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过关检测6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3819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过关检测6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单元过关检测6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单元过关检测6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单元过关检测6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单元过关检测6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过关检测6Word格式.docx

《单元过关检测6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过关检测6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过关检测6Word格式.docx

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且该致病基因纯合会导致胚胎致死,可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个患周期性共济失调的女性(AaXBX-)与正常男性(aaXBY)结婚生了一个既患周期性共济失调又患红绿色盲的孩子(AaXbY),因此妻子的基因型是AaXBXb,该夫妇所生儿子两病兼患的可能性为1/2×

1/2=1/4,D错误。

3.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m-n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③

①中的等量关系容易判断;

②中要计算碱基之间的氢键数,需要知道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故氢键数为2n+3×

m-n;

③因A+T的总量为2n,故一条链中的A+T的数量应为n;

④中计算G的数量有误,应为

-n。

4.(2015·

辽宁五校协作体模拟)关于下图中DNA分子片段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单链占全部单链的7/8

B.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C.限制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D.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共形成4个DNA分子,8条DNA单链,其中1条14N,7条15N,A正确;

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B正确;

限制酶可作用于①磷酸二酯键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氢键部位,C正确;

所有DNA的碱基种类均为A、G、C、T四种,DNA的特异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D错误。

5.(2015·

南京四校联考)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

B.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

C.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相同

D.③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

由图可知,①为DNA复制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T、G—C,②为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G—C、T—A,③为翻译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

6.如图为某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调控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不能表示蓝藻基因的表达过程

B.RNA聚合酶与mRNA结合启动过程①

C.过程②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过程②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的肽链

选B。

题图中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因此不能表示原核生物(如蓝藻)基因表达的过程;

RNA聚合酶与DNA的特定位点结合,启动DNA的转录过程;

翻译过程(②)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一条RNA链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这样在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的肽链。

7.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

C.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

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的过程。

分析图示可知:

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所以该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内;

一条mRNA上连接了两个核糖体,使一条mRNA翻译成两条肽链;

DNA—RNA杂交区域中T应与A配对,A应与U配对;

转录只需RNA聚合酶的催化,当RNA聚合酶与DNA启动部位相结合时,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

8.如图是蛋白质合成时t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情形,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RNA上结合氨基酸分子的部位为甲端

B.与此tRNA反密码子配对之密码子为UCG

C.图中戊处上下链中间的化学键为氢键

D.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进行的,核糖体沿着mRNA由丙到丁移动

由题图可知,tRNA上结合氨基酸分子的部位是甲端,A项正确。

t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是从甲端到乙端(“高端”→“低端”),即CGA,那么与之互补配对的密码子应为GCU,B项错误。

单链tRNA分子部分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形成三叶草结构,C项正确。

由密码子GCU可知,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是沿着mRNA由丙向丁移动的,D项正确。

9.下列对有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是指R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B.遗传信息全部以密码子的方式体现出来

C.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复制传递给后代

D.反密码子与相应的DNA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相同

选C。

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

反密码子是tRNA分子上与mRNA分子上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与相应的DNA模板链上对应碱基不完全相同,DNA分子中有碱基T,而tRNA分子中有碱基U。

10.下列关于基因及其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能独立完成基因表达

B.基因通过表达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传递

C.肽链合成终止是因为一个与mRNA链终止密码相应的tRNA不能携带氨基酸

D.控制豌豆高茎和矮茎的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这两个基因含有不同的密码子

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有核糖体,可独立完成基因表达;

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传递依赖于DNA的复制;

肽链合成终止是因为没有与终止密码子相对应的tRNA;

控制豌豆高茎和矮茎的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11.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

正确的选项是(  )

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B.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而直接控制性状

D.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

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A项错误;

②过程是翻译,翻译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同时需要适宜的条件,B项错误;

基因突变导致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不同的密码子也可以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因此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D项错误。

12.已知激素A的生成途径为:

基因A→mRNA→激素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A仅存在于特定的内分泌腺细胞中

B.与激素A合成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在通向肝脏的血液中一定存在激素A

D.激素A的生成说明基因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基因A存在于所有的体细胞中;

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

激素A存在于全身的血液中;

激素A的生成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13.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

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

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是(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

(2)DNA中含有P元素,蛋白质中没有,故32P只能标记噬菌体的DNA。

在侵染过程中,由于噬菌体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是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因此理论上上清液中没有放射性。

(3)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如果时间过长会使带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使上清液带有放射性,如果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也会使上清液带有放射性。

答案:

(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2)蛋白质外壳 (3)①分布在上清液中 ②是 出现放射性

14.如图为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结构示意图(片段)。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5的名称是脱氧核糖,4的名称是腺嘌呤或胸腺嘧啶,2、5、6或4、7、8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核苷酸(填数字)。

(2)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

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40个,C/G共60对。

若该片段连续复制4次,共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900个。

(3)假定大肠杆菌中只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只含15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

将只含15N的DNA的大肠杆菌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子一代大肠杆菌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b)/2,子二代大肠杆菌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a+b)/4。

(1)图中1、2、3、4为含氮碱基,3与4之间有两个氢键,说明4可能是A或T。

(2)设该DNA片段中C/G为x对,A/T为y对,则根据题意,x+y=100,3x+2y=260,故C/G有60对,A/T有40对。

若该片段连续复制4次,共需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60×

(24-1)=900(个)。

(3)由于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第一次复制后形成的每个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含14N,故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2+b/2。

复制两次形成4个DNA分子,共8条单链,其中有2条单链含15N(计为b),其余6条单链含14N(计为3a),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a+b)/4。

(1)脱氧核糖 腺嘌呤或胸腺嘧啶 2、5、6或4、7、8

(2)40 60 900

(3)(a+b)/2 (3a+b)/4

15.如图甲、乙是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①过程指的是转录,其模板是DNA的α链,需要4种核苷酸作为原料,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真核细胞)。

(2)参与①过程最主要的酶是RNA聚合酶,它可以识别编码区上游的与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并在相应的位置与DNA结合,然后按一定方向移动,合成相应的产物,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图乙所示过程在核糖体中完成,共有3种RNA参与,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

该过程是以信使RNA为模板完成的,③在细胞内共有61种。

(4)某遗传病是该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链上一个赖氨酸被一个天冬酰胺(密码子是AAU、AAC)所替代造成的。

此种遗传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图甲①表示的是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合成RNA的原料有四种核糖核苷酸。

②及图乙指的是翻译过程,是在核糖体上以信使RNA为模板完成的,该过程需要③(tRNA)的转运,③在细胞内有61种。

(1)转录 DNA的α链 4 细胞核

(2)RNA聚合酶 碱基互补配对

(3)核糖体中 3 AUG 信使RNA 61

(4)基因突变

16.研究发现某些(真核)细胞发生突变后不能自主地合成核糖和脱氧核糖,从而不能合成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因此,这些突变细胞合成核酸的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必须从培养基中摄取。

某科研机构利用突变细胞的上述特点和相关实验材料,进行了验证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的实验。

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设计过程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期,请你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

(1)实验目的:

验证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

(2)实验材料:

突变细胞系、基本培养基、核糖核苷酸、14C—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14C—脱氧核苷酸、放射性探测显微仪等。

(3)实验原理: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4)实验步骤:

(在下表横线上补充完整)

分组编号

培养基甲

培养基乙

设置对照实验

加入适量的核糖核苷酸和14C—脱氧核苷酸

加入适量的脱氧核苷酸和14C—核糖核苷酸

培养

分别接种等量的突变细胞,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观察

分别选取培养基甲和培养基乙中的细胞,用放射性探测显微仪观察放射性的分布位置

(5)预期结果:

①培养基甲中细胞的放射性部位主要在细胞核中;

②培养基乙中细胞的放射性部位主要在细胞质中。

(6)实验结论:

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对真核细胞来说,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用含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细胞,放射性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对真核细胞来说,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用含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酸培养细胞,则放射性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表格中培养基乙中所加的核苷酸要与培养基甲形成对照,即需要加入适量的脱氧核苷酸和14C—核糖核苷酸。

然后在两组培养基中加入等量的突变细胞,并且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放射性分布的位置,所以要对甲、乙两组细胞中放射性分布进行观察。

由于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且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可知,实验结果是甲组细胞的放射性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乙组细胞的放射性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

(3)细胞核 细胞质

(4)加入适量的脱氧核苷酸和14C—核糖核苷酸 突变细胞 放射性的分布位置

(5)主要在细胞核中 主要在细胞质中

(6)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