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前提纲Word格式.docx
《上半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前提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前提纲Word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空间地理资源库;
自然资源库;
宏观经济资源库
12、“十二金”:
第一类:
加强监管提高效率推进公共服务起到核心作用的办公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系统:
金宏
13、第二类:
增加政府收入、保证公共支出合理的系统:
金税、金关、金财、金卡、金审
14、第三类:
保障社会秩序:
金盾、金保、金农、金水、金质。
15、信息化六要素:
16、1.信息技术应用(龙头);
17、2.信息资源(核心任务);
18、3.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应用基础);
19、4.信息化技术和产业(信息化基础);
20、5.信息化人才(关键);
21、6.信息化政策发挥和标准规范(保障);
22、
23、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
24、1.底层:
移动终端
25、2.中层:
接入网络
26、3.上层:
应用服务
27、4.右侧:
安全与隐私保护
28、电子政务的内容包括哪4个方面
29、1.G2G政府对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30、2.G2B政府对企业
31、3.G2C政府对个人
32、4.G2E政府对公务员
33、企业信息化结构:
产品(服务)层、作业层、管理层、决策层
34、MRP的缺点:
MRP(MaterialsRequirement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其缺陷是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有关的条件约束,也缺乏根据计划实施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能力。
35、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演进中的企业资源计划,它是以财会为核心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和人力资源等进行规划和优化,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36、CRM三角模型
37、
38、CRM体系结构
39、数据源----ETL(数据仓库技术)---营销数据存储---决策产生---信息渠道
40、供应链系统设计的原则
41、1.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原则
42、2.简洁性原则
43、3.取长补短原则
44、4.动态性原则
45、5.合作性原则
46、6.创新性原则
47、7.战略性原则
48、商业智能BI(BusinessIntelligence)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
49、商业智能项目的实施步骤
50、1.需求分析
51、2.数据仓库建模
52、3.数据抽取
53、4.建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
54、5.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
55、6.系统改进和完善
56、大数据技术框架从分析到最终获得价值信息要经过哪5个环节
57、1.数据准备2.存储管理3.计算处理4.数据分析5.知识展现
58、大数据5V:
59、1.Volume大量2.Velocity高速3.Variety多样性4.Value价值5.Veractiy真实性
60、云计算关键技术架构
61、1.设施层(供电布线)
62、2.资源层(物理服务器、虚拟网络)
63、3.资源控制层(分布式文件系统、数据库)
64、4.服务层(Iaas、Paas、Saas)
65、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传统机房托管类
66、Paas:
平台即服务
67、Saas:
软件即服务
68、“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69、ERP物流管理
70、1.销售管理2.库存管理3.采购管理
71、
第二章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
一、服务管理体系
1.中国特色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体系:
①信息系统集成、运维服务和信息系统监理资质管理;
②信息系统集成、运维服务和信息系统监理相关人员管理;
③国家计划(投资)部门对规范的、具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能力的企业和人员的建议性要求;
④信息系统用户对规范的、具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能力的企业和人员市场性需求。
2.ITSS(InformationTechnologyServiceStandard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集成资质由高到低: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3.申请资质企业基本条件:
①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法人;
②能够提供与资质等级评定条件相关的证明材料;
③承诺并遵守行业公约,并认同《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暂行)》。
4.系统集成等级评定条件7方面:
①综合条件;
②财务状况;
③信誉;
④业绩;
⑤管理能力;
⑥技术实力;
⑦人才实力。
5.ITIL(InformationTechnologyInfrastructure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
以流程为向导、以客户为中心。
6.ITSM(ITServiceManagement,IT服务管理)。
7.ITSS(InformationTechnologyServiceStandard,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组织要素:
人员(People)、流程(Process)、技术(Technology)、资源(Resource),简称PPTR。
8.IT服务生命周期5阶段:
规划设计(Planning&
Design)、部署实施(Implementing)、服务运营(Operation)、持续改进(Improvement)、监督管理(Supervision)。
(PIOIS)
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一、信息系统建设
1.信息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设备采购、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运维服务等。
2.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立项、开发、运维、消亡四个阶段。
3.立项阶段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
开发阶段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验收等,成果是交付系统。
运维阶段(正式移交用户后进入)分为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4.信息系统常用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①结构化方法:
开发过程分若干阶段、依次进行、按顺序完成、每个阶段步骤都有明确详尽的文档编制要求,缺点周期长、文档多、效率低;
要求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需求(对应软件开发模型是瀑布模型)。
②原型法:
无法全面准确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
先开发一个原型系统,再反复修改。
(对应软件开发模型是原型模型)。
③面向对象方法:
关键是能否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统一的模型,涉及分析、设计和实现三个阶段(对应软件开发模型是面向对象开发模型)。
二、信息系统设计
1.系统架构确定各层的接口,层与层互相之间的关系。
2.系统的选型主要取决于系统架构。
三、软件工程
1.软件需求:
待解决问题的特性的描述,所定义的需求必须可以被验证。
2.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
发现系统的边界;
并详细描述出系统需求。
3.通过软件设计,描述出软件架构及相关组件之间的接口;
进一步详细地描述组件,以便能构造这些组件,实现各种不同模型,确定最终方案,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为了评价和改进产品质量、识别产品的缺陷和问题而进行的活动,被认为是一种应该包括在整个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活动。
分为①单元测试(编码);
②集成测试(详细设计);
③系统测试(概要设计);
④验收测试(需求分析)四个阶段。
5.软件维护分为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是将来的事。
6.软件质量是软件特性的总和,软件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即遵从用户需求、达到用户满意。
包括内部质量、外部质量、使用质量。
7.软件质量保证:
通过制订计划、实施和完成等活动保证项目生命周期中的软件产品和过程符合其规定的要求。
验证--被正确制造,是过程;
确认—制造了正确的产品,是结果。
软件审计目的提供独立评价,审计是正式组织的活动,生成审计报告。
8.软件配置管理通过标识产品的组成元素、管理和控制变更、验证、记录和报告配置信息、来控制产品的进化和完整性。
包括:
①配置管理计划;
②软件配置标识;
③软件配置控制;
④软件配置状态记录;
⑤软件配置审计;
⑥软件发布管理与交付。
9.早期的软件复用是代码级复用,后来扩大到知识、开发经验、设计决策、架构、需求、设计、代码和文档等一切方面。
面向对象方法特别有利于软件复用。
四、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1.对象三个基本要素:
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对象行为。
2.类:
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
如果将对象比作房子,那么类就是房子的设计图纸。
3.抽象:
强调给出与应用相关的特性,抛弃不相关的特性。
4.封装:
将相关概念组成一个单元模块,并通过一个名称来引用它。
5.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实现的关键。
6.UML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而不是编程语言。
五、软件架构
1.常见架构模式:
①管道/过滤器模式,典型应用包括批处理系统。
②面向对象模式,典型应用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
③事件驱动模式,并不是直接调用操作,典型应用包括各种图形界面应用。
④分层模式,典型应用是分层通信协议,如ISO/OSI的七层网络模型(物数网传会表应)。
⑤客户/服务器模式,为了解决C/S客户端问题,形成B/S模式;
为了解决C/S服务器端问题,形成了三层C/S模式。
2.目前主流数据库系统是关系数据库;
HTML/HTTP(S)协议是实现Internet应用的重要技术;
选择成熟的技术;
聘请经验丰富的架构设计师,可以有效地保证项目的成功。
3.中间件解决了分布系统的异构问题,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
4.通常将中间件分为:
①数据库访问中间件,典型技术Windows平台的ODBC和Java平台的JDBC。
②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RPC),从效果上来看和执行本地调用相同。
③面向消息中间件(MOM),进行平台无关的数据传递,典型如IBM的MQSeries。
④分布式对象中间件,典型OMG的CORBA、Java的RMI/EJB、Microsoft的DCOM等。
⑤事务中间件,完成事务管理与协调、负载平衡、失效恢复等任务,典型IBM/BEA的Tuxedo、支持EJB的JavaEE应用服务器等。
六、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1.操作型处理也称事务处理,对数据库中记录的查询和修改;
分析型处理用于决策分析。
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的分离是必然和必要的。
2.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是一个面向主题、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是对多个异构数据源有效集成,按主题重组,且存放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般不再修改。
3.数据仓库系统的结构通常包含4个层次:
①数据源;
②数据仓库/数据集市;
③OLAP服务器;
④前段工具。
4.大数据(BigData)5V:
①Volume(数据量大);
②Variety(数据类型多);
③Velocity(处理速度快);
④Value(价值密度低);
⑤Veracity(真实性高)。
“增值”
5.Web服务典型技术:
①用于传递信息的SOAP(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②用于描述服务的WSDL(WebServiceDescriptionLanguage,Web服务描述语言);
③用于Web服务注册UDDI(UniversalDescriptionDiscoveryandIntegration,Web服务注册的统一描述、发现及集成);
④用于数据交换的XML。
6.Web服务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互操作性,适合跨越防火墙、应用程序集成、B2B集成、软件重用等。
不合适使用Web服务:
单机应用程序、局域网上的同构应用程序等。
7.JavaEE—工业标准,将开发工作分成2类:
业务逻辑开发和表示逻辑开发。
运行环境主要包括组件(Component)、容器(Container)、服务(Services)三部分,组件是代码、容器是环境、服务是接口。
8.微软的.NET,通用语言运行环境处于.NET开发框架的最底层,倒数第二层是基础类库。
JavaEE与.NET都可以用来设计、开发企业级应用。
JavaEE平台是业界标准,.NET是微软产品系列,而非业界标准。
9.工作流程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运行和控制中心。
工作流程引擎的主要功能是流程调度和冲突检测。
10.组件:
将不便于让最终用户去直接操作的细节进行封装,实现各种业务逻辑规则,用于处理用户的内部操作细节,满足此目的的封装被称为组件。
11.常用的组件标准:
①微软的COM/DCOM/COM+,开放的组件标准,DCOM在COM的基础上添加了许多功能和特性,COM+综合各技术形成了功能强大的组件架构;
②OMG的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公共对象请求代理架构),已成为分布计算技术的标准;
③Java的RMI/EJB,EJB用于封装中间层的业务功能。
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一、什么是项目?
什么是项目管理?
1.项目是为达到特定的目的,使用一定资源,在确定的期间内,为特定发起人提供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2.项目的约束性目标也叫管理性目标,项目的成果性目标也称项目目标。
3.项目目标遵循SMART原则:
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测量的)、Attainable(可达到的)、Relevant(相关性的)、Time-bound(有明确时限的)。
4.项目通常是实现组织战略计划的一种手段。
5.项目特点:
临时性、独特性、渐进明细。
6.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特点:
①以满足客户和用户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②应加强需求变更管理以控制风险;
③选择最合适的产品;
④高技术与高技术的集成;
⑤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⑥成员年轻,流动率高,项目经理的领导艺术水平要求较高;
⑦沟通重要性。
技术的集成以标准为基础;
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基础;
信息的产生、保存与传递以安全为基础。
7.传统概念认为时间、成本和质量为制约项目成功的三约束。
近几年观点认为是范围、时间和成本。
最新观点是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4方面的约束。
8.项目管理包括4域:
①核心知识域:
包括整体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
②保障域:
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信息(文档)与配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
③伴随域:
包括变更管理和沟通管理。
④过程域:
包括科研与立项、启动、计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
9.标准:
一致同意建立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的文件,该团体提供通用的和可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南、活动或其结果的特征,目的是在特定的背景下达到最佳的秩序。
法规:
政府强制的要求。
10.三方一法:
建设方、承建方、监理方;
项目管理方法。
11.工信部在推进项目管理方面措施:
①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
(乙方资质)②推行项目经理制度;
(乙方人员)③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制度;
(监理资质)④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管理制度。
(监理人员)
12.项目经理和系统集成资质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
监理由中国电子企业协会。
13.项目经理素质:
①足够的知识;
②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③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④良好的职业道德;
⑤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14.项目经理首先要带领项目团队做出一个科学的、切合实际情况的项目管理计划。
计划的特点:
远期计划较粗、近期较细、计划一定得有切实的根据。
一旦计划经相关方同意后就要积极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要对计划和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控。
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注意沟通和协调以便顺利完成项目的要求。
(滚动波浪计划)
15.项目管理团队必须明确项目的干系人,确定其需求,然后对这些需求进行管理和施加影响,确保项目取得成功。
16.关键干系人除客户和用户外,包括:
①项目经理;
②执行组织;
③项目团队及其成员;
④项目发起人;
⑤职能经理;
⑥影响者;
⑦项目管理办公室。
17.解决项目干系人之间的不同意见应该以使客户满意为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项目干系人的要求和期望。
找到对分歧的恰当解决方案,是对项目经理主要的挑战。
18.项目管理系统是指用于管理项目的工具、技术、方法、资源和过程组之集合。
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
19.事业环境因素:
①实施单位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机构;
②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③现有的设施和固定资产等;
④实施单位现有的人力资源、人员的专业和技能,人力资源政策如招聘和解聘的指导方针、员工绩效评估和培训记录等;
⑤当时的市场状况;
⑥项目干系人对风险的承受力;
⑦行业数据库;
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能是工具,也可能是软件,总之能帮助人们管理项目)。
20.组织过程资产:
(1)过程和程序:
①组织的标准过程;
②标准指导方针、模板、工作指南;
③用于满足项目特定需要的标准过程的修正指南;
④组织的沟通要求,汇报制度;
⑤项目收尾指南或要求;
⑥财务控制程序;
⑦问题和缺陷管理程序;
⑧变更控制程序;
⑨风险控制程序;
⑩批准与发布工作授权程序;
(2)组织的全部知识:
①项目档案;
②过程测量数据库;
③经验学习系统;
④问题和缺陷管理数据库;
⑤配置管理知识库;
⑥财务数据库。
二、项目组织方式
1.以项目为基础的组织是指他们的业务主要由项目组成,分两大类:
①主要收入源自依照合同为他人履行项目的组织;
②按逐个项目进行管理的组织。
2.项目经理必须和组织结构内所有干系人进行有效沟通。
3.项目经理的权利由小到大:
职能型、弱矩阵、平衡矩阵、强矩阵、项目型。
4.职能部门的经理简称部门经理。
职能型组织优点:
①便于知识、技能和经验交流;
②清晰的职业生涯晋升路线;
③沟通、交流简单、责任和权限清晰;
④重复性工作为主的过程管理。
缺点:
①职能利益优先于项目;
②组织横向之间联系薄弱,部门间沟通、协调难度大;
③项目经理缺少权利、权威;
④项目管理发展方向不明,缺少项目基准。
5.项目型组织优点:
①责权分明,利于统一指挥;
②目标明确单一;
③沟通简洁、方便;
④决策快。
①管理成本过高;
②项目环境比较封闭,不利于沟通、技术知识共享;
③员工缺乏事业上的连续性和保障。
6.矩阵型组织缺点:
①管理成本增加;
②多头领导;
③难以监测和控制;
④资源分配与项目优先的问题产生冲突;
⑤权利难以保持平衡。
7.基于项目的组织(Project-BasedOrganization,PBO)是指建立临时机构来开展工作的各种组织形式。
采用PBO可以减轻组织中的层级主义和官僚主义,因为PBO中,考核工作成败的依据是最终结果。
在PBO中,大部分工作都被当作项目来做,按项目方式,可以在整个公司层面采用PBO,也可以在多公司财团或网络组织中采用PBO;
某个部门或分支机构内部采用PBO。
一些大型的PBO可能需要职能部门的支持。
8.可以为一个项目设立一个PMO,可以为一个部门设立一个PMO,也可以为一个企业设立一个PMO,这三级PMO可以在一个组织内同时存在。
9.PMO关注于其内部的项目或子项目之间的协调计划、优先级和执行情况。
10.PMO有支持型、控制型、指令型3种;
①支持型:
PMO担当顾问角色。
②控制型:
PMO不仅给项目提供支持,而且通过各种手段要求项目服从PMO的管理策略。
③指令型:
PMO直接管理和控制项目。
11.项目经理和PMO区别:
①项目经理和PMO追求不同的目标;
②项目经理完成特定成果性目标,PMO工作目标包括组织级观点;
③项目经理关注特定的项目目标,PMO管理大型项目范围的变化;
④项目经理控制赋予项目的资源,PMO对所有项目之间共享的资源进行优化使用;
⑤项目经理管理中间产品的范围、进度、费用和质量,而PMO管理整个风险、整体机会和所有项目依赖关系。
12.PMO可以存在于任何组织结构中。
三、项目生命周期
1.项目生命周期从技术上分:
立项(系统规划)、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维、消亡4个阶段;
从管理活动分:
启动、计划、执行、收尾4个阶段,监控覆盖全过程。
2.在条件许可或涉及的风险可以接受时,下一阶段可以在前一阶段完成前开始,这种部分重叠的做法叫快速跟踪管理技术。
3.项目生命周期描述文件可以是概要的,也可很详细。
非常详细的生命周期描述可能包括许多表格、图表和检查单。
生命周期描述应结构清晰,便于控制。
4,大多数项目生命周期共同特征:
在初始阶段,成本和人员投入水平较低,中间阶段达到最高,项目接近结束时快速下降。
5.信息系统项目生命周期详细划分为:
可行性分析、业务流程优化或变革、信息系统规划、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系统实施、系统试运行、验收等阶段。
还包括验收后的协调运营与维护、系统退役等阶段。
6.项目阶段结束前,一般要对完成的工作和可交付物进行技术或设计评审,根据评审结果,以决定是否接受,是否还要做额外的工作或是否要结束这个阶段。
7.假如一个项目交付特定的产品,那么该产品的生命周期比项目生命周期更长。
四、典型生命周期模型
(1)瀑布模型
1.6个阶段:
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2.使用条件:
项目需求明确、充分了解拟交付的产品、有厚实的行业实践经验、或者整批一次性交付产品有利于干系人。
3.瀑布模型特点:
①从上一次开发活动接受其成果作为本次活动的输入;
②利用这一活动,实施本次活动应完成的工作内容;
③给出本次活动的工作成果,作为输出传给下一项开发活动;
④对本次活动实施工作成果进行评审。
(2)迭代模型
1.每次迭代涉及的过程都包括不同比例的所有活动。
2.RUP(RationalUnifiedProcess,软件统一过程)是迭代模型的一种
,用二维坐标描述,横轴表示时间,包括周期(Cycle)、阶段(Phase)、迭代(Iteration)、里程碑(Milestone);
纵轴表示自然的逻辑活动,体现开发过程的静态结构,包括活动(Activity)、产物(Artifact)、工作者(Worker)、工作流(Workflow)。
3.RUP的生命周期被分解为4个顺序阶段:
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件阶段(Construction)、交付阶段(Transition)。
初始阶段--系统地阐述项目的范围、确定项目的边界;
细化阶段—分析问题领域,建立体系结构并选择构件,编制项目计划。
4.使用条件:
组织需要管理不断变化的目标和范围,组织需要降低项目的复杂性,或者,产品的部分交付有利于一个或多个干系人,且不会影响最终或整批可交付成果的交付。
大型复杂项目通常采用迭代方式来实施。
(3)敏捷方法
1.概念:
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适用于一开始并没有或不能完整地确定出需求和范围的项目,或者需要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或者需求和范围难以事先确定,或者能够以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