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5136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小说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小说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小说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小说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小说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小说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小说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小说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小说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3)渲染或烘托某种氛围(4)奠定某种感情基调(5)衬托或突出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人物命运。

(6)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展开设置悬念或作铺垫(7)暗示结局,揭示深化主旨

社会环境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提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的身份,表明人物性格。

(3)交代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作品主题。

例题一、08年高考《魔盒》

作用:

①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②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例题二:

《我是瞎子》

(1)空气里满含着春意,金色的阳光洒在柏油路面上,暖暖的。

①渲染和暖的气氛,②以暖春之景烘托帕森斯的怜悯之情、恻隐之心。

(2)春风从他们身上拂过,温润,刺骨。

烘托人物心情。

“温润”烘托出马克沃德特沉浸在自己让人充满同情的回忆里;

“刺骨”烘托出听者帕森斯内心对谎言的厌恶、对说谎者的寒心。

例题三:

2010安徽卷(罗永才)

①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的心理感受,②暗示人物心理转变,③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④暗示了生命有厚味,生活有春意;

人要达观的看待世事,要乐观的看待生活的主题。

文中景物对情节的作用是该景为下面罗永才心理变化提供动力,生机勃勃的景物唤醒了罗永才的生命意识,对情节发展起推动作用,对人物的作用是一方面烘托了罗永才此时的颇不宁静的心理,另一方面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他有所启发,对罗永才后来的心理转化起关键作用。

对主题方面的作用主要暗示了生命有厚味,生活有春意;

人要达观的看待世事,要乐观的看待生活。

例题四:

2011浙江卷《第九车厢》

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5分)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中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画线部分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四、突出主题。

五、烘托人物形象。

在本文里,主要是二点。

但不能笼统回答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这样没能结合文章具体作答而无法得到高分。

例题五:

《爷爷的宝藏》

11.小说开篇描写闹钟的声音,有什么作用?

(3分)

①渲染忧伤、空洞的氛围。

②烘托布丽姬特失去爷爷后的悲痛心情。

③引出小说的主要情节。

(每点1分)

例题六:

《在异乡》

11.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②营造了深秋寒冷萧瑟、满目沧桑的阴郁氛围;

③为整个故事的展开奠定了沉重的悲情基调。

(答出一点给1分。

例题七:

2011江西卷《晚秋》

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在结构上:

①点题,同时与结尾“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呼应。

使文章结构严谨(1分);

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温暖睛和的晚秋为什么好像在戏弄他?

嘲笑他?

为下面的情节埋下伏笔(1分)。

在内容上:

①这里“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温暖晴和”的自然环境与下面发生的惨不忍睹的人间车祸以及人心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突出了文章主题:

即便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人也应该坚守道德底线(2分)。

②渲染气氛,反村瓦沙卡处境的凄凉。

(结构内容各答到一点即可得4分)

专题二:

情节

一、情节概括

1、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

2、按照小说线索概括。

(如《爷爷的宝藏》发现宝藏、寻找宝藏、找到宝藏)

3、按照何人何时何地因何做何事的形式概括(重点是分点概括人物事件)

例题一:

2010广东卷《面包》

1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

②丈夫撒谎掩饰。

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按照人物事件分点概括)

例题二:

2011安徽《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下午》

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答案示例一:

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庞贝,台球房醉酒。

(事件发展脉络)

答案示例二:

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庞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

(主人公心里变化脉络)(按照线索概括)

二、补充情节

主要关注上下文内容上的联系,特别是一些关键语句。

2009年浙江卷《魔盒》

14.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

(不超过15字)(3分)

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原文)

解析:

题干要求所写的话能揭示主旨,考生应从文中勾画那些能表达主旨(体现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情感倾向)的句子。

据文章2、3、8、17、18段,“我“因”初次远离家乡”而“最沮丧;

老太太却把一个空盒子当作是她“最宝贵的财产”,“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

因为“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

”据此,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旨。

应从全文整体理解入手,尽可能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2011年浙江卷《第九车厢》

12.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

(不超过50字)(3分)

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

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读者来信的内容一定与他的坐火车内容有关,并且能够让主人公前往。

该句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后文故事的总起。

2、结合上下文情节,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

(2分)

是你把我拉回去并从我身上爬过去的,是你比我强壮得多!

(根据下文的话和人物形象得知)

例题四:

《杰克的领悟》

13.根据情节,补写末段空格处的内容。

(不超过40字)(3分)

“□□□□□□□□□□□□□□□□□□□□□”杰克对秘书说道,“□□□□□□□□□□□□□□□□□□□”

答案示例:

上句:

我需要与我的妻子和儿子共享一些时间。

下句:

另外,珍妮丝,谢谢你的时间。

(表达出“准备与家人共处”之意,给2分;

表达出“感谢珍妮丝付出时间”之意,给1分。

三、情节的作用

(一)小说开头部分情节的作用

1、塑造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精神,刻画了……的心理。

2、点明题旨、突出主题或揭示主题。

3、开篇点题、照应标题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4、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引出下文……)

5、与下文……形成对比突出(反衬、强调)……

6、渲染……的气氛

7、首尾呼应,揭示(暗示)主题

8、作为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010年浙江卷《静流》

12、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

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②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例题三:

2012江西卷《报复》

16.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①塑造了彭恩尖刻辛辣的剧评作者的形象。

②开门见山,营造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推动情节发展。

③此时的盛气凌人与在枪口下懦弱胆小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④首尾呼应,以剧评开始,一剧评结束。

2012全国卷《马裤先生》

(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

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

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小说结尾部分情节的作用

要从情节、手法、人物、主题等方面考虑:

1、出人意料的结尾①情节上,造成波澜,震撼人心;

②手法上,与前文伏笔照应,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

③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人物性格或深化主题。

2、戛然而止,留白空白的结尾①情节上,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主题上……③人物上……

3、喜剧结局;

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符合人们阅读心理,给人欣慰愉悦之感寄托美好的向往

4、悲剧结局:

令人感动回味思考;

深化主题;

突出人物性格

5、其他(重要):

①情节上一波三折,增加文章的波澜,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②补充叙事,是稳重结构或逻辑缜密合理;

③照应开头(标题)揭示主题;

④使环境更具典型性,使事件更具普遍性,深化主旨;

⑤突出人物形象。

2010全国卷《保护人》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

答案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

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

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2011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下午》

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8分)

角度一人物形象方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情节方面——使情节更为曲折。

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

“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主体方面——使主题更加丰富。

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

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环境方面——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

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

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三)小说多次出现的情节的作用

1、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或性格

2、渲染环境气氛

3、强烈抒发……感情

4、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注意或吸引读者。

例题一:

2012辽宁卷《最后的黄豆》

(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概括。

题目中“嚼黄豆”是小说主要人物的一个习惯动作,而且问的是“在全文”有何作用,因些回答本题除考虑到结构上起到线索的作用外,主要应围绕小说三要素与主题的关系来分析。

①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

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和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③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杰克的领悟》

11.小说多次提及“谜团”有何作用?

①造成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谜团”的埋藏与解开构成全篇的线索。

答出“悬念”,给1分;

答出“激发阅读兴趣”,给1分;

答出“构成线索”,给1分。

2008浙江卷《乌米》

⑵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

(3分)  

①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

②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

③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专题三:

标题

一、标题的内涵探讨

1、考虑标题本身的内容即标题交代了什么

2、考虑标题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考虑作者的创作意图,文章的主旨(重点是分点概括)

(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

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最后的黄豆”既是“爷爷”留给我的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也是“爷爷”留下的人生教训。

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像小说中的父亲,即使有再多的财富,到头来也只能挥霍一空。

题目中“最后”可谓“题眼”,引人深思。

寓意:

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

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

启示一:

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

启示二:

就亲情而言,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要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启示三:

就传承而言,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

14.请简要分析小说题目“在异乡”的内涵?

①战火纷飞的意大利,对于故事的叙述者“我”——一个美国人来说,是异乡他国。

②战争让人们永远地和过去的生活、和正常的生活隔绝了,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在精神的异乡。

“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标志着小说的标题具有双重或多重含义。

所以,解答题目时需要“两注意”思维:

第一,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语义双关。

第二,在理解题目的表面含义之外,要注意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或文章主旨意义。

二、标题的作用

始终围绕小说的要素理清思路全面组织答案

1.主题——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2.人物——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

3.情节——①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②暗示了情节的发展;

③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前后呼应)。

4.环境——点明时间、地点、环境,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情感——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感。

6.线索——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7.悬念——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

8.手法——①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②具有比喻象征意义。

5、小说以“我是瞎子”为题,你认为有何好处?

(1)标题集中体现人物特点:

马克沃德特始终强调自己是瞎子,并想以谎言来博得别人的同情;

而帕森斯先生也是瞎子,但他努力奋斗终获成功,使自己的生命有了尊严!

(2)标题暗含小说的主题:

鞭挞人性丑恶虚伪者,赞扬身处逆境却自尊自强的人性光辉、道德美善者。

2009浙江卷《魔盒》

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看法一:

以“魔盒”为题更合适。

理由:

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

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

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

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

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2010安徽卷《罗永才》

1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1)碑——理由:

①“碑”是贯穿情节始终的线索;

②“碑”“洗碑”暗示了罗永才的心理及其转化(“悲”到“洗悲”)过程。

(2)王石匠——理由:

①小说主要人物之一;

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3)转变——理由:

①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②以罗永才转变来表现小说的主旨。

13.小说以“爷爷的宝藏”为题,有哪些作用?

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小说围绕发现藏宝图、寻找宝藏、找到宝藏展开故事情节。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

  ③暗示主题。

通过“爷爷的宝藏”展示了爷爷少年时代的天真和老年时对孩子的关爱,也表现了布丽姬特的童真情怀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这一题是重点,主要学习如何就答题套路展开论述)

观点一:

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

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

③揭示出一个道理:

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观点二: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

②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

③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

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①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

②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③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专题四:

形象

一、人物形象特点概括

1、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

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

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2、注意题干用语,区别“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的不同。

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的内容。

而“形象特点”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可以把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考虑进去。

3、答题套路

①概括→分析:

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

×

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句式完成,接着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论证分析。

②分析→概括:

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

4、学会用术语答题

人物形象的概括,都有较固定的术语。

如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概括:

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

(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即可)

①②③④④⑤⑥⑦

2010安徽《罗永才》

1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

解析:

人物形象,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概括:

1、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2、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

3、小说人物的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

4、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根据文中作者的介绍,王石匠是一个普通的靠洗碑为生的农村手艺人。

①文中罗永才认为他“手艺很好”,下文两次石匠的劳动场景描写确实显示了他技艺高超;

②通过罗永才与王石匠的对话及神态描写,可以看出王石匠为人真诚质朴;

③通过王石匠指点罗永才上山调整心绪,可以看出王石匠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④通过“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的神态及行为描写,可以看出王石匠是一个心理淡定的人,待人对事有一颗平常心。

⑤从承揽洗碑之事,有可以看出他做事讲究诚信和敬业。

(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

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这从他对待“我”和“茶房”的态度可以看出;

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如“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缺乏公德,如文中多次写到他挖鼻孔和吐痰打靴底上的土。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8分)

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

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

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观点二:

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

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

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

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12.“爷爷”这一形象虽未正面出场,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结合文本分析“爷爷”的形象。

①关爱孩子,性格乐观。

孩子们和爷爷在一起时很快乐;

爷爷死后,他们很怀念,很悲伤。

②充满童趣,童心未泯。

爷爷小时候埋藏了几个铁做的士兵,还“郑重其事”地画了“藏宝图”;

长大以后依然念念不忘,经常告诉他的孩子们农场埋有一份“宝藏”。

③喜欢读书。

布丽姬特就是在爷爷留下的大量藏书中发现“藏宝图”的。

1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少校的形象。

少校是一个理性(对生活的理解、对医疗效果的期待)又诙谐(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关心他人(对我、对爱人),在遭受了身体、精神和爱情创伤之后仍能坚强生存下去、热爱生命(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

妻子死后,“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妻子死了三天后,他照常来就诊,只是军服的袖子上多了一块黑纱)的硬汉子形象。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刻画和间接刻画,直接刻画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衣着)、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直接描写以表现人物特征;

间接刻画更多的是通过环境描写与他人的言行来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命运。

当然,人物的性格、命运及其变化主要通过小说的情节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