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3 题型突破篇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语文专题3 题型突破篇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3 题型突破篇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是清苑人。
明朝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
改任庶吉士。
弘治年间,被任命为编修,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
参与修纂《大明会典》,完成后,晋升为左中允。
明武宗继位,凭借东宫的恩德,晋升为左谕德,充任讲官,编辑修撰《孝宗实录》。
当时的文学大臣不附会刘瑾,刘瑾嫉恨他们。
说《会典》由刘健等人完成,浪费很多,参与编修的官员被降职,傅珪被降为修撰。
不久因《实录》修成,晋升为左中允,再次晋升,任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
明朝正德六年,代替费宏任礼部尚书。
对话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刻有助于提高答题效率。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袁淑)迁太子左卫率。
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望相与戮力。
淑及斌并曰:
“自古无此,愿加善思。
”劭怒变色,左右皆动。
斌惧,乃曰:
“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
”淑叱之曰:
“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
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
“此是何事,而可言罢。
”淑出还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
(节选自《宋书·
袁淑传》)
A.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B.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C.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D.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B [“曰”是对话标志,后面应断开,排除C、D两项。
“大祸”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袁淑)调任太子左卫率。
太子刘劭将要杀君叛逆时,那日晚上袁淑值班,二更左右,刘劭召集袁淑和萧斌等人,希望他们鼎力相助。
袁淑、萧斌二人说:
“从古到今没有这样做的道理,希望你三思。
”刘劭发怒变了脸色,手下都要动手。
萧斌害怕了,就说:
“我过去在你手下供职,常常想为你效力,何况现在情况如此紧迫,就应竭力听从你的号令。
”袁淑斥责萧斌说:
“你就觉得殿下真会这样做吗?
殿下小时候曾中风,可能这是他的病又发作了。
”刘劭更加愤怒,于是问袁淑:
“这事能不能成功?
”袁淑说:
“你处在不被怀疑的位置上,还担心不能成功吗?
但是,成功之后会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也就临头了。
希望你迅速打消这个念头。
”刘劭手下的人抓住袁淑的衣领说:
“这是什么样的事,怎么能说停止!
”袁淑出来回到省台,绕着床转,到了四更才睡下。
虚 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根据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断句时应注意的“6类虚词”
虚词类型
示 例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
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
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
[温馨提示]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
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②“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③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
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④“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下不能点断。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2019·
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文言基础篇第1讲二、[文言精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 [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画线句中的两个“则”领起下文的推论句或结论句,其前均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D两项;
根据句子大意,应该是鲁君怀疑吴起,“疑”的主语是“鲁君”,“鲁”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
句 式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常见的句式类型及标志
句式类型
句式标志
判断句
“……者,……也”“为”“乃”“即”“则”。
被动句
“为……所……”“受……于……”“见……于……”。
反问句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固定句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
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
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
管晏列传》)
A.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B.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C.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D.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C [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式,“者”后应停顿,据此排除A、B两项;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于”表被动,“重于齐”后应停顿,据此排除D项,故选择C项。
晏平仲,名婴,是莱州夷维人。
(他)先后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生活节俭、努力做事而被齐国国君看重。
担任齐国丞相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只吃一份荤菜),他的妾也不穿丝质的衣裳。
他在朝堂上时,国君问到他,他就慎言回答;
没问到他,他就谨慎小心行事。
有利于国家政治清明的,他就遵从政令行事;
不利于国家政治清明的,他就权衡利弊斟酌办事。
因此,他能接连侍奉三代君主,名扬于各诸侯国。
对 称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断句。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
“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①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②。
(节选自《东坡志林·
卷八·
记游》)
【注】 ①屠酤:
屠,杀牲;
酤,卖酒;
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
②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A.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
B.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
C.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
D.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
D [“步城西”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与“屠酤纷然”都是结构相同的对称句,根据这点即可断句。
正确的标点是: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
己卯年元宵节,我在儋州,有几位老书生来拜访我,说:
“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游玩?
”我高兴地跟随他们去游玩。
走出城西门,进入寺庙,走过小巷,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杂居在一起,各种店铺商贩很多,回到住处已经三更天了。
家中人关门熟睡,已经重新响起了鼾声。
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
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
但是也笑韩退之(韩愈)钓鱼钓不到,打算到更远的地方去,却不知道(另寻佳处)垂钓,也未必能钓到大鱼呀。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内容大意先理解,熟读精思把句断。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名词动词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顶真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必须常实践。
二、无标志断句法——善抓谓语,借助语境
(一)抓谓语中心词
没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应如何进行断句,有没有捷径可走、规律可循?
其实仔细分析,还是会发现一些规律的。
请看下面的断句例子: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通过研究我们就会发现:
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
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但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句子的谓语中心词还要全面考虑,要善于识别兼语句、连动句等特殊谓语句,这样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了。
(二)借助语境
目前高考采用的题型均是有语境的断句。
考生可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
如传记,应先明晰人物、事件、言论;
议论文则明晰中心、论据、方法及逻辑关系。
特别要注意断句部分的前或后的句意、句式特点等。
只有把握了语境,才能正确断句。
(2017·
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 [此题在各个选项相异之处没有标志词,这就要从语法角度进行分析。
比如“初/选人调拟”“初选人调拟”,从“初”是时间状语的角度分析,“初”后要停顿;
再如“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从前文分析,这句话主要是说先前选定官员的弊端,这里的“吏”“选者”是相对的,即这是两句话,主语分别是“吏”和“选者”,所以“选者”前要停顿。
据此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
考取进士第一名。
神宗召他进宫对答,任命他为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当初,选拔调动人才,要先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
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因此得以改动做坏事,选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许将上奏罢免南曹的官员,设公堂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的。
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割让)代州的土地,本该今年朝见天子的使者不敢去,就命许将去。
三、客观断句题解题“2步骤”
文言文断句的客观题考查形式,在高考断句题中属于相对容易的一种题型。
该类试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标点,一般设置8处以上的停顿,难度不大。
通常断句位置只有两三处不同。
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
[典题试做]
(2019·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
“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屈原贾生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尝试解答] ________
[技法演示]
步骤
操作演示
第一步:
聚焦辨
析重点
A.贾生名谊/①洛阳人也/②年十八/③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④为河南守/⑤闻其秀才/⑥召置门下/⑦甚幸爱/⑧
B.贾生名谊/①洛阳人也/②年十八/③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④吴廷尉为河南守/⑤闻其秀才/⑥召置/⑦门下甚幸爱/⑧
C.贾生名谊/①洛阳人也/②年十八/③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④吴廷尉为河南守/⑤闻其秀才/⑥召置门下/⑦甚幸爱/⑧
D.贾生名谊/①洛阳人也/②年十八/③以能诵诗属书闻/④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⑤闻其秀才/⑥召置门下/⑦甚幸爱/⑧
通过比较各选项断句的不同之处可知,①②③⑤⑥⑧处相同,④⑦处不同。
第二步:
多方推
断定答
案
“于郡中”是介词结构,前面有谓语动词“闻”,“闻于郡中”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D项。
“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项。
“门下”是状语,应为“置(于)门下”,“甚幸爱”的主语是“吴廷尉”,而非“门下”,故“甚幸爱”前应断开,排除B项。
所以选C。
[答案] C
贾生名为贾谊,是洛阳人。
在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来置于自己门下,非常器重他。
孝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治下政治清明,为全国第一,(吴公)以前和李斯是同乡,又经常向李斯学习做事,于是征召他担任延尉。
吴廷尉就说贾谊虽年轻,却很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
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此时贾谊年纪才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
每次孝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诸生因此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
孝文帝也非常高兴,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设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初步制定了所有这些事项的礼仪法度,崇尚黄色,官印数字用五,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制。
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
各项法令的修改审定,以及诸侯全都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
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
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
“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于是,孝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而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向孝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
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
当时孝文帝刚刚接受过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接见贾谊)。
孝文帝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
贾谊也就趁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
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往贾谊身边移动。
听完之后,孝文帝说:
“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
”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
贾谊劝谏,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
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孝文帝没有听从。
过了几年,梁怀王骑马时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
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烈,字定方,以字行,冀州武邑人……会都曼先镇诸胡,劫所部及疏勒、朱俱波、喝般陀三国复叛,诏定方还为安抚大使。
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①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师进攻之,都曼计穷,遂面缚降。
俘献于乾阳殿,有司请论如法。
定方顿首请曰:
“臣向谕陛下意,许以不死,愿丐其命。
”帝曰:
“朕为卿全信。
”乃宥之。
葱岭以西遂定。
(节选自《新唐书·
苏烈传》)
【注】 ①堞:
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又名女墙。
A.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B.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C.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D.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A [第一步:
聚焦辨析重点。
四个选项第三、九处不同。
多方推断定答案。
根据第一步找出的每项的不同停顿点,重点分析不同点的正误。
不同之处有“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由句中的“率兵”和“至其所”可知,“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应该说的是关于苏烈率兵进攻都曼的内容。
“选”即挑选,“袭之”即攻打他(都曼),“精卒万骑三千”是“选”的对象。
考虑到古代汉语中“名词+数词”的特殊结构,这里的“精卒万骑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