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人口问题.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657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人口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七章:人口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七章:人口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七章:人口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七章:人口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人口问题.ppt

《第七章:人口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人口问题.ppt(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人口问题.ppt

第七章人口问题第七章人口问题第一节人口问题概述第二节人口老龄化问题第三节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第四节流动人口问题内容提要本章从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出发,对人口问题的实质和内容进行说明,同时选取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衡和流动人口三个焦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将人口问题纳入宏观的社会历史进程中,通过对人口问题特点的归纳,分析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人口问题的产生与界定,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人口问题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又将对社会及其不同领域产生迥异的影响。

人口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性问题,必须用审慎的态度加以全面研究。

第一节人口问题概述一、人口问题的理论分析二、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一、人口问题的理论分析

(一)人口及人口变动的特征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的人口及其变动过程,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人口的集群性。

第二,人口变动是人口自身再生产的结果。

第三,人口变动是对社会条件的适应。

第四,渐变性。

人口变动受到社会条件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即时的,而是有一定的滞后性。

一、人口问题的理论分析

(二)人口转变的理论分析人口转变是指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对演变过程。

人口转变论的创始人是法国人口学家兰德里(ALandry),他最先分阶段论述人口转变,认为人口理论的中心任务是阐明和领会“人口转变”,即从高出生高死亡时代到低出生低死亡时代的转变。

他把人口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的、中期的和现代的,它们分别与各经济发展时期互相适应并依次更替。

一、人口问题的理论分析(三)人口问题的实质与特征1人口问题的存在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

(1)历史性。

(2)地域性。

2人口问题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交互影响的特征人口的过快增长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一、人口问题的理论分析(四)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口问题的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须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二、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一)人口数量问题人口数量众多使得我国的资源在转换为人均数据的时候,大大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毋庸置疑,足够数量的人口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但是过量的人口也会抵消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因此,必须将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二、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二)人口素质问题人口素质,又称人口质量,是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即通常所称的德、智、体。

二、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三)人口结构问题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比如年龄、性别等,可以对人口进行相应的类型划分,不同的划分方式侧重于不同内容的人口问题。

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老龄化趋势的加重。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明显偏离正常值,呈现出严重的失衡状态并有持续恶化的趋势。

第二节人口老龄化问题一、人口老龄化概述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一、人口老龄化概述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对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未来趋势,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都做出了预测。

国家人口和计生委的预测(2003)表明,205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4.5亿,老龄化程度将达到31.27%32.73%。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在表述形式上没有什么不同,其重要原因在于生育率的下降。

但是,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所处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人口环境截然不同,政府制定的人口方针政策不同,从而使人口老龄化在形成的时间、过程及社会经济后果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人口老龄化概述

(二)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争论如何看待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综合起来不外乎两种观点:

一是中国超前起飞的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或称“人口红利期”,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二是老龄化的过快推进,尤其是未富先老的情况,会导致劳动力短缺,抚养指数升高等难题,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一)老龄化速度快:

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的平均速度,也快于我国总人口的增长速度。

中国只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百余年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二)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亿以上,约占我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世界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三)未富先老现象突出(四)区域发展不平衡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

(一)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老龄人口作为被抚养人口,其数量的增加和比重的提高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

(二)对传统家庭模式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波动以及社会保障缺陷等社会性的影响,也会给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带来变化,传统的家庭模式在老龄化的冲击下,必然会产生变动。

(三)对现有产业结构的影响针对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服务的老年产业,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节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一、人口性别比概述二、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三、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影响一、人口性别比概述

(一)什么是人口性别比人口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二)我国的人口性别比问题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看,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从1982年的107.6上升到1990年的111.3,2000年达到116.9,2005年超过120,大大超出了正常范围的上限值。

二、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

(一)男性偏好的生育文化进入农耕社会以后,出现了明确的以性别为划分依据的社会分工,男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妇女从事纺织等劳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在社会生产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他们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也逐渐居于支配地位。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农耕社会强化和稳固了男性的这种优势地位,形成了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具有浓厚男性偏好色彩的生育文化。

二、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

(二)现实中的两性不平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男女平等成为一项基本国策,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被赋予了平等的地位。

但是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妇女并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两性地位仍存在实质性的不平等,这种现实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生育意愿。

在劳动就业方面,女性往往会遭遇到种种歧视。

二、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三)性别选择技术的普及20世纪80年代前期,男性偏好的生育意愿虽然十分强烈,但是缺乏性别选择技术支持,出生人口性别比仍能维持正常,技术的提高,尤其是B超的普及,加剧了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象。

二、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四)管理存在疏漏,缺乏综合治理首先,对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认识不到位,对诸如人口性别比等结构性因素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种思想造成了对人口性别比管理上的疏漏。

其次,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因素众多,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管理也决不是单靠计生部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多方面各部门的综合协调管理。

目前,类似的多部门合作的服务和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三、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影响

(一)婚姻挤压日益严重在一夫一妻制社会中,由于婚龄男女人数相差较大、比例失调而导致一部分男性或女性择偶时发生困难,这一现象被称作婚姻挤压。

在我国,若不有效控制持续升高的人口性别比,男性过剩的婚姻挤压现象将会出现。

三、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影响

(二)诱发犯罪人口性别比失衡状况导致一部分男性暂时或是永久性失去组成家庭的机会,特别是在农村贫困落后地区。

作为一个正常人,他们的婚姻权、生育权等基本人权得不到实现,自身的经济、社会地位等各种资源处于劣势,感情和生理上的需求无法从正规渠道得到满足,就有可能采取违法手段,从而滋生各种违法犯罪现象,如地下色情业的增多,拐卖妇女现象的屡禁不止及性骚扰、性暴力及性犯罪等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大量出现。

三、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影响(三)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家庭是构成社会的主要细胞,家庭的稳定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前提基础。

男女比例失衡对一夫一妻制度下的家庭是一个冲击,尤其是在目前泛商品观念的作用下,婚外恋、第三者插足、非婚生育、婚外生育等影响婚姻的外在因素增多,现代社会的婚姻关系趋于无序,这种状况动摇了社会稳定的基础。

第四节流动人口问题一、我国的流动人口概述二、当代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三、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影响一、我国的流动人口概述一般来说,流动人口是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以工作或生活为目的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

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流动人口经历了一个迅速增长的过程,截至1987年,全国的流动人口猛增至1810万人。

到2000年,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亿,2005年时全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14735万人。

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内,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仅仅657万人增加到近15亿人,增长了214倍。

二、当代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二)流动过程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随着当前流动人口构成的复杂化,利益诉求随之也在发生变化,突出表现为在流动过程中呈现的两极分化态势。

一部分就业和收入比较稳固的群体,移民化倾向明显,而一部分收入水平较低且不稳定的群体,则呈现出加速流动的趋势。

二、当代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三)流向的多元化趋势日益突出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民工,制造业和建筑业是农民工的主要就业领域,这种流动人口格局,决定了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受产业布局影响很大。

二、当代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四)流动人口出现家庭化移民模式在流动人口大规模出现的初期,多是一个家庭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贴补家用;而在当前,这种单枪匹马式的流动方式逐渐为家庭式的整体流动所取代。

(五)流动人口的素质逐渐提高我国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构成不断升级,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

三、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影响

(一)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问题相对于某社区的固定居民,流动人口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流动人口大多背井离乡,从相对落后的地区向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聚集,在这一过程中,其必然会受到不同于熟悉的、世代相传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游离感不可避免。

(三)流动儿童的成长教育问题随着国家、流入地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的逐步重视,流动儿童在流入地的受教育状况得到了不断改善,但其受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

本章要点1社会学对人口问题的研究,集中于人口对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影响方面,需要将人口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等状况与社会、经济、生态与资源环境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探讨。

2人口变动是对社会条件的适应,并且呈现出渐变性的特征。

对人口及其变动过程的分析,不仅要着眼于当下,更需将其置于社会历史中加以考虑;不仅要对当前人口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作出分析,同样不能忽视其变化趋势对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作用。

复习思考题1中国人口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何种趋势?

如何引导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中国在当今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有哪些?

3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

4试分析中国的生育文化与人口性别比的关系。

5试对影响流动人口融入流入地的因素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