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0734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解读】本题属于第3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与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有关内容的综合,可能性范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等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可能性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它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的;

要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好或坏的可能性等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真理是个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不会被推翻的客观内容.都表明世界是可知的,因而是绝对的;

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有限的正确认识,在广度.深度和进程上都有待于扩展.深化.发展,因而是相对的。

2003年4月12日,《光明日报》发表两院院士王选的文章《破除迷信勇于创新》,文中引用了本题题干中的这一句名言。

本题是间接性试题。

A是错误选项,因为科学研究的任务是获得理性认识(理论),而感性经验是理论概括的前提和基础,经验并非都是不可靠的。

B是错误选项,因为可能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它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因人而异的。

C是错误选项,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既有可能性,也有不可能性。

D是正确选项,因为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在于说明一切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3.未来科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答案】C

【解读】本题属于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的内容,考查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本身包含认识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04年7月19日,中央电视台的高端访问节目专访尼葛洛庞蒂,谈“数字化生存”。

尼葛洛庞蒂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为著名的未来学家,在其著作《数字化生存》中有一句箴言: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

这句箴言是由阿伦•凯(A•Kay,1940年生于美国,当代著名计算机专家,美国硅谷的亿万富翁)首先提出的,又被尼葛洛庞蒂引用过,近年来在国内流行的著名论断。

A是错误选项,因为认识并非总是滞后于实践,例如科学理论可以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

B是错误选项,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则是实践的先导。

C项观点正确,并符合题意,是正确选项,列宁说: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项错在把实践与认识看作是“合一”的,这是明代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这标志着

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

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

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解读】本题属于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与结构的内容,考查关于经济.政治.观念结构的涵义与区别的理解。

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的政治结构即政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关联的方式。

社会的观念结构即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它是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

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观念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

本题题干所述内容表明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正宪法,完善我国政治法律制度,这属社会政治结构的改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故B是正确选项。

生产关系的完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改进,属物质文明的发展,故A.C项都不符合题意。

D项讲精神文明升华,不符合题意。

5.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

【解读】本题是考查第二章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属于基本知识考查,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货币执行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或者实在的货币,而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即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

比如写个价格标签,表明商品价值的多少。

所以,正确答案是C。

6.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

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

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

A.1000元

B.2000元

C.3000元

D.4000元

【解读】本题是考查第四章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属于基本知识考查,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

固定资本的磨损根据其原因不同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有形磨损也叫物质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在生产中因正常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价值损耗。

无形磨损也叫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间,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损失。

无形磨损也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于劳动资料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而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

另一种是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

固定资本无形损耗所造成的固定资本价值的损失,并不能完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因此,本题中有无“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这一段话,并不影响答案的选择。

这样,根据本道题的材料,作为固定资本的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显而易见,到此时为止的物质磨损是4000元。

所以,正确答案是D。

7.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读】本题是考查第五章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

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有其客观必然性。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答案】A

【解读】本题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的内容,考查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有关内容。

题中所引的这段文字出于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一文。

毛泽东在本文中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五个原因,包括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正确。

其中前三个是客观条件,后二个是主观条件,这在以前考研政治的选择题中都考过了。

这次考根本原因是什么?

毛泽东在文章中并未讲过,现在国家教育部主编的示范教材中,把A项说成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基本国情,也是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算是一种创见,故选A。

9.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经济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解读】本题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的内容,考查中共在土地革命和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问题。

这是个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对富农问题采取的政策一直是很谨慎的。

由于富农属于农民阶级的范畴,与地主阶级不一样,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它是可能参加的一份力量,在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中,也可能保持中立,因此,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革命或土地改革中,一般对富农采取使它保持中立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具体地说,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采取“限制富农经济”的政策,在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又采取“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在建国之初的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对富农问题也十分重视,在征求了党内外大量意见的基础上,仍然决定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这些都不同于消灭富农经济政策。

后来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才采取了逐步消灭富农的政策。

本题在以前中国革命史的考研试题中考过,在目前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示范教材中找不到这个内容,有一定的超出考试大纲范围的性质。

10.“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解读】本题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七章的内容,考查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即群众的观点。

本段话引自毛泽东《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8日)一文。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的工作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包括二方面的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前者讲的群众的观点,后者讲的是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问题。

本段话显然讲的是群众的观点,有无群众的观点,是中共区别于其它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故选A。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读】本题属于第4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的内容,考查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记忆,是对1996年文科试题的重复。

1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

A.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B.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D.发扬顾全大局.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

【解读】本题属于第9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考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理解与应用。

此题的正确观点最早出自1996年10月10日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决议中认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这是命此题的现实的中央文件的依据。

命此题还有历史的依据,就是2004年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

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A.经济实力的竞争

B.人才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政治实力的竞争

【解读】本题属第6章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内容,考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属于今年的一个新增考试点。

此题的现实依据与背景是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正式颁布。

本题的正确答案与选项B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知识,江泽民指出: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

”上述中央文件指出: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见。

14.2003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方针是

A.“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B.“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C.“多予.少取.放活”

D.“统筹.协调.扶持”

【解读】本题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的内容,考查形势与政策部分的国内政策。

出自2004年2月9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15.以色列议会于2004年10月26日通过了沙龙总理提出的计划。

根据计划,以色列将在2005年底前撤出加沙地带所有的犹太人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4个定居点。

这一计划称为

A.双边行动计划

B.单边行动计划

C.“路线图”计划

D.中东和平计划

【解读】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中国际形势的内容,出自2004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第3版的“国际热线”的报道文章:

“议会通过单边计划实施道路仍然坎坷以色列沙龙“闯关”成功”。

报道中说,经过两天的激烈辩论,以色列议会10月26日晚对总理沙龙提交的单边行动计划进行表决,120名议员中有67人投赞成票,45人投反对票,7人弃权,1人因病未参加投票。

这样,备受世人关注的以色列沙龙单边行动计划得以批准,沙龙可谓“闯关”成功。

由题干到题肢,很容易判断B是正确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

16~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6.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

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答案】AC

【解读】本题属于第3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的内容,考查唯物辩证法部分的普遍联系观点的理解与应用。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即客观的,人们可以把握联系,但不能臆造联系,否则将陷入唯心主义和诡辩论。

联系又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A.C是正确选项,B.D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

社会领域的联系离不开人的活动,但并不否认联系的客观性,自然界领域的联系,如果撇开人的反作用不谈,则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人为的。

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信息,信息是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情况,一般认为,信息是物质普遍的.基本的属性,是寓于一切运动形式之中的一类特殊的运动形式。

联系的普遍性根源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本身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中介的普遍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性的体现。

17.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JP]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这“三大规律”

A.是有层次的

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答案】ABD

【解读】本题属于第3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与第6章社会发展历史规律和历史创造者内容的综合,考查唯物辩证法部分的规律范畴和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规律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

列宁说:

“规律就是关系”,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规律按内容划分,可分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物质世界固有的客观规律,但它们表现形式不同:

自然规律在自然界各种不自觉的.盲目的力量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社会规律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思维规律则是人的主观思维形式对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规律按层次或发生作用的范围大小区分,可分为一般规律即普遍规律.特殊规律.个别规律。

一般规律指事物或现象普遍具有的共同规律。

特殊规律是与一般相区别的特殊事物的发展运动的规律。

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的区别是相对的。

个别规律是指单个的.特殊的事物的运动规律。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改造和消灭规律。

A是正确选项,因为这“三大规律”从个别.特殊到一般,是有层次的,即发生作用的范围依次从小到大。

B是正确选择,因为这“三大规律”都是社会规律,而社会规律不过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而已,即都是通过人的活动产生.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

C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因为任何规律都是不能创造的。

D是正确选择,因为这“三大规律”依次相应是个别规律.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D项与A项实际上是相同的。

关于普遍性.特殊性.个别性三者的辩证关系,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中首先作为一组范畴进行了阐释,他指出:

“个别—特殊—普遍,是规定的推论的普遍格式。

个别通过特殊,把自己和普遍联系在一起。

个别的东西不直接是普遍的,而要通过特殊;

反之,普遍的东西同样不直接是个别的,也是要通过特殊才使自己下降到个别”。

列宁在他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正确说明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

目前国内编写的教材中,除个别文科教材外,只讲一般与个别或普遍与特殊或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但只要真正懂了,就能正确回答此题。

18.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

A.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

B.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C.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解读】本题是考查土地所有权和地租这一知识点的内容。

属于基本知识考察,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

资本主义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态。

绝对地租是指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它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即超额利润形成的,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其原因是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绝对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其来源同样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因此,正确答案是ABD。

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因此,C项作为干扰项是考察考生对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区别。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难点问题,也是考研当中的重点问题。

考生需要认真复习。

复习地租理论的方法之一是区分和把掌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具体地说,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共同点主要有:

(1)本质和源泉相同,都是农业资本家因租种土地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其源泉都是剩余价值。

(2)体现的生产关系相同,都体现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两者的不同点主要有:

(1)概念不同;

(2)形成的条件不同;

(3)形成的原因不同;

(4)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业资本家要同时缴纳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而劣等地农业资本家仅仅缴纳绝对地租。

19.在我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

A.不受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

B.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C.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存在的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BCD

【解读】本题是考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一知识点的内容。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问题是近年来考研当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形式,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从根本讲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BCD。

20.规范市场秩序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要以

A.道德为支撑

B.行政为主导

C.产权为基础

D.法律为保障

【答案】ACD

【解读】本题是考查规范市场秩序这一知识点的内容。

规范市场秩序是近年来考研当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2004年在这一知识点上出了辨析题。

2005年又出了本道题。

同一知识点连续两年考察,这在考研当中还是比较少见的。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信用建设。

信用既属于道德范畴,又属于经济范畴,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

因此,要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因此,正确答案是ACD。

21.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地主大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解读】本题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的内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统一战线必要性的依据问题。

毛泽东认为,由于近代中国的阶级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占小数,最广大的群众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中国的无产阶级要战胜掌握着强大国家机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支持者帝国主义,就必须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其它中国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故选AC。

2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是

A.党的理论长期准备不足

B.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

C.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党,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D.共产国际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