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害虫概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7401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仓库害虫概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仓库害虫概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仓库害虫概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仓库害虫概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仓库害虫概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仓库害虫概述Word格式.docx

《仓库害虫概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仓库害虫概述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仓库害虫概述Word格式.docx

8)露尾甲科;

9)蛛甲科;

10)扁谷盗科;

11)郭公虫科;

12)窃蠹科;

13)谷盗科(大谷盗);

14)小蠹科(咖啡果小蠹);

15)薪甲、覃甲、隐食甲类。

甲虫的主要特点是:

全变态;

口器咀嚼式;

胸部由3个胸节组成,其中前胸最发达;

前翅高度骨化成坚硬的鞘翅,失去明显的翅脉而成为保护后翅的盾甲;

后翅膜质,用于飞翔,静止时折叠前翅之下。

幼虫头部骨化强;

一般有足3对。

蛹为离蛹,通常为白色,柔软。

(一)成虫分类特征概述

1.头部

头部为昆虫体躯的最前一段,有的种类的头部完全暴露在外;

但相当多种类头的后部通常缩入前胸,由背方几乎完全不可见。

有些类群,如象虫科及长角象科的种类,头向前延伸成管状的吻或喙,口器着生于喙端。

头壳的后部,在眼的后方与前胸相接的部分称为颈部,有时明显缢缩;

头壳上部自前向后,可分为额(两复眼之间)、头顶和后头。

复眼和颈之间为颞颥;

在复眼之下和前方为额。

在颈与口器之间称为外咽片,外咽片前部的缢缩部分,与下唇相邻处称为亚颏。

口器甲虫的口器属典型的咀嚼式。

依口器在头部上壳着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前口式和下口式。

口器伸向前方,头与身体的纵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多见于捕食性甲虫;

若口器长在头部下方,头的纵轴与身体垂直,则称为下口式,多见于植食性甲虫。

甲虫典型的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和下唇4部分构成。

上唇多呈横片状,有时延长或与唇基合生在一起。

眼甲虫有复眼1对,位于头部两侧,多呈圆形突出,或呈肾形,或被颊分隔成背腹两部分。

触角多位于复眼之间。

触角多数由11节组成,但有些甲虫的触角可少至2节,多至40节以上。

基部第一节称为柄节,通常短而粗,一端固定在头壳上;

第二节为梗节,较小;

第三节称为鞭节,该节常分成若干亚节。

储藏物甲虫的触角主要有以下类型:

(1)丝状触角

(2)念珠状触角(3)锯齿状触角(4)栉齿状触角(5)棍棒状触角(6)锺状触角(7)膝状触角(8)鳃叶状触角

2.胸部

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个体节组成。

甲虫的前胸背板特别大,外形多变,为甲虫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根据形状,前胸背板可能横形(宽大于长)、长形(长大于宽)、圆形、半圆形、风帽形及心脏形等。

中胸前部缢缩,形成中胸的“颈”部,部分深入到前胸内,向后则加宽。

足每一胸节腹面有1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

甲虫的足总是十分发达,从基部至端部由6部分构成,即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爪。

3对足中,前足最小,后足最发达。

足的基节位于基节窝内,其形状异较大,为甲虫的重要鉴定特征。

后足基节只是在个别情况下呈球形或竖直状,通常呈横形,有时强烈扩展。

3对足的跗节数称为跗节式,甲虫的跗节式多为5-5-5,此外还有5-5-4、4-4-4、3-4-4、3-3-3、2-3-3、2-2-3等。

最末跗节的端部着生1对爪。

翅甲虫的前翅质地坚硬,脉序退化,称为鞘翅。

鞘翅在静止状态下覆盖在中、后胸和腹部上方。

有的种类鞘翅短,使腹部1节或几节背板暴露在外。

鞘翅上的雕饰对甲虫的鉴定十分重要。

鞘翅表面由光亮平滑至凹凸不平,上面可生有脊、刺、瘤突或沟槽,最常见的是鞘翅上的纵沟或刻点行,其间由行间分开。

行间平坦或隆起成脊。

行纹和行间的编号顺序是由内向外,即由翅缝到翅的侧缘。

后翅膜质,用于飞翔。

翅多少透明,翅脉色暗。

有的种类后翅退化或完全缺如。

3.腹部

甲虫的腹部与后胸牢固相连。

腹部体节不超过10节,通常由9-10节组成。

在许多情况下,为了准确地确定种,必须研究雄虫外生殖器骨化部分的构造。

雄虫的外生殖器来源于第9腹节,基本上由3部分组成,即阳茎(中叶)、阳基侧突(侧叶)和基片。

4.甲虫的体色及体壁的衍生物

甲虫的体色可分为色素色和结构色,而许多甲虫的颜色是合并两种颜色而成的合成色。

在一种颜色的背景上,又可能点缀另一种颜色的斑点或其他图案。

斑点延长则形成所谓带,可为纵带或横带,斑点也可能呈环状。

甲虫的体壁往往还生有毛、刚毛和鳞片。

毛与刚毛不同处在于,毛一般细而柔软,向基部方向不缢缩,并通常着生于小的凹窝或小瘤突上,而刚毛则较粗而硬,色暗,大部呈竖直状态着生于相当大的刚毛孔内。

5.储藏物甲虫的两性异形

与雌虫相比较,雄虫的个体通常较小,身体较狭窄,体

重较轻,但上述特征由于经常有两性重叠现象,故不甚可靠。

许多种类两性触角有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雄虫的触角发达,较长,或触角棒长而粗,或触角节上的侧突更发达。

个别情况下,甚至雄虫触角节数多于雌虫。

(二)卵的分类特征概述

甲虫的卵呈卵圆形、圆形、椭圆形至梭形,通常色淡,呈白色、淡黄色、灰黄色、灰色,极少数呈褐色。

卵壳薄或呈皮革状,多数种类的卵无清晰的刻饰。

卵单产或呈小堆产下,通常产于隐蔽处,有些捕食性的种类将卵产于其寄主的坑道内。

(三)幼虫分类特征概述

甲虫幼虫的头部十分发达,形成坚硬的头壳,并且有咀嚼式口器。

触角1~4节,有时退化。

胸部有3个胸节,每节具胸足1对,但在象虫科和小蠹科则胸足退化。

胸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及爪组成。

腹部由8~10节组成,多为10节,一般无腹足,末节可能形成1个伪足,胸部气门多见于中胸,但蛛甲科和粉蠹科的气门位于前胸。

幼虫的体形随其生活方式而变化,尤其是与食性有关。

一些幼虫营十分活跃的捕食性生活,另一极端,一些种类整个幼虫期都在一个粮粒内发育,周围营养丰富,很少活动,因此,胸足退化,肥胖弓曲,呈蛴螬状。

(四)蛹的分类特征概述

甲虫的蛹为离蛹,附肢及足等均游离,不粘附在体表。

一些例外的情况也存在,如部分隐翅虫蛹附肢与蛹体愈合。

(五)几种重要科的害虫鉴别

1、几种拟谷盗仓虫的鉴别

赤拟谷盗

杂拟谷盗

黑拟谷盗

褐拟谷盗

体长

2.3—4.4mm

2.6--4.4mm

3.6--5.2mm

4.5--5.5mm

体宽

1---1.6mm

1mm

1.4--1.8mm

体色

赤褐色

赤褐色、发亮

深褐色

头部

头在眼的内侧无隆起的脊(从复眼背面看)

头在眼的内侧,有明显隆起的脊

头在眼的内侧,无隆起的脊

复眼

侧面观:

复眼的最窄部分相当于4-5个小眼面之宽

腹面观:

两复眼间距与复眼横径近等

小于1个小眼面的宽度

 

3倍以上

同赤拟谷盗

2.5---3.5倍

一般相当于2个小眼面之宽,极少为1个小眼面之宽

2倍

触角

锤状、锤头3节

棍棒状、锤头5节

前、中、后足腿节腹面

毛窝

仅前足有毛窝

前、中、后足腿节腹面均有

前足

2、扁谷盗科仓虫鉴别特征

锈赤扁谷盗

乌干达扁谷盗

长角扁谷盗

微扁谷盗

土耳其扁谷盗

两性念珠状,长极少超过体长的1/2,但超过

2/5

雌:

念珠状

雄:

丝状、超过体长

2/3

丝状、末节两侧近平行

丝状

两性倒梯形,雄虫更明显

横形、与土耳其相似,但前角内缘弯曲,向前突出呈尖角圆状

横形。

雌更明显

横形、两侧缘圆弧形,在后角前方稍弯曲(凹入)

方形、雌更明显

长为宽的2倍;

第1、2间室各有刻点4行

3行

1.5倍

4行

狭长形、基部狭窄、骨化微弱、淡黄色

基部内外缘近于圆形,外缘中央不向外突出,几乎完全断开

较宽短,基部宽,呈宽圆形,基部中央内缘呈截平状向外突出,突出部分色淡,呈淡黄色,骨片的两臂近平行,基部相连

基部内缘呈圆形,外缘中央突出,色泽一致

基部远较端部窄,基部窄而平直,且骨化微弱,色浅不相接

3、几种薪甲类仓虫的鉴别

全薪甲

扁薪甲

头薪甲

椭圆薪甲

两性11节

棒头2节

雄9节、雌10节

棒头均2节

中央无凹窝后角处与背区之间有深椭圆形的窝

中央有一卵形凹窝;

无;

…….

后胸腹板具一完整的中纵陷线

扁平、背面平隆、黄褐色至赤褐色、翅端近平圆形

较扁平、背面均匀隆起、赤褐色、翅端近平圆形

背面强烈隆起、赤褐色、尖圆形

4、黑菌虫与小菌虫的鉴别

黑菌虫

小菌虫

从第5节扩张呈锯齿状(6节)

从第7节扩张呈锯齿状(4节)

前胸背板

前部呈弧形

呈弧形

鞘翅刻点

刻点细密

刻点粗

中胸腹板

两基节间

“V”形脊光亮,无刻点

“V”形脊上有粘粒,无光泽

复眼最狭处

4—5个小眼面

1个小眼面

前足胫节

端部扩张明显,粗短

不明显,细长

三、鳞翅目仓虫的鉴别

(一)蛾类仓虫概况:

在仓虫中,除鞘翅目外,就以鳞翅目为多。

鳞翅目共有190多种,在储藏物上发现的仓虫目前有7科近30种,主要是:

麦蛾科(麦蛾,棉红龄虫);

织蛾科(米淡墨虫);

谷蛾科(四点谷蛾);

翅窝蛾科(热带烟草蛾);

卷蛾科(印度谷蛾);

蜡蛾科(米蛾);

螟蛾科(米黑虫)。

(二)蛾类仓虫成虫鉴别:

1、蛾的识别

鳞翅目中主要分蛾与蝶两类,一般在仓库内发现的均为蛾,但有些蝶与蛾很相似,不易区分,其差别为:

蛾:

1)夜出性,在夜内灯光下常见,库内较昏暗,有时也能发现蛾在飞动;

2)触角有多种多样

蝶:

1)日出性,夜内很少活动,仓库内也难见到;

2)触角棒状、球杆状

2、蛾类仓虫采集、处理、保存

A、用毒瓶捕捉(很快毒死,以免损坏鳞片、缘毛等);

B、装入指形管(每只蛾之间用棉花隔开);

C、贴上标签(时间、地点、场所、采集人)

3、实验室鉴定

(1)解剖:

A、整体观察

B、取翅:

培养皿中,腹部向上,左手用镊子轻轻夹住中胸,右手用解剖针从翅基切下四翅。

一般以右边的前后翅作为翅脉观察

左边的前后翅作为翅形、色泽、花斑观察

C、翅脉玻件制作:

1)刷鳞片:

把一对前后翅放在培养皿或移上载玻片,用浸虫液或95%酒精沾湿,用毛笔尖轻轻从翅基向翅端轻轻刷去两面鳞片。

2)透明:

待保存液干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入1-2滴二甲苯。

3)封片:

较长时间内的观察与保存—脱水,加胶;

临时鉴定可直接盖上盖坡片

4)鉴定

5)贴上标签

D、外生殖器解剖

取下腹部—湿润(95%酒精)几分钟---10%KOH(NaOH)--浸24小时(半透明),煮5-10分钟---清水冲洗---解剖

-----找出阳茎、抱握器、束形突

4、成虫分类特征:

1)外形:

头顶丛毛(有无颜色:

白、典、灰褐色等);

复眼前鳞片脊(有无、形状);

下唇须(长短);

下颚须(有无);

前后翅形状(梭、椭圆、长三角、竹形叶);

花斑:

(分区)。

2)翅脉:

A、分清前、后翅(后翅有翅僵)

B、分出翅中室

C、先定出肘脉(CU)2根;

再定SC(或SC+R1)

D、定出各类脉:

3)腹部:

外生殖器解剖比较难,可对照书上图寻找分类依据

4)鉴定方法

1对照彩图初步定出虫种

2)查检索表核实:

A、成虫花斑检索表

B、脉序与外生殖器检索表

5、重要虫种重要特征:

(1)麦蛾:

(麦蛾科)

1)前翅竹形叶,后翅菜刀形;

2)后翅RS与M1脉共柄

(2)棉红龄虫:

1)中端部有黑色横斑纹,翅足有3个小黑点;

2)RS与M1分离;

(3)印度谷蛾(螟)---卷蛾科----不是谷蛾科

1)前翅中基部灰黄色,其余赤褐色;

2)前翅缺RS与M2,且翅中室不完全。

(4)一点谷蛾(蜡蛾科)

1)前翅两条淡色波纹,中间一大黑斑点

2)RS与M2愈合一小段后分离

(5)米黑虫(螟蛾科)

1)前翅紫褐色翅面上有多条浅色波浪横带纹。

2)前翅A脉基部分叉端隐合(2A+3A)

(6)小斑螟

1)翅面黑色

2)A脉一根不分叉(2A)

(三)蛾类仓虫幼虫鉴别:

在我们检验检疫过程中,有一半的机会是逮到幼虫,因此进行幼虫分类很重要。

在仓库中捕到的幼虫也以鞘翅目和鳞翅目为主,因此

1、鳞翅目与鞘翅目幼虫识别:

头部:

蛾类(幼虫)唇基上延吴“”

甲虫额区广阔(无额片)

腹部:

蛾类有腹足和趾钩

甲虫绝无腹足

2、蛾类幼虫形态:

(1)头部

(2)胸部:

3节

前胸肩——前胸背面骨化

前胸有气门,中、后翅无气门

3对足:

基、转、腿、胫跗节、爪

(3)腹部:

10节

腹末节骨化为臀板

气门8对(1—8节)(共9对,一对在前胸)

3—6节及腹末有腹足

3、常用分类依据:

(1)体长:

5—30MM;

(2)体色:

淡黄、白、褐

(3)颅中沟与额沟长度之比:

(谷蛾科0:

1)

(4)上颚的端齿数与形状

(5)单眼数目

(6)趾钩形状:

4、鉴定方法

根据分类特征查〈〈蛾类幼虫检索表〉〉

几个注意点:

(1)虫体位置(头左腹右);

(2)前胸气门群毛(几根要看清)

(3)骨化环与毛片区分

四、提高仓虫检疫鉴定技术的几点想法

1、要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2、注意收集各种鉴定资料

3、系统地积累标本,提高技术

4、注意近似虫种之间的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