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育智慧Word格式.docx
《如何提高教育智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教育智慧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毛钱,谁陪你玩?
于是,院子里清净了,再也没有人扔砖块了。
教育有时候也是需要减法的。
知心姐姐经常和家长说,要对孩子说“你真棒”。
天天对孩子这样讲,效果不理想。
主要是,我们对孩子的表扬太抽象,不具体。
魏书生老师的方法我们许多老师也用过,但是总是不理想。
究其原因,是我们的环境不同,学生不同,不能照搬照抄。
我们培训的过程是要达到:
实践经验理论化,理论知识实践化。
讲课过程中,刘教授在现场做起了调查:
您的孩子小的时候是否背唐诗,是否从小学英语。
在座的学员,都表示学过。
想想小的时候,孩子在客人面前炫耀的时候,孩子是兴奋的,家长是自豪的。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表扬没了,孩子的兴趣也随之消失了。
罗森塔尔效应——校长的教育智慧。
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该理论提出者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
“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
”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运用到教育管理中,就要求老师对学生、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学生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老师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学生说:
“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这样学生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
一个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是经过激励后,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就变成了行。
加州学校也进行了这样的实验。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
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
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
”校长再三叮咛:
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我们来看一下结果:
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
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
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
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
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
它表明: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人们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总结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但是对这一效应做出经典证明并使它广泛运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一些优秀的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
问题与反思:
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工作,却在认认真真犯错误?
为什么好心得不到好报?
在会议现场,刘教授出了两道题让大家来做:
1、“教”字写十遍的启示——学习的练习律。
在座的学员认认真真地在笔记本上书写,刘教授现场调研,只有三个人越写越认真,大部分人是越写越快,越写越不像字。
我们的教育呢,有多少老师让学生在反复写,几十遍的重复写。
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学习不是重复,而是力求改进。
给学生布置作业,不是量的要求,而是质的要求。
练字是要反馈的,没有反馈的要求是无效的,自我反馈最重要。
我们经常给孩子留作业,让家长检查。
其实我们也不妨给孩子留作业,让孩子给家长出题。
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孩子给家长出题时,家长不要全作对,让孩子找到成就感,就是我出的题很好,你都不能全做对。
孩子出题时,要翻书找到最近的学习资源。
孩子出题时,一般出他认为的难题,通过出题的情况,家长可以找出孩子的问题。
孩子出题时,要保证自己会做,才能检查家长的结果。
所以孩子要自己做一做,对巩固孩子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会越来越积极。
减少了我们犯错误的几率。
2、“富士山的高度”的启示——指导策略教学的困惑。
模仿老师的教学:
我们明天学习《富士山的高度》,这个知识非常重要,一定要好好学习,明天检查,做不好的,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办。
反复三遍。
学生反复记忆。
第二天上课,老师检查时,学生回答错误,主动到教室外面站着。
于是教师和学生均自责,学生觉得自己是猪脑子,老师觉得自己无能。
另外一个老师,在学生忙着记忆的时候,让学生去找规律,把知识和周围熟悉的事情联系起来,学生反而记忆深刻。
多给学生这种反复的体验,让学生获得成功。
教育中,最有效的方法,一是体验,二是渗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二个老师给学生的是方法。
在小学阶段,最经典的“榜样示范”。
孩子认为老师表扬的学生,就是好的,要学习的,模仿的。
于是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很可笑的现象。
还比如让家长签字的问题。
我们在孩子的教育管理中,关键是要直观的,明确的标准。
我们的学生做不好,是因为我们的引导不到位,指导不具体,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是好的,怎么样才能做好。
教育智慧的表现:
角色智慧:
多元化角色(我是谁?
)老师的职业病:
好为人师,诲人不倦。
学生最怕什么,最怕老师叫到办公室。
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最喜欢最不像老师的老师。
老师的孩子最痛苦。
就是教师角色的转换出了问题。
这是我们需要改变的。
我们需要调整,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问题智慧:
聚焦技术、唤醒技术
反思智慧:
日三省乎己?
语言智慧:
我向与你向语言?
语气助词?
你向语言,就是今天我给你们讲什么。
我向语言,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什么,把双方的距离拉近。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心灵的距离。
今后我们的工作中少用你向语言,多用我向语言。
对象智慧:
对教师和学生的了解水平
艰辛不仅仅是用来抱怨的,也是用来感激的。
团队中的猪八戒:
猪八戒在团队中的地位:
猪八戒的优势与不足:
自身条件(能力较差、自身长相难看,不能改变)和外部压力(孙悟空能力强、唐僧权力大、沙僧本分),进谗言、幽默、有亲和力。
如何帮助猪八戒:
提高能力、接纳现实、悦纳自我。
团队中的孙悟空:
孙悟空团队中的地位:
孙悟空的优点与不足:
能力强、不服从管理。
孙悟空的压力:
领导紧箍咒、同事说闲话、使绊子。
孙悟空的管理和自我提高:
用好孙悟空提高能力、寻求理解和支持、体现你的不可替代性。
团队中的沙僧:
沙僧团队中的地位:
团队中的润滑剂。
沙僧的优点与不足:
奉献、服从、缺乏主见。
团队中的唐僧:
唐僧团队中的地位:
唐僧的优势与不足:
目标、信念、支持系统、能力不够。
唐僧的苦恼:
面具重,协调关系、承受痛苦、还不能让人看到。
唐僧的自我调适:
宣泄、升华(干工作)、转移(钓鱼、旅游);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快乐生活:
1、认识自己最重要。
认识自己人格、认识自己团体作用、角色定位。
2、心态调整最重要。
活在当下和现在。
人们总去追求得不到的,要珍惜已经得到的。
什么是教育?
凡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就是教育。
从教师是“园丁”说起。
浇水、施肥,然后是修剪。
可是现在的教育只让我们浇水施肥,而不让修剪。
我们考虑过“过度教育”吗?
浇水多了,小树会死掉的。
有的孩子从一两岁开始就教算数,孩子的兴趣能维持多久?
施肥多了,小树也会烧死。
教育的规律和自然界是一样的。
该惩戒学生的时候,也还是需要惩戒的。
以人为本,不能是“以人的本能为本”,否则,我们的教育就失败了。
什么是有智慧的教育?
教育是对话,不是对抗。
——从他人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起更多的对话,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切入导致更多的对抗。
除了学习我们还和学生说什么?
除了成绩我们还和老师谈什么?
一次家长会的启示?
到底谁该换位?
通知家长会开会时间早上七点半,家长抱怨。
我们的孩子每天都是要在七点半之前到学校的。
我们的孩子每天都是这样备受折磨的,没有沟通,哪有有效的教育?
家长经常问孩子,今天考得咋样?
孩子的回答通常是“还行”。
因为,孩子的不同回答我们都有回答:
第二——下次考第一,没考好——你每天都在干什么……所以我们的孩子就是给我们这样模糊的回答,少了絮叨和责问。
从老师的戏语谈起。
可以看出,老师的“压力山大”。
等咱老师有了钱,让领导去下乡支教,咱去欧洲考察!
等咱老师有了钱,让领导也去师生同考,考不好的列入黑名单。
等咱老师有了钱,开个教师法律援助中心,哪个家长无理取闹,咱也告他个诽谤侵权!
最好的教育是习染而不是灌输——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引起的是质变,外显的教育充其量只能带来量变。
1、教物理的男老师的预言实现了。
女生学不好物理
2、父母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孩子语文不好,小的时候就怕语文学不好,父母都学理科。
结果孩子真的语文学不好了。
这样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3、当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文化
最好的教育是爱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爱的动机——好的教育不仅能表达爱,而且应该使受教育者感受到爱。
爱与被爱——上海教育研究院对优秀教师做了一个调查,其中第一个问题是:
“你爱你的学生吗?
”100%的教师回答“爱”。
然后找到这些优秀教师的学生问他们:
“你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吗?
”,结果是只有10%的学生回答“是”。
最好的教育是锦上添花而不是落井下石——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即使做不到雪中送炭,也要做到锦上添花,但是几乎,每一个成人都在落井下石!
最好的教育是学会等待而不是迫不及待——学会等待是一种胸怀,学会支持是一种境界,学会引领是一种智慧。
1、习得性无助的白鼠。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我们的差生就是这样形成的。
2、会等待的父亲。
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积极的引领。
帮助孩子制定近期的目标,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智慧,只有有智慧的校长,才能带出一批有智慧的教师。
只有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