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6695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纆,挑东西用的绳索。

菜,通采。

薪菜,及打柴草。

反:

同“返”,返回。

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他相马的本领不比我差。

使行求马:

派遣他到外面去找千里马。

牝(pì

n):

雌性的鸟、兽。

与“牡”相对。

牡(mǔ):

雄性的鸟、兽。

骊(lí

纯黑色的马。

说:

同“悦”,高兴。

败矣:

坏了、糟了。

色物:

色,纯色:

物,杂色。

两者指马的颜色。

尚:

尚且。

弗:

不。

喟(kuì

)然:

叹气的样子。

太息,长叹。

天机:

天赋的悟性,或非常情深的道理。

遗:

遗漏

【翻译】

秦穆公对伯乐说:

“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

伯乐回答说:

“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观察出来的。

天下难得的好马,是恍恍惚惚,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

这样的马跑起来像飞一样地快,而且尘土不扬,不留足迹。

我的子侄们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

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

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挑菜的叫九方皋的人,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绝不在我以下,请您接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

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

“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

”秦穆公问道:

“是匹什么样的马呢?

”九方皋回答说:

“是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

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

“坏了!

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

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

“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

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

九方皋他所观察地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

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

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

只观察他所需要观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

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

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文言文《董行成》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

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

天欲晓,至怀州。

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

“个贼住!

即下驴来!

”遂承伏。

人问何以知之。

行成曰:

“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

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

以此知之。

”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1策:

辨认

2至:

3遂:

于是

4承伏:

承认服罪

5人问何“以”知之:

凭借

6以此知“之”:

代词,代指这个小偷

7是故:

所以

8善:

擅于

9汗:

流汗

10长行:

走很长的路

唐朝怀州河内县,有个叫董行成的人,能一眼就分辨出对方是否贼匪。

有一名贼人在河阳长店偷得路人一头驴和皮袋,在天快破晓时赶到怀州境内,正巧碰到董行成迎面而来。

董行成一见他就大声喝道:

“你这贼子给我站住!

立即从驴上下来!

”那人一听立即下驴认罪。

事后有人问董行成如何看出那人是贼,董行成说:

“这头驴因长途急行而流汗,不是走了很长的路;

而是这人见了路人也会引驴绕路,这一定是因他心虚;

所以我判定他一定是贼。

”董行成将盗贼送到县衙,不一会儿,驴的主人寻着踪迹找来了,实际情况和董行成说的一模一样。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

崇曰:

不足恨,今还卿。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

如恺许比,甚众。

恺罔然自失。

穷:

尽,用尽。

绮丽:

泛指华丽的物品。

舆服:

车辆、冠冕和服装。

尝:

曾经。

枝柯:

枝条。

扶疏:

茂盛的样子。

罕:

少有。

示:

给看。

讫:

完毕。

铁如意:

搔背痒的工具,因能解痒如人意,故名。

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

疾:

同“嫉”,嫉妒。

色:

脸色

厉:

严厉。

恨:

遗憾。

卿:

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

条干:

枝条树干。

绝世:

世上少见。

如恺许比:

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

甚众:

非常之多。

罔然:

失意的样子。

自失:

自感失落。

石崇和王恺比阔斗富,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装。

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

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

王恺把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拿铁如意敲它,马上就打碎了。

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

石崇说:

“不值得发怒,现在就赔给你。

”于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

王恺看了,自感失落。

文言文《鲁国之法》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

“赐失之矣!

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喜曰:

“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1)为臣妾:

做奴隶。

2)府:

指国库。

3)赐:

子贡的名。

4)子路:

孔子的学生。

5)于:

在。

6)举:

做。

7)移:

改变。

8)施:

给予,传授。

9)适:

适合。

10)寡:

少。

11)臣妾:

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称臣,女称妾。

12)子贡:

孔子的学生。

13)子路:

14)损:

损害。

15)复:

再。

16)之:

的。

17)易:

18)而:

表承接。

19)拜:

感谢。

20)法:

法令,法规。

21)而让其金:

拒绝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补偿金。

孔子说:

“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

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并非个人的事情。

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

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

quot;

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文言文《鲁人身善织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

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鲁人对曰:

“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1屦(jù

):

麻鞋

2缟:

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

3履:

鞋,这里用作动词,穿鞋。

4跣(xiǎn):

赤脚

5被:

同“披”,覆盖

6或:

有的人

7徙:

迁移

8长:

本领

9或;

有人

10冠:

帽子

11身:

自己

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鞋子,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但是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

“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

”鲁国人问:

“为什么呢?

”这个人回答说:

“麻鞋是为了(人们)穿它(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

白绢(做成帽子)是为了(人们)戴它,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

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可能?

”。

鲁国人就反问他说:

“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它们的用途的更广泛,我们怎么会贫穷呢?

文言文《晏子谏杀烛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

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

“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勿杀,寡人闻命矣。

1、景公:

姜姓,吕氏,名杵臼。

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

2、弋:

(yì

)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

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

此处指捕鸟

3、使(使烛邹主鸟):

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

4、烛邹:

齐景公的一个臣仆。

5、主:

掌管,主管,负责管理;

也可翻译成“养”。

6、亡:

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

7、诏:

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

这里指下令。

8、欲(召吏欲杀之):

9、罪三:

三条罪状。

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

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

10、请:

请求

11、数(shǔ):

历数;

列举

12、以(以其罪而杀之):

按照

13、而: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并列。

14、使(使吾君、使诸侯):

致使,让。

15、汝:

你。

16、是:

这。

17、以(以鸟之故):

因为。

18、故:

原因,缘故。

19、好:

爱好,喜爱。

20、以(以吾君重鸟):

认为。

21、重:

重视,以……为重。

22、轻:

轻视,以……为轻。

23、士:

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

读书人。

24、前:

前面。

25、毕:

结束。

26、谏:

规劝

27、寡人:

古代君主自称。

28、闻命:

接受教导。

命:

命令,这里指教导。

齐景公喜欢捕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

不久,鸟飞走了。

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

晏子说:

“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将他的罪状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

”齐景公说:

“好的。

”于是召见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

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

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

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罪状列完了,请杀了他。

”景公说:

“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项籍者,下相人也”出自文言文《项籍者》,其古诗原文如下: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

略知其意,又不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⒁籍矣。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当初起兵反秦时,年纪二十四岁。

他的叔父是项梁。

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大将项燕,是被秦国将领王翦(jiǎn)杀死的。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将领,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年轻时,学习文字知识没学成,放弃,去学剑,又没学成。

项梁很生他的气。

项籍说:

“学文字能够记写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学剑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对抗万人!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

项籍很高兴,略微知

篇二: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5单元译文

【第三十五单元】

指不若人

【原文】孟子曰:

“今有无名之指①,屈而不信(同“伸”),非疾痛害事也。

如有能信(使?

?

伸直)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则知恶(wù

,指讨厌、憎恨)之;

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此之谓②不知类③也。

【注释】①无名之指:

即无名指,指第四个指头。

②此之谓:

这就叫做。

③类:

类推、

【译文】孟子说:

“如今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曲而伸不直,没什么痛苦也不妨碍做事。

如果有人能使他的手指伸直,就不怕赶往像秦国楚国那样路途遥远的地方(去医治),因为(他的手指)不像别人一样。

手指不像别人,知道厌恶它;

(然而)心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厌恶。

这就叫做不懂得类推。

1.石崇宴客

【原文】石崇①每要(同“邀”)客燕②集,常令美人行酒③。

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④交⑤斩美人。

王丞相⑥与大将军⑦尝共诣崇。

丞相素(一向)不能饮,辄(往往)自勉强,至于沉醉。

每至大将军,固(坚决)不饮,以观其变。

已斩三人,颜(脸)色如故,尚不肯顾。

丞相让(责备)之,大将军曰:

“自杀伊家人⑧,何预卿事?

【注释】①石崇:

西晋元帝时贵族。

②燕:

同“宴”。

③行酒:

依次斟酒劝客。

④黄门:

此指差役。

⑤交:

轮流。

⑥王丞相:

指王导。

⑦大将军:

指王敦。

⑧自杀伊家人:

他自己杀他家的人。

【译文】石崇每次邀请客人宴集,常常让美人依次斟酒劝客。

客人不干杯,(就)叫差役轮流杀掉劝酒的美人。

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曾经一起拜访石崇。

丞相王导一向不会喝酒,往往勉强(自己喝),直到大醉。

每当轮到王敦,他坚持不喝,来观察情况的变化。

(石崇)已经连续杀了三个美人,(王敦)脸色跟原来一样,还是不肯顾念。

丞相王导责备他,大将军王敦说:

“他自己杀他家的人,跟你有什么相干?

2.宴子逐高缭

【原文】高缭仕(做官)于晏子①,晏子逐之。

左右(周围的人)谏(劝说)曰:

“高缭之②事(效力)夫子三年,曾(竟)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晏子曰:

“婴仄陋③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⑤。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⑥吾过(过错),是以逐之也。

【注释】①晏子:

宴婴,齐国国相。

②之:

句中助词,无义。

③仄(zè

)陋:

(见识)狭窄浅薄。

④四维:

此指周围的人帮助。

⑤直:

挺立起来。

⑥弼(bì

)纠正辅佐。

【译文】高缭在齐国国相晏子属下做官,晏子驱逐了他。

周围的人劝说道:

“高缭效力您三年,(您)竟没有给他爵位就赶走了他。

那在道义上可以吗?

”晏子说道:

“我是个(见识)狭窄浅薄的人,周围人的帮助我然后才能挺立起来。

”现在这个人效力我三年,却不曾纠正过我的过错,因此驱逐他。

3.胡岐兄妹

【原文】胡岐兄妹,少孤(失去父亲),母以织席为生。

及兄妹长,母病不起。

兄妹相约:

兄外出营生,妹于家侍母。

邻有刘三者,欲图(打算(做坏事))胡妹,妹斥之,遂怀恨于心。

刘传言其兄①,状其诸不孝事。

兄亟反(同“返”)乡省(xǐng)之,值(适逢)母卒,乃责其妹曰:

“吾与汝二人,无母则无以成人,尔(你)何为(为何)不孝?

”妹涕(眼泪,此处可理解“流着眼泪”)曰:

“无有是(这)事,冀(jì

,希望)兄询诸邻里。

”邻里皆曰:

“汝妹至(极)孝,举(全)乡皆知,其(大概)有人诬之。

”胡岐具(全部,一一地)言实情,众谴(责备)刘三。

①兄:

指胡岐。

【译文】胡岐兄妹(二人),从小失去父亲,母亲靠织席子维持生活。

等到兄妹长大,母亲一病不起。

兄妹经过商量决定:

兄外出谋生,妹在家里侍候母亲。

邻居有一个叫刘三的,想打胡妹的坏主意。

胡妹斥责了他,(他)就怀恨在心。

刘三传话给胡岐,叙述她妹妹各种不孝顺母亲的事情。

兄长(得了信息后)急忙回乡探望母亲,(到了家)正好遇上母亲死了,于是斥责他的妹妹说:

“我与你二人,没有母亲就无法长大成人,你为什么不孝顺(母亲)?

”妹妹流着眼泪说:

“没有这样的事,希望兄长去询问乡邻。

”乡邻都说:

“你妹最孝顺,全乡都知道,大概有人诬赖她。

”胡岐全讲出实情,大家(都)责备刘三。

4.子贡让金

【原文】鲁国之法:

鲁人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②。

子贡③赎鲁人于诸侯而让(推辞)其金。

夫圣人之举(行,做)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实行)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子路[孔子的学生]拯溺者,其人拜(奉送)之以牛。

子路受之,孔子喜曰:

【注释】①臣妾:

奴隶。

②府:

③子贡:

名赐,孔子的学生、④子路:

【译文】鲁国的法律(规定):

鲁国人有在诸侯国内做奴隶的,有人能去赎回他们,可以到国库中去领取赏金。

孔子的学生子贡,从诸侯国赎回了鲁国人却推辞接受赏金。

“子贡这件事做错了!

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做事,可凭借(他们做的事)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而(他们的)教导能在百姓间实行,不只适合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贫穷的人多,取了赏金不会损害(你的)品行,不取那赏金,那么不再会(有人)赎人了。

”孔子的学生子路救起溺水的人,那人把一头牛奉送给他,子路收下了牛。

孔子高兴地说:

“鲁国人必定会有多的人去拯救溺水的人了。

5.岑鼎

【原文】昔齐攻鲁,求其岑(cé

n)鼎①。

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齐侯不信:

“若柳季②云是,则请③受之。

”鲁欲使柳季。

柳季曰:

“君以(把)鼎为国④,信(诚实)者亦臣之国。

今欲破(使?

破)臣之国,全(保全)君之国,臣所难(为难,难办)也。

”鲁侯乃献岑鼎。

【注释】①岑(cé

n)鼎:

鲁国的名鼎。

②柳季:

鲁国最诚实、讲信用的人。

③请:

表敬词,无义。

④国:

此指极珍贵的宝物。

【译文】从前,齐国攻打鲁国,索要鲁国的名鼎--岑鼎。

鲁国国君献假的鼎来请求(跟齐国)订立盟约。

齐国国君不相信(是真品),(说):

“如果柳季说是真的,那么便可以接受。

”鲁国国君想让柳季出使。

柳季说:

“您把岑鼎看作极珍贵的宝物,诚实也是我的极珍贵的宝物。

现在您想使我的极珍贵的宝物败坏,保全您的极珍贵的宝物,(这是)我所难办到的。

”鲁国国君于是献出岑鼎。

篇三:

文言文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答案

1.①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句中的“雨”、“公”、“焉”、“之”

都能正确翻译)

②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句中的

“虽(虽然)”、“岂”、“一(专一、坚守)”、“期”。

2.做人要诚信守时等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答案

1.①、给。

②通“悦”,喜欢。

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

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②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

3.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答案

1.①离开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郑人逃暑答案

1.⑴:

移动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五)浦阳郑君仲辨答案

1.AC2.AB3.C4.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

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

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

到了不能够整治。

5.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

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意思符合即可)

(六)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1.B2.B

(七)项籍者,下相人也答案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

姓项氏

2.其:

代项梁所教的兵法奇,以?

为奇

3.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

4.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至今思

(八)晏子谏杀烛邹答案

1.略2.ABC3.景公说:

“不要杀他,我听从你的指教了”4.晏子

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

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

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项羽,不肯过江东

(九)鲁人身善织屦答案

1、

(1)有人

(2)凭

2、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你们织了

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或破釜沉舟等。

(十)今者臣来答案

1.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行走呢?

2.马良、用多、御者善南辕北辙

3.行动和目的相反

(十一)炳烛夜读答案

1.C

2.①迟、晚②怎么③再次、重新④等到、到

3.

(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大意相近即可)

4.年纪大;

事务多。

(意思正确即可)

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

方面阐述均可。

(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十二)鲁国之法答案

1.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

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

2.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3分)

(十三)张姓者,偶行溪谷答案

1.

(1)听到

(2)从上往下看(3)终于(4)曾经(5)离开2.

(1)①的②它,指蜘蛛

(2)①用②把3.(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4.甲文:

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乙文:

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5.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或:

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十四)细柳营答案

1.C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