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8224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消除或减小工作场所的危害,如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注射,消除毛巾挂钩等不必要的锐器,以及采用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

2、配备并使用锐器容器,也称之为“安全盒”。

锐器用完后应放入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的硬质容器中,以便进行适当处理。

3、改善人机工效条件,如改善照明,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和工作台布置良好。

4、提供便利的洗手和/或消毒设施、或免水洗的手消毒剂及眼睛冲洗设施,确保医务人员能及时洗手和冲洗眼,在脱去手套或其它个人防护用品后能立即洗手,在接触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后,能立即用洗手液(皂)和流动水清洗手和其他部位的皮肤或粘膜。

5、采取标准预防加强管理:

标准预防的要求包括:

①配置洗手和洗眼设施;

②使用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

③合理安置病人;

④制定并遵守环境操作规程,包括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场所的清理清洁和被服清洁;

⑤对锐器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处置;

⑥制定适宜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操作规程;

⑦保障生物标本的处理与运送安全;

⑧配备相应的医疗卫生设备并定期进行清洗、运输和维护。

6、职业安全卫生一般操作规程

(1)可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应禁止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摘戴隐形眼镜等。

(2)禁止食品和饮料混置于储存血液或其它潜在污染物质的冰箱、冰柜、抽屉、柜子和桌椅面等。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4)在处理血液或其它潜在污染物质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喷、溅、洒落和飞扬或产生飞沫。

(5)禁止用口吮吸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

(6)在收集、处理、操作、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的标本应放在防泄漏的容器中。

(7)在维修或者运输可能被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的设备前应当检查,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8)在被污染的设备上张贴生物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7、清理清洁

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卫生。

任何设备、环境或工作台面被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物污染后应立即清洁和消毒。

(1)工作结束后,应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消毒被污染的工作台面。

当工作台面被血液、体液或其它潜在传染物明显污染后,或在上次清洁后工作台面又被污染,应立即消毒。

(2)当工作台面的保护性覆盖物(如塑料盖布、铝箔、防渗透的吸水纸等)被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3)应定期检查、清洁消毒箱、桶、罐或类似的重复使用容器;

若容器被明显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4)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使用刷子、垃圾铲和夹子等器械处理。

(5)禁止直接把手伸入容器中存放和处理被污染的重复性使用的锐器。

8、安全注射:

安全注射要求注射不伤及被注射的人,并且实施注射的人不受任何可以避免的风险伤害,注射所产生的废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

9、在外科和所有涉及外科操作的内科、接生和牙科,包括常规医疗操作,以及产科、妇科和应急救援中,均应采取措施降低手术职业接触的风险。

10、废物管理

(1)锐器的废弃与存放。

①被污染的锐器应尽快废弃至密闭、防刺破和防泄漏的容器中;

②存放污染锐器的容器应尽可能放在靠近工作场所的醒目位置上,以方便安全使用;

使用时应竖放,定期更换,不容许存放过满;

③存放污染锐器的容器移出使用区或更换时,应先盖好容器,防止在处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内容物的溢出和外露;

移出前若有发生穿透或泄漏的可能,应将其放入第二层容器中,第二层容器的要求同上;

④不能徒手打开、清空或清洗重复性使用的容器,避免操作时引起劳动者皮肤损伤。

(2)其他医疗废物的处理应按国家有关标准或规定执行。

11、衣物清洗

(1)在处理被血源性病原体污染的衣物时应尽量少抖动。

(2)应在规定的区域将被污染的衣物装入规定的袋内或容器中,不应在工作区域对其进行分类或浸泡。

(3)装有被血源性病原体污染衣物的袋子或容器,应按规定进行生物警示标识后才能移交到洗衣房。

(4)应将被血源性病原体污染湿的衣物装入防渗漏的袋子或容器中。

(5)应为直接接触被血源性病原体污染衣物的清洗者配备防护手套或其他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

12、个人防护用品

(1)提供并正确使用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围裙、工作服、面具或者面罩、护目镜、口罩、人工呼吸专用套筒或者其它呼吸装置。

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在有效期内使用能够有效阻止血液或者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渗透或者污染劳动者的工作服、便服、内衣、皮肤、眼睛、口腔或其它粘膜。

(2)当手可能接触血液、其它潜在污染物、粘膜或破损的皮肤或进行血管穿刺,处理或接触污染物或被污染的表面时,应戴手套;

当一次性手套被污染、撕裂、刺破或失去防护功能时,应尽快更换;

严禁一次性手套重复使用。

(3)当可能发生血液或其它潜在污染物喷溅、洒落污染眼、鼻和口时,应同时佩戴口罩和护目镜或面罩。

(4)可能发生职业接触时,应穿着工作服、围裙、隔离衣、手术衣或其他适宜的防护服,穿戴何种防护服根据接触程度而定。

13、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对新员工、学生开展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

三、接触后的应急处理:

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包括: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四、职业接触后的评估、预防和随访

发生职业性意外接触事故,进行接触后评估、预防和随访,进行、和血清检测。

(一)评价源患者

1、根据现有信息评估被传染的风险,包括源患者的液体类型(例如血液,可见体液,其他潜在的传染性液体或组织和浓缩的病毒)和职业接触类型(即经皮伤害、经粘膜或破损皮肤和叮咬)。

2、对已知源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和艾滋病病毒检测。

3、对于未知源患者,要评估接触者被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或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4、不应检测被废弃的针具或注射器的病毒污染情况。

(二)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

1、乙型肝炎病毒:

接触后预防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紧密相关:

(1)未接种疫苗者,或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反应者,应尽快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6月执行;

(2)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反应者,即阳性或抗阳性,无需处理;

如抗滴度低(<

10/),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

(3)抗体反应未知者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如检测结果不充分,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的措施。

2、丙型肝炎病毒:

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

3、艾滋病病毒:

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

对所有不知是否怀孕的育龄妇女进行妊娠检测。

育龄妇女在预防性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

预防性用药应:

(1)如果存在用药指征,则应当在接触后尽快开始接触后预防。

(2)接触后72小时内应当考虑对接触者进行重新评估,尤其是获得了新的接触情况或源患者资料时。

(3)在接触者可耐受的前提下,给予4周的接触后预防性用药。

(4)如果证实源患者未感染血源性病原体,则应当立即中断接触后预防性用药。

(三)接触后的随访与咨询

建议接触者在随访期间发生的任何急症都向预防保健科请求进行医学评估。

1、乙型肝炎病毒接触:

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接触者开展跟踪检测:

(1)在最后一剂疫苗接种1个月~2个月之后进行病毒抗体追踪检测;

(2)如果3个月~4个月前注射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则抗原抗体反应不能确定为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反应。

2、丙型肝炎病毒接触

(1)接触4个月~6个月之后进行丙型肝炎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检测和追踪检测。

(2)如想早期诊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在接触4周~6周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3)通过补充检测,反复确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酶免疫()水平。

3、艾滋病病毒接触

(1)接触后应于六个月内开展艾滋病病毒追踪检测,包括在接触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测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2)如果疾病伴随反复出现的急性症状,则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接触者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随访期间的再次传染。

(4)在接触后72小时内评估接触者的接触后预防水平,并进行至少2周的药品毒性监测。

五、职业接触的报告与记录

发生职业性意外接触事故,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接触,应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及感染管理进行报告,并做好记录。

内容包括:

基本情况、接触方式、发生经过、接触后的紧急处理、接触源评估、接触者的免疫水平、接触后的预防性措施、接触后随访以及对是否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结论等。

附:

艾滋病职业接触级别与类型

(一)暴露级别

一级暴露: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类型

轻度类型:

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4计数正常者。

重度类型:

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2013-0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