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3712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后重建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灾后重建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灾后重建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灾后重建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灾后重建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灾后重建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灾后重建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后重建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灾后重建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1)人员及房屋受灾情况:

人员死亡905人,受伤5526人,失踪208人;

房屋倒塌43.6万间,房屋受损61.9万间;

受灾户数18.9万户,受灾人数61.28人。

(2)种植业受损情况:

①农田损毁(开裂、滑坡)3.41万亩;

②粮食作物受损面积6.2万亩,其中:

马铃薯受损27555亩(彭州马铃薯高产示范片建设项目11280亩、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2080亩)、玉米受损26790亩、杂粮受损3827.5亩、水稻受损2827.5亩。

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720万元;

③经济作物受损面积达7.1万亩,其中:

中药材受损面积3.2万亩,果树(主要是伏季水果、猕猴桃、干果)受损面积1.6万亩,蔬菜受损面积1.3万亩,茶叶受损面积0.45万亩,花卉受损面积0.2万亩;

食用菌损毁0.3亩。

直接经济损失7100万元。

以上三项直接经济损失25520万元。

(3)畜牧业受损情况:

因灾死亡牲畜16113头、生猪11213、小家禽279570万只、规模养殖场倒塌6073间,饲料(草)损失6万吨,基层畜牧兽医站及兽药、饲料经营单位和个人房屋受损8万平方米。

(4)农业基础设施受损情况:

①全市农业灌溉渠道损毁53公里;

蓄水池、山平塘等微型水利设施损毁330口。

直接经济损失1330万元。

②沼气池损毁6534口,直接经济损失5.1亿元;

③大棚设施损毁9000个,面积3000亩。

直接经济损失2501万元。

·

(5)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受损情况

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办公楼、会议室及伙食团房屋损毁96间,面积5760平方米;

职工住房受损158户,面积17840平方米;

损坏固定资产电脑37台、多功能一体机1台、小型打印机18台、文件柜损失15台、照相机15部、多媒体2台、音响设备1套、化验室仪器16套(台)。

直接经济损失3268万元。

②农业技术推广片站:

农技片站房屋损毁61间,损坏设施设备76套;

镇农经站房屋损毁55间、损坏电脑设备32套。

直接经济损失248万元;

③国营良种场及三邑果园:

办公楼、职工住房、综合楼及三邑果园房屋损毁274间,面积18900平方米,围墙倒塌2300米,电路损坏600余米,变压器损坏2个。

直接经济损失1570万元。

(6)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受损情况

①农业企业:

41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般农业企业基础设施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元;

②彭州市高新科技蔬菜示范园区:

大棚设施跨塌、受损面积达100亩,检测中心大楼损坏1172平方米,园区围墙损坏300米,一个变压器受损。

直接经济损失168万元。

③农产品交易市场:

全市农贸市场房屋受损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房屋损毁面积2万平方米);

彭州市蔬菜批发市场房屋受损面积近6万平方米,市场检测、结算系统瘫痪,电脑损坏15台。

农业市场受损直接经济损失615万元。

2、彭州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灾后重建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为当务之急,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以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以重建农业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重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以建立以工促农长效机制为保障,坚持“以人为本,重建家园”为方针,以“项目带动,技术推广,集成示范”为中心,通过省市合作、全国联动、多方参与,做到“三尽快、三及早、三确保”,即尽快恢复损毁农业基础设施、尽快恢复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尽快恢复鲜活农产品正常供给,及早启动各类农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及早下达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及早开展农、林、牧、渔业生产,确保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确保“菜篮子”产品不脱销不断档,确保农民收入不因灾而降低,在此基础上,通过3-5年的努力,恢复和重建现代彭州新农业。

2.2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和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相结合。

5.12汶川大地震对彭州农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涉及的破坏面广、破坏程度深。

为此,恢复重建工作必须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进行。

另一方面,5.12汶川大地震对彭州农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除加大财政补救力度外,还应多渠道筹措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资金。

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组织和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各项工作、尽可能挽回损失,尽可能缩短灾后重建周期,从而实现彭州农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2)坚持统筹安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重点抓好蔬菜生产恢复和发展;

重点加快损毁农业生产设施和良种繁育体系的重建,抓好规模药材、猕猴桃、干果等生产基地恢复生产;

统筹农业生产物资调配,突出种子、种苗供应,突出分地域、分品种、分类型技术指导,重点解决重灾乡镇、重灾产业、重灾企业和重灾种植大户的恢复生产实际问题。

(3)坚持灾后恢复重建与项目建设相结合。

项目建设是彭州农业灾后重建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必须集中力量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梳理和规划;

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和引导灾后重建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努力实现相互促进。

(4)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受灾农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项目的选址,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搞好灾后农业恢复重建工作。

不仅如此,农业灾后重建项目还要着眼于未来一定时期农业防灾减灾的需要,提高相关建设标准,夯实农业基础,增强抗灾防灾能力,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5)坚持部门配合与系统协作相结合。

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即要加强横向衔接,切实做好与投资、财政、金融、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努力争取多方支持;

又要搞好纵向协调,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指导与服务,努力形成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多方参与,有序推进的工作机制。

3、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3.1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规划和建设,尽快恢复和重建各类受损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农产品交易设施,恢复和重建果、蔬、渔、牧、禽等良种繁育体系,恢复和重建各类规划标准化生产基地。

以项目建设为核心,通过灾后重建和恢复农业生产的各项措施,尽快恢复灾区农业生产,努力实现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以上;

在此基础上,通过2008年-2010年年的建设,使彭州农业生产综合实力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再通过2010年-2015年的建设,初步建立起彭州现代农业体系。

3.2主要任务

因地制宜,根据灾情,考虑灾区气候、人力、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所需时间等综合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重点抓灾后项目建设,引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全面展开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

1、粮油:

尽快恢复良种繁育体系和修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实各项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措施,努力实现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6.6万亩以上,总产量29.3万吨以上,油料作物面积9.3万亩,总产量达到1.425万吨的计划目标。

同时积极扩大马铃薯、花生、猕猴桃、核桃等其它经济作物的种植,确保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

2、蔬菜:

把恢复蔬菜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不失时机、全力以赴抓好灾后抢种速生蔬菜,做到面积损失单产补,果菜损失叶菜补,灾区损失非灾区补,保证总量调剂平衡,尽可能满足蔬菜供应。

全年恢复种植蔬菜面积70万亩。

3、经济林果:

一是积极做好龙门山、小渔洞、通济、白鹿、新兴、磁丰等重灾区药材、猕猴桃、冷水鱼、食用菌、食用笋、魔芋等优势产业基地的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性工作,合理选址和规划,尽早重建;

二是落实药材、经济林果、畜禽、渔业等种苗,为恢复生产提供种源基础;

三是通过基地承接和转移,努力实现经济林果的产量不降低。

猕猴桃、食用菌、干果等重灾产业及基地在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基础上,分别向葛仙山、红岩、丽春等轻灾区转移。

4、畜牧业: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力争年出栏生猪、家禽,肉牛羊恢复到灾前的标准。

5、渔业:

通过合理选址和基地重建,通过3-5的时间,力争将彭州冷水鱼的产能和产值恢复到灾前水平。

4、农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4.1基础设施类

(1)灾毁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项目

此次地震灾害造成彭州大量农田尤其是基本农田重大损毁:

耕地表土被冲毁或被泥石、沙砾覆盖,田地埂严重垮塌、田间基础设施垮塌、土壤肥料衰减,耕地生产能力严重下降。

加快灾毁农田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其生产能力,是确保灾区农业生产恢复的基础和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地点:

龙门山、小鱼洞、通济、白鹿、磁丰、新兴、红岩、葛仙山等14个农田灾毁重灾区镇。

建设内容:

农田表土、田埂以及排、灌、蓄等水利设施以及沟、渠等基础设施的修复与重建

建设时间:

2008-2010年

资金来源:

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2)农业次生地震灾害防治项目

此次地震灾后对彭州农业的负面影响极其深远,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必须在恢复重建的同时,主动积极抓农业次生地震灾害的防治,特别是随着汛期和雨季的到来,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将不可避免。

因此,应启动农业次生地震灾害防治项目,力争不发生大的灾害损失。

龙门山、小鱼洞、通济、白鹿、磁丰、新兴、红岩等14个农田灾毁重灾区镇

潜在病危水库的修复、潜在滑坡、泥石流地段的综合整治、水源地的恢复、重建与监测

(3)灾毁区土地整理及土地开发项目

此次地震灾害造成大量农田毁损,应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补充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达到耕地“占补平衡”和“毁补平衡”,努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重灾区着重结合灾区移民、搞好田、水、路、林、村的统一规划,以灾毁农田的整复和移民后旧宅基复耕为重点,轻灾区应着重适宜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双管齐下,努力保持大灾之后耕地面积不减少,为灾区重建、灾民安置、恢复农业生产创造用地条件。

龙门山、小鱼洞、通济、白鹿、磁丰、新兴、红岩等农田灾毁重灾区以及适宜后备耕地资源较为丰富的红岩、丽春、九尺、天彭等丘区及平坝区

灾毁区土地整理、丘区及平坝区土地开发

2008-2015年

(4)灾区水、电、沼气及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恢复与重建项目

此次地震灾害造成大量饮水、供电、户用沼气以及农村道路毁损。

恢复和重建灾区水、电、沼气以及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是灾区恢复和重建的前提和基础。

龙门山、小鱼洞、通济、白鹿、磁丰、新兴、红岩、葛仙山等重灾区以及户用沼气密集使用的丽春、九尺、天彭等丘区及平坝区

灾区饮水工程的恢复与重建、灾区供电设施的恢复与重建、灾区户用沼气池的检修、维护与重建、灾区农村道路的恢复与重建

(5)灾毁农民聚居点建设项目

在因地制宜、合理选址、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需求,遵循方便生活和生产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灾毁农民聚居小区。

龙门山、小鱼洞、通济、白鹿、磁丰、红岩等14个重灾区镇适合居住、地势开阔的地点。

农民聚居小区以及社区学校、医院、文化娱乐等综合配套设施。

4.2公益类

(1)灾后病虫害防治与防疫项目

地震灾害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垃圾遍地,污水流溢;

再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引发一些病虫害以及传染病并迅速蔓延,造成庄稼减产、动物瘟疫以及疫病流行。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须启动灾后病虫害防治与防疫项目,以防患于未然。

全市范围

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重大疫病的监测与防治、鼠害的监测与防治

(2)灾后劳动力培训与转移项目

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以乡镇为实施单元,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尤其是灾民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重点抓好当前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培训。

灾区农民种植、畜牧、渔业种植技术的培训、灾区青壮年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灾区农民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技术的培训

(3)灾后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彭州市

基层农技片站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房屋修建及仪器设备购置系及人员的培训

4.3产业类

(1)彭州市灾后70万亩蔬菜生产恢复重建项目

小渔洞、红岩、新兴、通济、白鹿、葛仙山等镇

恢复重建蔬菜(含食用菌)生产基地10万亩:

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种子、肥料、农药补贴等

(2)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灾后重建项目

白鹿、小鱼洞、龙门山等镇

马铃薯原原种、原种、生产种生产,交通设施购置

(3)川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小鱼洞、龙门山、通济、白鹿

建设4500亩川芎苓种繁育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等。

(4)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四川彭州杂交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红岩镇、敖平镇

新建衬砌三面光渠道、U型槽渠、人行便桥、拦水闸、涵洞、机井、机耕道整治等

(5)马铃薯高产示范片建设项目

白鹿、小鱼洞、龙门山、通济镇

建设11280亩马铃薯高产示范片,其中核心区110亩,高产展示区1050亩,辐射带动区10120亩。

(6)灾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

建设彭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

建设20个公益性的质量安全检测室;

建设10个农业企业质量安全检测点;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8)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灾后重项目

红岩镇、致和镇、敖平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9)彭州市3-5万亩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磁峰、小渔洞、丹景山、葛仙山、通济、白鹿镇

优质猕猴桃新品种栽培、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土壤改良、培训

(10)彭州市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及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天彭、蒙阳、九尺、三界、隆丰等镇

建设8000亩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等。

(11)彭州市冷水鱼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恢复与重建项目

小鱼洞、新兴、三界、军乐、龙门山

建设2个冷水鱼繁育中心建设、3个冷水鱼养殖示范基地(包括一个鲑鳟鱼养殖示范基地和2个鲟鱼养殖示范基地)、1个冷水鱼加工基地、1个冷水鱼疫病防控及质量安全实验室和1个冷水鱼养殖培训中心

(12)彭州市灾后魔芋恢复重建项目

小渔洞、新兴、通济、磁丰等镇

恢复重建魔芋生产基地5万亩:

(13)彭州市灾后食用笋恢复重建项目

小渔洞、新兴等镇

恢复重建食用笋生产基地3万亩:

(14)彭州市生猪灾后养殖小区恢复性建设项目

小鱼洞、通济、白鹿、磁丰、新兴、桂花、丹景山、葛仙山、红岩镇

在受灾镇建设41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其中:

35个商品猪养殖小区,6个父母代种猪养殖小区。

在小鱼洞、通济、白鹿、磁丰、新兴、桂花、丹景山、葛仙山、红岩镇十个镇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每个镇建设3—4个养殖小区,年出栏商品猪14万头,

(15)彭州市规模养殖场灾后恢复性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全市区域

主要对现有的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灾后的修复、重建,计划对60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灾后的修复、重建。

(16)灾后育苗中心建设项目

天彭镇、濛阳镇

建设300亩工厂化育苗中心:

10500㎡可调温湿度连栋温室、800㎡种子消毒与催芽设施、800㎡营养土配制与装填场地、1400㎡种苗成品包装场地、道路、沟渠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

(17)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天彭镇、濛阳镇、白鹿镇等

恢复重建反季节蔬菜(含食用菌)生产基地3万亩:

(18)彭州现代农业港

濛阳镇

建设以农产品加工工业园、现代农业物流园和中国彭州国际蔬菜科技博览园为依托的现代农业港

2008年-2015年

(19)彭州现代生态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隆丰、桂花、葛仙山、红岩、磁峰、丹景山等镇

打造新彭白沿线及川西旅游环线观光农业;

在丽春、隆丰、桂花、丹景山一线建设集特色花卉、苗木规模种植、特色种养殖业、特色餐饮、户外活动为一体的观光旅游;

在葛仙山镇打造生态农业主题公园;

在丹景山到三界镇一线打造生态农业建设项目;

(20)中华川芎第一园

敖平镇

建立以生产、经营、加工、仓储、物流、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川芎产业园区

2008年—2015年

(21)现代高山药材产业园

通济镇

建医药初加工厂,药材集散、交易为一体的药材产业园

(22)彭州九尺家禽产业园

九尺镇、天彭镇、致和镇、磁峰镇、新兴镇

建集家禽生产、孵化、加工、科研,交易为一体的家禽产业园

5、农业灾后恢复重建保障措施

5.1切实落实各项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政策

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各项部署,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农业灾后恢复重建的支持,切实落实中央和省、市已明确的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包括对受灾较为严重地区的农民给予的住房、购种、购农机等各项补贴、对灾区农民免费提供恢复生产需要的种子、种苗、种畜,对修复蔬菜大棚和养殖场舍等农业设施、恢复良种繁育体系、重建蔬菜育苗场和果树茶树良种苗木繁殖场给予补助,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加强信贷支持等。

5.2切实突破灾后重建工作的难点

在正确分析特大地震灾后与农业生产的利弊关系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突破农业恢复重建的难点。

要始终贯彻落实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按照“以人为本、重建家院、恢复生产、科技引领、基地示范”的总体思路,强化全局性观念,统筹安排灾区各项工作,大力推广灾后重建各种先进实用技术,通过科技进步,确保农业灾后恢复生产取得实效,力争将灾后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5.3切实加强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

进一步加大农民科技大培训工作力度,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生产一线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帮助解决灾后恢复重建和农、牧、林、渔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和生产服务,提高灾区农民群众防灾救灾和恢复生产的能力和水平。

5.4切实做好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要明确时间进度,把握工作步骤,有序推进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制定和实施工作。

要尽快细化完善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保障支持等。

在“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分级实施”的工作机制基础上,加强对灾情影响的分析研究,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责任人,抓好各项措施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