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论模拟作业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098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游戏论模拟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前游戏论模拟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前游戏论模拟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前游戏论模拟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前游戏论模拟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游戏论模拟作业参考答案.doc

《学前游戏论模拟作业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游戏论模拟作业参考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游戏论模拟作业参考答案.doc

学前游戏论作业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模拟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A.席勒B.格罗斯C.霍尔D.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A.内部动机B.内部控制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

3.将儿童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A.儿童游戏动机分类B.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A.游戏主题B.游戏情节C.游戏形式D.游戏材料

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A.玩具B.场地C.时间D.生活

6.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以免相互干扰,这是考虑()

A.各活动区的界限性B.各活动区的相容性

C.各活动区的转换性D.各活动区的渗透性

7.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A.具有教育性B.符合年龄特点

C.符合卫生、安全要求D.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8.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

A.平衡游戏策略B.合作游戏策略C.领导游戏策略D.指导游戏策略

9.有规则游戏的核心是游戏的()

A.任务B.玩法C.结果D.规则

10.在亲子游戏中,父亲倾向于和孩子玩()

A.教学性游戏B.嬉戏性游戏C.体育游戏D.结构游戏

11.生活预备说的代表人物是()

A.席勒B.格罗斯C.霍尔D.拉扎鲁斯

12.“儿童的游戏是目的在自身的活动”这说明儿童游戏的动机是()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

13.儿童游戏研究始于()

A.18世纪下半叶B.18世纪上半叶C.19世纪下半叶D.18世纪上半叶

14.角色扮演的发生、发展线路是()

A.角色意识——角色行为——角色认知B.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角色认知

C.角色认知——角色行为——角色意识D.角色意识——角色认知——角色扮演

15.“小药瓶”是()

A.非专门化玩具B.主题玩具C.专门化玩具D.智力玩具

16.幼儿园游戏教育实施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直观性原则B.生活性原则C.操作性原则D.主体性原则

17.教师在游戏中与幼儿用相同的游戏材料或扮演同一角色,但不与幼儿交往,这是采取()

A.平衡游戏策略B.合作游戏策略C.领导游戏策略D.指导游戏策略

18.婴儿的游戏种类中,不常开展的是()

A.活动性游戏B.感官游戏C.智力游戏D.角色游戏

19.角色游戏的支柱是()

A.角色扮演B.游戏主题C.想象活动D.游戏材料

20.保证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

A.任务B.玩法C.结果D.规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20世纪初,经典游戏理论已经形成,20世纪中叶以后,开始主要流行的游戏理论派别有()

A.觉醒理论B.元交际理论C.精神分析游戏理论

D.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E.原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2.属于社会历史文化学派的活动游戏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A.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B.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C.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D.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

E.游戏是一种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

3.以下属于幼儿园室内游戏区的是()

A.视听区B.音乐区C.美术区D.科学区E.益智操作区

4.规划和合理布置室内游戏区应考虑各个活动区之间的()

A.界限性B.相容性C.层次性D.节约性E.转换性

5.儿童游戏的常规具体内容包括()

A.爱护玩具B.玩具共享C.友好合作和相处

D.学会整理玩具E.做事认真积极,不三心二意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游戏觉醒理论:

是由伯莱因提出,由埃利斯等人发展。

觉醒理论试图通过解释环境刺激和个体行为的关系,来解释游戏的生理机制。

角色扮演:

是指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他人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特征。

形象玩具:

又称主题玩具,是模仿物体(物品、动物、人物等)原形而制作的玩具。

平衡游戏策略:

是指教师接近儿童,并与他们用相同的游戏材料一同玩一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与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

表演游戏:

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儿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试分析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

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是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即对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上分成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

(1)在开始阶段,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幼儿游戏的愿望,帮助幼儿布置游戏环境;

(2)在进行阶段,教师任务是帮助幼儿扩展游戏情节;

(3)在结束阶段,教师的任务是是对幼儿游戏与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简要分析游戏性体验。

(1)兴趣性体验:

是一种为外界刺激所捕捉和占据的体验;

(2)自主性体验:

是由游戏活动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所引起的主观体验;

(3)胜任感体验:

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体验;

(4)幽默感:

是由、玩笑、诙谐等引起的快感上;

(5)驱力愉快:

是由身体活动所带来的生理快感。

试分析游戏智力发展价值。

(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认识;

(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3)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4)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5)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简述室内游戏活动区设置的基本要求。

(1)根据种类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和特点设置活动区;

(2)游戏活动区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和渐进发展性;

(3)游戏活动区设置应巧用空间、因地制宜;

(4)赋予环境一定的自治因素;

(5)整个寅游戏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实现整体优化,发挥整体效应。

简述幼儿游戏的指导要领。

(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构物的印象;

(2)为幼儿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时间和场地;

(3)针对各年龄班幼儿的水平,帮助幼儿掌握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培养儿童正确对待结构材料和建构成果;

(5)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培养建构活动的目的性和坚持性。

1.简述活动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

(1)游戏是社会性反映活动;

(2)游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3)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4)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

2,简述影响儿童游戏的儿童伙伴因素主要有哪些。

(1)有无伙伴关系;

(2)伙伴的熟悉程度;

(3)伙伴的年龄;

(4)伙伴的性别。

3.简述好玩具的一般标准。

(1)具有教育性;

(2)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3)符合艺术要求;

(4)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5)经济适用;

(6)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4.简述有规则游戏的指导。

(1)选择和编制适合的有规则的游戏;

(2)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

(3)教育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

(4)积极开展游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幼儿活动应具有的外部条件特征。

(1)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举例说明……

(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举例说明……

(3)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举例说明……

(4)幼儿不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罚。

举例说明……

2.在游戏教育实施过程中如何贯彻教育性原则?

(1)在游戏目的的确定上,应体现一定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目标相一致;

(2)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要保证游戏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3)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应注意游戏场景的设计、布置,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

(4)在游戏评价时,以下面鼓励、表扬、肯定为主,批评、否定为辅。

举实例说明……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

结合所学的幼儿角色游戏评价的有关理论,试评价案例中该幼儿的游戏行为水平。

观察对象:

刘睿康5周岁

观察记录:

当老师宣布小朋友自己可以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后,他跑到玩具柜那儿,伸手从台面上取下一顶军帽戴在自己的头上,并用双手握住帽檐在头上转了几下。

接着又走到放着一筐胶粒的玩具柜里边,用几个两孔的胶粒搭成了一个“手枪”形状的物体,并插进了自己的裤子腰带间,用右手拍了拍。

当他转身在离开时,老师问他:

“你今天玩什么游戏?

刚才插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他很得意地回答老师:

“枪,我玩警察。

我是警察。

”他走到肯德基柜台,不说一句话,自己拿起了“土豆泥”盆子,张开嘴假装吃了一下,又放了回去,接着又拿起另一盆,做了同样的动作,这样的动作他重复做了五次,然后离开在场地上走来走去,直至游戏结束。

答:

(1)主题的确立:

游戏前具有明确的游戏动机和目的,能独立确定主题,并能很快地进入游戏情境;

(2)材料的运用:

能选择与自己游戏主题相关的玩具,能根据游戏的需要选择游戏材料自制玩具;

(3)角色表现形式:

角色意识明确并有相应的动作,游戏中大部分行为符合“警察”这一角色;

(4)社会性水平:

游戏中缺乏与同伴的交流,处于独自游戏;

(5)游戏动作:

游戏动作带有重复性;

(6)游戏常规:

基本能遵守游戏的常规,行为有序。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模拟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

A.拜敦代克B.格罗斯C.霍尔D.拉扎鲁斯

2.儿童游戏的动机,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内部动机B.内部控制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

3.将儿童游戏分为运动性游戏、智力性游戏、装扮性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