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方贸易摩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0935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双方贸易摩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美双方贸易摩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美双方贸易摩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美双方贸易摩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美双方贸易摩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美双方贸易摩擦Word格式.docx

《中美双方贸易摩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双方贸易摩擦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美双方贸易摩擦Word格式.docx

二、中美双方对外贸易结构

(一)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1、贸易依存度与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2、进出口贸易行业间增长的不平衡

3、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贸易额的不平衡

4、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建议、措施:

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平衡,首先,应注意对外贸依存度的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外贸评价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全方位、多层面地积极应对和优化解决贸易磨擦,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利用外资,并适时的发展对外投资,,特别是在我国贸易增长高耗能的情况下,增加能源、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再次,为解决我国各行业间的贸易增长结构不平衡,必须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上下功夫,在不断增加数量的同时,质量也应同步提升。

出口商品的结构要更趋优化,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自主产品的出口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最后,也要注意外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外资企业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中。

我国在迈向新型工业化国家的道路中不应只集中于这个层面,应在更多的领域中打开,所以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也要“师以长技以制夷”,对外进行投资。

国有企业以及其它性质的企业应建立像外企一样的管理体制及资本运营方式,利用资金、技术及其品牌等,提高加工贸易中间产品的国产化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

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在充分利用好外部条件,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双赢”或“共赢”。

(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中国在2004年的对外贸易额自从2002年增长21.8%,2003年增长37.1%之后,迎来又一历史新高,增长了35.7%,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11548亿美元。

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2003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

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但是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问题却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

(见表1)

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包括其自身的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与其相关主体在贸易中产生的不平衡,也包括对外贸易与对外贸易发展也即外贸依存度大小的不平衡。

1、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美贸易不平衡趋势不断扩大有其内在的统计误差。

政策限制等原因,但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国际分工,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等外在因素则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加剧的重要原因。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

中美两国贸易产品的各自优势,充分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产业链的内部分工,中美两国之间并不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

美国一直对华实行严厉的高技术出口管制,抑制了美国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双方产品的优势互补也难以体现出来,无法实现优势互补的国际分工合作,由此导致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二)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

美国跨国公司近年来对中国的投资日益增加也成为加剧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跨国公司通过在华投资绕开了关税壁垒以及其他一些关税措施,获得了更多利润。

这些跨国公司以高于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为他们在华的企业输送境外关联企业提供的零部件,再以低于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将制成品输送给其在消费国的批零企业,从中获取高额利润,而中国得到的只是少量的加工费。

美国跨国公司把原来由本国生产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务转化为海外子公司的巨额生产与出口,并相应地增加美国公司从其海外子公司对美国的进口,从而扩大了美国的“贸易逆差”。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

经济全球化可以使各国的生产跨越国界,这就使各国充分利用全球化的契机对本国的产业进行调整。

在进行产业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由于政局的稳定,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加上低廉的劳动力等因素,成为亚洲新兴经济体和日本。

美国。

欧洲的跨国公司转移制造业的对象,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贸易差额的转移。

对中国进行产业转移,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加剧的因素主要源自两个方面:

1.东亚地区对中国实行产业转移。

2.美国本土企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

2、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努力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目前,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很高,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对象,这就使我国对外贸易很容易受到美国的影响,且风险也较高。

因此,我国应鼓励企业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不要只盯住美国市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已参与许多区域经济合作,如:

10+1,10+3,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参与这些区域经济组织可使我国享受关税优惠等贸易优惠政策,这无疑为我国企业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比如,2005年7月,随着《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实施,双方已就7000多种商品进行关税削减,而东盟一些国家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很高,我国企业正可以抓住这一商机拓展出口市场,而不是只注重向竞争已很激烈的美国市场低价出口,从而也可以起到适当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作用。

(二)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推动我国企业跨国经营

我国政府应加大力度扶持企业尤其是工业生产性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同时为企业做好咨询与信息提供的宏观指导工作。

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缓解贸易不平衡,而且还可以通过投资设厂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力。

另外,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组建的大型跨国公司通过其国外直接投资行为,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专业化。

精细化所带来的更高效率。

(三)逐步开放我国服务业,扩大美国对华服务贸易

由于美国对中国的服务业市场一直比较感兴趣,而中国加入WTO也要求服务业逐步开放,因此中国可以逐步开放服务业,不但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国内服务业市场的发展,还可以借机弥补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但前提必须是美方对服务贸易进行充分的统计。

另外,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对华贸易的优先策略之一就是扩大服务出口,限制货物进口,而后者实际上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因此,只有扩大服务出口才能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才有利于实现贸易平衡。

(四)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技术贸易,促使美国放松出口限制

高科技产业是美国出口的主要优势产业,但由于美国对华实施出口管制政策,极大地限制了美国高技术产品,尤其是军民两用技术设备的出口,致使大批拥有高科技的美国厂商痛失商机。

事实上,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并不能达到其阻挠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目的,中国不从美国进口,则可转向他国进口同类技术设备。

美国这一举措不但不能实现对华限制,反而不利于中美更深入。

更广泛的进行合作。

因此,大力发展技术贸易,不仅有利于改变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是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实出路。

三、中美贸易摩擦矛盾

(一)中美贸易关系现状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件大事、好事。

自2002年起,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接连跃升新台阶。

至2006年底,5年中两国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27.2%,堪称世界之最。

中美贸易额2003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263亿美元,2005年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16.3亿美元,2006年更达2626.8亿美元。

目前,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海外市场。

2006年中美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9%,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

在中美贸易额飞速增长的同时美中贸易逆差不断加大,按美方计算,从1983年起,美国对华贸易年年逆差,1983年为3.2亿美元,到2006年增为2325亿美元,增加了700多倍,2006年美国对华逆差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中美贸易摩擦焦点

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对华反倾销问题

美国是世界上对我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力度最大的国家。

自1980年起,共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了100多项反倾销措施,涉及的中国产品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纺织品、自行车等多种产品,涉及的金额呈扩大趋势。

2.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

关于纺织品贸易的摩擦问题,一直是困扰中美贸易的重大问题。

纺织品一直是中国对美出口的重要产品,纺织业在美国已经是夕阳产业,加上中国纺织品的冲击,近年来,美国纺织业的失业率逐年上升,美国对我输美纺织品一直实行严格的配额管理制度,限制我纺织品输美。

3.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中美在知识产权领域屡起风波。

多年来,中美之间围绕知识产权的争端此起彼伏。

美国对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努力始终感到不满意,多次挥舞301条款,对我国进行制裁和指责。

4.我国企业“走出去”将成为新的摩擦点。

我国很难完全避免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并购美国公司时的遭遇,加之“走出去”的多为国有企业,难免掺杂政治因素。

今后,类似美政府干涉中海油并购尤尼科公司事件将时会发生。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

1.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反补贴等微观经济领域,这与中美两国进出口结构的差异有关。

2.中美贸易间产生摩擦和中美经贸关系的飞速发展有直接关系。

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出现超高速增长,导致贸易的不平衡问题逐步显现。

3.中美贸易摩擦的另一个主要焦点目前集中在人民币币值问题上。

这与美国国内目前的状况密切相关,而中国实行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以美元表现的商品价格偏低,从而促进了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并且限制了美国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

由于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使得美国认为中国商品的价格偏离了实际价值,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从而导致了许多贸易摩擦。

(四)中美贸易摩擦转向升级

 1、反补贴日益成为中美贸易摩擦新的潜在威胁

2、知识产权问题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关注焦点

四、中美贸易摩擦矛盾的对策研究

(一)中美双方共同努力

1.政府方面,应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济与贸易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增长模式,在处理外需和内需的关系上,采取更加均衡的战略。

政府要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在贸易壁垒制定的标准和规则方面,中国要有一席之地。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融入WTO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我们应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尽快建立符合WTO规则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消除可能诱发国际贸易摩擦的制度因素。

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应实时跟踪一些产品的出口贸易情况,防止可能爆发的贸易摩擦。

2.企业方面,中国加入WTO已经六年,我国企业应进一步熟悉WTO争端的解决机制并熟练掌握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为抑制贸易战、打赢贸易战做好准备。

具体而言,发生贸易争端时,解决贸易争端、平息贸易摩擦的办法之一就是拿起世界贸易组织争端机制这个武器,争取以磋商方式解决争端。

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这是解决贸易摩擦的根本途径。

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不仅可以使东道国对进口的保护措施失去原有的威力,而且还可以打开新的市场,将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降至最低。

3.利用利益关系解决贸易摩擦。

当今世界,存在着一条公认的真理: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永恒的东西是利益。

近年来,美国跨国公司加快了对华投资的发展,以利用中国廉价的智力资源劳力资源。

对华经贸中的巨大的商业利益对美国一些行业和公司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这种日益发展的对华利益集团将是中国可充分利用的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

总之,面对从反倾销、反补贴到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不断转向与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一方面我们需要以理性的思维来看待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需要我们的政府和企业行业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利益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1.妥善处理中美双边经贸关系

2.积极应对中美贸易纠纷

3.大力发展“内需型经济”,逐步改变过度依赖外需的局面

4.加快“走出去”步伐

5.慎重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与汇率机制问题

五、金融危机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首先,美国经济放缓将导致我国对美出口整体增速下降。

从总体上看,美国经济不景气时,其自华进口的下降往往要大于其经济增长的下降。

在美国上一个衰退期出现的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比上年增速下降2·

9个百分点,自我国的进口增长却下降了20个百分点;

在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比上年下降0·

8个百分点,自我国的进口增长也下降了6·

5个百分点,显示出其经济景气与我国对美出口的较强相关性。

另按美方统计,2008年前8个月美国自华进口增速仅为6·

0%,首次低于美国总体进口增长率,且各月自华进口的增速基本都低于美国总体进口。

其次,出口产品成本升高导致我输美产品竞争优势下降。

林毅夫等一批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中国出口的很多生活必需品对美国经济逆转的敏感程度较低,美国经济暴跌会危害中国的出口,但影响将非常有限。

然而,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我国输美产品对美国经济逆转存在较大的敏感度。

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美国消费需求下降,此外我国出口退税下降、汇率升值、生产企业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内在因素,也挤压了中国制造企业原有的价格优势,导致市场份额让位给其他成本更低的新兴经济体。

第三,美元的持续贬值将削弱我国出口竞争力。

美国持续降息,同时通过增加财政赤字来救市和刺激经济增长,这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必将导致美元继续贬值;

同时,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趋势不改变,这样的双重效应将会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与其他国家进口产品的竞争力,对美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第四,美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可能抬头将影响我国对美出口。

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美国全部消费品进口40%来自中国。

美国经济变糟的情况下,一部分受影响的美国民众和企业难免会对政府施压要求贸易保护主义,利用各种手段限制我国对美出口。

金融动荡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而全球经济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不会有金融危机进入国门之虞,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冲击,却将带给我们现实的影响。

因此,共同面对金融危机是目前中美面临最紧迫任务。

2008年12月4日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开幕。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对话中表示:

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是我们面临最紧迫的任务,当务之急是要共同推动落实G20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的共识,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

避免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尤其要减缓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和影响。

六、中国的新机遇、新挑战

金融危机爆发频率的增加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实施有弹性的汇率制度。

对于一国经济而言,大致可以选择由市场决定的浮动汇率和由央行干预的固定汇率。

比较而言,固定汇率在微观经济效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央行明确承诺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却使得央行必须牺牲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而浮动汇率则可使货币政策能够对各种冲击做出反应,从而引致较优的宏观经济绩效。

然而实施固定汇率制却并非意味着绝对地固定名义汇率,而应当动态调整以反映经济发展的趋势。

第二,对于国际救援宁可不抱期望。

外部贷款援助往往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反危机措施之一。

来自IMF等外部贷款救援有利于稳定币值,恢复危机发生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其组织结构决定了其职能的发挥需要以极少数国家的利益为前提。

IMF在墨西哥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差异就说明了这一点,而这其实又是两次危机缓解时间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适当的外债规模和结构。

双缺口模型证明了发展中国家即使在较高储蓄率时也必然要借助于外资和外债。

事实上,外资流入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外债的规模与结构应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尤其是对于巨额短期资金进出应当适度从严,以减少金融市场的动荡。

在上述的几次金融危机中,短期资金几乎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此外,借入的外债应用于投资用途,而不应用于偿还旧债,更不应当为特权阶层所挥霍。

第四,宏观经济失衡往往是爆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总结这几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失衡往往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

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在“东亚奇迹”正为世人所瞩目之际,因此,其中缘由更值得沉思。

事实上,在高增长光环的掩盖下,以高投入和出口带动的亚洲经济中早已出现了严重的结构问题。

经济结构没有及时调整加剧了经济失衡,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基本条件。

因此,要缓和甚至遏止此次金融危机,我们首先要须密切关注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变动。

人民币在美元贬值的形势下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但在当前形势下如果为了保出口,而逆转我国2005年以来的汇率制度改革,势必会遇到外部相当大的阻力。

但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外贸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密切关注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变动,避免陷入过于被动的局面。

其次,须密切关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动向,利用已有机制加强沟通协调。

因此,我国需要对此有所预防,争取利用已有机制加强与美方的沟通协调。

再次,须密切关注短期低成本出口的路径依赖及启动内需作为长期抵御外部经济风险防火墙的关系。

今后在中美贸易中,不发生纠纷时不可能的,现有的问题全部解决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大局把握住,中美贸易中晴天就会多一些,道路就会平坦些,发展就会更快些。

附表:

表1:

中美贸易及贸易差额的基本情况

单位:

亿美元(进出口额与贸易差额),%(环比增速)

年份

出口额

进口额

贸易总额

贸易差额

环比增长

2002

699.50

272.30

971.80

427.20

20.70

52.10

2003

924.70

338.60

1263.30

586.10

30.00

37.20

2004

1249.50

446.80

1696.30

802.70

34.30

37.00

2005

1629.00

487.30

2116.30

1141.70

24.80

42.20

2006

2084.70

592.10

2626.80

1442.60

24.10

26.40

2007

2327.04

693.79

3020.83

1633.25

15.00

13.22

(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资料整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2】胡涵钧著:

当代中美贸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5

【3】陈泰锋著:

中美贸易摩擦.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贾怀勤主编:

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综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5

【5】杨镇源促进中美贸易对策探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