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七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关联图的判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2603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9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七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关联图的判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七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关联图的判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七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关联图的判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七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关联图的判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七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关联图的判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七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关联图的判读Word文件下载.docx

《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七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关联图的判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七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关联图的判读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七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关联图的判读Word文件下载.docx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

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沿海←内陆←沿海

2、“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

“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

上图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③热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⑤苔原带

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⑧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⑨温带草原带

2、垂直地带性

1、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又叫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由于水热状况的变化,主要受到高度的影响,在海拔较高的低纬度山地比较典型。

如下图,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变化,基本沿等高线延伸。

【解说】垂直地带性的这种带谱变化影响因素是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热量随高度变化好理解,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降水随高度变化略微麻烦些,如果山足够高,降水是随高度先递增后递减的。

先递增的原因是随高度增加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后递减的原因是前面把空气里的水汽都挤出来了,即使再降温,里面的水汽也不多了

2、植被带谱图的判读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植被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譬如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

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

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

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A、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

B、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

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三、【知识拓展】世界主要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1、珠穆朗玛峰

山脉的南坡植被带更加丰富

1.南坡为阳坡,热量和光照充足

2.南坡为西南风的迎风坡,风从印度洋上来,降水量多。

3.南坡的相对高度更大。

2、赤道雪山: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的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风从印度洋上来,降水量较多,因此

①南坡雪线较低

②南坡山脚下出现了热带雨林带

③山脉的南坡的植被分布的海拔更高。

3、欧洲:

阿尔卑斯山

该处多受来自大西洋的西南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多;

而山脉的南坡为阳坡,也是背风坡。

4.中国:

天山

天山为中国西北部的山脉,位于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山脉的基带为温带荒漠带。

随海拔的上升,热量降低,蒸发减弱,会出现温带草原带。

天山的北坡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量较多,出现云杉林。

5、中国:

秦岭

秦岭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山脉的南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脉的北坡为温带季风气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典例精析

读图,回答1-2题。

1.与植被②→③→④更替相似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⑥→⑤→④D.①→⑤→④

2.下列各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较大的是

A.③④两地B.①④两地

C.⑤⑥两地D.①⑥两地

【答案】:

1.C2.D

【解析】:

第1题,图中的②③④分别表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图中的⑥→⑤→④,降水量也逐渐减少,自然带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这种分异与②→③→④植被更替相似。

第2题,①地位于赤道附近,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该地处于东非高原,海拔高,导致气温稍低,大气对流也不显著,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对应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⑥地位于回归线附近,由于它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受暖流影响,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热带雨林带,故这两地都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3-4题。

3.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

4.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

3.C4.B

第3题,读图可知,该山地山麓地带为暖温荒漠带,海拔1000多米,最高海拔达6000多米,故最可能为昆仑山。

第4题,读图可知,甲地有山地森林草原带,乙、丙两地没有;

丙地有高山草原带,甲、乙没有,这种组合差异的出现主要由水分差异所致。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大约与最热月平均气温7 

℃等温线相吻合)、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一般纬度越低,林线越高;

中高纬地区降水越少,林线越高。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林线高度的分布状况。

(1)描述图中林线的分布特征。

(2)分析青藏地区林线向北凸出的原因。

(3)在林线附近多生长针叶林,试分析针叶林的生长习性。

(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推测Q地区的林线高度会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解析】

(1)描述多条等值线的分布特征时,一般冲变化趋势,疏密状况,极值位置,弯曲方向等方面取考虑。

(2)青藏地区林线向备凸出的原因,主要从地势、降水条件去分析。

(3)针叶林的生长习性主要根据林线附件的自然环境特点取分析。

(4)Q地区林线高度的变化取决于水热状况的变化,气候变暖,热量条件都活有谁改善,因而林线会上升。

【答案】

(1)林线高度由南向北降低,且疏密分布较均匀;

最高值出现在西藏南部地区;

南部大体由南向北凸出,北部大体由北向南凸出。

(2)西部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东部受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林线较低;

中部降水少,林线高。

(3)耐寒、耐旱、耐贫瘠。

(4)上升。

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

冰雪融水增多。

对点训练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圈(图,单位mm),完成1-3题。

1.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西部近海地区的天然植被最可能为

A.落叶阔叶林B.针叶、阔叶混交林

C.稀树草原D.常绿硬叶林

2.据图示信息可推断,该区域河湖沿岸地区适宜

A.种植黄麻B.种植棉花

C.种植甘蔗D.种植水稻

3.近两年分布在图示区域的古城遗址遭到严重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A.地震频繁发生B.酸雨酸雾增多

C.强沙尘暴肆虐D.内乱战火不断

2014年7月1日,一名骑行爱好者从北京出发,骑行至新疆吐鲁番,他发现沿途景观类型由出发时的森林变为草原,后又变为戈壁、荒漠。

据此完成4-5题。

4.材料中所述景观类型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无规律性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独特性

5.与这种变化相似的是

A.从新加坡到北京的自然景观变化

B.从莫斯科到共青城(俄罗斯东部城市)的自然景观变化

C.从成都到拉萨的自然景观变化

D.从伦敦到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的自然景观变化

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6-8题。

6.该公路位于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7.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8.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二、综合题

参考答案

1.D2.B3.D

【解析】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作物适宜生长条件,区域古迹破坏的原因。

1.根据图示经纬度,该区域位于西亚地中海沿岸,西部近海地区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天然植被最可能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对。

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海洋气候区或温带季风气候区,A错。

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B错。

稀树草原主要是热带草原地区,C错。

故选D。

2.结合前面分析,该区域是西亚地区,河湖沿岸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灌溉水源较充足,适宜种植棉花,B对。

黄麻、甘蔗、水稻适宜在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种植,A、C、D错。

故选B。

3.近两年分布在图示区域的古城遗址遭到严重破坏,其主要原因是内乱战火不断,D对。

该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地区,但没有出现地震频繁发生现象,A错。

降水少,酸雨酸雾少,B错。

强沙尘暴肆虐,能侵蚀、损坏古迹,但不是一两年短时间就破坏的,D错。

4.C5.D

【解析】第4题,从材料信息知,该骑行爱好者从北京出发到新疆,方向自东向西,植被由

森林向戈壁、荒漠过渡,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知,从伦敦到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的自然景观变化与从北京到新疆自然景观的变化相似。

6.D7.B8.D

(6).读材料可知,材料中“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且山脉有冰川分布,排除AB选项;

“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排除公路位于西藏,C错误,新疆地区符合材料中的“绿洲”与“多冰川的山脉”条件,D正确。

(7).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说明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故路面积雪严重,B正确;

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在此时段出现路面冻融沉降,D错误;

此时段积雪冰川难以融化,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A、C错误。

(8).由(6)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

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约1070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750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

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

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A错误;

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草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