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卷高三最新信息卷八文综历史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1820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卷高三最新信息卷八文综历史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信息卷高三最新信息卷八文综历史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信息卷高三最新信息卷八文综历史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信息卷高三最新信息卷八文综历史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信息卷高三最新信息卷八文综历史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卷高三最新信息卷八文综历史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信息卷高三最新信息卷八文综历史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卷高三最新信息卷八文综历史解析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卷高三最新信息卷八文综历史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东晋高僧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周孔即佛,佛即周孔。

……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

东晋孙绰《喻道论》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唐代高僧慧能《疑间品第三》

A.佛教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升

B.儒学思想体系日渐完善

C.佛教思想的中国化倾向明显

D.儒佛道三教合一已出现

【解析】由“礼教有本,遂因之而成教,则功由在昔……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和“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可见在阐发佛教的社会功用,故选C;

材料没有涉及佛教的政治地位,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的地位问题,排除B;

材料无关儒佛道三教合一,排除D。

【答案】C

26.唐玄宗天宝初年,设置十节度使,节制边疆军事力量(其分布见下图),由下图可知,此时

A.节度使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疆域扩大推动行政制度变革

C.节度使重在保障边疆安全

D.节度使掌握了地方军政大权

【解析】材料“设置十节度使,节制边疆军事力量”反映了节度使重在保障边疆安全,故C正确;

图片材料并不能说明节度使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故A错误;

材料也没有反映疆域扩大推动行政制度变革,故B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节度使掌握了地方行政大权,故D错误。

故选C。

27.宋代大批画家追求细节的真实,对所描绘对象细致入微,显现出了“观物”“究微”的治学态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一特点主要是

A.社会动荡下复杂心情的反映

B.商品经济发展重物质的反映

C.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D.笔墨纸砚技术发展的产物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文人的理学观念日趋成熟与完善,理学中的“格物致知”、“理一分殊”对当时的绘画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理学影响下,宋代绘画倾向于真实而精致的艺术表现,注重塑造写实、生动的艺术形象,与材料所述相符,C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动荡的信息,A不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重视物质利益,B不正确;

D属于无关项。

28.梁启超曾说: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渐渐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知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民族危机十分严重

B.制度变革急需创新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解析】材料“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反映了梁启超主张启蒙思想的重要性,体现了解放思想势在必行,故C正确;

材料未涉及民族危机十分严重,故A错误;

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制度变革急需创新,故B错误;

材料并不能说明爱国人士救国无门,故D错误。

29.在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消费资料进口比重远远大于生产资料进口比重,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半制成品和制成品出口比重趋于下降。

这反映了

A.中国对外贸易的半殖民地性质

B.近代民族工业已有长足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顽强的抵制作用

D.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对外贸易中,进口的主要是消费品,出口的是生产资料,而且原材料出口不断上升,工业制成品,出口下降,这明显体现出列强在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特征,这是由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故A正确;

民族工业长足发展,工业制成品出口会明显上升,B显然与材料不符,排除;

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作用,如果发挥得比较充分,外国商品应该销量减少,消费品进口比重会减少,C明显不符合材料,排除;

材料不能整体反映中国国内的经济特征,只是反映出中国进出口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在近代占主导地位,D错误。

【答案】A

30.下表反映了近代上海交通业的发展和变迁,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时间(年)

人力车(辆)

马车(辆)

轿子(乘)

马(匹)

脚踏车(辆)

机器脚踏车(辆)

汽车(辆)

公共汽车(辆)

有轨电车(辆)

1889

6984

544

9

11

1926

1460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

1889年数据系三天平均,1926年数据为两天平均,所通行的车辆中货车未被计入。

A.人们在上海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是汽车

B.上海的畜力交通已为电气化交通所取代

C.人力车是上海唯一沿用下来的交通工具

D.人力车的大量存在阻碍公共交通的发展

【解析】根据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数据看出,人力车是上海唯一沿用下来的交通工具,C正确;

材料无法看出人们在上海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是汽车,人力车数据远远超过了汽车数据,排除A;

畜力交通消失了,但“被电气化交通所取代”错误,因为还存在人力车、汽车、公共汽车等,排除B;

D表述错误。

31.有人评价周恩来的某项外交成就时说:

“周恩来的努力明显地展现出新中国从朝鲜战争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当他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时,既反对和防止敌对的大国在接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部署军事力量,也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

”材料中的“外交成就”是指

A.朝鲜战争结束,通过谈判签订停战协定

B.日内瓦会议的成功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

D.1955年万隆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从材料“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日内瓦会议中,中国力图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争取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周边环境,故B项正确;

根据材料中“从朝鲜战争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可以排除A项;

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中关键词“周边环境”的关系不大,排除C项;

1955年万隆会议没有涉及战争问题,D项排除。

【答案】B

32.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32年的斯巴达公民大会上,首先是外邦使节发言,然后是斯巴达内部的辩论,发言者为国王阿基达马斯和主持会议的监察官,结果国王的主张遭到失败。

这说明斯巴达城邦

A.监察官拥有实权

B.国王阿基达马斯与监察官矛盾尖锐

C.公民大会有否决权

D.公民大会辩论的结果受外邦使节影响

【解析】据材料“公元前432年的斯巴达公民大会上,……发言者为国王阿基达马斯和主持会议的监察官,结果国王的主张遭到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斯巴达城邦公民大会有否决权,故C正确。

监察官是在公民大会上发言,故决定权在公民大会上,故A排除。

国王阿基达马斯与监察官矛盾尖锐,没有反映材料主旨,故B排除。

外邦使节发言不能说明公民大会辩论的结果受外邦使节影响,故D排除。

33.1650—1749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33%,工业品价格下跌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

“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

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

B.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

C.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

D.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

【解析】材料“工业品价格下跌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说明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高昂,这使得种种让以节省劳动力为主要特色的新技术在经济上变得可行,故D项正确,B项错误;

材料强调是劳动力成本上涨,故A项排除;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贫富分化,故C项排除。

34.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了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13个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经过9个州的制宪会议批准,即足以使本宪法在批准本宪法的各州成立”。

这一变革体现了

A.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

B.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C.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

D.州权与人民主权相结合

【解析】材料未涉及政党政治,故A错误;

材料也没有反映三权分立,故B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的问题,故C错误;

“经过9个州的制宪会议批准,即足以使本宪法在批准本宪法的各州成立”反映了州权,同时,制宪会议的产生源于人民主权,故这说明州权与人民主权相结合,故D正确。

故选D。

35.2002年诞生的欧元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为重大的成果,截至2012年德国等24个国家仍允许本土货币与欧元共同流通,包括法国在内共有9个国家取消本土货币而统一流通欧元。

这体现出

A.欧洲--体化取得突出成就

B.西欧各国有相似文化传统

C.联合的欧洲实力大大加强

D.西欧联合从经济走向政治

【解析】欧元的诞生和使用,说明欧盟国家的货币一体化开始,体现出欧洲一体化的又一大进步,故A项正确;

B项是欧共体成立的背景,排除;

C项属于欧洲势力,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治一体化,故D项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

材料一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状况、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材料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5000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1)结合材料一,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谈谈进入新时代应该怎样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性。

(3)请你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为主题拟定两条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凝练。

(4分)

【解析】本题以新时代为背景,从不同角度组织两则材料,设置三个设问,检测学生对不同模块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难度较大,第三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较为简单。

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谈谈进入新时代应该怎样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限定具体知识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较为具体明确,学生只需把本课的主观知识,用动词组织起来即可形成答案。

从国家角度看,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奏响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从个人角度看,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据此作答即可。

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性。

据设问可知,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人们根据实践建立了新联系,可以用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分析其科学性;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做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进入新时代,体现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进入新时代,从诸多矛盾中抓住了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做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三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并不是完全开放的问题,有要求限制:

主题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凝练。

不能偏离主题,不能泛泛而谈。

【答案】

(1)从国家角度:

①充分挖掘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

③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从个人角度:

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②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们要坚持“五位一体”,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人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民主、法治提出更高要求。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方面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各种新旧矛盾也日益突显,但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因此,我们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④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也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发展。

因此,依据新时代的特点,我党适时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3)①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②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人的素质和境界。

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在“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古代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

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

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反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清晰稳固的边界却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疆域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

“朝贡体系自汉末就得到了确认,并在此后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定制,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中后期。

”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

——摘编自葛兆光《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面临强敌窃边的边疆危机。

1865年,薛福成先后追随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担任其幕僚,长期办理洋务外交,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明智而务实的薛福成抛弃传统的“天下——王土”观念,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

1892年,薛福成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他还力请朝廷选将练兵,切实加强西南边境的军事防卫。

西南地区从王朝国家的“藩篱”,变成了与内地“唇亡齿寒”的边防要地。

中法战争后,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这些较为清晰的现代民族国家间的边界线,意味着传统的属国或朝贡关系最终裂变。

——摘编自林开强《清王朝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简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与近代中国两种疆域边界观念的不同,并说明原因。

(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的积极意义。

(9分)

【解析】

(1)第一问据材料“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

”“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古代中国疆域观念。

据材料“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薛福成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他还力请朝廷选将练兵,切实加强西南边境的军事防卫”即可得出近代中国的边疆观念。

第二问原因,据材料“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

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天朝上国,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等;

据材料可以得出近代中国主权观念的增强在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和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等。

(2)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冲击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和外交的近代化,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

【答案】观念:

古代中国:

历代王朝轻视疆域划分,没有清晰稳固的边界;

对边疆地区实行封藩邦国的间接管理形式。

近代中国:

逐渐接受近代疆域边界观念,明确了领土主权意识;

通过外交谈判划分边界;

加强边界防卫和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原因:

坚持天朝上国观念;

中华文明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西学东渐,逐步接受近代化理念,促进外交与国际接轨。

意义:

疆域边界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摆脱陈腐的观念束缚,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促进了外交近代化;

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有利于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早期欧洲绘制中国地图简史

——据吴莉玮《欧洲近代早期地图所见欧人中国地理观》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本题是自拟论题式开放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相关信息,比如三幅地图的演变体现了西方绘制中国地图由单幅到分省,由模糊到清晰,由想象到实际(理性),由不利用传教士的资料到利用传教士的资料等变化;

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如近代早期西方对中国的认知由想象向理性转变;

再次结合相关知识进行阐述即可,一定要论题明确,阐述有据。

【答案】论题:

近代早期西方对中国的认知由想象向理性转变(3分)

阐述:

在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较为模糊,甚至没有关于中国的单幅地图。

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

16世纪中期的中国地图还有着想象的成分。

到十七世纪,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东来、欧洲与中国贸易联系的加强,中国地理的详细信息、风土人情被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人绘制中国地图的科学、理性,《中华帝国新图》已经是较为详细的中国地图。

因此,近代早期欧洲人对中国地理观由想象到理性的转变,源于东西方联系的加强。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1902年,赵尔巽上奏折,建议在各省设立罪犯习艺所。

他计划设置如下狱官、狱吏:

设置典狱官,统辖全所官员和大小事务;

设置会计官,掌管习艺所的经费钱粮等事;

设置教诲师,对囚犯施以感化教育;

设置新式狱卒看守,对习艺所进行日常的巡查、看守;

设置工师,对囚犯教以工艺,令其自食其力;

设置医师,医治狱吏、狱卒和囚犯的疾病。

在劳役作业项目上,选择一些成本较低、营利较快又容易上手的简单工艺,并辅之以教诲制度,以实现自由刑之宗旨。

但当时许多罪犯习艺所并没有设置教诲师,只是在固定时间,由相应官员到习艺所中宣示圣谕、训条。

许多习艺所对囚犯做工营利的重视要远远大于对其进行感化教育的重视,习艺所成了少数狱官谋取私利的工场。

当时已建成的罪犯习艺所的数量远不足以容纳更多数量的囚犯,以致朝廷后来不得不重视又回到发配囚犯的老路上。

——摘编自徐恒亮《清末(1901-1911)监狱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策划监狱改革的主要设想。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监狱改革的进步性及存在的缺陷。

(1)据材料“他计划设置如下狱官、狱吏:

设置典官……;

设置会计官……;

设置教诲师……;

设置新式狱卒看守……;

设置工师……;

设置医师”可以归纳出官吏的设置;

据材料“在劳役作业项目上,选择一些成本校低、营利较快又容易上手的简单工艺,并辅之以教诲制度”可以得出劳役作业项目。

(2)结合上述措施可以得出有囚犯从事劳役作业增加监狱的收入,可以减少政府的开支,教诲师的设置体现了注重对罪犯的教育,为后来监狱管理提供了某些成功的经验。

该措施的局限性。

可以结合材料“但当时许多罪犯习艺所并没有设置教诲师”、“习艺所成了少数狱官谋取私利的工场”、“当时已建成的罪犯习艺所的数量远不足以容更多数量的囚犯”加以归纳即可。

(1)设想:

在官吏设置上,设置典狱官、会计官、教诲师、新式狱卒看守、工师和医师;

在劳役作业项目上,选择简单工艺,并辅之以教诲制度。

(2)进步性:

清末监狱改革有利于节省财政支出;

注重对罪犯的教育与改造;

在近代监狱管理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缺陷:

设置教诲师等部分措施没有被实施,改革不够彻底;

监狱改革更多注重盈利,,监狱成了少数狱官谋取私利的工场;

罪犯习艺所的数量严重不足。

(3分)

46.【历史——选修3: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至二战前,美国孤立主义既受到美国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的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