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
《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有子系统各行其责,由前端通过有线网络进入保安中心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小区封闭式安防系统。
工程设计应与技防主管部门共同确定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较好方案。
前端应包括:
红外探头、煤气泄漏探头、门窗磁开关、紧急按钮、门口机、读卡器、解码器、摄像机等。
控制室应包括:
报警控制箱、画面处理器、监视器、录像机、电脑(电子地图)、楼宇管理机、联动报警等设备。
1.3通信自动化系统(CA系统)
(1)电话及计算机数据通讯网络系统:
通过内部局域网的建设及与宽带网(ADSL)、有线电视网等公网的连接,充分利用公共信息资源,向各部门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通信服务(话音通信、视频广播、宽带信息)。
(2)闭路及有线电视网络系统(CATV):
根据需要(有线电视频道、卫星、自播频道)并取得政府有关部门(有线电视台、音像管理处)批准设立。
有线电视网接口、卫星接收天线、分配器、接收机、制转器、调制器、混合器、自播设备等。
干线传输网络:
干线(电缆或光缆)、支线、放大器、分配器等。
用户传输网络:
分支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和用户端接口等。
(3)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本系统正常情况下为背景音乐广播,一旦有火警时应能及时强制性切换为紧急救灭广播。
本系统亦应采用冗余式线路传输,当线路某处或站点故障,其相邻站应能自动闭合构成新的环路,以保证数据传输。
1.4综合布线系统(SCS)
现代化智能疾病预防中心,需要有一套先进的综合布线系统,以支持楼宇的自动化系统,它不但要提供电话服务,还能提供通信网络、安全报警、监控管理等服务。
SCS应采用标准材料,例光纤(FIBER)和非屏蔽双绞线(UTP)作为传输介质。
采用配线架,信息插座、插头、保险元件和多种适配器。
光纤可以传送高速数据,高清晰度图片,也可以满足综合业务数据通信网(ADSL)的需要,并符合光纤布分式数据接口(FDDI)传输媒体标准,而且也为异步传输方式(AMT)提供支持。
综合布线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都是一个互相独立的单元,改变任何一个系统都不会影响其他子系统。
室内垂直主干线在规模小和节约投资考虑也可采用4对、25对、50对、75对或100对大对数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水平布线通常是四对八芯的非屏蔽双绞线,具有易敷设、灵活的特点。
三类线适合传输语言和10Mbps以上数字信号。
五类线可将数字信号提高到100Mbps。
标准RJ45接插件使用户用起来简单方便,接线盒可设于地面或墙上。
2、质量控制方法
2.1事前质量控制方法
(1)审查承包商施工资质:
承包商必须提供其相应施工资质证明文件,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应有效上岗证书。
有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要求、施工质量标准、测试及调试方案及大型设备运输吊装方案等。
(2)熟悉掌握文件:
施工图纸必须齐全,熟悉、掌握相应的规范、标书、合同、施工概预算及上级有关文件(如当地质监站、电信、消防、技防办等部门的要求)。
(3)施工图纸会审:
施工图必须经过会审才能施工,会审中应解决错、碰、漏等的不合理部分,并做好记要。
(4)各专业间初步协调:
通过总包组织各专业对管道密集处,如管道井、楼宇公用部位等进行管道预排,并画出纵向、标高等座标图以便施工中严格控制。
(5)施工用设备、仪器、器材机具辅助材料,机械应满足连续施工或阶段性施工要求。
仪器、仪表标志应齐全,其检定证书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6)应备有施工中联络的通信工具。
(7)施工前对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处理,例如使用道路及占用道路情况,允许同杆架设的杆路及自立杆路状况,敷设管道电缆或在埋电缆,路由状况,并设立路由标志,对障碍应及时清除。
(8)系统的设备、部件、材料的选择应严格按设计要求,选择具有资质的国有企业供应符合国标或行业标准的设备、部件、材料的厂商供货。
(9)施工单位在接到监理发现问题的通知后及时整改,整改后仍应按报验程序办理验收手续,对于多次提出而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直至发出停工单。
(10)对线缆、设备进行电器测试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清除工地,不得用于工程。
1.2施工中质量控制方法
(1)施工单位按周、月、季、年、施工计划施工。
(2)施工前应对所使用的材料、部件、设备应进行分析核验。
——按施工材料清单进行清点、分类并查核质保书、合格证、须复试的必须有核验单。
——设备、备件、材料、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产品外观应完整,无损伤变形,并进行通电试验,检查其功能。
——未经监理签认同意使用的设备、材料、部件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设备、部件应及时清除出场。
(3)隐蔽工程报验:
对于预埋管线、预留洞、套管设置、吊顶内管线等,待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自检合格后,再按无空白地填报报验单,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无遗漏和达到要求签认。
每层办理一次,并作为竣工资料保存。
1.3建筑弱电工程施工验收通则
(1)电气线路敷设
——电缆(线)敷设前,应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5MΩ;
当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
——线路应按最短途经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
——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
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或屏蔽措施。
——线路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妨碍设备检修、运输和人行的位置。
——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处在有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场所时,应加防火措施。
——线路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的上方和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的下方。
——线路与绝热的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0mm,与其他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mm。
——架空敷设的线路从户外进入室内时,应有防水措施。
——线路的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应留有适当的余度。
压接;
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
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
用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
——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及编号,并按第1条的规定,测量绝缘电阻(测量线路绝缘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设备及元件断开)。
——在线路的终端处和地下入井处,应加标志牌,其上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2)支架安装
——制作支架时应将材料矫正、平直。
切口处不应有卷边和毛刺。
制作好的支架应牢固、平正,尺寸准确。
——安装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金属结构上和混凝土构筑物的预埋件上,应采用焊接固定。
●在混凝土上,宜采用U型螺栓固定。
●在不允许焊接支架的工艺管道上,应采用U型螺栓或卡子固定。
●在允许焊接支架的金属设备、管道上,可采用焊接固定。
●支架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间距应均匀。
●支架安装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构架时,其安装坡度应与电缆沟或建筑物沟架的坡度相同;
安装在有弧度的设备或构架上,其安装弧度应与设备或构架的弧地相同。
——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液滴及排污沟道的位置;
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
——水平安装的线槽及保护管用的金属支架间距宜为2m,在拐弯处终端处及其他需要的位子可适当减小间距;
垂直安装时可适当增大间距。
——电缆支架间距宜为:
当电缆水平敷设时为0.8m,垂直敷设时为1.0m。
(3)线槽敷设
——制作好的线槽应平整,内部光洁、无毛刺,加工尺寸准确。
——线槽采用焊接连接时应牢固,不应有显著变化。
——线槽采用螺栓连接或固定时,宜用平滑的半圆头螺栓,螺母应在线槽的外侧,固定应牢固。
——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其上部与顶棚(或楼板)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间。
垂直排列的线槽拐弯时,其弯曲弧度应一致。
——槽与槽之间、槽与仪表盘(箱)之间、槽与盖之间的连接处,应对合严密。
——线槽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宜在工艺管道的侧面或上方。
——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倍。
——当直接有线槽内引出电缆时,应用机械加工方法开孔,并采用合适的护圈保护电缆。
——线槽应有排水孔。
——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m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4)电线管敷设
——电线宜穿保护管敷设。
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弯制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保护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
;
●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
●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当保护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或弯曲角度的总和超过270°
时,应在其中间加装接线盒。
——保护管的两端管口应带线箍或打成喇叭形。
——埋没的保护管应选最短途径敷设,埋入墙或混凝土内时,离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保护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
用管卡固定时,管卡间距应均匀。
——保护管有可能受到雨水或潮湿气体浸入时,应在其可能积水大位置安装排水设施。
——穿墙保护管段两端延伸出墙面的长度,不应大于30mm。
——穿过楼板(或平台)继续向前明敷设电缆的保护管段,宜高出楼板(或平台)1m。
——埋设的保护管引出地面时,管口宜高出地200mm;
当从地下引入落地式仪表盘(箱)时,宜高出盘(箱)内地50mm。
——在户外和潮湿场所敷设的保护管,引入分线箱或仪表盘(箱)时,宜从底部进入。
——接线盒和分线箱均应密封,分线箱应标明编号。
(5)电缆敷设
——敷设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7℃。
——敷设电缆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
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体之间的摩擦;
固定时,松紧应适度。
——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他外径的6倍。
——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
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在同一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
对于交流电源线路和连锁线路,应用隔板与无屏蔽的信号线路隔开敷设。
——电缆沿支架或在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固定牢固:
●当电缆倾斜坡度超过45°
或垂直排列时,在每一个支架上。
●当电缆倾斜坡度不超过程45°
且水平排列时,在每1~2个支架上。
●在线路拐弯处和补偿余度两侧以及保护管两端的第一、二两个支架上。
●在引入仪表盘(箱)前边300~400mm处。
●在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150~300mm处。
——数条线槽垂直分成安装时,电缆应按下列规定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仪表信号线路;
●安全连锁线路;
●交流和直流供电线路。
——明敷设的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1.5m;
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线槽内敷设时,宜大0.8m。
(6)光缆敷设
——首先对光缆型号、光缆有无断点、衰耗值进行核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接头应避开河道、交通要道及其他障碍物,架设的电缆接头应设在距杆子的1m以内,接头预埋长度不小于8m。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经的20倍,牵引力不应大于150Kg,速度10/min,一次牵引长度不宜超过1Km。
——桥上敷设电缆时,应注意S型的设置及0.5m的预留量。
光缆所设伸缩余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敷设完的光缆应进行有无损伤检查、抽检,确认无损伤后方可进行接线,接线人员应持证上岗,用专用工具及仪表进行施工和监测,接线完毕应做好接线保护和装好接头护套。
——对敷设好后的光缆,应进行通道总损耗测试,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线通道全称波导衰减性曲线。
——接点与终端应设永久性标志。
(7)其他要求
——电线穿管前应清扫保护管,穿管时不应损伤导线。
——信号线路、供电线路、连锁线路以及有特殊要求的仪表信号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的保护管。
——仪表盘(箱)内端子板两端的线路,均应按施工图纸编号。
——每一个接线端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
——导线与接线端子板、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适当余度。
3、电源设备的安装监控要点
3.1弱电工程的供电系统
弱电工程的供电设备应在安装前检查设备的外观和技术性能并符合下列规定:
(1)继电器、接触器和开关应动作灵活,接触紧密,无锈蚀、损坏。
(2)紧固件、接线端子应完好无损,且无污物和锈蚀。
(3)设备的附件齐全,性能符合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3.2电源设备的安装
(1)设备的安装应牢固、整齐、美观,端子编号、用途标牌及其他标志,应完整无缺,书写正确清楚。
(2)设备预埋件应埋置准确,应采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矫正,固定设备时,应使设备受力均匀。
(3)仪表箱内安装的供电设备其裸露带电体相互间或其他裸露导电体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4mm。
当无法满足时,相互间必须可靠绝缘。
(4)供电箱安装在混凝土墙、柱或基础上时,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箱体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1.3~1.5m;
成排安装的供电箱,应排列整齐。
(5)UPS设备安装完毕,应检查其自动切换装置的可靠性,切换时间及切换电压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6)稳压器在使用前检查其稳压特性,电压波动值应符合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3.3弱电系统的接地
(1)当配管采用镀锌电管时,除设计明确规定处,管子与管子、管子与金属盒子连接后不必跨接,但应遵守下述规定:
(2)管子间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1/2,螺纹表面应光滑、无锈蚀、无缺损,在螺纹上应涂以电力复合脂或导电性防锈脂。
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
(3)管子间采用带有紧定螺钉的套管连接时,螺钉应拧紧;
在振动的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
(4)管子与盒子的连接不应采用塑料纳子,应采用导电的金属纳子。
(5)弱点管子内有PE线时,每只接线盒都应和PE线相连。
(6)当配管采用镀锌电管,设计又规定管子间需要跨接时,应遵守下述规定:
(7)明敷配管不应采用熔焊跨接,应采用设计指定的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8)埋地或埋设于混凝土中的电管。
不应用线卡跨接,可采取熔焊跨接。
(9)若管内所穿的弱电导线绝缘层很薄,且易损伤时,电管不可采用熔焊跨接,以免管内的镀锌层剥落,造成导线绝缘层损伤.
(10)配管采用黑铁管时,若设计不要求跨接,则不必跨接。
若要求跨接时,黑铁管之间及黑铁管与接线盒之间可采用圆钢跨接,单面焊接,跨接长度不宜小于跨接圆钢直径6倍;
黑铁管与镀锌桥架之间跨接时,应在黑铁管端部焊一只铜螺栓,用不小于4mm的铜导线与镀锌桥架相连。
(11)当强弱电都采用PVC管时,为避免干扰,弱电配管应尽量避免与强电配管平行敷设,若必须平行敷设,相隔距离宜大0.5m.
(12)当强弱电用线槽敷设时,强弱电线槽宜分开;
当需要敷设在同一线槽内时,强弱电之间应用金属隔板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