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县三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北省浠水县三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浠水县三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又见文理之争
石野樵
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的一句话引起了无数非议,他向教育部建议称,高中之前,除数学外,学校不开设物理、化学课程,大量增加人文类、特别是艺术类课程,大量增加体育课,可开设不进行考核的第二第三外语。
虽然这建议听起异想天开,也绝没可能被教育部采纳,但依旧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这些争论中有意思的不是关乎中国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病,因为教育之弊已是陈年旧题,倒是他挑起的文理之争颇值得关注。
长久以,人类都面临着一个文化困境,那就是“科学”与“人文”两种价值体系之间逐渐分裂和对立的局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扩张和学科细化,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见狭窄,地位也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自然科学自许道德中立,使得科学家们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人类被技术异化,越越忽略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在现代科学进程中,中国算得上是个后发国家,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却丝毫也不比西方国家浅。
“五四”运动提出了两大口号——科学与民主,二者原本是并驾齐驱的,但随后近100年,“德先生”和“赛先生”并不能友好相处,甚至经常互相仇视。
在政治领域,过去的30多年里,工程师思维主导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建设,但进入新世纪,社会矛盾剧烈,让工程师式的治国理念在很多时候都捉襟见肘,事实上,过去几年,中国政坛高官确实有人文学科背景者越越多。
在教育领域,过去30多年,同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
新世纪以,对人文精神丧失和人文教育缺失的批判声也越越响亮,但像钱文忠这样,直呼要求取消理化课程的建议,是第一次。
虽然这些只是网络谈资,当不得真,但却可见我们这个社会对人文教育的需求已经相当迫切,而与前30年的对照,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也说明了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深层心理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人类历史上,一直都是这样:
科技愈发达,人们对科技的恐惧也便愈发严重,对人文精神的渴求愈发强烈。
但人类的进程也清晰地告诉我们,所有的自然科学与人文体系都是紧密相连的,即便是最尖端的科学发明,脱离了人文内涵,也变得毫无意义,甚至面目可憎。
但反过也一样,一个没有科学精神的人,一个没有科学信仰的民族,也难以对他所处的世界有客观且真实的认知,更何谈建设新的文明?
正因为如此,对于教育而言,科学与人文都不可偏废,我们不能活在单纯的科技中,也无法仅仅凭借人文精神就度过历史的漫漫长夜,个人的修养与社会的文明,建立在二者间的张力之中。
就中国现实而言,我们到底是太缺乏科学精神了,还是太缺乏人文素养,抑或二者都缺乏,这些都见仁见智,但至少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将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简单地二元对立起,是最糟糕的思维方式。
(摘自《教师博览》2012年第3期)
6.对于钱文忠教授给教育部的“建议”,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钱教授第一次直呼取消理化课程,重视文艺和体育,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减负。
B.钱教授的建议不可能被教育部采纳,但依旧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
C.因为钱教授的建议纯属无稽之谈,听起异想天开,所以只能成为网络谈资。
D.钱教授的建议虽然只是网络谈资,不可能被采纳,却反映我们这个社会对人文教育的迫切需求。
7.第四段首句是作者的一个基本观点,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扩张和学科细化,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见狭窄,人类被技术异化。
B.“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与“民主”,由原本的“并驾齐驱”到后的“互相仇视”。
C.在政治领域,进入新世纪之后,工程师式的治国理念在很多时候都捉襟见肘。
D.在教育领域,“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曾经是被莘莘学子普遍认同的真理。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教授的“建议”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争论,其中有关乎中国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病,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他挑起的文理之争。
B.科技愈是发达,人们对科技的恐惧也便愈发严重,对人文精神的渴求愈发强烈。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学与人文不可偏废。
C.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创建新的文明,需要有科学精神和科学信仰,而再尖端的科学发明也不能脱离人文内涵。
D.作者认为,就今天的中国现状而言,我们既缺乏科学精神,又缺乏人文素养。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
年八岁,遇宋豫州刺史殷琰于涂,琰异之,要就席,云风姿应对,傍若无人。
少机警有识,且善属文,便尺牍,下笔辄成,未尝定藁①,时人每疑其宿构。
沈攸之举兵围郢城,云为军人所得,攸之召与语,声色甚厉,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
攸之乃笑曰:
“卿定可儿②,且出就舍。
”明旦,又召令送书入城。
城内或欲诛之,云曰:
“老母弱弟,悬命沈氏,若违其命,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心如荠。
”长史柳世隆素与云善,乃免之。
高祖纳齐东昏余妃,颇妨政事,云尝以为言,未之纳也。
后与王茂同入卧内,云又谏曰:
“昔汉祖居山东,贪财好色,及入关定秦,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增以为其志大故也。
今明公始定天下,海内想望风声,奈何袭昏乱之踪,以女德为累。
”高祖默然。
云便疏令以余氏赉茂,高祖贤其意而许之。
天监元年,云以旧恩见拔,超居佐命,知无不为。
高祖亦推心任之,所奏多允。
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
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
帝曰:
“庸人,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
”子良曰:
“不然。
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请取以奏。
”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
帝叹息,因谓子良曰:
“不谓云能尔。
方使弼汝,何宜出守。
”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
“刈此亦殊可观。
”众皆唯唯。
云独曰:
“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
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
”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对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擿③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
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二年,卒,时年五十三。
高祖为之流涕,即日舆驾临殡。
敕赐谥文。
(选自《梁书·
卷十三》,有删改)
【注】①藁(gǎo):
草稿。
②可儿:
能人。
③擿(tī):
挑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尝定藁,时人每疑其宿构宿:
平时
B.卿定可儿,且出就舍。
且:
将要
C.云便疏令以余氏赉茂赉:
给予
D.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宥:
宽容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云机智敏锐,富有文才。
他熟悉书信款式,从不打草稿,落笔便文不加点;
担任选官之职时,他面对满门宾客的提问,应答自如,使得众多宾客渐散而不再阻塞门庭。
B.沈攸之命令范云去城里送信,范云虑及年老的母亲及幼小的弟弟的性命都悬在沈氏手里,迫不得已儿顺从。
即便城里有的守军要杀死他,范云也心甘情愿,视死如归。
C.齐武帝误以为范云只是一位卖弄权势的平庸之辈,但在萧子良切实有据的解释后,齐武帝对他的看法有了改变,也不赞同萧子良派范云出任郡守的建议。
D.范云生性颇为激烈率直,缺少威严持重,对于是非的态度,都直接表现在行为上,因此,有的士大夫就轻视他。
不过,高祖却赏识他,在他死后,为之流泪,还亲临吊唁。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年八岁,遇宋豫州刺史殷琰于涂,琰异之,要就席,云风姿应对,傍若无人。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
“我诚邦士也。
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优莫曰:
“君勉之!
不及纣二日耳!
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
”襄子惧,谓优莫曰:
“然则吾亡乎?
“不亡。
”襄子曰:
“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颇不得意。
②桂玉:
喻昂贵的柴米。
⑴.作者在首联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
取得了什么效果?
⑵.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
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体)阅读(共18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不平的镜子
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
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
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
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
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
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
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
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音调。
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呀,祖宗!
”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
“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
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
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
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
你看见吗?
”我问妻子说,“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吗?
”
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肖像旁边。
“这面镜子有点邪气:
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
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
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
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
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
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
”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
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
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
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
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
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
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
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
原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
”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
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
烛台从她手里掉下,在地板上滚一阵,蜡烛灭了。
黑暗包围了我们。
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
原妻子倒在地下,人事不知了。
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
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不住颤动。
月亮在窗外出现了……
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
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
“镜子!
把镜子拿给我!
”她醒过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
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覆去。
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
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吗?
”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
“对,这就是我!
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
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
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
他配不上我!
我的脚旁边应当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
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
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
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
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脸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
负乘负等于正嘛。
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
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
”我狂笑着。
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多么美啊!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我”和妻子在老祖宗住所的客厅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人物虽少,故事虽简单,但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B.小说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环境和人物,如第一段对客厅环境的描写,文中对曾祖母与镜子形影不离、不停地照镜子的叙述,以及妻子一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的交代等,都运用了夸张的写法。
C.曾祖母的镜子“有点邪气”,这“邪气”就是下文所说的“神秘的力量”,即镜面不平整,会改变人的形象,正是镜子这“神秘的力量”让曾祖母和“我”的妻子喜欢上了它。
D.“我”的曾祖母和妻子两个女人都痴迷那面神奇的镜子,因为那面镜子不说谎,让她们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模样,给予了她们自信和幸福。
17.小说题目是“不平的镜子”,可是开篇却用较多的文字描写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18.“我”的妻子有哪些性格特点?
19.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五、语言表达(共12分,共3小题)
20.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0字。
综合外国媒体12月26日报道,美国国税局公布了《海外账户纳税法案》部分实施细则。
根据规定,截至2011年12月31日,居住在美国境内、在海外拥有5万美元以上资产或者居住在美国境外、在海外拥有2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美国公民都需要在2012年4月15日前向政府申报;
藏匿海外资产拒不中报被视为有意逃税,一经查出会被处以高达5万美元的处罚,严重的还会被判刑。
2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继续以“书”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
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孩子意志坚强。
22.仔细观察下面漫画回答问题(4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
(不超过30个字)
(2)看了上面的漫画,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六、作文(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
“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
“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7.A
【解析】论述在第三段,说的是人类的共同状况,论据应该是中国的个性状况。
12.
(1)(范云)八岁时,在路上遇到南朝宋豫州刺史殷琰,殷琰认为他奇特出众,邀请(他)入席作客。
(“……于涂”介词结构后置句、“异”、“要”各1分)
(2)(范云)侍奉竟陵王萧子良时受到的恩惠礼遇都很隆重,范云每次进献批评或鼓励的话,未曾曲意奉承。
(句首省主语范云、“礼”、“阿”各1分,)
(3)故意派遣将士把守关卡,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故、进入、非常、判断句式各1分)
【解析】注意以下翻译
(1)“于涂”处,介宾短语后置;
异:
意动用法,以…为异;
要:
通“邀”;
就席:
入席作客。
(2)首句省略主语;
礼,名词作动词,礼遇;
损益:
增减,这里指进献批评或鼓励的话;
阿:
阿谀奉承。
(3)故:
特地;
出入:
偏义复词,偏进入;
非常:
古今异义,意外事故;
特殊句式。
16.BC(4分,多选漏选不得分,对一个2分)
【解析】A项小说的记叙角度主要是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思,而不是“我和妻子”,因而不正确;
D项正好说反,他们看到的是变形后的美丽模样,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心理变态,陶醉于虚假的美丽中不能自拔。
19.主题参考:
①揭露和批判那种歪曲事实、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迷惑人心的不正常社会现象;
②讽刺和批判那种不能正视自我、缺乏自知之明、容易为假象蒙骗的人性的弱点;
现实参考:
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生活中,客观事物的反映往往出现失真的现象,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人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而要积极探求假象出现的原因。
(每点2分,其他理解只要从文本出发,且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解析】作品主题应从主要人物(妻子)、主要事件(照镜子)中分析得出,小说主要批判那种缺乏自知之明、容易为假象蒙骗的人性的弱点,也揭露了那种歪曲事实、混淆是非迷惑人心的不正常社会现象。
答题时应结合生活实际作些分析。
23.略
【解析】这则材料作文应该针对当今社会有人想做好事又顾虑重重、想干大事却又畏首畏尾以及许多学生成长路上负担太重、顾虑太多却不敢有所放弃等现象命题,考生只要抓住“甩掉多余的顾虑”立意即可切合题意,选择“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解除后顾之忧”、“大行不顾细谨”、“排除前进路上的干扰”等角度均可构思作文。
当然,从“妈妈”的角度立意亦可,提倡理解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不给孩子留下顾虑,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这个角度对于刚刚走向成年的学生说,要写得深刻有难度。
【文言文译文】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
八岁的时候,范云在当涂遇到南朝宋的豫州刺史殷琰,殷琰觉得范云不同于众人,请他入席,范云非常有风度的在席间应对,旁若无人一般。
他从小机敏有胆识,而且擅长写文章,准备好纸墨,下笔就可以写完,不曾打过草稿,当时的人经常怀疑是他平时就写好了的。
沈攸之叛变起兵围攻郢城,范云被敌方军人捉住,攸之亲自审问他,声色非常严厉,可范云却容貌不变,沉着回答。
攸之听了笑着说:
“你真是个可人意的小孩,暂且回家去吧。
”第二天早上,攸之又派人把范云找,命他给城里送信。
城内守军有入主张把范云杀掉。
范云说:
“我城外的家里有老迈的母亲、年幼的弟弟,他们的性命全掌握在沈氏手里,我若违抗命令,必定要祸及他们。
我今天为他们而被杀,甘心如荠,死而无悔。
”长史柳世隆平素和范云友好,设法让他免于一死。
当时粱高祖娶了齐东昏侯的余妃,此事严重影响了朝廷政务,范云曾经为此进谏,未被采纳。
后范云与王茂一起进入高祖卧室。
范云再次进谏说:
“昔日汉高祖在崤山以东的时候,贪图财物,爱慕女色;
而等到他入关平定秦地之后,不收取财物,不宠爱女色,范增认为这是他志向远大的缘故。
现在大王您刚刚安定天下,四海之内都仰慕您的声望,您怎么能步过去昏乱之君的后尘,被女色拖累呢!
”高祖听后,沉默不语。
范云便上书建议把余氏赏赐结王茂,高祖认为他说的是忠正之言,就批准了。
王监元年,范云凭旧日与高祖的情谊而被提拔,官位超过其他的佐命大臣,他也竭尽忠诚辅佐君王,凡是他所知道了解的都会尽力去做。
高祖也放大胆地任用他,凡范云奏请的事大多都批准。
范云侍奉竟陵王萧子良时享受到的恩宠礼遇非常优厚,但范云每次进言陈说其为政之得失,从未有点的阿谀奉承。
子良曾经奏请齐武帝选拔范云为郡守。
武帝说:
“范云是个平庸之人,我听说他经常卖弄自己的才学,我现在不再彻底追究,应当赦免他并让他到边远之地去任职。
”子良回禀说:
“不是这样的。
范云常常对我进行规劝、教诲,他进谏的文书我都还保留着,请让我取呈递给您。
”拿一看,有百余张,言辞都恳切而坦率。
武帝无限感叹,于是对子良说:
“想不到范云竟能如此。
正好让他辅佐你,怎么可以让他外出当郡守呢?
”齐文惠太子曾经到东田观看收获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