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见贤思齐:
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
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
担子沉重,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停止。
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岁寒松柏:
严冬之时,才知道松柏耐寒而不凋谢。
比喻在艰苦的逆境中才能看出人的高贵品格。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6、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论(lú
n)语
不亦说(yuè
)
乎
愠(yù
n
三省(xǐng)
传(chuá
)不习乎
曾(zēng
)子
罔(wǎng)
殆(
dà
i
诲(huì
)女(
rǔ
)知之乎
是知(zhì
)也自省(xǐng
弘(hó
ng)毅(
yì
凋(diāo)
己(jǐ)所不欲,勿(wù
)施于人
死而后已(yǐ
焉(yān)
哉(
zāi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
(不亦……乎:
不也是……吗?
二、区分内容: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思想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名句默写: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8、《论语十则》中与“烈火识真金”意境相同的一句是: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三:
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A.关于学习的论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既指出要按时复习,又指出要处理思考和学习的关系,二者紧密结合。
B.关于思想品德的修养,讲述立身处世的道理。
C.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的概念。
四:
写作特色:
《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特色:
1、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
2、篇幅简短,语言精炼。
课标内古诗:
一、《观沧海
》
一、理解性默写:
《观沧海》中作者用比喻的写法表现自己伟大抱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中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写法,写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句子是:
二、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三、“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运用了什么写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
好处: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四、戏剧中的曹操总是以“白脸”示人,奸佞的形象在广大群众心目中根深蒂固。
根据你的积累,结合《观沧海》这首诗,谈一谈你心中的曹操是什么样子?
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这首诗借景抒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钱塘湖春行
一:
请阅读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后做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
这些景物依次是:
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
2.
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
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莺争春(莺争暧树)
草没马蹄
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或:
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乱花渐欲迷人眼
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无比热爱之情。
三、天净沙•秋思
二、阅读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写出《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曲中能够概括全篇主旨的词语是:
.断肠
4.这首曲的曲牌名是
,曲名是
。
天净沙;
秋思
5.曲的第一句用了三个 词,写了三种景物,即
名;
老树、老树上的枯藤、老树上的昏鸦
6、前三句写了哪九个景物,写出了秋郊黄昏的 、 。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苍凉、幽静
7.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
断肠人在天涯;
8、本曲可分两层。
在文中用“‖”标出,并写出层意: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第一层:
描绘晚秋残景,渲染悲凉气氛。
第二层:
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悲凉心情。
9、全曲感情的基调是(
A、依恋
B、悲伤
C、惆怅
D、痛苦
C
10、本曲运用了
的写法表现羁旅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寓情于景(物)
11、本曲中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为何插入写“小桥流水人家”?
萧瑟的秋景是从正面衬托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小桥流水人家”则是从反面烘托游子乡愁的浓重。
12、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秋思》、深秋晚景图
四、次北固山下
一
填空
这首诗体例上属于五言律诗。
内容上属于思乡之作。
二
名句默写
1.《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2.………………中的千古名句是:
3.………………写黎明时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4.………………中有两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句子:
5.………………可以看出旅途顺利的句子是:
6次北固山下中最能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1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
千古名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
写黎明时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
有两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句子:
5
可以看出旅途顺利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
这首五言写景诗的主旨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四
判断《次北固山下》的四个说法,哪个错。
A。
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
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
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向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凸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
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的明丽的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D,虽写思乡,单始终给人的是一种广阔豁达,深深愁绪.
五
名句赏析
这句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不仅妙在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
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生”和“入”二字的妙处,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
“生”和“入”二字的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
“生”和“入”二字的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
“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
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______。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法,抒发了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附答案:
1.贬官。
2.寓情于景离别的忧伤。
3.C。
六、夜雨寄北
一、填空
《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三、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
_________;
[话]:
__________
四、
这首诗的名句是那两句,是分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
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D
三、①何时能够
②再
回叙
四、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友人)团聚的心情。
委婉含蓄,平淡之中蕴含深情,令人回味。
七、《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名句理解性填空: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②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
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③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
④被称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
⑤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
⑥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
⑦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把握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惋惜时光易逝,感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一去不复返。
表达了对时光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眷恋。
三、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及作用:
1、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
一首。
新词:
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
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
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
落日。
西下:
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
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无可奈何:
不得已。
花落去:
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
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
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
花间小路。
徘徊:
来回走。
四、名句赏析:
1.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尽而意无穷,请略作鉴赏。
结句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
“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
“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赏析本诗中的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五、写作手法:
1.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示例:
“新”与“旧”的对比;
或“去”与“来”的对比。
“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2、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
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
八、《泊秦淮》
1、默写:
《泊秦淮》中,作者借歌女嘲讽昏庸腐败的达官贵人,抒发自己爱国之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笼”字好在哪里?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运用互文手法,“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描绘了一幅朦胧淡雅而又冷清愁寂的水边夜色图。
3、阅读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C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两用“笼”字说明夜色之迷茫。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了诗人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课标外:
一、童趣
积累运用
1.通假字:
项为之强
2.用加字法或换字法解释加粗的词。
①张目________
②项为之强________
③素帐________
④私拟作________
⑤土砾________
⑥凹者为壑________
⑦果如鹤唳________
⑧鞭数十________
3.指出“以”这个词在下列语境中的意思。
(1)以丛草为林( )
(2)徐喷以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时有物处之趣。
译文: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5.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
6.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7.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8.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9.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10.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11.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6、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7、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8、庞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9、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10、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11.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正义感的人。
二、《山市》
(1)
通假字:
一切乌有:
“乌”同“无”。
裁如星点:
“裁”同“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