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百校大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联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926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百校大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百校大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百校大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百校大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百校大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百校大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联考.docx

《湖北省百校大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百校大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联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百校大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联考.docx

湖北省百校大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联考

湖北省百校大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论是“五线谱”还是“数字简谱”,其目的都是为了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

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复杂的音乐作品既不能创作,也难以演出。

从这一意义上讲,正如数学是所有科学中最为抽象的科学一样,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它们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

所以,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指出:

“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

”而西方人所要做的,就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

于是,西方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一起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在西方13世纪,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数学,还是宗教,因为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

音乐不是数学,我们不能指望将一组数学公式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我们也不能指望将一个哲学命题直接转变为交响乐。

然而,一方面,音乐和数学存在着类似,因为数学和音乐具有抽象探索方案的特征,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另一方面,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生活态度、共同的信仰模式。

最初,西方人对数字的崇拜、对音乐的崇拜、对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

从“数字本质主义”的观点出发,西方人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

在这种探索过程中,音乐家发现,任何单一数字所对应的音响都不能产生美,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

这个观点显然比以往的“数字拜物教”有更大的进步,其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然而,数学是发展的,音乐是发展的,哲学也是发展的。

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

这个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比我们期望的更为深远更为神秘。

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被人们同样地判断:

人们认为它们都在可允许的界限之外。

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被认为不仅不使人愉快,而且是危险的,不仅有威胁,而且是魔鬼性的。

这种数学家对无理数的恐惧、音乐家对不和谐音程的恐惧,犹如哲学家对非理性世界的恐惧。

然而,无论数学家是否喜欢,无理数确实是存在的;无论哲学家是否高兴,这个世界确实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无论音乐家是否愿意,不和谐的音响也确实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

于是,正像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哲学家必须正视非理性一样,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摘编自陈炎《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线谱”和“数字简谱”都是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这种记录和描述是复杂的音乐作品创作和演出的前提。

B.数学和音乐分别是科学和艺术中最为抽象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和音乐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

C.音乐的基础是数学,它是以直觉出现的,西方人所要做的,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

D.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所以,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在西方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音乐不是数学,一组数学公式不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一个哲学命题不能直接转变为交响乐。

B.数学和音乐都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

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生活态度、信仰模式。

C.音乐家发现,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个观点导致了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D.西方人对数字、音乐、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他们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学的发展推动了音乐、哲学的发展。

因为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所以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

B.如果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超出了可允许的界限,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是危险的,有威胁且是魔鬼性的。

C.世界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不和谐的音响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

这个事实不以数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的意志而转移。

D.尽管数学家和音乐家分别对无理数和不和谐音程感到恐惧,但是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

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

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

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

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日:

“可与寺监簿。

”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日:

“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

”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

上日:

“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

”枢谢日:

“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

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日:

“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

”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日:

“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

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

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

诏权工部侍郎。

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

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

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

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

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

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

B.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

C.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

D.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

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

他少年时努力学习,周必大等人看好他的前程;他考词赋第一名,喜爱《资治通鉴》,并改编了这部著作,且著述丰富。

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

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

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被罢免。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

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白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宰相赵雄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

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房子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

(5分)

 

(2)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戴复古①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

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

浪说②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

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

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

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

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注】①作者是南宋爱国词人。

②浪说:

漫说,别说。

8.这首词的上片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

9.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两句是“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日子

陈忠实

两架罗筛,用木制三脚架撑住,斜立在掏挖出湿漉漉的沙石的大坑里。

男人一把镢头一把铁锨,女人也使用一把镢头一把铁锨;男人有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和一根扁担,女人也配备着两只铁丝编成的铁笼和一根扁担。

我回到乡下的第一天,走到滋水河边发现了河对面的这一对夫妇。

就我目力所及,上游和下游的沙滩上,支着罗网埋头这种劳作的再没有第二个人了。

早春中午的太阳已见热力,晒得人脸上烫烫的,却很舒服。

“你该到城里找个营生干,”我说,“你是高中生,该当……”

“找过。

也干过。

干不成。

”男人说。

“一家干不成,再换一家嘛!

”我说。

“换过不下五家主儿,还是干不成。

”女人说。

“工作不合适?

没找到合适的?

”我问。

“有的干了不给钱,白干了。

有的把人当狗使,喝来喝去没个正性。

受不了啊!

”他说。

“那是个硬熊。

想挣人家钱,还不受人家白眼。

”她说。

“不是硬熊软熊的事。

出力挣钱又不是吃舍饭。

”他说。

“凭这话,老陈就能听出来你是个硬熊,”女人说,“他爷是个硬熊。

他爸是个硬熊。

他还是个不会拐弯的硬熊——种系的事。

“中国现时啥都不缺,就缺硬熊。

”他说。

“弓硬断弦。

人硬了……没好下场。

”她说。

“这话倒对。

俺爷被土匪绑在明柱上,一刀一刀割。

割一刀问一声,直到割死也不说银圆在哪面墙缝里藏着。

俺爸被斗了三天两夜,不给吃不给喝不准眨眼睡觉直到昏死,还是不承认‘反党’……我不算硬。

“你已经硬到只能挖石头咧!

你再硬就没活路了。

硬熊——”

他很坦率又不无迷津地悄声对我说,他也搞不清自己为什么偏偏注意女人的腰,一定要娶一个腰好的媳妇,脸蛋嘛倒在其次,能看过去就行了。

他大声慨叹着,不无讨好女人的意思:

“农村太苦太累,再好的腰都给糟践了。

男人把堆积在罗网下的石子铲进笼里,用扁担挑起来,走上沙坑的斜坡,木质扁担吱呀吱呀响着,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堆上。

折返身回来,再装再挑。

女人对我说:

“他见了你话就多了。

他跟我在这儿,整晌整晌不说一句话。

太阳沉到西原头的这一瞬,即将沉落下去的短暂的这一瞬,真是奇妙无比景象绚烂的一瞬。

泛着嫩黄的杨柳林带在这一瞬里染成橘红。

河岸边刚刚现出绿色的草坨子也被染成橘黄色。

小木桥上的男人和女人被这瞬间的霞光涂抹得模糊了,男女莫辨。

应办了几件公务,再回到滋水河的时候,小麦已经吐穗了。

我有点急迫地赶回乡下老家来,就是想感受小麦吐穗扬花这个季节的气象。

女人正挥动铁锨朝罗网上抛掷着沙石。

男人呢?

“那位硬熊呢?

”“没来。

我问:

“咋咧?

出什么事了?

她停住手中的铁锨,重重地深深地吁出一口气:

“女儿考试没考好。

“就为这事?

”我也舒了一口气,“这回没考好,下回再争取考好嘛!

“这娃娃也是……平时学得挺好的,考试分数也总排前头。

偏偏到分班的节骨眼上,一考就考……”

“直到昨日晚上,他才说了一句话:

我现在还捞石头做啥!

我还捞这石头做啥……”

“你不是说他是个硬熊吗?

这么一点挫折就软塌下来了?

”我说。

“他高考考大学差一点点分数没上成,指望娃能……”

“他来了!

天哪!

他自个儿来了——”

我听见女人的抖声,也看见她随着颤颤的抖声涌出的眼泪。

我瞬即看见他正向这边的沙梁走来。

他的肩头背着罗网,扛着镢头铁锨,另一只肩头挑着担子,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吊在扁担的铁钩上。

他对我淡淡地笑笑。

他开始支撑罗网。

“天都快黑咧,你还来做啥?

”她说。

“挖一担算一担嘛。

”他说。

许久,他都不说话。

镢头刨挖沙层在石头上撞击出刺耳的噪声,偶尔迸出一粒火星。

许久,他直起腰来,平静地说:

“大不了给女儿在这沙滩上再撑一架罗网喀!

我的心里猛然一颤。

我看见女人缓缓地丢弃了铁锨。

我看着她软软地瘫坐在湿漉漉的沙坑里。

我看见她双手捂住眼睛垂下头。

我听见一声压抑着的抽泣,

我的眼睛模糊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详细描述劳作的场景并且突出描写男人、女人使用同样的镢头、铁锨、铁丝编织的铁笼、扁担,意在表明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B.“我”之所以反复劝男人“到城里找个营生干”,是因为他是个高中生,也因为“我”和他谈得很投机,更因为“我”有能力帮他。

C.小说写男人的爷爷宁愿被杀害也不说出银圆的下落,他父亲昏死也不承认“反党”,是为了说明他的“硬”受到家族影响,与下文他的转变形成对比。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对女儿考试没考好这件事的态度可以看出,女人是一个通情达理而又乐观的人,而那个白认为“硬”的男人却被打垮了。

E.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夹以简洁的叙事,对话语言不仅极富个性,体现出人物性格特点,而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那位硬熊呢”等。

(2)小说中的男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结尾说“我的眼睛模糊了”,请结合全文探究“模糊”的原因。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从超越自我到贡献大美

张焱刘亦凡

1961年,刚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毕业的叶廷芳留任助教,三年后,又随恩师冯至从北大调任社科院外文所。

在外文所,叶廷芳第一次从内部发行刊物上读到了在当时被视为“毒草”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包括卡夫卡和迪伦马特的作品。

“我看了这些‘颓废派’作品,觉得它们并不颓废啊,里头甚至还有些很健康的东西。

”对当时主流定性的怀疑,促使叶廷芳萌发了翻译、研究现代派作品的念头。

“文革”结束恢复工作以后,爱好诗歌的叶廷芳曾一度将德国诗人海涅作为研究重点,拟定了一份详细的提纲,请时任外文所所长的冯至给予指点。

冯至浏览提纲后,向叶廷芳传达了一个令他耳目一新的信息:

时任社科院院长的胡乔木希望研究人员能研究一些新鲜的、没有研究过的问题,不要总是做“研究的研究、死人的研究”。

火花在叶廷芳的头脑中瞬间点燃:

“卡夫卡、迪伦马特对于大家来说不是比较生疏吗?

大家对他们的作品甚至还有误解。

”他思忖再三,决定放弃从少年时代就钟情的诗歌领域,转而关注小说与戏剧。

1978年,叶廷芳在国内率先翻译了迪伦马特的戏剧代表作之-《物理学家》,很快被上海的《外国文艺》发表,并迅速被上海戏剧学院采用,交给表演系毕业班排练、演出,引发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应。

叶廷芳花费两个月时间,洋洋洒洒挥就一万多字,将介绍与小说一起,发表在1979年的《世界文学》第-期上。

叶廷芳认为,卡夫卡艺术上的深刻不仅在于敏感地觉察到了20世纪之后世界文学与哲学的潮流和走向,更在于怀揣着自身的负疚意识,写出了人性当中的多重可能。

而后者,正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所缺乏的。

叶廷芳认为自己与卡夫卡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层面,而是更深层次的“精神相遇”,是生命体验的一种“共振”。

“比如说《变形记》里,格里高尔本来是家里得力的生活来源提供者,后来他病了——‘变形’是病的一种喻意表达——不能再给家里提供生活来源了,家人对他的态度也慢慢变了。

中国有句俗话叫‘久病无孝子’,一个人病久了,对家里没有好处了,家人与他的关系也就慢慢淡漠了。

《变形记》里的情节时常让他感怀于年少时自己在家中的处境。

1936年,叶廷芳出生于浙江衢州农村的一个中农家庭。

叶廷芳十岁那年的一次贪玩,断送了一条左臂。

致残后,父亲对叶廷芳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有不高兴的事情就拿他来出气。

家里的兄弟姐妹看见父亲的表现,也慢慢改变了对待他的态度。

“我在家里落到了最底层,谁都可以随便来骂我、歧视我。

”叶廷芳说。

像卡夫卡一样,叶廷芳越来越害怕父亲,畏父情结加上社会歧视,造成了他一度的自卑心理,同时又孕育着他的某种叛逆情绪。

自卑心理转变的契机,是一次违抗父命擅自“逃家上学”的举动。

1949年初,小学毕业后,叶廷芳并未像其他同学那样考虑升中学的事,因为当时社会对残疾人还抱有普遍的歧视态度,公立中学不可能接收他。

解放后,考虑到自己以种田为生确有困难,叶廷芳决定去报名处一试。

可是,老师看到叶廷芳的身体状况后连连摇头,拒绝他报名。

叶廷芳在走廊里转了几个来回,心里不服气,就去问老师:

“不是都说共产党和国民党不一样了,怎么对待我还是一样的呢?

”这一问让对方愣住了,说:

“让我们重新讨论一下。

”讨论的结果:

“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不一样的,你可以考。

叶廷芳终于走入了梦寐以求的课堂。

此后的十余年,虽有挫折,叶廷芳再没有放弃过对学业的追求,一路读到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北京大学。

从初中起,叶廷芳就利用寒暑假组织村里的年轻人,为缺乏文娱生活的乡亲们建起了一个戏剧班子,叫“农村剧团”,利用当地流行的越剧曲调来填词,义务为大家演出,很受欢迎。

改革开放以来,在德语文学研究之外,他更多地关注公共事务,并尝试通过传播来启悟民众。

例如在圆明园复建的问题上,叶廷芳曾连发数文,主张保持圆明园遗址的历史原貌和“废墟之美”,强烈反对复建。

他认为拼命花钱修旧如新、大拆大建,是对文物的破坏而非保护。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一直都在努力去做一切我能做的事情。

有些事情不会做可能对我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我还是要努力去做,因为这对于一个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叶廷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20世纪60年代初,叶廷芳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到社科院工作,在导师冯至的推荐下,他读了卡夫卡和迪伦马特等人的作品。

B.“文革”结束后,叶廷芳打算重点研究德国诗人海涅,并拟定了详细提纲,请冯至指点,胡乔木却要叶廷芳不要总是研究旧的东西。

C.叶廷芳在国内率先翻译了迪伦马特的戏剧作品《物理学家》,并在《外国文艺》上发表,被搬上戏剧舞台,取得了意料之外的良好的效应。

D.叶廷芳认为,卡夫卡觉察到了20世纪之后世界文学与哲学的潮流和走向,写出了人性当中可能的多重性,这种多重人性对中国当代文学有借鉴作用。

E.解放前,叶廷芳因残疾被公立中学拒绝,解放后,他决定报名读书,但是老师看到他的身体情况,拒绝他报名,经过努力,他终于如愿以偿。

(2)叶廷芳决定放弃诗歌领域转而关注小说与戏剧,有哪些原因?

请简要分析。

(6分)

(3)为什么叶廷芳认为自己与卡夫卡是生命体验的一种“共振”?

请简要分析。

(6分)

(4)作为一个名著作家、学者,叶廷芳具有很高的精神境界。

请结合材料分析。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近年来,明代宣德炉的收藏达到了高潮,然而存世的明代宣德炉真品____,弥足珍贵。

②为了挖掘和发扬民乐演奏技艺,文联通过层层选拔,____,选出了36名高水平民乐爱好者,成立“乐谷之声民乐团”。

③作为全球第五大钚储备国,日本将向美国和英国退回330公斤钚。

不过外媒指出,日本的姿态只是作秀,因为与其庞大的储量和年产量相比,这些返还的核材料只是____。

A.百里挑一九牛一毛凤毛麟角

B.凤毛麟角百里挑一九牛一毛

C.九牛一毛百里挑一凤毛麟角

D.凤毛麟角九牛一毛百里挑一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省内各城市经济发展的程度和人口迁移,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了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基本落户条件。

B.简政放权改革初期,有必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和对执法者的培训,向社会公众公布权力清单及行政审批需要办理的手续。

C.来白中国各领域的优秀企业以白建馆的形式集体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新窗口。

D.“天河二号”广泛在基因分析与测序、智慧城市等领域获得应用,成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

15.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何谓“角色之衡”?

,这是由舞台艺术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决定的。

由于天赋、机缘、人气等各方面的限制,能成头牌的毕竟是极少数。

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勇于“开小灶”,为有潜力成为金字塔顶端的演员创造更多学习、实践和拜师的机会,同时,也要为二三线配角演员的培养制订扎实可行的计划。

A.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还需要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

B.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还需要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

C.戏曲需要的不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而是需要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

D.戏曲需要的不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而是需要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5分)

企鹅是一类广泛分布的海鸟,①?

有一种观点认为,企鹅可能无法进化出既能飞行又能游泳和潜水的双翼,这种观点被称之为“生物力学理论”。

根据这种理论,企鹅在进化过程中,②,使得它们的游泳和潜水行为变得非常高效,③,在进化的某些阶段,企鹅甚至无法维持飞行的成本,因此就变得不再会飞。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三点主要信息。

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每点不超过3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1889年,高达300米的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建成,莫泊桑、左拉、小仲马等300多位文化名流联名抵制,他们还组织了一场示威游行,理由是“巴黎不适应这么一个丑陋的铁家伙”。

不过,抵制不久后就消失了,参与游行的莫泊桑后来经常到铁塔的二楼就餐。

2008年,北京为了奥运会修建了鸟巢、水立方和鸭蛋一样的国家大剧院,很多人痛心疾首,极尽嘲讽挖苦之能事,理由是“北京有故宫和四合院就足够了,不适应这些太西方、太现代的东西”。

不过到了今天,一部关于北京的宣传片中若没有这些建筑的影子,你会怀疑地问:

“这是最近拍的片子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因果关系不成立。

从原文看,“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结果是“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数学,还是宗教”,而不是“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在西方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2.C(“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