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流地理教案肉1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8279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物流地理教案肉1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物流地理教案肉1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物流地理教案肉1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物流地理教案肉1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物流地理教案肉1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物流地理教案肉12文档格式.docx

《最新物流地理教案肉1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物流地理教案肉12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物流地理教案肉12文档格式.docx

③地区专门化与地区多样化发展相结合;

④根据各类企业的指向性,选择最佳区位。

生产力布局因素

生产力布局是随各种布局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些因素主要有:

①自然因素。

即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②人口因素。

主要指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

③技术因素。

主要指科学技术总水平、企业的技术装备及新技术掌握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④经济因素。

主要指经济开拓的历史特点,已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已形成的经济结构。

⑤社会政治因素。

主要指国际国内政治状况、国家(特别是区域)的经济政策。

3、地理: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禹贡》和《山海经》等。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

包括了环境的演变过程、现状及未来的演变趋势。

【技术(过去怎么做)、工程(现在怎么做)、管理(将来怎么做)】

地球表面:

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陆地-海洋山脉-大陆架-气候-植被

人类生活:

乡村-集镇-城市-人种--国家--世界政区--各国首都--洲--地区--州--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联盟--市--县--自治县--旗--郡--城市--城镇--村落--地名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天文: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的学科。

现在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已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学科。

按观测手段分类已形成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几个分支学科。

第一节我国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一、我国地理位臵和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1、区位:

它位于北半球,在全球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面距印度洋不远。

世界上有几个大陆?

欧亚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分成洲就是南、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以及南极洲,其中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是连着的,亚洲和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原为苏伊士地峡,被人工开凿成运河,连通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亚洲和欧洲的分界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就是直布罗陀海峡了。

世界上有几个海洋?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亚太地区的地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广义上,可以包括整个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

狭义上,指西太平洋地区,主要包括中国、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亚洲四小龙、东盟国家(有时还延伸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

现多指亚洲东部﹑东南部及太平洋西南部,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在内的广大地区。

美国也参加亚太地区的一些国际性组织和会

议。

2温度带

中国国土大部分地处中纬度,由此导致辐射能和温度的差异。

从南到北,全国(除青藏高原高寒区外)跨越了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南)温带、中温带和寒(北)温带等6个温度带。

其中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者的面积占全国面积的70%。

又因位于大陆东部,季风气候显著,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夏季风的影响,夏半年雨热同季,温度和水分条件配合良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特别是占全国面积26%的亚热带地区温度高而降水丰沛,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季雨林与常绿阔叶林,适宜种植水稻和多种亚热带经济作物,这与大陆西部同纬度地区在回归高压带控制下降水稀少的荒漠景观迥然不同。

在距海遥远、夏季风难以到达的中国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则为干旱地区。

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

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点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转。

4中国国土最东境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经135°

05′),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

附近)。

东西距离5200公里,跨经度将近62°

时差在4小时以上。

在世界标准时区中,中国国土分属东五区至东九区的五个时区。

目前中国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统一以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的标准时间,并称其为“北京时间”。

中国国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5,亚洲面积的1/4。

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的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第3位。

5中国陆上与15个国家毗连,东邻朝鲜,南接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同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西北和东北有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北面是蒙古。

海上,向东有日本,东南和西南有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与中国隔海相望。

通过本次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臵和疆域,以及我国的人力资源条件,把握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

P11-1

我国自然资源的要素有哪些

对于物流运输来讲,除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外,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对物流的安排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指对生产力发展与布局有影响的自然界中的各个要素:

包括土地、气候、陆地水、海洋、矿藏、动植物等。

1、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

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

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

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

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一)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

(二)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

(三)土地资源的地区不平衡性,耕地资源总体水平差。

(四)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背土地资源潜力不足

(五)利用程度第,土地浪费严重。

河南省土地总面积16.56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8.13万公顷(12121.8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8.8%),林地283.15万公顷(4247.2万亩),园地31.03万公顷(465.44万亩),牧草地1.47万公顷(22万亩)。

居民点工矿用地185.57万公顷(2783.55万亩),交通用地38.96万公顷(584.40万亩),水域用地122.23万公顷(1833.45万亩),未利用土地184.84万公顷(2772.60万亩)。

耕地总面积所占比例为全国最高的省份之一;

人均耕地0.0867公顷(1.29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气候资源

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的气候条件、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

包括太阳辐射、热量、水分、空气,风能等。

它是一种取之不尽,又是不可替代的。

主要是指农业气候资源和气候能源。

气候资源与其它资源不同,不能进入市场交易。

在各种自然资源中,气候资源最容易发生变化,且变化最为剧烈。

有利的气候条件是自然生产力,是资源;

不利的气候条件则破坏生产力,是灾害。

利用恰当,气候资源可取之不尽,但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和不可取代性。

故对一地的气候资源要从实际出发,正确评价,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气候资源是一个新的科学概念,约形成于本世纪70年代。

《世界气象组织第二个长期计划草案(1988-1997)》第一句就提出:

“气候既是有益于人类的一项重要自然资源,又可能导致自然灾害。

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中写道,“凡农之道,原(即候,指时令)之为宝”,将气候称为农业生产的资源(宝)。

我国古代即已提出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等,以便掌握农时,利用好气候资源的科学方法。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七十二候:

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历。

以5日为候,3候为(节)气,6气为时,4时为年,一年分24节气,共72候,每候有一种相应的物候现象,即候应。

气候是包围地球的大气圈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总称,属于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的一部分。

气候环境则只是对人类有影响的那一部分大气的性质的总称。

气候与气候环境在现代并不明显存在着整体与部分的差别,而只存在着概念上的差别。

气候资源则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气候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

人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大气中的四季嬗变、风霜雨雪都对人体产生各种影响,以至引起疾病。

其中有些是气候条件直接或间接致病的,例如中暑、冻伤、感冒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病、心脑血管病等。

此外,高山反应、空调病、风扇病等也与气候有关。

为了满足广大居民防病治病、健康长寿、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现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气象部门开展了人体舒适度、中暑指数、心脑血管病、胃肠道传染病,以及紫外线强度、花粉浓度等医学气象预报。

当然恰当利用气候条件也能防病治病,如利用气候条件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登山、冬泳、滑冰、滑雪等,以增强体质。

气候疗养,如沙疗、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防病治病,如利用气候条件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登山、冬泳、滑冰、滑雪等,以增强体质。

天气预报中诸如穿衣指数、登山指数等内容,对人们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病健身起到了指导作用。

人类也是喜光动物,我们经常晒太阳和我们的居室内有较好的日照,不仅可以杀灭病菌,减少疾病,还可以帮助对钙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体质。

所以,在进行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光照资源的问题。

3、陆地水

河流和湖泊是中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

中国人均径流量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径流量的24.7%。

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资源最多,人均径流量约4000立方米。

长江流域稍高于全国平均数,约为2300~2500立方米。

海滦河流域是全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人均径流量不足250立方米。

径流量在水文上有时指流量,有时指径流总量。

即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计算公式为: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单位为:

立方米/秒将瞬时流量按时间平均,可求得某时段(如一日、一月、一年等)的平均流量,如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等。

在某时段内通过的总水量叫做径流总量,如日径流总量、月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等。

以立方米、万立方米或亿立方米计。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却是南少北多。

比如,中国小麦、棉花的集中产区——华北平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0%,而水资源只占全国的6%左右。

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

中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为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

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较大的水能蕴藏量。

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4、海洋

海洋生物、能源、矿产及化学等资源的总称。

海洋生物资源以鱼虾为主,在环境保护和提供人类食物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海洋能源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潮汐能、波浪能以及海流发电、海水温差发电等,远景发展尚包括海水中铀和重水的能源开发。

海洋矿产资源包括海底的锰结核及海岸带的重砂矿中的钛、锆等。

海洋化学资源包括从海水中提取淡水和各种化学元素(溴、镁、钾等)以及盐等。

海洋资源的开发较之陆地复杂,技术要求高,投资亦较大,但有些资源的数量却较之陆地多几十倍甚至几千倍。

因此,在人类资源的消耗量愈来愈大,而许多陆地资源的储量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从长计议开发海洋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5、能源

石油、天然气、煤炭、水能

6、矿产

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

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

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

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

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

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

这种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使一些矿产具有相当的集中,如钨矿,在19个省区均有分布,储量主要集中在湘东南、赣南、粤北、闽西和桂东—桂中,虽有利于大规模开采,但也给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

为使分布不均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调配使用,就需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三、我国自然资源特点

1.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2.各类资源总体组合较好

3.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4.资源质量差别悬殊

P11-3、4、6

无锡地区自然资源、人口情况搜集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我国的人力资源条件

一、人口的数量和质量

1、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2、人口素质较低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

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

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

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

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

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

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

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

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9]为665575306人,占49.68%;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九、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10]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二、人口的城市化

1、人口城市化水平低,进程慢

2、我国城镇结构不够合理

3、人口的职业构成不合理

4、人口的民族构成复杂

三、人口的地区分布

1)黑河——腾冲线东南部地区人口多,西北部地区人口少;

2)平原、盆地地区人口多,山地、高原地区人口少;

3)农耕地区人口多,林牧地区人口少;

4)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多,干旱寒冷地区人口少;

5)开发历史较久地区人口多,开发较迟地区人口少;

6)沿江、滨海、临铁路干线地带人口多,交通不便地区人口少。

原因

1.东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燥

2.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利于开发生产

3.东部耕地多,气候好,农业发达,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

东部地区交通方便,工商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也是人口密度大的重要原因。

人口的分布和经济的发展是决定物流经济分布的重要因素。

1、搜集江苏、无锡和自己家乡的相关知识,介绍家乡。

2、P11-7

了解江苏、了解无锡

 江苏省,简称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

  江苏省际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6%,人均国土面积在全国各省区中最少。

  江苏现设13个省辖市,省会南京。

  江苏常住人口7898.8万人,居全国第5位。

[1]

省名由来

  江苏,自古便是富饶之地、鱼米之乡。

而今,江苏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自1978年以来,江苏经济年均增长16%,在这片仅占全国1%的土地上,创造着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的GDP总量。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兼具南北色彩,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份。

清代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

“江苏”名称是在清康熙时组建江苏省时取区域南部两个府即江宁府(今南京市)之“江”字和苏州府之“苏”字合成省名。

江苏省的简称“苏”的繁体字就很形象的诠释了江苏的含义,“苏”由草、水、鱼、禾四字组成,象征着江苏自古就是鱼米之乡。

历史文化

  江苏省正式建制始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原江南省析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两江总督驻南京,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江苏巡抚衙门设在苏州,直至1912年。

1983年起江苏实行市管县行政体制。

现设南京1个副省级市,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12个省辖市,24个县级市,24个县以及54个市辖区。

3地理位置

  江苏地处江淮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江苏省的平原面积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主要有苏南平原、苏中江淮平原、苏北黄淮平原组成。

江苏地形地势低平,河湖较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较大,成为江苏一大地理特点。

  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北部和西南部,占全省总面积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脉、云台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

连云港的市郊云台山玉女峰为全省最高峰,海拔625米。

江苏第二高山:

宜兴市张渚镇岭下村黄塔顶,最高峰海拔611.5米,苏南山区第一高峰。

位于徐州市区东北40公里贾汪区境内的大洞山,海拔361米,又名茱萸山、九十九顶莲花山,属淮阴山脉,周围大小100余山头,连成一气,森林、灌丛、灌节丛、衡疏四种植被300多种植物分布其中,景深木秀,绿涛汹涌,被徐州市列为生态自然保护区。

自然气候

  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度性气候,基本以淮河为界。

江苏省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3~16℃,江南15~16℃,江淮流域14~15℃,淮北及沿海13~14℃,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

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0~3.3℃,其等温线与纬度平行,由南向北递减,7月份为最热月,沿海部分地区和里下河腹地最热月在8月份,平均气温26~28.8℃,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温度由沿海向内陆增加。

全省春季升温西部快于东部,东西相差4~7天;

秋季降温南部慢于北部,南北相差3~6天。

经济实力

  江苏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

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广东,位居大陆第二;

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545美元,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

无锡大市概况:

1境域

全市总面积为4627.47平方公里(市区16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