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企业物流配送能力的培养与增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2264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我国企业物流配送能力的培养与增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我国企业物流配送能力的培养与增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我国企业物流配送能力的培养与增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我国企业物流配送能力的培养与增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我国企业物流配送能力的培养与增强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我国企业物流配送能力的培养与增强Word格式.docx

《谈我国企业物流配送能力的培养与增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我国企业物流配送能力的培养与增强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我国企业物流配送能力的培养与增强Word格式.docx

营销专07-3班学号:

07053050337学生:

许超权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流通实践证明,配送是一种较好的物流方式,我国很多城市的物资部门都设立了配送中心,配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国内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多限于简单的仓储、运输环节,服务功能比较单一,管理体制也过于粗放,与国外同行业高度信息化的管理及精密排序作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控制成本和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环节是我国物流的一大软肋。

物流配送是物流企业中重要的活动,合适的配送模式对于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和产品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加强我国企业物流配送能力的培养与增强,有助于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下降,提高竞争力。

关键词物流配送配送中心成本配送效率配送能力对策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流通实践证明,配送是一种较好的物流方式,我国很多城市的物资部门都设立了配送中心,配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国内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多限于简单的仓储、运输环节,服务功能比较单一,管理体制也过于粗放。

我国必须加强物流配送能力的培养与增强,才能在竞争中突出优势,保持竞争力。

2、目前我国物流配送能力的现状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整个物流业目前的赢利能力并不理想,城市配送业务也不例外。

国际上一般以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比重越低越先进。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物流水平比重为10%左右,日本为12%;

中等发达国家,如韩国为16%左右,而中国的物流比重指标大约在20%~30%。

其中相差的10%~20%的成本等于浪费,从宏观上讲,这就意味着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物流竞争力比国外低10%~20%。

据对美国物流业的统计与分析,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年平均资产回报率为8.3%(IRR),仓储为7.1%,综合服务为14.8%。

在中国,大部分的物流企业的资产回报率为1%。

有数据显示,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统计得出一些数据,我国车辆的运输成本是欧洲或美国的3倍,全国运输汽车的空驶率约37%,其中汽车物流企业车辆空驶率达39%,存在着回程空驶、资源浪费、运输成本高等问题。

这不仅说明我国物流管理模式的落后,效率低下,其直接后果是损害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因为微薄的赢利能力必然导致配送企业设施不能及时得到改善,难以满足物流活动发展的需要;

导致城市配送业管理水平难以提升,管理人才的引进不能顺利实现;

导致城市配送市场的恶性竞争;

难以保证客户服务水平,打击客户对我国配送企业的信心;

以及影响到我国物流业对国外竞争者的竞争能力等。

在这种情况下,配送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

当前企业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配送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现代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企业在战略发展中,受配送制约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我国现有的企业在产品配送上基于以自营为主,缺乏相应的关键技术与信息支持,浪费程度相当大。

在企业发展中,物流配送模块比重小,水平、规模均不能令人满意,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配送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几乎没有,造成了企业在仓储问题上的巨大压力,企业要更快、更准发展几乎不可能。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200多家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自身发展中的配送体制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这是制约我国企业实现自身发展价值,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在我国企业发展中,配送信息化亟须相关环境的支持。

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互相冲突。

配送服务体系建设落后,配送技术领域缺乏具有宏观指导能力和促进技术交流的权威机构。

据估算,如果有可参照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8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至少可以减少一半以上,从而避免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与建设成本,减少企业信息化的风险。

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占21%,市内配送占28%;

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占37%,市内配送占43%。

企业在发展中,一方面,经营网络不合理,有点无网,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货源不足,传统仓储业、运输业能力过剩,造成浪费;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落后,因特网、条形码、EDI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

2.2当前企业配送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2.2.1应用推广信息技术是关键

从国外发展的情况来看,企业发展与配送一体化发展基本经历了从基础性的业务执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数据连接性、供应链可视化以及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决策支持等诸多阶段。

企业发展与配送一体化的系统复杂程度越高,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就越大。

从多家权威机构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当前我国企业发展与配送一体化发展尚处于业务执行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之间,企业发展与配送一体化管理的效率尚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2.2加快企业发展标准体系建设

配送信息系统需要像纽带一样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各个伙伴链接成一个整体,这就要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EDI、GPS等相关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配送软件也需要融入格式、流程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为企业配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2.2.3推进配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企业集成化发展的横向集成最终落实在配送公共信息平台上。

通过对各个区域内配送相关信息的采集,为生产、销售及配送企业等信息系统提供基础配送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配送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

同时,通过共享配送信息来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

竞争机制下中国企业的配送培养发展思路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国际化,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军中国,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利用自身发展优势,结合有效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企业发展,有序发展企业,缩小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差距;

其中特别要注重的是企业发展的配送机制,因为它是企业发展的有力武器,能缩小企业间的差距,有力地降低企业的成本,减少企业间的制约。

中国企业在配送上可按以下思路发展:

3.1企业配送培养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强网点建设

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配送市场从国内扩展到国际,能否有四通八达的网络愈发重要,同时也是衡量企业能否迅速发展的标尺。

再者企业配送信息化与否是衡量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企业在发展中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

在借助信息技术的条件下,企业能迅速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加快企业生产发展,融入客户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建立起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

3.2企业自身发展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配送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一切靠实力说话。

只有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有可靠的资信保证,才能取信于人。

企业配送在满足能力和作业质量的同时,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配送要适应加入WTO后激烈竞争的需要,要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整合配送企业,同时企业之间鼓励强强联合,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而且只有兼并联合,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才有可能延伸触角至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3强化增值服务,发展战略同盟关系

我国企业在提供企业配送服务时,要根据市场需求,顾客需求,要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以客户增效为己任。

根据企业发展趋势看,现有的企业在考虑自身发展时的成本效益问题时,能与那些既拥有大量配送设施、健全网络,又具有强大全程配送设计能力的混合型公司强强联合,与大客户加强业务联系,增强相互依赖性,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使其发展空间得到最大利用率,企业之间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时,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求效益,企业间的相互合作能把信息技术和实施能力融为一体,提供“一站到位”的整体配送解决方案。

3.4重视企业配送人才的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我们企业配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不仅仅是在装备、技术、资金上有差距,更重要的是在配送观念和知识上有差距,只有企业配送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自身配送业。

要解决目前专业配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配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配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配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

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配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4、加强物流配送的能力的方法

4.1.合理设计规划配送中心

物流配送中心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送中心合理选址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科学合理的选址不仅能够减少货物运输费用,大幅度地降低运营成本,而且能为客户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

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由于目标间存在矛盾性和不可公开性,所以如何确定配送中心仓储设施的最佳地址,是物流企业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配送中心是一个系统工程,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可分为策划构想、总体设计、方案评估、筹备实施等步骤。

策划构想阶段要对建设配送中心的必要性、意义、目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构思、探讨、考证和调查研究。

要对配送中心的选址、系统结构、功能与目标、可靠性、可操作性、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等重大事项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确认,同时还要对配送中心的外围条件,如交通网络、客户分布、客源和货源、货物流向、政策优势、土地征用、人力资源、环境要求等做进一步详细地研究。

4.2.物流企业规模化

中小企业过多并不是好事情,所以目前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资产重组建立物流企业联盟,形成优势互补的大型物流企业。

在当前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有利环境下,物流企业很有必要结成战略同盟,增强综合实力。

美国和日本的配送企业就是在不断的重组过程中取得规模效益,从而整合市场资源、信息资源,并且降低管理和交通运输成本的。

而台湾也是在企业战略联合分享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现代物流配送巨大发展的。

4.3.发展集成化的混载服务

学习日本通产省倡导的“城市内最佳配送系统”,即围绕某个标准轴心,将城市内无规则地发生的各种方向、数量、时间的货运需要汇集、总括起来,开展高效率的混载化配送。

引导运输企业积极开展地区混载服务,并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从而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提高运货车辆的装载率,降低成本。

4.4.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

不盲目追求先进技术是台湾在物流配送方面成功的经验。

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改造,节约资金。

根据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虽然应当追求现代化,但是也应充分考虑到人的作用,用劳动力对资金进行适当的替代,同时改进管理。

这样大大降低了物流设备和建筑成本。

4.5.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而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这样企业在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所不可比拟的。

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简单的送货、库存,而重要的是物流系统的设计,这就需要经营者用现代物流和配送的观念去进行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以达到在满足电子商务条件下花费最少的物流成本,完成物流操作全过程。

4.6.应积极引进外资,推动自身发展

加入WTO以后,物流业的对外开放也将会扩大,外国物流企业也将进入中国。

若能有效地引进国外资金与技术,尤其是应注意引进环保型技术与设施,就能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进程,有效的控制物流成本,并为将来的发展与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5、结论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商品流通也发展很快,而作为连结商品生产、销售、消费基础环节的商品物流配送则相对发展较慢,比较落后,而在国外发达国家早已把降低物流成本视为“第三利润源泉”。

发展现代物流,对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促进商品销售,方便消费,搞活搞好商品流通,发展电子商务,增加就业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现代的物流企业更要以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积极研究发展之路,广泛借鉴国外,比如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先进经验。

物流配送企业发展了,我国的物流配送业就发展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才能站稳脚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KeiKobayshi,KokichiSugihara.CrystalVoronoiDiagramanditsapplications[J].FutureGenerationComputerSystems,2002,18(5)

[2]何海军:

当前我国城市配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5(10)

[3]汪建华郭锦墉:

如何解决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问题[J].EC电子商务,2004(3):

[4]何景华.共同配送———配送物流发展的新趋势[J].综合运输,2001

[5]孙明贵潘留栓:

物流管理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