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4600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信息反馈流程图)

 

具体各监测报告按以下要求进行报送。

序号

文件名称

编号

提供时间

份数

1

监测快报

JKJC-KB-XXX

变化值接近预警值或变化速率突然增大等异常情况发现后1个小时内

电子

文件

2

监测周报

JKJC-ZB-XXX

每周一上午11:

00前

各4份

3

监测月报

JKJC-YB-XXX

每月25日上午10点前

4

监测实施方案

DS-JKJC-001

合同签订后7天内

5

监测总报告

DS-JKJC-002

监测工作全部完成后7天

3.2.4、检查验收

(1)、实行二检一审制度

1)、一级检查包括监测过程中作业组内的自检、互检技术负责人组织的队级质量检查。

对于本工程,作业组必须有至少另外一个技术人员的独立数据处理文件并进行比对方可提交二级检查和审定,独立数据处理人员需承担该工程技术负责人技术责任的50%,且在审核意见处理表上需两人共同签名确认。

2)、二级检查是指监测质量审核组审核人员对监测成果的公司级最终检查。

3)、一级审核是指项目技术负责人对监测策划能够过最终审核(验收)。

(2)、一级检查

1)、小组自检、互检内容包括:

起算数据资料的正确性;

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正确性,计算数据方法、成果及摘录的正确性,对于异常数据应100%外业检查并取值核对;

技术报告文字表达中的错别字,技术报告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正确性;

2)、队技术负责人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人员对监测与检测产品的全面检查内容包括:

起始数据资料的正确性;

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经过检验符合计量规定;

作业方法、使用的记录程序、数据采集方法的正确性;

使用的计算程序、平差计算方法及公式、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各项精度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规程的要求,监测(检测)结果是否合理可信;

(3)、二级检查

1)、二级检查是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按有关规范、标准及顾客的要求对监测与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2)、检查内容包括:

作业方法、使用的记录程序、公式、数据采集方法的正确性;

监测成果是否达规范、规程、技术设计书规定的精度指标,是否满足顾客要求;

内业检查基准网测量资料和图件资料的正确性;

外业抽查基准网测量资料和图件原始资料的正确性;

资料的完整性和衔接性,新旧资料之间、几部分资料之间、作业组之间的吻合性、一致性;

在一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已作处理;

3)、检查比例

监测资料内业检查100%;

二级检查结束后,对被检产品的质量提出初评意见,并编写《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内业、外业检查问题卡片;

监测基准网检查原始记录及精度统计;

工程质量评定表。

(4)、一级审定制度

一级审定是在二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复审,最终由公司总工办组织人员作最终审定。

审定内容包括:

1)、提交的监测产品是否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

2)、在技术上、精度上、数量上是否满足规范、规程和顾客(合同)的要求;

3)、抽查部分资料和图件,对重要成果进行检查或验算;

4)、审定《监测技术报告》和有关图表、图件是否正确与完整;

5)、审定《监测工程质量评定表》及评定的工程质量等级;

6)、审定《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3.3、监测实施细则

3.3.1、监测范围及内容

本工程监测范围包括基坑常规监测和建筑主体沉降监测内容,具体如下:

本工程的基坑监测部分共需埋沉降观测基准点3个,位移观测基准点3个,基坑顶沉降、位移监测点29个,建筑主体沉降监测点149个(办公楼沉降监测点42个、餐厅沉降监测点14个、公寓组团一沉降监测点24个、公寓组团二沉降监测点24个、公寓组团三沉降监测点24个、图书馆沉降监测点12个、室外连廊沉降监测点3个、地下室沉降监测点6个)。

详细监测点布置图如下:

3.3.2、基坑及建筑主体监测

3.3.2.1、基坑水平位移

(1)、平面基准网的建立

1)、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与**独立坐标系统统一,采用精密导线测量的方法与附近已有城市等级控制点联测,得到独立坐标。

精密导线网按下表技术要求进行。

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边长

(m)

闭合环或附合导线总长度

(km)

每边

测距中误差

(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全长

相对

闭合差

相邻点的

相对点位中误差(mm)

Ⅰ级全站仪

Ⅱ级全站仪

350

3~4

±

1/60000

2.5

6

1/35000

8

注:

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一般不超过12;

附合导线路线超长时,宜布设结点导线网,结点间角度个数不超过8个。

2)、坐标联测完成后,以其中的一个基准点和该点与另一基准点的方向作为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起算数据,重新对基准网各点坐标进行平差,达到《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级别

平均边长(m)

角度中误差(″)

边长中误差(mm)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级

300

1.5

3.0

1:

100000

(2)、点位埋设

1)、基准点:

根据围护结构周围实地情况,在基坑外通视条件好且便于进行观测的位置布设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

基准点采用装有强制对中基座的三脚钢标。

钢标高1.2m,顶部装有强制对中器,形式规格见下图。

由于使用强制对中基座,可消除仪器的对中误差。

安装采用φ8mm的膨胀螺丝将钢标固定。

基准点的埋设数量3个。

(三脚钢标)

定向点:

照准点可采用一定长度的(根据现场情况决定)一端有安装反光棱镜装置的测杆通过冲击钻钻孔的方法植入挡墙的支护结构顶部,并用水泥进行加固。

如下图。

(定向点)

2)、工作基点:

根据工程实地情况,当基准点离所测区域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时,需设置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埋设方法与基准点相同。

3)、平面位移监测点:

在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顶部的水平位移监测点采用一定长度的(根据现场情况决定)一端有安装反光棱镜装置的测杆通过冲击钻钻孔的方法植入支护结构顶部,并用水泥进行加固,测量人员不易到达的观测点可将小反光棱镜直接固定在测杆上,否则可在监测时再安装棱镜。

本工程在基坑支护结构上共布设水平位移观测点16个,如下图。

(平面位移监测点)

(3)、观测方法

变形监测网和变形观测点观测采用相同等级的变形监测要求进行。

水平位移观测采用极坐标方法进行监测,且为双测站极坐标法。

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水平位移监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和监测方法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平均变长(m)

测角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全站仪标称精度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距离观测测回数

往测

返测

6.0

≤350

≤1/40000

2″

(2mm+2×

10-6×

D)

观测时温度、气压实时现场量测,并及时输入到仪器中。

记录由仪器自动存储记录,并将各观测限差预编在记录程序里,超限时自动重测。

(4)、数据处理

1)、数据处理技术要求

每期变形监测工作结束后,依据测量误差理论和统计检验原理对获得的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平差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利用稳定的基准点作为起算点;

◆应使用严密的平差方法和可靠的软件系统;

◆应确保平差计算所使用的观测数据、起算数据准确无误;

◆应剔除含有粗差的观测数据;

◆对于一级变形测量平差计算,应对肯能含有系统误差的观测值进行系统误差改正。

◆对于一级变形测量平差计算,当涉及边长、方向等不同类型观测值时,应使用验后方差估计方法确定这些观测值的权;

◆平差计算除给出变形参数值外,还应评定这下变形参数的精度。

2)、数据处理方法

平差完成后根据下列公式进行水平位移监测点坐标计算

xi=x0+si×

cosαi

yi=y0+si×

sinαi

式中:

xi、yi为变形监测点的坐标;

x0、y0为设站已知点的坐标;

αi为观测的角值;

Si为工作基点至测点的距离,i=1……n。

第i次水平位移量:

△Si=

,根据公式求得各点位移量

(5)、监测精度估算

水平位移监测使用LeicaTCA1800型I级全站仪[测角精度1.0″、测距精度±

(1mm+2×

10-6D)]。

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按测边长平均为100m,测角度为45度,I级全站仪器测角中误差为

1.41秒,测距中误差

为±

0.2mm。

极坐标法计算公式分别对S和α求导数:

则:

根据规范考虑仪器与棱镜的对中误差(取2mm),

计算结果表明所用仪器精度完全可满足监测精度要求。

(6)、变形数据分析

(1)、监测点的变动分析应基于以稳定的基准点作为起始点而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

(2)、二、三级及部分一级变形测量,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可通过比较观测点相邻两期的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来进行。

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间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

(3)、在所进行的一级变形测量中,当观测点两期间的变形量△符合公式

△<2u

u—单位权中误差,可取两个周期平差单位权中误差的平均值;

Q—观测点变形量的协因数。

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

(4)、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起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

(7)、成果表格式

(平面位移成果表)

3.3.2.2、基坑及建筑主体沉降监测

(1)、基准网的建立

基坑顶部及建筑主体沉降监测基准网与**市等级控制点间布设二等水准网,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统一,二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为:

仪器类型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差累积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

二等

SDL30型电子水准仪

≤60m

≤2.0m

≤4.0m

≤0.7mm

沉降监测基准网点间精度达到《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二级的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

0.5mm。

(2)、点位布设

1)、基准点

据监测的对象、周期以及周边的环境监测基准点可埋设混凝土标石、墙脚水准点标志。

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施工影响区域以外的稳定原状土层内,也可利用稳固的建(构)筑物设立墙水准点,基准点的埋设应牢固可靠。

一般每组至少设立3点。

基准点应和附近的水准点联测以取得原始高程。

◆混凝土标石

混凝土标石埋设时,需特别注意埋设地点地质条件,应了解地下水位的深度,地下有无空洞和流砂等。

要确保标石埋设在土质坚实稳定的地层。

混凝土标石规格为上底30cm×

30cm,下底40cm×

40cm,高40cm,水准标石顶面的中央嵌入一个圆球部为铜或不锈钢的金属水准标志,标志须安放正直、镶接牢固,其顶部高出表示面1cm,埋设规格见下图:

(混凝土埋设标石、标志示意图)

◆墙脚水准点标志

墙脚水准标志应选择在永久性坚固的建构筑物基础上埋设。

考虑到水准尺的长度,埋设时应避让建筑物外的檐廊和凸窗等影响水准尺竖立的障碍物。

埋设规格见下图

建筑物墙角标志深桩水准标石

2)、工作基点

根据工程实地情况,当基准点离所测区域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时,需设置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埋设方法与基准点相同。

同时也可以在监测区域附近的水泥路面上采用冲击钻钻孔埋设螺栓的方式布设。

观测过程中每次与基准点进行联测,以监测其精度的可靠性和点位的稳定性。

(工作基点)

3)、沉降观测点

根据设计图纸,本工程布设基坑沉降观测点29个,建筑主体沉降观测点149个,可采用现场埋设标石和冲击钻钻孔埋设螺栓的方式布设。

(建筑物沉降监测点)

1)、沉降观测基准网观测技术要求

垂直位移基准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并按二等水准水准测量的方法观测。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高差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0.5

0.15

0.30

0.4

三等

1.0

0.60

0.8

基准点、工作点测量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

等级

视线高度

(下丝读数)

一级

≤30m

≤0.7m

≤1.0m

0.3mm

2)、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沉降监测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变形监测一级精度要求进行,作业过程严格遵守规范要求,每次观测由固定的测量人员,采用固定仪器按相同的观测路线进行。

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mm)

≤0.50

0.7

沉降监测作业测量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按照下表执行:

沉降监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

等级

≤50m

≤3.0m

0.2mm

3)、观测方法

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往测:

奇数站上:

后-前-前-后(BFFB)

偶数站上:

前-后-后-前(FBBF)

返测:

在观测前,应将有关参数、限差输入仪器,并将仪器设定为“奇偶站”测站方式。

水准外业记录由仪器自动完成,仪器自动记录存储,将前后视距差、累计视距差、最低视线高限差输入到水准仪中,观测时若超限,提醒重测。

在进行观测点的首次观测时,必须进行往返观测,取其整体平差值为初始值。

各沉降点的高程通过各测点与工作基点进行水准联测得到。

(沉降观测)

4)、注意事项

作业开始的第一周内每天对i角进行检查,最好在不同的气温下检查,以便查看变化规律;

每天工作开始前应对铟瓦条形码标尺圆水准气泡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和校正,防止因运输或其他原因致使圆水准气泡的位置发生偏离。

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观测前30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设站时,须用测伞遮蔽阳光;

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角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禁止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置在壕沟上。

为消除两标尺的零点误差,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只标尺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治仪器。

在高差较大的地区,应选用长度稳定、偏差较小的水准标尺作业。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化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

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

◆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钟内;

◆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小时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歇时间);

◆标尺分化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

◆气温变化时;

◆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1)、观测成果计算和分析中的数字取位要求如下表:

数字取位要求

高程(mm)

沉降值(mm)

0.01

2)、平差计算成果、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图表及各种检验、分析资料,应完整、清晰、无误;

3)、监测时通过测得各测点与工作基点的高程差ΔH,把第一次观测的测点高程作为起始值,以后每次测得高程与前一次进行比较,差值Δh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

4)、使用的图式、符号,应统一规格,描绘工整,注记清楚。

5)、收集前期观测成果资料,与本次观测成果资料进行汇总统计,编绘垂直位移过程线图和成果表等。

6)、绘制能表示各观测物理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图,以及有关因素的相关关系图。

7)、对上述资料进行全面复核、汇编,并附以整编说明后,刊印成册,建档保存。

(5)、监测精度预计

本工程项目沉降观测采用SZ05型仪数字水准仪2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为0.3mm/km),配合条形码铟瓦水准标尺。

工程监测点是按照变形监测二级精度进行观测,视线长度≤50m,则1km监测路线上的测站数为:

n=S线/S站=10000/100站=10站

各测站高程中误差为:

M站=M偶/

=0.3/

mm=0.04mm

考虑在各水准线路中,测站数最大不超过50站,则本水准线路最弱点为第25站,即n=25,其观测高程中误差为:

m最弱点(单向)=M站*

=0.04*5mm=0.2mm

采用往返观测时,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

m最弱点(单向)=M站/

=0.14mm

从上可以看出,使用美国产TrimbleDINI12电子水准仪,按方案观测完全能够达到建筑沉降观测的要求。

(6)、成果表

(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文件)

(沉降观测成果表文件)

(沉降变形曲线)

3.4、变形预报警值和监测信息的反馈

3.4.1、变形预报警值

1、按基坑支护规范规定应进行基坑的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

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

三级基坑按0.8%H~1.0%H(H为基坑开挖深度)控制,位移警戒值按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的0.75倍控制。

基坑沉降按50mm控制。

2、建筑主体沉降不大于35mm;

同时沉降变形需满足《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规范》(GB5002-2002)中相关要求;

3、监测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

在每次监测中,要求对基坑周边的情况进行人工巡视,及时发现基坑的变化情况,现场巡查时应检查有无下列现象及其发展情况:

①基坑外地面和道路开裂、沉陷;

②基坑周边建筑物开裂、倾斜;

③挡土构件表面开裂;

④基坑侧壁和截水帷幕渗水、漏水、流砂等;

对监测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施工方和设计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3.4.2、监测信息的反馈

监测信息的反馈工作是整个监测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监测信息能否及时的汇报给工程的参与各方是发挥工程第三方监测工作重要性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现场情况随时都在变化,一旦出现发现了险情但没有及时汇报的情况,极有可能给工程带来很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监测信息的反馈主要通过两个渠道,电话通知和书面报告。

在我方监测人员进行现场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裂缝突变、位移突变等特殊情况,将立即通知现场监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采取人员撤离、临时加固等措施,并及时向业主方电话汇报情况。

在我方监测人员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如发现监测数据出现变形量不大,但趋势较为明显的情况时,将立即对该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并发出书面的报警通知单,提请甲方注意。

4、工期计划

根据**建设工程项目基坑工程的施工计划书,基坑监测和建筑主体监测按合同工期监测进度实施(如果施工进度有变化,则监测工期作相应调整)。

5、项目质量管理组织设置及质量保证措施

5.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质量检查责任框图)

(1)、公司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公司负责人

副组长:

公司技术负责人

成员:

各部门负责人

(2)、成立本项目质量审核小组

项目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专业质检员、各专业负责人及作业组长

监测主要工作人员名单

姓名

本工程职务

电话

***

公司领导

技术负责人

质量检查

作业组长

7

作业组员

5.2、本项目质量管理成员职责

(1)、作业组长

负责作业组行政、生产进度和质量管理工作,是野外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质量负责人;

接受上级分配的生产任务,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生产任务能顺利地完成;

妥善安排本组内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作业组人员的积极性,做好各项自检工作;

组织本组员工进行技术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经常进行安全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教育工作,爱护仪器设备,采取具体措施防止人身、仪器设备、质量等事故的发生。

(2)、质检员(审核人)职责

负责实施细则、质量检查报告和工作总结报告等测量工作的二级检查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