖未爲。

而凶神已隨之。

【指微第八】

其有曾行惡事。

後自改悔。

諸惡莫作。

衆善奉行。

久久必獲吉慶。

所謂轉禍爲福也。

【悔過第九】

故吉人。

語善視善行善。

一日有三善。

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

語惡視惡行惡。

一日有三惡。

三年天必降之禍。

胡不勉而行之。

【力行第十】

太上老君感應篇終

新註救劫金燈

太上感應篇新註救劫金燈

感應

【註】感者,人之感天也。

應者,天之應人也。

世人都以青青者爲天,不知天之氣無聲無臭,充塞兩間,凡自地以上,浮光虛空者,皆虛無之元氣,即皆天之元氣也,人之氣一呼一吸,息息與天地之虛無者相通,故念頭偶動,人所不知者,而天獨知之。

蓋人在天之氣中,不知其爲氣,猶魚在水中。

不知其爲水也。

善念偶動,其呼吸相通者,便是清氣。

惡念偶動,其呼吸相通者,便是濁氣。

清氣即天堂之階,濁氣即地獄之門,天堂與地獄之分,即儒家所謂:

上達下達也。

天與人原屬一氣,故人若塞了口鼻,不與天之虛無者相通,其人即死,然即人之感天,天之應人,無一毫差謬也明矣。

此太上慈悲救世。

因以感應名篇云。

【批】古語云:

眼中皆是地,頭上豈非天,凡自地以上皆天也,與人呼吸相通,尤爲親切。

昔 呂祖遇一道士謂曰:

汝何求?

曰:

求道。

問道何在?

指天。

問天何在?

指心。

呂祖曰:

道即天,天即心。

已知道之大原,平日必不肯作虧心事,察之果然,遂傳以大道。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註】太上,即無量度人道德天尊也。

禍者,天所降之百殃也,福者,天所降之百祥也。

然禍福之權,操之自天,而其感召,實由於人。

何謂無門?

凡天下之有門者,或開或閉,尚有遮攔可以趨避,若夫無門,六通四闢,八面玲瓏,無一毫遮攔,便無一毫可以趨避。

召者,如君之召臣,父之召子,有召而必至之情。

以善召之,隨應以福,以惡召之,隨應以禍,其報應絲毫不爽,故 太上謂如影隨形也。

然雖如影隨形,而報有大小,如影有遠近,影遠則大,影近則小,其報應遲速亦如是。

昔有人問佛云:

某人現在爲善,竟未獲福,某人現在爲惡,竟未得禍,豈報應憑歟?

佛云:

善惡之報,雖經百千億萬劫,均不能差以毫髮,豈有難憑之理。

凡人善多惡少者,先報其惡,後報其善。

善少惡多者,先報其善,後報其惡。

有先惡後善者,則惡報從輕減去一等。

有先善後惡者,則善報從輕亦減去一等。

更有惡孽太重,一劫二劫惡報難盡,復受惡報於百千萬億劫者。

亦有善功極大,一劫二劫善報難盡,復受善報於百千萬億劫者。

又昔賢云:

爲善尚爲獲福,設以此人而爲惡,其禍更有不可勝言者矣!

爲惡尚未得禍,設以此人而爲善,其福更有不可勝量者矣!

天何嘗絲毫有虧於人哉!

惟達人君子,知禍福循環之理,善惡響應之機,冤冤相報無有了期,劫劫相纏難以休息,借入世之法,而修出世之道,敦篤倫常積累功德,雙修性命,了却聖凡,跳出陰陽生死之圈,打破煩惱癡迷之竅。

天地有壞期,而我之法身終無壞時,雖有百千億萬劫之罪案,一筆勾消,安有所謂報應之說哉!

不然僅知爲善以造福,不求積善以了道,將來之享福愈大,而驕奢淫佚迷性亦愈大,迷性愈大,而造孽亦愈大,恐今生之善報未盡,而來生之惡報復隨,不惟來生之惡報相隨,而前生之惡孽有未盡報者,亦將起而併作矣。

六祖壇經云: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又曰:

儗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

純陽呂祖云:

有功仍要務修真,休謂有功便不傾。

須曉曹、嚴、秦、董輩,豈無陰德在前生。

太上爲大道之主。

先以禍福示人,望人去惡消禍,爲善造福,實望人多種善根,以爲入道之基也。

古仙云:

善根種而靈骨生,靈骨生而仙可冀,甚矣!

此書不僅爲救劫金燈也。

【批】此一段講善惡感應,精切不磨,打破千古疑團,啓人無限信心,人惟有疑於報應無憑,故善惡之事亦多蒙混。

福善不在渺冥,天只於晨夕起居處,鑒其衷,禍淫不在外面,天早於隱微幽獨中,奪其魄。

又云:

天欲福人,必先於微禍警之,故禍來不必憂,要看他會救。

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要看他會受。

細心參觀,反覆詳玩,義理明而向善去惡之心,自然真實,所謂知之而後意誠也。

至於借入世之法,而修出世之道,能將百千億萬劫罪案,一筆勾銷,尤爲向上一層之事。

叩之於已,必無行惡得福,行善得禍之理。

問之於天,必無見善人反怒,見惡人反喜之情。

君子於此,可以決所從違矣。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註】是以二字,緊頂如影隨形來,惟其報應不爽,故一切功過皆有神以主持也。

天有天神,如上界三元之類。

地有地祗,如下界五嶽之類,皆係功過兼司,非僅專司人之過也。

然人生在世,醒悟者少,癡迷者多,積惡容易,積善較難。

見過容易,見功較難。

故太上勸人多爲善,開口便說有司過之神,以示人知警惕也。

一日十二時中,無功便是過,蓋功過無中立之理,不必拘定行有過之事,說有過之話,存有過之心,始爲有過。

分陰宜惜虛度多愆,古人瞬存息養,隨在皆寡過之方,即隨在皆見功之地,今人日在過中,尚自謂無過,此即所謂大過也。

過有輕重,神即依人所犯者以奪其壽算,夫神之糾過罰惡,條例不一,豈僅奪其壽哉!

不知五福以壽爲首,六極以短折爲先。

人縱不顧身家,鮮有不顧性命者,故上天之罰惡,專以此爲重也。

【批】宋安禪師,住清泰寺,入定時,見二僧倚欄相語,初有天神擁護傾聽,忽散去,俄而惡魔唾駡,後召二僧問其故,答曰:

初談佛法後談財利也。

噫!

可畏哉!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吾輩發憤自雄,必先實心改過真心向善,時時檢點步步省察,方有成就。

昔賢有詩云:

人非聖賢過焉無只用回頭省力除

放下屠刀能作佛前雖失足後堪圖

望人改過之意深矣!

【註】壽算既減,而惡報即隨,當富則玉樓削籍,當貴則金榜除名,即命中應享之福祿,亦漸至耗散而轉爲貧矣!

然能從茲醒悟,痛改前非,立志向善向道,則貧耗亦未始不轉爲富貴。

至有生而貧困者,或係前生宿孽,或係上天動心忍性,均不可知,尤當發憤自雄,急圖救貧良策。

孔子云:

君子憂道,不憂貧。

佛祖云:

一人辦心,諸天辦供。

太上云:

修行人有三分真心,上天便有七分護法,三教聖人豈誑語哉!

昔南極仙翁。

諭鶴曜子曰:

子處境艱難,兒女滿門,苦哉!

子爲境所困矣。

然只要辦得一副有進無退的心腸,能受千磨百折的境界,自然打得鐵壁穿,鑚得火山過,子咬著牙根,豎起脊梁,堅心如百煉之鋼,任此身可凍、可餒、可死、可生,而此心終不稍改,豈上天無數高真,全是聾瞶毫不照顧乎?

然則子患立志不堅,無患處境難堪也。

且既有真志,則何境不可處,雖在刀山劍樹,鐵牀火坑,亦可立地成仙、成佛,况啜菽飲水,淡飯粗衣,乃貧士之常耶!

至於家口雖衆,天生民物,有生自有養,蠶將育而桑即發,子欲産而乳即生,只要男女大小,不至游手好閒,或耕或讀,或紡或織,各安生理又何憂哉!

特患不知自救其貧耳。

【批】凡人身處順境,一切享用,事事順心,功夫有何長進,惟處逆境,則艱難險阻中,均煉得幾件不朽事業,觸發出許多真實識見,是以豪傑一遇逆境,便看作天心仁愛,振起精神忍耐奮作。

故曰:

身處逆境,周身皆針砭藥石,砥行勵節而不覺,身處順境,滿前皆兵刃戈矛,銷膏毀骨而不知,世有慮家口浩繁者,只要道心堅定,亦不必憂,蓋多一人即多一人之祿,天早註定矣!

但游手好閒是爲可憂耳。

多逢憂患

【註】貧耗之餘,且無故而內憂迭起,無端而外患頻生,安樂之境,轉爲多逢憂患矣!

然從此恐懼修省,則憂患亦不難轉爲安樂,須撫心自問,平日若係罪過多端,便痛心懺悔,誓不再犯,求上天赦其己往之愆,以自新之路,憂患自冰消瓦解。

若自問素非無德,則憂患如日月之蝕,不久自脫。

昔文王囚羑里,孔子厄陳蔡,天何嘗令其難脫禍哉!

至於人中雖無文王、孔子之德,只要心中善自排遣,立志自新,常默念曰:

此乃上天之警惕我也,當從此刻勵。

昔賢云:

福不可邀,養喜神即是邀福之本,禍不可避,去殺機即是避禍之方。

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但求仰不愧,俯不怍,則身處憂患,自不爲憂患所累矣!

世有學道之士,往往遭逢憂患,使汝退其道心。

吁!

此等人畢竟福薄命淺。

昔有紫清真人,當求道時,每遇萬分窮愁,將生退悔,便自默唸曰:

此乃英雄出世第一大事也,吾可敢生退悔心,一日遊至古寺,日暮天寒,四無人煙,欲借廟中止宿,以爲和尚必定慈悲,孰意和尚見其襤褸,逐出門外,紫清無奈,即在山門外露宿,和尚又命人以水潑濕階地,是夜寒透肌骨,將生退悔,仍然豎起精神曰:

任隨上天如何磨折,此心總是堅定,恰遇陳汎九祖師,從空中雲遊,見有白光沖霄,知是道器,遂命童子引至洞府,傳以大道。

【批】昔郭鄩窮愁,每倦悶時,見二物如猴跳於前,驅之不去,避之仍來。

一日二物自言曰:

吾乃主世之憂患者,因汝過多,故相擾耳。

當得意時,須尋一條退路,然後不死於安樂。

當失意時,須尋一條出路,然後可生於憂患。

人心靈機滯塞,皆緣樂趣間斷,朱子云:

深源定自閒中得,妙用俱從樂處生。

昔屠赤水賞月梧桐下,妻孥告明晨無米。

答曰:

明日自有明日在,我不孤負梧桐月色也,斯人豈憂患能累哉?

人果立志如紫清真人之堅定,何患不遇真師,何患不成大道。

如紫清者,誠足以起萬世之懦氣也。

人皆惡之

【註】貧耗憂患之餘,或有人提攜排解亦可稍安,孰意心性多咎,遂致面目可憎,人皆厭而惡之,雖平日至親好友,亦瞋恨不理,此非人之無情也。

倘或因人惡我,我轉謬以惡人,是不悔己之多過,徒怪人之寡情,勢必至貧耗轉甚,憂患倍增矣。

惟從此自怒自艾,急改庸懦小人之行,立定聖賢豪傑之志,全不尤人惟知責己,父母昆弟之間,倍敦孝友;

親戚鄰朋之際,接以溫恭,久之惡孽消盡,善氣迎人,而惡我之人,未有不轉爲敬我、愛我者。

【批】我如爲善,雖一介寒士,亦有人服其德,况上焉者乎?

我如爲惡,雖位極人臣,亦遭人斥其非,况下焉者乎?

刑禍隨之

【註】衆人皆惡己,自覺孤立無助,使不遭官刑橫禍,則貧耗或可以稍順,憂患或可以暫消,孰意詞訟,牢獄無端牽累,水火盜賊,重疊糾纏,其刑禍接踵而至者,真如影隨形也,到此猶不醒悟,必至刑禍亡身,急宜刻意悔罪,學懷德畏刑之君子,效造福遠禍之賢豪,有一段動天地格鬼神之善願,有一幅出迷津脫苦海之堅心,庶刑我者不難化爲德,禍我者不難轉爲福。

【批】刑禍非憂,有所以取刑者爲可憂,然徒憂亦無益,惟急早醒悟,是即脫刑禍良策。

吉慶避之

【註】刑禍之餘,或有喜慶吉祥,偶來相湊,則貧耗憂患之,無限累心者,尚可化解一二。

不意現在之吉慶,功或敗於垂成,未來之吉慶,變或生於將至,不但此也,而且吉轉爲凶,慶化爲殃,有不倍覺十分難堪乎?

然此難堪者,皆由惡孽釀出魔障,以致趨我者,皆變爲避我者也,惟於逆心拂意之時,速修迪吉餘慶之善,斯不必趨吉而吉祥自如意,不必集慶而喜慶自臨門,將見百福駢臻,千祥雲集,始則吉慶避我,若有所逐而去,終則我欲避吉慶,反不招而自來也。

【批】天地間福祿,若不存些憂勤惕厲的心,固聚他不來,若不作些濟人利物的事,亦消他不下,况當吉慶避我之時,尚可宴安乎。

惡星災之

【註】吉慶既避,使無惡曜加臨,則一身雖遭刑禍,不至全家遇害,尚非惡報之極,至於惡星又災,不惟一身難保,而全家且受顛連矣!

楞嚴經云:

此娑婆世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又有二十八大惡星以為上首,復有八大惡星以爲其主,常於衆生中,尋彼無善行者,生種種災異。

然既曰惡星,必不能禍善人,昔齊有彗星,景公欲禳之。

晏子曰:

方今百姓愁苦,一人之禳,安能勝衆口之怨讟?

公欲禳災,莫如修德。

景公聽晏子之言,改過遷善,勤政恤民,彗星遂隱。

【批】關帝云:

那怕他喪門五鬼,天狗弔客,只要我一心向善向道,他也笑哈哈不敢犯我。

八字中,刑沖劫煞亦無害矣。

算盡則死

【註】雖由減算而至貧耗憂患,並遭人惡,禍隨吉避惡災等報,或未至於死,尚有一線生機,若減之又減,至減無可減,其算既盡,尚有不死者乎?

未至於死,能一念醒悟,改惡從善回心向道,發大懺悔發大善願,加以猛勇精進,從前種種惡孽,譬如昨日死,誓願拔盡孽根。

以後種種善緣,譬如今日生,務要圓滿善果,所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破萬年愚也。

雖遭以上數種惡報,尚有解免之日,且無窮福德,無量功德,亦可於此基之,庶不辜負司過之神,一番磨鍊激勵也。

若已至於死,嗚呼休矣!

萬劫沈淪何有出期,總之,人生在世,稍有罪過便遭惡報,方是天之厚待我,望我悔悟成個好人,若爲惡而猶事事如意,此爲天所厭棄之人,猶人之喂豬羊一般,肥腯便遭宰割,將來之慘報更不堪言矣!

【批】昔有張氏,遇夫出外與老母同寢,夜深,夢雷神責曰:

汝累世不孝,今該雷擊。

驚醒果有烈風雷雨,因默唸曰:

我該雷擊,宿孽難逃,但今與老母同寢,若在室內擊死,恐驚老母,因披衣出門。

走往大樹下,忽聞雷神空中云:

因汝一念孝心真切,上帝已赦之矣。

只要一息尚存,尚可自新,特患無悔過誠意耳。

縱萬難挽回,改過而死亦爲悔悟之鬼,不猶愈於癡迷而死乎?

【註】司過之神日夜巡遊,或以爲有時而來,有時而去,猶謂可以偷片刻之安,逃一時之鑒。

不知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常在人頭上,錄罪過以奪紀算也。

十二年爲紀,百日爲算,試思人生有許多紀算,供彼之奪乎?

三台者:

上台、中台、下台也。

星各有二,共六星。

上台司命,中台司中,下台司錄。

其星在天,謂之天階太乙躡以上下,北斗七星,外有輔弼二星,隱而不現,共成九星,榦旋造化,統御萬靈,其星在天,謂之帝車,七政之樞機,陰陽之本源也。

主此三台北斗者,謂之神君,人生受氣之初,三台北斗即分氣,降於頂門泥丸宮內,統攝身中三萬六千神,嘗與心之丹元神君,互相映照,人之念頭偶動,或善或惡,即有氣機達於泥丸,而泥丸中之三台北斗,即有氣機達於天上。

蓋三台北斗其在天上者,如一大圓鏡,普照十方世界,一切好醜妍媸,莫遁其形。

其在人頭上者,如一小圓鏡,徧照人之陰私隱微,一切善惡功罪,難逃其鑒,其錄人罪過也。

或奪紀而短以十二年,或奪算而減以百日,較司過之神更覺謹嚴。

【批】三台在太微垣西北,三公之位諸侯大臣之象,君相有道上階輯。

公卿盡忠中階比,庶人奉化下階密,其在人也。

君火相火平和上階明,五官中禮中階郎,百體從令下階勻,每星各二,火數也,名以三者木數也。

火中藏木,即丹經東三南二,共成五也。

明現以六者,六爲水之成數,火必濟以水也。

斗名以北水也,共九星金數也。

水中藏金,即丹經北一,西方四共之也。

明現以七者,七爲火之成數,木不可無火也。

三台北斗即坎離妙用,何以在人頭上,頭爲先天乾位,腎爲後天乾門,人必存神泥丸宮,後天乾門始固。

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

【註】不但頭上有三台北斗,身中又有三屍神焉。

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較三台北斗倍覺親切。

三屍即三彭,彭,鼓聲也,有鳴鼓而攻人罪過之意。

上屍青姑,名彭踞,居人首,令人多思慾,眼昏髮落;

中屍白姑,名彭躓,居人腸,令人嗜食多忘,好作惡事;

下屍血姑,名彭蹻,居人足,令人躭色喜殺,肢臟擾動。

庚申日係天神罰惡降罪之日,故三屍於此日言人罪過。

葛仙云:

莫言惡念天無知,恐怕災來悔已遲。

從今拔出龍泉劍,念頭起處斬三屍。

每逢淫欲念、忿怒念、嗜好念、怠惰念、妒忌念、邪曲念、毒害念、欺罔念、憂愁念、一切念頭將起時,便以智慧覺照曰:

此乃三屍之播弄我也,是以慧劍斬之也。

且以正念提醒曰:

此乃三屍之顛倒我也,是以正劍斬之也。

然須猛勇剛斷。

倘稍爲因循,便中三屍之計。

百煉千磨了萬劫,一刀兩斷斬三屍。

昔成都道士劉無名,不知寡過積善,專守庚申以斬三屍。

一日有二人赤巾朱服謂曰:

吾泰山值符追攝子耳,修道者必改過遷善,廣積陰功,至忠至孝,無私無慾,功過三千,行圓八百,無有一毫過愆,然後黑籍除名,方免冥官追捕。

今子雖三屍已去,功善未積大限難免也。

劉憂懼謂二使曰:

願從此省過立功。

二使徐答曰:

子果勤修功善,吾爲復命暫緩,再視子之勤惰。

劉後善功圓滿,始遇青城真人授以大道。

以此觀之,無聖賢寡過之學,積善之方,雖斬絕三屍仍無益也。

况言人罪過者,不僅三屍神乎。

竊嘗疑之。

天地司過之神與三台北斗,不過鑒察罪過而已。

而此三屍神獨縱人作惡,亦何貴有此神,不知非天有意設此神也。

乃人陰魄所化,自然凝結耳。

蓋人生於五濁惡世,有此身便有此陰魄,有此陰魄便有此三屍。

三屍係純陰,人身係半陰半陽,陰爲陽所縛難以便安,故每在人身中播弄顛倒,殆欲人之陽壽減除,彼好脫身遊地府,得遂其陰柔之便安耳。

然三屍雖能播弄顛倒,而受其播弄顛倒者我也,我不受其播弄顛倒,便是高出庸衆之大英雄,大豪傑,上天乃聽其在人身中者,正欲觀人立志何如?

果能勉爲大英雄大豪傑否也。

蓋三屍引人以順而下,而大道須逆而上。

逆者不從順中煉出,則逆者無勢,譬如逆風鼓掉,方見一段真精神。

是以修道者,必因三屍神之順風揚帆,回風煉以逆行,希聖、希天之基址、方於此際立得牢牢實實,排得安安定定,故三次庚申屍神無罪過可奏。

上帝即命仙吏斬之,開其智慧,是三屍神固罪之魁,實又功之首也。

【批】宋儒謂:

善念起宜擴充,惡念起宜掃除。

善念擴充固美,若惡念起而始除之,如草木已生萌芽,雖能鋤盡終有痕迹,惟於念頭將發未發時,先爲思索一番,必求其至善而後發,方能清其源,源清則流自不濁,以此用功一毫不費力。

彼念起而始覺察者,即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爲難矣,此條乃聖學絕續攸關,宜詳審細參,試爲體行,方信所言非妄,圖便安者懶性也。

能割去一幅懶骨頭,可決其爲富貴之器。

吾謂並可決爲聖、賢、仙、佛之器,予有詩一聯云:

聖賢都費真心血庸懦偏多懶骨頭

蓋人生發憤之氣近陽,天地鬼神不能奪其魄。

頹惰之氣近陰,帝王斧鉞無所施其威也。

【註】不但一身有三屍神已也,而一家之中,更有司命竈神於每月晦日,也必錄奏一家之罪過焉。

倘我之一身既能遷善改過,而一家之老幼男女或多愆尤,是修身不能齊家,而於月終晦日,豈能逃竈神之錄奏乎?

竈神係廣惠司命真君,即鑽燧改火之燧皇大帝也。

其神最尊,如月印萬川,處處皆圓,水無論大小淺深,有水便能映月,家無論富貴貧賤,有家便有此神。

即竈王經所謂:

恒河沙數民,恒河沙數神也。

故君子欲代天宣化,覺世牖民,必先從齊家始,務要委屈成全,婉言開導,使一家老幼尊卑,昆弟妯娌,一一向善向道,常有一段祥和之氣,達於天庭,能暗消一方劫運,暗化一方天災,暗息一方水火盜賊,方完我齊家的分量。

果能如是,則竈神之錄奏罪過者,必轉而爲錄奏功善,既不至大罪奪紀,小過奪算,將見大德可以得壽,而長生之道亦不難求矣!

故下文有欲求長生之語,昔黃巢作亂,河南一府城被圍。

上帝降旨。

謂此城孽重該屠,忽一道紅光上冲帝座。

帝方命察,忽竈神保奏云:

有賣小菜鄧清,夫婦二人,平日真心孝親。

帝曰:

此城尚有此人乎?

宜免屠城,後賊自退。

衆莫解其故?

年餘有請乩者降說此情,衆訪之,見鄧住茅蓬貧苦不堪,各贈錢二百,以爲貿易資本,五年便成巨富,子孫多貴顯。

如鄧某者,尚能邀竈神保奏,暗救百萬生靈,吾輩讀書明理,不能修身齊家,保全一方,能不自愧乎?

【批】家人有過,不宜暴揚亦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隱諷之,今日不悟,俟他日再警之。

如春風解凍,和氣消水,鑱是齊家的型範。

易曰:

陰陽不測之謂神。

神也者,無體無方也,惟其一而神,故能兩而化,化則萬變不窮矣!

挽回劫運如挽上灘舟,多一人則多一力。

一家多一人,一家多一力,一方多一人,一方多一力。

望同志各自修身齊家,一心挽回劫運,更廣勸各依此存心,便是大功善。

鄧清夫婦行孝格天,真是衆人沾光,不意市井愚民有此手段。

吾輩宜各俱保全一方真心,令衆人沾點小光,不枉讀書一場。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註】凡人自有生以來,原是長生種子,上古之人皆壽千萬歲,以其無嗜慾無罪過,不至奪紀算也。

後世人心澆漓,元氣淺薄,兼多剝喪,而又加以大過奪紀,或短十二年,小過奪算,或短一百日,尚望長生乎?

故太上慈悲,指出過之大小數百,示人急避以求長生也。

避者如避虎狼,如避刀兵,有避之則生,不避之則死矣。

然曰:

欲求長生,此就未入道者言也,若已聞道者,欲得長生,又非僅求一己能避,務要正己化人,俾人人能避,所謂一夫不獲時,予之辜也,必如此存心,方是聖、賢、仙、佛之胸襟,庶可得其長生。

蓋長生者,超凡入聖,且由聖希天,成其聖不可知之神,萬劫長存,永無死期,十二萬年天地尚有壞時,而長生者終無可壞,所謂悠久無疆也。

獨是上天何以望人求長生,一切仙、佛、聖、神,何以最喜人求長生哉!

不知天地以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爲一元,一元有十二會,每會一萬零八百年,亥會之後天地重開重闢,天地究不能自開自闢,全靠長生得道之人,爲之贊助。

中庸所云:

贊天地之化育是也。

故子會一萬零八百年,必賴長生者以易道之一陽助天,而天始開;

丑會一萬零八百年,必賴長生者以易道之一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